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露天矿山边坡治理的“喷砼飘台”技术试验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矿产资源及采石场存在的不规范开采,造成了山体裸露、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扬尘滚石,且存在着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矿山的生态恢复,在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中因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常见的传统治理方法主要为削坡,即由上而下阶梯式完成坡面的削整,再进行平台及坡面绿化,但该施工方法受矿山的不规范开采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施工难度,工程量较大,同时会进一步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且坡脚栽植绿化植物完全覆盖坡面时间较长。鉴于这些情况,创新试验了“一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喷砼飘台结构”(简称“喷砼飘台”)新技术,通过现场的技术攻关试验,解决了矿山及采石场生态恢复治理中高陡峭边坡施工难的技术问题,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简易迅速的施工,见效快,同时对地质灾害隐患也进行了有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2.
华安洋竹径502矿区地质灾害隐患为潜在矿渣泥石流,堆积坡面弃渣及尾矿库内矿渣是泥石流的物质来源,是该地质灾害隐患的主要治理对象。通过对不同治理方案的分析研究,认为工程治理投入资金较大,且仅能治标,不能完全排除泥石流隐患。通过对尾矿弃渣二次选矿,回收有价值的钨矿,废渣外运作为建材,最终恢复原始地貌。投资风险小,并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资源日益紧缺的时代,对处理类似地质灾害隐患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杨小川  张春 《江苏地质》2008,32(2):144-147
新沂市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潜力大,矿山开采规模小、资源浪费严重,采矿毁坏土地和植被,破坏生态环境,对自然地貌景观破坏严重;采矿掘进面高差大,边坡陡立,埋下诱发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整治滞后,绝大多数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没有得到有效整治。根据露采矿山开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包括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和经济政策措施等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矿山露天开采过程对土地进行挖损和压占等形式破坏,遭破坏土地出现了生态退化、水土流失等现象。根据土地破坏预测评估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通过工程技术、生物等治理措施,对矿山开采所占用的土地资源及时进行复垦,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地貌景观,维护矿区的生态平衡,形成与周围地貌和植被相协调的土壤、植被环境,同时能有效消除矿业活动带来的地质灾害隐患。  相似文献   

5.
谭骏 《地下水》2023,(4):206-207+241
为了消除露天矿山存在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减轻废弃矿山对环境的污染,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本文以无为市石涧镇打鼓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为例,探讨了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综合方法,包括针对边坡进行削坡、对残丘采坑进行推高垫低、地形地貌整理、覆土复绿等工程施工方法,消除因采矿遗留的地质灾害隐患的同时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和土地利用率,可为其它类似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治理的难点在于将地质灾害隐患治理与当地自然风景相统一,既保留住景区的背景特色,又能彻底消除地质灾害的安全隐患。本文对北京怀柔某景区崩塌隐患点地质灾害特征进行了介绍,对隐患点危岩体(带)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及评价,分析了地质灾害成因及发展趋势,最后对景区地质灾害治理的方法和思路进行了比选分析,选择了加固及避让的治理措施,摸索出经济、合理以及与景区风景相协调的治理方案,最大程度地保护了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与自然资源,可以为相关地质灾害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中的景观再造模式,本文以玉田县某采石废弃矿山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和勘探,分析了废弃采石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压占损毁、地质灾害隐患以及植被破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景观再造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废弃矿山的景观再造能够重塑地形地貌景观,恢复损毁土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相似文献   

8.
长期的露天开采严重破坏了矿山地理地质环境,产生了地质灾害隐患。在介绍矿区地理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系统地描述该矿区土地、植被、地形和地貌被破坏的情况,分析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为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全国知名旅游景区,提出全面停止矿山开采,并进行分期治理。先期重点清除存在隐患的废石堆,然后清除边坡破碎危岩体,并辅以绿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巩义市矿产资源丰富,前期矿山开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历史遗留的露天开采矿山地质问题频频引发各种地质灾害,治理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产生极大影响,存在多种不稳定因素。以夹津口镇丁沟村治理Ⅱ区为例,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出发,探讨矿山恢复治理设计原则、思路、方法和效果,明确不同矿山环境治理模式下治理方法的配套设计方案,最终通过设计工程的实施,达到预期治理效果,不仅有效消除各种地质灾害隐患,而且产生多层次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稳定,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0.
广西资源花岗岩矿山的开采,对地下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等影响较大,针对矿山开采可能导致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环境问题,具体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以达到降低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1.
云浮硫铁矿已开采多年,但开采中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矿区进行的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查明了主要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原因;利用敏感因子—综合分值评价法,对云浮硫铁矿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分区,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建议,最大程度的降低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努力构建"和谐矿区,和谐社会",促进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类活动是加剧矿山地质环境演化的“催化剂”。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必然性、综合性,对环境的影响有链式放大效应和滞后效应。从项目需求出发,利用遥感技术对湖北省东部矿山开发占地、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进行了遥感调查,查明了2013年湖北省东部矿山开发总占地面积为7339.29hm2,2014年较2013年总占地面积增加了1065.44hm2。矿山地质灾害61处,矿山塌陷地质灾害分布具有地理空间差异性,主要分布在鄂城、铁山、金山店、灵乡、殷祖和阳新6大岩体边缘地带。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看,迫切要求人们树立“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变发展思路,保护好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结果表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矿山复绿工程执行时存在区域不平衡性;武汉市、黄石市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与矿山复绿的强度、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其近城区的矿区治理力度大、复绿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基本查明冀东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占损土地、恢复治理和矿山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利用国产高分遥感卫星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辅以野外调查和走访,对该区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山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在广泛收集基础地质资料和遥感资料基础上,结合野外验证建立了该区矿山开发占地的解译标志; 利用ArcGIS平台对矿山占损土地进行了统计与变化分析; 对区内采矿引起的植被破坏、水体污染和采空沉陷等系列矿山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 ①区内2016年度矿山占损土地总面积为49 755.47 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6%,且有逐年扩大趋势; ②相较开发占损土地状况,区内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程度低,治理进程滞后,2016年治理率仅为4.7%; ③区内206个金属矿开采点距离重要水源较近,对水体安全构成威胁; ④采矿引起的采空沉陷面积较大,影响周边村庄和生态环境稳定性,直接影响区域总面积达24 351 hm2; ⑤国产高分遥感卫星数据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快速、经济等特点,在矿山开发占地和矿山环境调查研究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矿产资源开发在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对矿区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以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普朗铜矿一期采选工程为例,简要分析了临近世界自然遗产"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的普朗铜矿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影响程度,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严重,其影响因素可分为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地质环境背景及区位条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难易程度等四大类.本文在MAPGIS平台上,采用正方形网格单元划分,选择综合指数模型为评价模型,将各影响因素处理成基于GIS的单因素专题图层,再将各专题图层按权重进行空间代数叠加,利用叠加结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分区,将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按综合评估指数的大小分为三级区,其中严重区22个,面积8 384.09 km2;较严重区40个,面积约20 194.7 km2;一般区1个,面积177 221.21 km2.  相似文献   

16.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金属矿山的开发状况,有针对性地对金属矿山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进行恢复治理,以ZY-3等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为信息源,对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多金属矿集区金属矿的开采状况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广泛收集矿区地质矿产资料、地形资料和遥感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露天开采、地下开采、联合开采等不同开采方式的金属矿的影像特征和实地调查验证,建立了金属矿开发占地的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 根据各类矿山地物的影像特征和解译标志,对研究区金属矿山开采情况和环境状况进行目视解译和人机交互解译,获取了研究区内各时相的矿山开发状况和环境状况信息; 利用ArcGIS平台中空间分析模块功能对各类开发占地的面积进行了统计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对研究区的金属矿开采状况及其诱发的地质灾害、植被破坏、污染水体和固体废弃物等矿山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指明研究区矿山环境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为矿山环境监测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梨树沟煤矿开发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开采沉陷地质灾害、煤矸石占压土地等资源损毁、矿田及其周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等3个方面.迅速建立起一个合法、有效、规范的矿山环境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遥感的木里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芳  刘瑞平  徐友宁  乔冈  柯海玲 《地质通报》2018,37(12):2251-2259
为揭示木里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通过2010年和2013年2期高分辨遥感影像监测,野外调查和水土样品采集,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承载力的调查,查明了问题并对其破坏程度和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占压与破坏严重,河水受到Cu、Pb、Cr和Zn的污染,土壤受到Cd、As污染,高山草甸和沼泽地破坏及退化现象严重,冻土含水层结构遭到破坏,地质环境承载力适中。评价结果可为政府和矿山企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矿业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污染、地面变形与塌陷、次生崩滑流灾害、水环境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单元的划分是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界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分区界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界线确定评价最小单元。选取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难易程度等作为评价因子。根据各因子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影响存在重大差异及可分层次的实际情况,采用敏感因子一综合分值评价模型作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对各参评因子进行1级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2级评价)。在进行2级综合评价时,对存在的敏感因子进行敏感因子评价。然后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质量划分不良、一般、较好3个等级。  相似文献   

20.
何伟民 《安徽地质》2015,(2):149-152,155
甘肃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开发规模大、强度高。但是,由于有关管理部门的松懈,导致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较突出。本次基于对拉尔玛矿山环境地质的实地调查,论述、分析了危害矿山环境地质的因素有地质体结构和人工活动。其中人工活动是主要因素,多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不遵守矿山采矿规范和谈漠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给矿山附近的牧民和牲畜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从而导致矿山停业整改。作者结合当地和矿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行、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和措施,以期达到有效恢复矿山环境地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