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地质、地貌概况 宁波平原东北部临海,西北及西南部为四明山低山丘陵,海拔200—800米,东南部为沿海丘陵,海拔一般小于500米。 平原区为浙北堆积平原中的宁波湖沼堆积平原,河网密集,平均高程2—3米。全新世中期一片汪洋,  相似文献   

2.
一、砂泥岩层中裂隙发育的规律 在陕西北山地区砂泥岩层主要为石炭—三叠系的陆相碎屑岩沉积,砂、泥岩交互成层,但各层组的砂、泥岩比率则很不一致,它们除在局部的低山丘陵和河谷地带出露于地表外,普遍上复60—80米的黄土。在地貌类型上主要为呈北东东向展布的黄土台塬,受河流、沟谷的贯穿,塬面多被切割成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永安盆地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永安盆地为一山间洼地,四周低山环绕,北为南金山,海拔568米,西北牛角顶山,海拔966米,西南猫仔鼻山,海拔669米,东南文笔山,海拔932米。盆地内地形切割较强,丘陵起伏。东部为第三纪红色地层构成的丘陵素以丹霞地貌著称;西北部以二叠系灰岩构成的岩溶区,溶洞、溶斗繁多,石芽丛生,溶蚀洼地发育。区内水系发育,燕江、沙溪贯串南北,形成条形谷地,河流两岸发育Ⅰ—Ⅲ级阶地。本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湿多雨,年平均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东南缘发育数十万平方千米的广阔地貌过渡带与大面积低起伏地貌面,独特的地貌提供了解读高原构造拓展与地表隆升时间、过程以及机制的理想窗口。为揭示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响应和地貌演化过程,通过构造解析、构造地貌以及低温热年代学数据分析对金沙江下游流域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早在始新世即已处于北西向为主的区域性挤压条件下而发生广泛褶皱变形。尽管始新世存在区域性变形响应,但青藏高原东南缘金沙江下游地区在古近纪为低海拔丘陵地貌,地表隆升幅度极为有限。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研究区总体处于长期的低剥蚀速率环境,促进了低海拔平缓地貌的形成。晚新近纪以来,青藏高原东南缘发生区域性缩短变形与显著地表隆升,大型水系同步下蚀,共同塑造形成现今较高海拔的低起伏地貌面与深切峡谷并存的特征性地貌。研究结果支持青藏高原东南缘晚新近纪以来的隆升与地壳构造缩短及增厚密切相关,而中下地壳塑性流动增厚机制并非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5.
一、自然地理及水文地质概况金县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岩溶水主要分布在长大铁路以西。地貌上该地区为一些低丘陵,丘陵间为河谷平原及湖积洼地。有季节性小河,除大魏家河外,  相似文献   

6.
双龙旅游风景区位于浙中丘陵盆地和浙西中山丘陵的交接部金华山山地上,属龙门山脉。由东西向山脉主脊、南北向延伸的峰岭和深切的“V”河谷组成,山脉延展40多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倾斜,最高峰大盘山海拔1312米,最低点海拔50米,相对高度达千米以上。由于金华山的间隙性抬升和外营力的共同作用,自南坡山麓带至大盘山顶可分为四级相对平缓的地貌面。早已闻名全国的“双龙三洞”就位于第二级山间洼地中,海拔在400—600米之间。  相似文献   

7.
青海鄂拉山地区第四纪古冰川遗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拉山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属昆仑山脉东段之布尔汉布达山的东延部分。山体呈北北西或北西向延伸,和主要大构造线的延展方向是一致的。这里,地形切割剧烈,地貌形态有高山、中高山、低山丘陵和山间谷地(盆地)平原(图1),海拔均在4,000—4,500米以上,最高峰5,230米,无常年积雪和现代冰川。  相似文献   

8.
一、地球化学景观概况莲花山铜矿区位于大兴安岭中段东坡、松辽平原西侧的低山丘陵区,标高250—430米。本区水系不发育,多属季节性河流。因受蒙古高原季风影响,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400—5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达1800毫米。该区地貌上属缓慢上升的正地形,剥蚀速度大于风化速度。松散沉积物厚度一般小于3米,表层(A 层)为灰——浅灰色砂土、亚砂土,植被不发育,厚度一般不超过20厘米;坡积层(B 层)厚度1米左右。  相似文献   

9.
首先详细地介绍了延边地区砂金分布与地貌、水系关系。在地貌上,砂金矿的分布受区域地貌影响,但主要是受微地貌,尤其河谷地貌的控制,砂金一般多富集在冲积层的下部或底部;一般分布在河床、边滩和阶地中,碎屑物分选性相对较好,成层性也较明显地段。在水系上,大部分砂金矿均分布在Ⅰ—Ⅱ级水系的中上游,水系的汇水面积大,流程长者含金性好。最后阐述了砂金的物质来源、成矿条件及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内地及沿海地区,化探普查主要是采用水系沉积物测量或土壤测量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找矿效果.但是,在我国北方干旱荒漠地区(如甘肃北山地区),由于地形平缓,多为浅剥蚀的低山丘陵,气候干燥,水系不发育;基岩风化剥蚀缓慢,以物理风化为主,残坡积层不发育;水系沉积  相似文献   

11.
西秦岭系指秦岭与昆仑山之间的太子山、岷山、西倾山、光盖山和陇南山地。地势为西高东低,海拔1500—3500米左右,相对高差500—1500米。该区是黄河水系的大夏河、洮河和渭河与长江水系的西汉水、白龙江的分水岭。甘肃省所辖的面积为78400平方公里。解放前关士聪,叶连俊和李树勋等曾在西秦岭地区进行过路线地质调查。解放后,从1957年本区开始全面的矿产普查勘探、地球化学测量和地球物理测量等各项地质工作,1976年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构造地貌的DEM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利用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量(SRTM)数据,构建了大别造山带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对大别山地区的构造地貌进行了模拟解译分析.研究表明,大别山在造山带走向和垂直走向的方向上都是中间高、两边低,两边地势低的部位发育断陷盆地.SRTM DEM地貌图显示,郯庐等大断裂地貌特征明显,断裂构造严格控制了水系的发育,大别山水系多呈格子状分布,在地貌上主要表现为河流的大角度转弯以及主支流近直角交汇;由于本区地壳沿断裂作差异性升降运动,造成地堑谷、断块山和断陷盆地并存的地貌特点.本文统计分析了坡度与高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取了夷平面信息.   相似文献   

13.
张华  刘海峰  康晓波 《云南地质》2014,33(3):426-432
云南砚山县炭房村,处于南丘河(属珠江水系)与盘龙河(属红河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区域地貌为滇东南高原斜坡地带,炭房附近地貌以峰丛洼地为主.通过初步调查在炭房村水文地质钻孔周边开展物探激电测深电法,确定钻孔孔位,通过钻孔实施,水量5.145m3/d,几乎为干孔.总结这—失败原因,对今后该地区的水文地质钻探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4.
周翠  姜勇彪  段政  钱迈平  张翔  陈荣 《地质论评》2021,67(1):129-143
花岗岩地貌具有独有的景观特征和演化规律,本文对江西南昌梅岭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地貌景观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和成因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总结.梅岭花岗岩地貌主要发育于新元古代花岗岩之上,并在岩性、区域断裂和气候控制的风化侵蚀作用下,逐步形成了以崩塌倒石堆积、石蛋为特色的花岗岩低山丘陵地貌;新生代以来,梅岭地区长期受到太平洋...  相似文献   

15.
土门拉格(下称土门)地处藏北高原的北部,地貌轮廓以高寒低山、高寒丘陵与长条形盆地相同,山体与盆地的展布方向与区内构造线的走向大致相同,呈北西西~南东东走向。区内海拔一般4850~5185米,相对高程一般50~80米。   相似文献   

16.
岷江水系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新生代以来发育岷山构造带内部的岷江水系流域盆地,无论是流域盆地内的新生代沉积记录,还是其流域地貌所呈现的典型特征,都深刻指示了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新构造活动。文章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最新获取的高精度SRTM-DEM数据,系统提取了岷江水系中上游流域汇水盆地以及67个亚流域盆地的典型地貌参数,如流域面积、河流长度、分支比等。通过对流域地貌参数以及纵向河道高程剖面等的统计分析,认为岷江水系东西两侧具有截然不同的地貌特征,东侧流域盆地主要表现为面积小、河流长度短、分支比低以及河流梯度大等特征。由于岷江水系东西两侧地层岩性的对称发育以及整个岷江流域盆地对气候因素具有同一的响应特征,所以亚流域盆地典型参数特征指示了岷江水系两侧晚新生代构造活动的差异性,反映并印证了岷江断裂东西两侧晚新生代以来的不均衡抬升。晚新生代以来岷山构造带的快速隆起以及龙门山构造带内部差异活动是造成岷江水系东侧各支流发育程度低,东西两侧亚流域差异地貌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甘肃北山区的钙碱系列岩浆活动及其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雪亚 《地球学报》1984,6(3):151-165
<正> 甘肃北山位于河西走廊之北,广义的北山区包括马鬃山、合黎山及巴丹吉林沙漠以北地区,西与新疆天山山脉东段相接,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戈壁阿尔泰山脉为邻,面积约十八万平方公里。北山区位于中朝—塔里木地块北侧,它属于天山—内蒙古古生代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山势东、西高而中部低,挽近以来已趋准平原化,呈现出一系列断续的剥蚀丘陵和中低山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8.
云贵高原北盘江流域构造地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贵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新生代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而发生了一系列构造抬升运动。北盘江发源于滇东,自西北向东南流经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选取北盘江作为研究区,通过提取流域河流地貌参数来研究新构造运动,定量化分析研究区的构造地貌特征。利用30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通过GIS技术提取北盘江水系流域的河流地貌参数,包括子流域的面积高程积分(HI)、流域盆地倾斜指数(AF)、河长阶梯指数(SL)、谷底宽度与谷肩高度比(VF)等,并综合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断层及地震分布等特征。分析表明:4种地貌参数能很好地反映区域构造运动和地貌特征;垭都—紫云断裂在内的一系列断层系统对北盘江中游地区的河流地貌、水系格局、河谷形态等起到了控制性的作用;北盘江流域的地貌演化过程受地质构造作用影响较大,且区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古地貌是控制古水系、沉积体系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东部的辽东东地区中新世馆陶组为例,对馆陶组的沉积区和剥蚀区分别开展了基于残余地层厚度法和印模法的古地貌恢复,以增进对研究区古水系、源-汇系统的整体认识,为其物源体系、沉积环境、砂体分布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两种方法的古地貌及古水系恢复结果对比研究表明,基于残余地层厚度法的沉积区古地貌恢复结果适用于目的层沉积区古水系的恢复;而基于印模法的沉积区-剥蚀区一体化的古地貌恢复结果实现了剥蚀区、沉积区古水系的统一解释.沉积区-剥蚀区一体化的古地貌恢复弥补了基于沉积区古地貌的古水系恢复中难以判断"源-汇体系"中源区古水系分布及从源到汇古水系派生关系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麟游县是我国大骨节病流行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大骨节病病因尚未查清,但饮水水质是其发病直接而又重要的原因。 1、大骨节病与地貌类型的关系:根据地貌形态和物质组成,区内地貌可分为低中山区、黄土丘陵区、黄土残原及河流川道等四种地貌类型。低中山区、黄上丘陵和河流川道区为重病区,平均患病率在30%以上,黄土残原区为轻病区,平均患病率为20%左右。 2、地下水化学特征与大骨节病的关系:根据地下水质分析化验资料,表明重病区水化学类型多为重碳酸钙组Ⅱ型水。并且矿化度大于0.3g/L的地区发病率低,矿化度小于0.3g/L的地区发病率高。水中微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