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前言 ECMWF(以下简称中心)的第一个业务模式是网格点模式,分辨率为经、纬向1.875°,垂直方向15层,于1979年8月1日开始做每周5天的业务预报,从1980年8月1日起开始做每周7天的业务预报。第二个业务模式是一个谱模式,于1983年4月21日投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2.
台风路径统计预报79年改进方案(下称79方案)投入业务使用已有九年,虽然预报效果较好,但存在着稳定性有所下降等问题,为此我们从样本资料、因子选择及处理方法等方面作了扩充和改进,并将预报时效延长到24—72小时,并以1986年和1987年的台风独立样本对改进后的业务模式(下称改进方案)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案的预报能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尺度模式AREMS预报系统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适应当前气象业务发展的需求,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以REM模式(也称ETA模式)作为基础框架之一发展了AREM中尺度数值模式。2003年该模式在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暴雨预报试验中,使用效果良好。2004年初引进到陕西省气象台,经过多次调试,2004年5月1日业务化试运行。  相似文献   

4.
陆续  马旭林  王旭光 《大气科学》2015,39(6):1112-1122
随着气旋内部资料(Inner core data)在热带气旋预报中的使用,其重要性逐渐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研究该资料中尾部机载雷达(Tail Doppler Radar,TDR)资料在业务系统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利用2012年飓风等级热带气旋Isaac期间的TDR资料,采用业务H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for Hurricane)数值模式与业务GSI(Grid-point Statistical Interpolation system)三维变分同化(Three-Dimensional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3DVar)系统对TDR资料进行了同化,展开了一系列预报试验,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与HWRF的业务预报相比,GSI系统同化TDR资料后对热带气旋的路径和强度预报有明显改进;但其同化效果同时也表明业务三维变分中的静态背景误差协方差在TDR资料的应用中仍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余鹤书 《气象》1984,10(5):2-6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从1983年4月21日起更换了业务模式,启用了改进地形影响的谱模式,这个新业务模式垂直分层仍为15层,水平方向取63波。同时还增播了地面气压场预报资料。通过夏半年的应用和检验,我们初步认为,新的业务模式的3—5天预报质量比格点模式有所改善,对东亚强锋区上气旋加深的预报,以及西太平洋副高季节性变动的预报有较好的指导作用,500毫巴和地面两层形势预报资料,对于  相似文献   

6.
2005年初由于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环境整体向国家级存储系统和新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转移,GRAPES系统在保障老系统运行的情况下也逐步向新的业务环境转移.2005年3月底国家气象中心会同数值预报基地对模式做了较大调整,提高了模式分辨率,并对水汽方案做了改进,分辨率由2004年的0.5625°(约60 km)提高到0.3°(约30 km).2005年6月23日,新的系统版本(2.5)正式启动运行,并将MICAPS产品提供给气象台预报服务室.  相似文献   

7.
徐一鸣  郭永润 《气象》1979,5(4):14-16
上海市气象局自1975年9月16日正式制作初始方程三层模式(以下简称模式)业务数值预报。本文对1975年10月1日—1978年9月30日共3年模式所作的业务数值预报的结果进行总结,得出了模式对西风槽系统的预报误差统计及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活动预报的成败统计,并着重考察了模式对各种不同  相似文献   

8.
12层半球谱模式已投入业务使用。模式的水平分辨率为42波数的三角截断,并引入了一些物理过程(包括短波辐射日变化和云的影响)。投入业务前,对该模式检验了近一年,并与业务格点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式在多方面优于格点模式。其原因并不仅仅由于谱方法的使用,而是由于较高的分辨率,初值化,分析方法等的不同。谱模式的有效预报为5—6天。该模式预报斜压扰动的突然发展、台风运动及其他重要天气现象十分有效,相当准确。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我国数值预报业务系统中建立WMO执行委员会指出的标准检验程序以考查我国数值预报产品的质量,在原来业务检查工作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对照探空观测实况高度、温度和风资料来检查现行业务运行中的北半球原始方程模式(简称B模式)相应的产品,该工作进行一年多来的结果如下:一、资料使用1987年9月—1988年8月观测译码资料(B模式业务中DCD记带资料)和B模式1—3天预报的高度、温度和风等要素场资料。  相似文献   

10.
豫北“7·9”特大暴雨的短期预报分析和反思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漆梁波  徐珺 《气象》2018,44(1):1-14
对2016年7月9日豫北特大暴雨的短期预报决策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主要结论如下:(1)此次降水过程存在明显的对流云团之间的合并及组织化过程,这些过程涉及中小尺度系统相互作用。作为重要业务参考的全球模式(包括确定性和集合预报)均未能提前(24或12h)对此次暴雨过程做出有效预报或提示。(2)高分辨区域模式和快速同化更新系统大多表现出更好的预报能力,可提前12或6h提示预报员豫北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3)特大暴雨过程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预报员过份依赖全球模式的结果,缺乏使用高分辨区域模式产品的经验或对这些模式产品信心不足。高分辨区域模式在投入业务运行之前,需加强对预报员的系统性培训,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这些模式产品的业务效能。(4)在现有QPF业务流程中逐渐增加概率产品的使用,既符合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可望对暴雨或极端降水的预报提供更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1.
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和方法也有了长足进步。近年来,一些新的预报技术和机理认识不断应用于短期气候预测业务。ARGO海洋观测资料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业务模式的预测技巧,新一代气候预测模式系统已经投入准业务化运行,研发了多种模式降尺度释用技术,多模式气候预测产品解释应用集成系统(MODES)和动力-统计结合的季节预测系统(FODAS)逐渐应用于业务中,大气季节内振荡(MJO)逐步在延伸期预报中得到应用。近年来,对全球海洋、北极海冰、欧亚积雪、南半球环流系统对东亚季风影响的新认识也不断引入到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这些新技术和新认识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气象》1986,12(1):43-43
国外气象业务的近期变动 近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美国、日本等的气象业务有所变动,现将变动情况综述如下; (1)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从1985年5月1日起,使用新的高分辨率谱模式,该模式在垂直方向分为16层,水平方向为106个波,物理(次网格尺度)过程在Gaussian网格上计算。该高分辨率模式将更好地考虑地形和海岸线。 通过全球电信系统(GTS)可以获取以下ECMWF产品:  相似文献   

13.
辐射参数化的变化对模式中期和月预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T106中期数值预报模式和T63气候模式中进行了两种辐射过程参数化的对比试验。目前在这两个模式中用作对照积分的辐射方案(OPE)是ECMWF的早期业务方案,而新的辐射方案(NEW)是ECMWF 1989年5月2日成为业务的版本。试验结果表明,OPE高估了短波水的吸收,导致太大的短波大气吸收和地表太小的向下短波辐射;OPE还低估了长波辐射冷却和大气顶的向外长波辐射(OLR);NEW增加了地表有效辐射能量和对流层总的冷却,产生了较大的湍流热通量,对流活动加强,降水量明显增加;NEW还使平流层温度偏暖得到矫正。业务平行试验的统计检验表明,NEW对4~7天中期预报有较显著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西太平洋台风路径业务数值预告模式及其初步使用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一个西太平洋台风路径业务数值预告模式及其初步使用结果。该模式利用逆平滑算子提高了计算精度,应用最小二乘方原理引进初始时刻后六小时台风位置,从而改进了预告结果。69次试验性预报以及1977—1979年台风季节的48次业务预告的结果表明,该模式对西太平洋台风路径具有一定的预告能力。本文还指出了该模式存在的缺点与进一步改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值模式误差分析的气温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全球确定性预报模式地面气温和国家地面站点观测资料,对模式初值场误差、历史误差以及卡尔曼滤波预测误差与实况误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设计了4种回归方案订正日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偏差,并与ECMWF、中央气象台和全国城镇的预报产品进行了检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了模式近1~3 d最高(最低)气温和模式最高(最低)气温历史平均误差、初值场误差以及卡尔曼滤波反演误差作为预报因子的改进方案效果最优,经对其2017年日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预报检验,预报准确率较ECMWF原始模式预报有较明显提高,也明显优于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在空间分布方面,其对地形较为复杂地区的改进效果更好。同时,与当前业务中质量最好的全国城镇预报相比,最高气温预报平均绝对偏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较全国城镇预报低8.24%~13.97%,预报准确率提高1.24%~3.57%,日最低气温平均绝对偏差较城镇预报低9.43%~17.69%,预报准确率提高1.77%~2.72%。在3 d的预报中,对24 h时效内预报相对于48 h和72 h的改进幅度更大,订正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陈德辉  薛纪善 《气象学报》2004,62(5):623-633
20 0 4年是数值天气预报理论提出 10 0周年 ,同时也是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化应用 5 0周年。经过百年的发展历程 ,数值天气预报学科有了飞跃的发展。特别是最近 10多年来 ,大气科学以及地球科学的研究进展 ,高速度、大容量的巨型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快速发展 ,更加快了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步伐。文中从模式动力框架、物理过程参数化、模式程序软件等方面对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进行了简要综述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对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当前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发展的特点有 :(1)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各国的全球和区域模式水平和垂直分辨率都有明显提高 ,且模式物理过程也同步进行改进 ;数值预报业务模式已进入了大规模并行计算的阶段 ;(2 )主要发达国家和中国都正在致力于研发各自的新业务数值预报模式———非静力 (多尺度 )一体化模式或非静力中尺度模式 ,部分国家的新一代天气 气候一体化数值模式已业务运行 ;(3)业务数值预报模式正在朝着不断完善的方向发展。随着模式分辨率的提高 ,云物理过程、陆面过程和湍流过程、考虑坡度 -坡向因子的辐射过程等在模式中的参数化方案 ,以及模式垂直坐标的选择越来越受重视 ,这些物理过程的描述成为业务数值模式改进的重点和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2年6月12日—8月31日华中区域中尺度业务数值预报模式(WRF)一日两次的预报结果,采用NMC方法对背景误差协方差(B)进行了统计,得到了基于华中区域业务模式框架、分辨率和区域地理特征的夏季背景误差协方差矩阵的回归系数、特征向量、特征值以及特征长度尺度,并对模式三重嵌套各区域B的统计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区域B的统计结构特征差异明显,表明B与模式区域地理特征和分辨率等关系密切。为探讨不同B对模式预报的影响,采用WRF模式自带的通用B矩阵(CV3-B)及本文统计得到的本地化B矩阵两种方案对2013年6—8月进行了批量试验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地化B后,24 h小雨、中雨、大雨和48 h中雨、大雨、暴雨降水预报TS评分皆有所提高。850 h Pa风、温度及2 m温度等要素场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减小,但500 h Pa高度场均方根误差略有加大。暴雨个例的分析表明:不同B方案,对初值影响非常显著,本地化B方案分析的初值场更趋合理,因而改进了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18.
日本气象厅业务上用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六层细网格有限区(亚洲)原始方程摸式(6L—FLM)。1973年10月1日投入业务,每天用00及12时(GMT—以下同)的资料作24小时预报。一是四层北半球原始方程模式,1975年1月27日投入业务,每天用00时的资料作24小时预报,用12时的资料作48小时预报。1976年12月1日起每周作两次72及96小时预报(每星期日、星期三)  相似文献   

19.
1991年3月6日美国国家气象中心(以下称NMC)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航空(AVN)预报和中期预报(MRF)使用的全球模式做了如下一些改进:①预报模式的水平分辨率从三角形截断T80提高到T126.这相当于网格分辨率从160公里提高到105公里.②终止使用增强地形,以平均地形取而代之.③引入海洋层云参数化.④实现新的质量守恒约束.⑤采用Leith公式减少中尺度水平扩散.⑥采用新的更精确的洋面温度分析.本文讨论每一项改进并简要说明新模式性能.  相似文献   

20.
自从大气科学委员会天气预报研究工作组上次会议(1978年11月27日至12月2日,北京)之后,该会议给大气科学委员会最后的报告中所列出拟进行的一些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资料同化和初值化方面的大量成果支持了模式试验与发展工作。FGGE提供的观测资料被证实是高质量的,是试验新的资料同化方法和预报模式的极好实例,各气象部门应该在业务中优先考虑使用这些资料。中期预报和甚短期预报都获得进展,模式模拟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