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已经成功实现“绕、落、巡”三个阶段的既定目标。天问一号轨道器进行了大量的火星环绕探测,其所搭载的祝融号火星车也在着陆区表面开展了巡视探测,获得了极其珍贵的探测数据,为研究火星环境和演化历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对天问一号遥感和就位探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在着陆区的地形地貌、物质组成、现代气象特征和次表层结构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对认识着陆区的古环境演化、了解火星的地质历史,理解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江  肖龙  黄俊  赵健楠 《地质学报》2021,95(9):2742-2754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多源遥感探测和就位探测均表明火星表面分布着大量的雅丹地貌,其形态特征和物质组成记录了火星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是当前火星探测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火星雅丹地貌的探测历史、分布、类型、几何特征、物质组成、年代学、发育过程及对古气候指示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火星雅丹地貌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在未来研究中重点加强雅丹地貌定量化和比较行星学研究,并结合其物质组成、年代学等方面工作,探讨其发育过程与气候环境协同演化的机制,为深入认识火星雅丹地貌发育过程,了解火星古气候环境变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吴蕴华  肖智勇  徐伟彪 《地质学报》2021,95(9):2769-2790
目前火星岩石样品的唯一来源是火星陨石,是研究火星物质组成和成分演化、物理化学性质、壳幔分异过程、岩浆过程等的重要窗口.火星角砾岩的成分与探测器和火星车获得的火星表面平均成分及部分表面岩石成分相似,代表了来源于火星壳的富集型样品.其他大部分火星陨石通常为基性岩浆岩,形成于幔源岩浆上涌后喷发至表面或侵入为岩墙或岩床,携带了火星幔的物质组成信息,不同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其来源于火星幔不同的源区.部分岩浆在上涌过程中经历了火星壳的混染作用,形成的陨石记录了火星壳的部分物质组成.火星陨石的研究已经获得了大量火星表面和深部的物质组成和演化信息,主要认识包括:① 火星壳氧化程度较高,富集稀土元素,238 U/204 Pb比值较高,ε142 Nd和ε182 W较低;② 火星幔部的氧逸度和轻稀土元素富集程度高度不均一,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至少存在六个不同的源区(低147 Sm/144 Nd 和176 Lu/177 Hf、高147 Sm/144 Nd 和176 Lu/177 Hf、高147 Sm/144 Nd低176 Lu/177 Hf的三类辉玻无球粒陨石源区;较低147 Sm/144 Nd 和176 Lu/177 Hf、较高ε182 W的辉橄与纯橄无球粒陨石源区;NWA 8159 的源区;NWA 7034 中部分组分的源区);③幔部不均一的特征可能形成于火星分异早期.目前发现的火星样品数量约300 余块,大部分样品的结晶年龄小于 650 Ma,但是火星表面的地质单元主要为诺亚纪或西方纪产物.另外火星探测数据获得的表面岩石成分比火星陨石更富硅和碱性元素,且岩石种类更丰富,除玄武质岩石之外还有大量中性和酸性岩石.因此对火星物质组成和演化更全面、深入的研究还需新的探测任务(包括样品返回)的数据补充.  相似文献   

4.
赵健楠  史语桐  张明杰  杨勇  黄婷  王江  黄俊  肖龙 《地质学报》2021,95(9):2755-2768
液态水在火星地表的塑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峡谷网、外流河道、古湖泊以及三角洲和冲积扇等多种多样的水成地貌,它们一直是火星探测与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本文对火星水成地貌的探测历史、地形地貌特征、时空分布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探讨水成地貌对火星气候演化及天体生物学研究的指示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火星水成地貌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需要在火星水成地貌的水源类型、水成地貌所指示的火星水环境特征、亚马逊纪水成地貌的成因、火星水成地貌与我国柴达木盆地地貌的类比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为更深入的认识火星水成地貌,了解火星气候变化及宜居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熊思婷 《地质学报》2021,95(9):2823-2842
在地球上,水是生命存在的基础之一.大量证据表明火星表面曾经存在液态水,而目前的火星表面环境不支持液态水的长期存在.因此,水可能以不同的状态赋存于火星的次表层.寻找火星次表层的水一直是火星探测的关键科学目标之一.次表层探测雷达,如探地雷达、探冰雷达,是了解地下物质结构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在地外天体上得到大量应用.在过去十余年,欧洲的火星快车(Mars Express)上搭载的火星次表层和电离层探测先进雷达(Mars Advanced Radar for Subsurface and Ionosphere Sounding,MARSIS)和美国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MRO)上搭载的浅表层雷达(Shallow Subsurface Radar,SHARAD)已在火星轨道上获取了大量数据,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火星的地下结构,尤其是地下水冰探测.我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也携带了高低频轨道探测雷达和高低频火星车探地雷达,有望在不同的顺轨向、交轨向和距离向分辨率上揭示火星次表层不同深部的结构.本文综述了轨道器次表层探测雷达的探测原理和优势,简要介绍了雷达数据的处理和解译方法,重点总结了 MARSIS和SHARAD近年来对火星水冰探测的最新进展,最后对天问一号环绕器雷达及其水冰探测作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6.
赵健楠  肖龙 《地球科学》2016,41(9):1572-1582
火星表面的古湖泊地貌能够反映火星古气候和古环境的特征及变化,对于研究火星是否曾经存在宜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火星探测计划的提出和实施,详细了解火星古湖泊的研究进展尤为重要.总结了火星古湖泊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当前对火星古湖泊的沉积地貌、矿物成分、形成年龄、分布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火星古湖泊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未来应着重在古湖泊的详细调查与地质填图、古湖泊的后期改造作用、其他类型古湖泊的识别分析以及火星与地球古湖泊的对比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7.
风沙地貌分为风积地貌和风蚀地貌两大范畴,风积地貌即指各种沙丘.沙丘地貌虽然是风沙堆积的产物,但其形态和类型是风沙蚀积时空变化规律的表现,在堆积形成之后,风蚀作用在沙丘形态塑造过程中有时会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形成独特的侵蚀型沙丘.但由于有悖于传统风积地貌的理解,侵蚀型沙丘长期被忽视.然而,在火星沙丘地貌的形态和分布规律研究中,已发现大量的与地球常见沙丘地貌具有微妙差异的沙丘地貌形态,并将其归咎于沙源供应不充分的发育环境.重温法国学者Mainguet沙丘分类方案中关于侵蚀型沙丘的论述,以及经典风沙地貌学理论关于沙丘形态控制因素的概念框架,明确指出研究侵蚀型沙丘的必要性.系统分析了火星沙丘地貌形态特征后,初步辨认出火星的10种侵蚀型沙丘,分析其形态特征、发育环境及可能的形成机制.地球干旱区广袤的盐碱地是极有可能发育侵蚀型沙丘的地区,具有类似火星沙源供应不足的环境,在中国柴达木盆地沙漠中发现了多种侵蚀型沙丘地貌.据此推断,侵蚀型沙丘在地球上比较普遍,其研究对发展风沙地貌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未来的火星探测与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浪滩盐湖蒸发盐嗜盐菌培养鉴定及其天体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火星遥感及火星登陆测量都发现了火星上存在大量的含水硫酸盐,这些盐类的状态和演化也见证了近代火星表面环境条件的变化。大浪滩盐湖是柴达木盆地第二大盐湖,也是中国最为干旱的地区之一,而且大浪滩盐湖分布有与火星类似的硫酸盐盐类沉积。我们采集了蒸发盐表层盐壳,盐湖结晶盐以及剖面沉积盐类等样品,进行室内分离、培养及鉴定嗜盐菌研究。结果表明,大浪滩盐结晶及盐类沉积中分布有不同类型的嗜盐菌,主要类型为Virgibacillus,Oceanobacillus,Halobacillus,和Terribacillus等。大浪滩盐湖蒸发盐中内生嗜盐菌的分离鉴定,为探索火星高盐环境中生命存在的形式和机制提供一种类比模式。  相似文献   

9.
火星地貌图像图1火星地貌——“双峰山”照片中上部的两个山丘称为“双峰山”,左下角为火星“探路者”。据“海盗”号获取的火星遥感图像(参见本期第64页图1)分析,照片上的“双峰山”反映了陨石坑地貌的剖面结构特征。图2火星地貌——“美人鱼”照片中部的两个深...  相似文献   

10.
火星是太阳系中早期演化历史与地球非常相似的一颗行星,为了解火星的古气候环境以及火星是否存在过生命,火星的水环境历史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火星历史上水对火星表面的改造痕迹介绍了水在火星演化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水流、冰川、古湖泊与古海洋等与火星表面地形地貌演化以及矿物岩石形成与迁移过程等密切相关,它们的发育与消失受到火星古气候变迁的影响.关于火星古气候是暖湿还是干冷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但是可以确定至少有短暂且持续的暖湿时期提供了水的活动条件.现今的火星表面寒冷干旱,但是火星的地下储存了冰层甚至可能有地下湖泊.随着近年来火星探测任务越来越频繁,人们将会在火星水演化历史上有更多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风沙流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在中国乃至全球,风沙活动都十分频繁,它直接影响着风沙地区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因此,研究风沙流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十分必要。以往,相关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沙漠逆境的综合条件(如降水、温度、湿度、土壤水分、养分等综合因子)进行的,研究内容涉及植物的生理、生化、物质代谢以及生态适应性等。但国内外就风沙流单因子对植物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还没有深入展开,为此,作者利用野外风洞条件,就不同风况下的风沙胁迫对某些植物生长特征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风沙流胁迫可使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s)、叶温(Tl)、叶片水势(Wp)降低,使蒸腾速率(Tr)升高;且风速越大,吹风间隔越短,这些参数变幅越大;风沙流比净风的影响更大。风沙流能降低试验植物的水分利用率,进而增加植物的干燥作用;同时可使脯氨酸含量增加。由于风沙流运动和植物的复杂多样性,因此这个研究领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土林地貌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由半松散-半固结的碎屑沉积物经过流水剥蚀、堆积形成的林柱状、墙状及沟谷等一系列地貌的统称。以往对土林的研究不够系统和全面, 甚至将其归为黄土地貌。本文通过统计土林地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 分析研究了土林地貌的分布规律、物质组成和形成原因, 认为土林地貌具有自身独特的形成规律和形态特征。土林地貌从物质组成和形态上属于沉积岩地貌; 从成因上划分应属于剥蚀地貌中的流水剥蚀地貌, 并伴随有流水堆积地貌的特征, 其中剥蚀地貌进一步划分为沟谷地貌、林柱地貌和潜蚀地貌。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北部边疆西起天山东端的北山,东至大兴安岭北段的4200km地域内,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第四系地下水是主要供水源之一。本文首次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该区第四纪堆积物的分布和地下水的赋存规律。文中依据不同地貌单元、地层岩性及气候条件诸因素将本区第四系地下水划分为枝状沟谷砂砾石层孔隙水、河谷冲积平原砂砾石层孔隙水两种主要类型,并着重对有重要供水意义的河谷冲积平原砂砾石层孔隙水的分布、埋藏条件、富水性及水化学特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The impact of modern cold glaciers on arid periglacial landscapes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compared with other glacial regimes, and there is a widely held assumption that cold glaciers are not effective geomorphological agents, despite recent studies to the contrar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cesses operating at the margins of a number of glaciers in the Dry Valleys of Victoria Land, notably the Wright Lower Glacier. The glaciers are entraining primarily older drift deposits and highly weathered regolith which texturally are sandy gravels, as well as well‐sorted sands of fluvial origin. Despite basal temperatures of the order of ?16°C, frozen layers and blocks of sand and gravel are being incorporated into the base of the glaciers by folding and thrusting. The sedimentary products are ridges and aprons several metres high within which the principal lithofacies are sand, gravel, foliated glacier ice, lake ice and snow. These facies are glaciotectonized strongly. Draped over these landforms is a veneer of well‐sorted aeolian sand up to half a metre thick. Supraglacial streams flowing off the glaciers incise these landforms and the sediment is redeposited as alluvial fans, lake deltas and lake‐bottomset deposits. Overall the sediment/landform association differs markedly from those of other glacial regimes, with sand and gravel being the dominant facies, while the usual indicators of glacier working (such as facets and striations on clasts) are lacking. The preservation potential for these landforms on a thousand‐year time scale is high, as modification in this arid regime by slope processes and running water is limited. Sublimation of buried ice is so slow that ridge features are likely to remain ice‐cored almost indefinitely, modified only by wind transport and weathering.  相似文献   

15.
16.
伊犁盆地水西沟群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沉积岩石学、陆相沉积盆地分析和现代水成铀矿理论为指导,运用详实的地质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研究水西沟群沉积物的微观和宏观地质信息,恢复沉积时期的地貌特征和沉积过程,重新展示碎屑物的形成过程及其演化.将水西沟群的岩石及沉积构造特征与现有资料对比,初步认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是冲积体系的产物,即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综合作用的产物.每一种沉积体系均已细分到亚相和微相,冲积扇体系有扇根、扇中、扇端3个亚相和河床充填、漫流沉积、辫状河道、沼泽沉积等微相.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有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和辫状河道、河漫沼泽、河口坝、远砂坝等微相.  相似文献   

17.
尹犁盆地水西沟群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沉积岩石学、陆相沉积盆地分析和现代水成铀矿理论为指导,运用详实的地质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研究水西沟群沉积物的微观和宏观地质信息,恢复沉积时期的地貌特征和沉积过程,重新展示碎屑物的形成过程及其演化.将水西沟群的岩石及沉积构造特征与现有资料对比,初步认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是冲积体系的产物,即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综合作用的产物.每一种沉积体系均已细分到亚相和微相,冲积扇体系有扇根、扇中、扇端3个亚相和河床充填、漫流沉积、辫状河道、沼泽沉积等微相,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有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和辫状河道、河漫沼泽、河口坝、远砂坝等微相。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群沉积时期的古沙漠盆地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基于一个完整的沙漠盆地内,各种地理景观、沉积环境与沉积作用、沉积类型间有机的密切联系,提出并使用沙漠盆地体系和沙漠盆地沉积体系的概念,结合将今论古的原理,在大量实际资料的分析、研究基础上,首次确定了在志丹群洛河组和罗汉洞组上段的沉积期间,有两期不同的古沙漠盆地体系和古沙漠盆地沉积体系的存在。根据各种沉积类型和剖面结构的古环境和古地理意义,对它们的次级环境和沉积体系进行了划分和讨论,重塑了这两期古沙漠盆地体系的古地理环境.依据保存的条件和地表的出露,笔者识别与恢复出洛河期古沙漠盆地体系从现盆地南部向北依次是砾模环境、丘外过渡环境和沙丘环境,而岩漠环境一般是不易被保存的,罗汉洞晚期的古沙漠盆地体系仅保存有沙丘环境和位于其南、北两侧的丘外过渡环境,而岩漠环境和现盆地市部的砾漠环境未被保存,现盆地北部的砾漠环境可能是未出露。对各种环境中的沉积类型和特征、剖面结构等均作了详尽地叙述和讨论。最后,并指出古沙漠相或古风成相的研究在沉积学的理论上和国民经济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秦作栋  冯起 《沉积学报》1997,15(1):168-171
本文通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平原区典型地层剖面(肖塘剖面)沉积物粒度及元素特征的分析,揭示了本区域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沉积物主要由河流冲积作用形成的粘粒层与风力作用所形成的砂粒层组成。粘粒物质与现代河流相特征相一致,砂粒物质与现代流沙性质相类同。沉积层位中元素的迁移转化状况与沉积时期气候k水文条件密切相关。全球性气候波动与地处内陆封闭盆地的协同影响,产生了本区多风、干燥、冷干与暖干相互交替的轮回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