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前言 1963年春,我们结合县农业规划工作需要,曾进行县农业地图的编制试验,编制了一套中山县农业地图,其中包括农业土地类型、咸洪涝旱地区分布及土壤分布等图,以供该县农业规划工作的参考。 1964年夏,笔者继续开展番禺县农业地图的编制工作。该县农业局亦提出编制农业土地类型图的要求。他们认为通过土地类型的划分与制图,可以了解各类型土地的特点、分布规律及对农业生产的有利与不利因素,这是进行农业规划工作的重要依据。事实上,  相似文献   

2.
土地类型图是土地类型分布特征、土地类型结构及其特点在地图上定性、定量和定位的反映。目前,国内还没有其他省编制出全省系统的1∶25万土地类型图,无成规可循。 一、区域概况 河南总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4%。大致以京广线为界;西为连绵起伏的山地,东为广阔坦荡的平原。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降低。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依据区内热量和水分状况及区域组合差异,以秦岭、淮河为界可分为北亚热带湿润区和暖温带半湿润区,省内年  相似文献   

3.
全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和土地利用图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重点项目第一项“我国农业自然条件与农业区划研究”和1978年全国自然科学地学规划中关于编制全国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图件任务以及1979年4月全国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区划会议的要求,在我国开展包括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研究在内的资源调查与制图,并确定由中国科学院地理所负责协调全国各省区共同完成全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和土地利用图。为了落实和加快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研  相似文献   

4.
地图渊源于农业生产,因此地图能够为农业生产服务.作者通过多年从事地、县、乡不同层次的农业区划图、农业规划图,以及农田样板图的研制,提出了地图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途径,阐述了为乡、县级农业生产服务的地图的主要特点、基本类型和编制时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还提出各层次农业地图可供选择的选题及内容.最后介绍了编制农业地图的基本方法,如编绘方法,表示方法、复制才法等,并提出了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注意群众喜爱的编制原则.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信阳地区土地类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 言 土地是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由于各种要素数量的不同和彼此结合形式的差异,就形成一系列互相区别各具特色的土地,这些土地个体的划分就是土地类型。信阳地区土地类型的研究及其1:20万土地类型图的编制,是在近三年来实地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卫星照片和航空相片,并参考该区的土壤图和地质地貌图,在1:5万地形图上填绘编制而成的。对本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点和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当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图是土地调查的一项重要成果,它是以地图形式,全面地、系统地反映本行政辖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利用现状,以及与自然、社会经济等要素的相互关系的专题地图。目前,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工作已基本结束,而编制各种级别的小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图是这次土地更新调查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7.
论陕北黄土高原土地类型系列制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胤汉 《地理研究》1987,6(4):45-53
通过陕北黄土高原土地类型系列图的编制,本文讨论上地类型系列图的制图对象与特点,制图程序与方法,并指出土地类型系列图的特性,制图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相似文献   

8.
北京山区土地类型研究的初步总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土地类型研究,是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发展农业)的需要,在自然区划工作的推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编制大、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图是土地类型研究的重要方法,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产与土地资源及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许多环节都需要利用地图,作为了解土地资源及分析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依据。 近几年来,我国地图工作者结合农业生产需要,曾编制了少数人民公社地图。在若干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与土地资源及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许多环节都需要利用地图,作为了解土地资源及分析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依据。 近几年来,我国地图工作者结合农业生产需要,曾编制了少数人民公社地图。在若干  相似文献   

11.
刘亚男  吴克宁  李晓亮  李潇 《地理科学》2022,42(8):1348-1359
为提升对土地资源的质的了解程度,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和方向,实现黑土地保护目标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以黑龙江省作为典型研究区域,考虑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需求,并借鉴地球关键带理念,从气候影响、地貌条件、地质条件、土壤特性、水文分布5个维度构建三级分类,基于GIS平台采用空间叠置法对主导因素中级分类进行叠加和综合,进行省级尺度土地类型划分。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共划分为39个土地类,2 121个土地型和4 945个土地组。黑龙江省土地类型单元较丰富,类型单元面积分布不均衡,低级单元相比高级单元属性更丰富,黑土区的土地类型单元呈现出不同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类型单元可反映区域的自然地理规律。空间组合结构上主要有对称式空间组合结构、重复式空间组合结构、镶嵌式空间组合结构3种结构形式。土地类型数量和结构呈现的规律性分布可为黑土地的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土地类型制图,过去采用地形图实地填图法。这种方法费工,费时,精度差。较好的方法是,利用航空象片编制土地类型图。虽然航片应用在我国已有多年历史,但航片上丰富的土地信息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如何根据航片上的地形、地物影象及地形图上等高线图形待征,将土地类型解译出来,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级土地类的解译  相似文献   

13.
申元村 《地理研究》1982,1(3):91-92
为了完成全国科学技术规划重点项目108项第一项“农业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的研究”和全国自然科学规划中地学规划第五项“水土资源和土地利用基础研究”以及1979年4月全国第一次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会议上所确定的1:100万土地类型图的任务,同时也为了发展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和充实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于1982年4月10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及制图规范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4.
晋西与晋西北土地类型与综合自然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其明 《地理研究》1989,8(1):102-102
本文从自然地理特征入手,在分析土地类型形成、分异与演替基础上,结合编制1:5万,1:10万和1:20万土地类型系列图的实践,探讨了上地分级与分类的理论,将该区域分为11个土地型(一黄级),82个土地类(二级),它们分别属于土石山地、土台地和倾斜平地、黄土沟间地和沟谷地等土地演替系列,具有不同的演替过程、演替方向和演替速率。上地类型在空间有规律地组合成土地类型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土地生产潜力和用模糊评判方法进行土地评价。文章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将晋西与晋西北土地类型组合成12个自然小区,5个自然亚区,2个自然区。然后,从资源、环境和区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自然亚区的国土整治方向和治理措施。论文8万余字,附图21幅,表格31张。  相似文献   

15.
申元村 《地理研究》1986,5(3):108-109
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编制研究是国家六五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是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的基本内容。该课题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持,全国42个单位参加协作。为了及时总结经验和推动今后的编图任务,于1986年3月27日至4月2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总结与学术交流会议。参加会议的共119人。15位同志在大会上做了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6.
宁德 《西部资源》2009,(4):23-2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期年各区域、各类用地准确的现状数据和现势性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是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和依据。本文将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与确认的技术要点,供大家在规划编制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运用地图的表现手法,研究土地和人口之间的复合关系,设计出新的人地关系图种土地人口容量图,阐述了土地人口容量图编制原则、方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其所跨的七个省、市中,河南黄淮海平原占黄淮海平原总面积的25.61%,其中耕地面积占黄淮海平原总耕地面积的21.96%,在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及土地利用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土地资源特点 本区位于北纬32°08′~36°21′10″,东经112°51′30″~116°35′50″之间,行政范围包括14个地、市的84个县(市、区)。本区是河南省主要农业区,1987年农业总产值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72.18%;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的71.76%。总土地面积占河南省总面积的52.4%。其中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0.96%。概括起来,本区土地资源有下述特点: (一)土地类型复杂多样 土地类型的复杂性同其成因密切相关,区内各种成土要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本区多样的土地类型。其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历次黄河泛滥改道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土地类型划分的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参加全国百万分之一土地类型图的编制和研究工作。从1979年以来,先后在陕北黄土高原、关中盆地西部、秦岭山地和陕南汉中,安康盆地等不同自然地理区的典型地段,作过土地类型系列制图。在方法上,既应用了常规的综合剖面法和类型填图法,也运用了新技术—卫片解释和航片调绘。通过这些典型地段的实践,初拟出陕西省土地类型划分系统,并就土地类型划分的理论作了讨论。 一、土地类型划分的辅助单位—自然地带(亚地带)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GIS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吴良林 《热带地理》1999,19(4):371-375
通过作者参加的广西十几个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的实践总结, 阐述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的原理及主要应用方面, 介绍土地规划中图形处理与量算, 规划方案辅助决策, 计算机辅助土地利用地图制图的过程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