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仲文斌 《地质与勘探》2014,50(4):649-658
上成金矿位于张八岭构造带北部,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通过研究厘定出一条近SN向断裂破碎带—其为管店-龙王尖断裂的北段分支管店-下马断裂—以及F1、F2、F3三条近NW向顺层滑动断裂。石英脉型金矿化受近NW向的顺层滑动断裂构造控制,矿体空间展布上具有平行似等距特征,蚀变岩型金矿化受近SN向断裂破碎带控制。上成金矿床2种不同金矿化类型是同一成矿作用在不同性质的控矿断裂构造下的具体表现,空间结构具有上部石英脉型金矿化下部蚀变岩型金矿化的关系。断裂构造产状变化部位有利于形成矿化弱的厚矿体,反映断裂构造局部地段的高引张空间有利于形成第Ⅰ阶段厚石英脉;而矿脉的分支复合、膨大缩小部位有利于矿化富集,反映断裂构造多期活动强烈地段则有利于Ⅱ、Ⅲ阶段矿化叠加富集。矿化的局部富集与矿体的厚度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结合矿化特征、构造控矿规律总结分析,对上成金矿床深部和外围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森林覆盖区金矿体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特征,探讨金矿体土壤离子电导率成份是由哪些种类离子组成,弄清不同种类离子的含量变化关系对电导率的贡献大小,为解释金矿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的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在大兴安岭森林覆盖区虎拉林金矿的研究:(1)在已知的金矿体上测出了清晰的电导率异常,异常呈典型双峰形态"兔耳"状或"锯齿"状, 异常垂直指示金矿体的赋存位置.(2)弄清了金矿体组成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的离子成份特征,其成份主要是HCO-3、SO-24、Ca2 、Cl-、K 、Na 、F-、Mg2 、Mn2 等一套水可溶性离子,经过相关分析得出金矿电导率异常与各水可溶性离子的相关系数是HCO-3>Ca2 >SO2-4>Cl->K >F->Na >Mg2 >Mn2 .(3)在未知区的找矿预测中找到3个具有成矿远景的离子电导率异常.  相似文献   

3.
老挝爬奔金矿床存在两类金矿化,即产于二叠系灰岩及其接触带上,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碳酸盐化低温热液型原生金矿化和产于凹陷地形中,与原生金矿化伴生的红土型金矿化。两类矿化在空间上紧密相关,空间结构自上而下为红土型金矿化和碳酸盐化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区土壤地球化学Au异常区、红土型金矿以及原生型金矿体常具"三位一体"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深穿透地球化学已被证明是干旱荒漠区寻找隐伏矿的有效方法,但其对元素在覆盖层中的分布模式的探知还较少。为此,在新疆金窝子金矿运用了空气动力反循环钻探技术,以揭示元素三维分布模式,并了解元素迁移轨迹和迁移机理。形成的元素三维分布图表明:(1)元素异常在矿体上方不同深度覆盖层中具有继承性;(2)在覆盖层垂向剖面上,Au趋向于在顶层和底层富集,中间层含量较低;(3)底部异常主要分布在覆盖层和基岩接触部位的低洼位置;(4)底部异常横向延伸,范围较窄,仅数十米宽,而地表异常分布范围广,可扩展至数千米。  相似文献   

5.
在风成土或厚岩层覆盖区,采用常规化探方法难以开展找矿工作。为解决此类地区寻找掩埋矿体或深部盲矿体问题,我们利用自制的仪器,于77年6~8月,与黑龙江冶勘706队协作,在八八一铜(钼)矿区进行了壤中气汞量测量试验。在已知掩埋铜矿上方的风积物覆盖层中,获得清晰的汞气异常;并在未知地段圈定矿化富集地段9处,经钻探验证,其中5处异常已见矿或矿化体。随  相似文献   

6.
寨上金矿位于西秦岭岷县—礼县成矿带西部。为缩小找矿靶区,发现有利成矿带,寻找有价值的工业矿体,对区内1:20万水系沉积物所圈定的金异常区进行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1:1万土壤测量,共发现8处金异常,圈出2条金矿带。利用复合极距激电联合剖面测量对土壤金异常进行了评价,钻探工程验证金异常深部存在有价值的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7.
地电化学法寻找隐伏金矿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的地电化学成晕机制的研究,利用地电化学法在东北大兴安岭森林覆盖区虎拉林金矿和澳大利亚第四纪厚层覆盖区Challenger金矿进行可行性找矿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在上述已知矿区的剖面上均测出了清晰的地电化学异常,表明利用地电化学法在上述地区寻找的隐伏金矿是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对两矿区外围及深部进行了找矿预测,发现4个有利的成矿靶区,经工程验证发现2个金矿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西天山博故图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铁 《地质与勘探》2015,51(2):275-283
博故图金矿床位于西天山石炭纪—二叠纪裂谷带中,其矿体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内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碎屑岩、石英钠长斑岩及辉绿岩中。矿体受东西向基底断裂和北西向次级张扭性断裂带控制,对围岩没有选择性。与金矿化紧密相关的蚀变类型为硅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泥化、绿泥石化。依据火试金分析结果圈定金矿体42条,矿体长45~1050 m,斜深34~670 m,平均厚度1.31~9.49 m,最大35.2 m,平均品位1.2~3.46×10-6,最高品位40×10-6,矿床平均品位2.01×10-6,金资源量(控制+探明+推测)达大型,矿床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金矿带上发育金、砷、银、钼等元素异常,矿体位于激电高极化率异常梯度带上,物、化探综合勘查成果显示Ⅰ号金矿带及其外围仍有很大找金潜力。  相似文献   

9.
林成贵  程志中  姚晓峰  颜廷杰  李阳  王伟  郭强 《地球科学》2020,45(11):4038-4053
气体能携带深部矿化信息沿着岩石裂隙和断裂带迁移至地表,因此气体地球化学方法可以用于寻找覆盖层以下的隐伏断裂和矿体.基于便携式多组分气体快速分析仪(PMGRA),应用气体地球化学方法对辽东地区五龙金矿区和青城子地区开展了探索性的试验研究,并辅以相应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异常区气体的浓度衬值非常大;在部分气体异常区,沿着构造倾向方向,具有CO2异常峰值出现在H2S、SO2和CH4之前的特点.在辽东浅覆盖区,气体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均能反映隐伏构造和矿体;而在覆盖较厚地区,气体地球化学测量对断裂和矿体反映更明显,受覆盖层的类型和厚度影响较小.本次试验结果初步显示了基于PMGRA气体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浅覆盖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会同县淘金冲细脉浸染型金矿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脉浸染型金矿属含金石英脉型金矿的一个亚类,其特征:①矿体由密集的成群、成组平行排列的石英细脉带所组成,脉带的长度几十米至几百米,宽数至数十米,延深达数百米,单脉一般小于一厘米,少数5—10厘米;②围岩具有一定的含金性,它与脉体可构成一定品位的工业矿体,若以1—2克/吨为边界品位,可圈出数米乃至数十米宽的矿化带;③含金品位的高低与含脉率的高低有密切关系;④自然金与围岩及脉体中的毒砂、黄铁矿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金矿立体地球化学探测模型与深部钻探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部资源地球化学探测科学问题的的焦点是元素大深度垂向迁移机理和立体地球化学探测模型的建立。本文以胶东蚀变岩型金矿和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钻孔岩芯和地表联合取样获得的数据, 建立千米深度立体地球化学探测模型。蚀变岩型金矿立体地球化学模型显示, Au、S和Hg与金矿密切相关, 分布模式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Au的立体几何分布模式兼具矿化剂元素S和远程指示元素Hg的双重特征, 金异常和矿化剂元素硫与矿体倾斜方向一致, 反映了成矿过程中流体沿控矿构造的轴向运移; 金异常与类气体元素汞在垂向上一致, 而且出现从矿体到地表的连续贯通式异常, 反映了流体沿微裂隙和纳米孔的垂向迁移。卡林型金矿立体地球化学模型显示, Au、As、Sb、Hg、Tl和S在不整合面都显示高含量特征, 与深部层状主矿体分布一致; 在矿体上覆地层中都存在弱异常, 显示了明显的成矿流体沿隐伏微小断裂垂向迁移特点; 所不同的是Sb和Tl元素在不整合面附近显示了最高的元素含量, 而Sb和Hg在近地表均显示了明显高的异常特征。立体几何模型清晰地显示了矿体的展布特征和范围, 而且金及其伴生元素垂向迁移在地表形成清晰异常, 为利用金及伴生元素和矿化剂元素进行深部矿体三维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对指导深部金矿勘查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胶东蚀变岩型金矿地表完全被土壤覆盖区的穿透性地球化学微细粒级土壤采样, 金属活动态提取分析圈定的异常, 经深部钻探验证, 胶东焦家成矿带五一村3200 m钻探, 在2428.00~3234.16 m深度发现6层矿化体, 其中高品位矿体位于2854 m深度; 上宫金矿地表基岩出露, 采集断层泥或裂隙岩石样品, 可以清晰探测深部异常, 经2000 m钻探, 在1312 m处发现高品位金铅锌银矿体; 贵州水银洞采集地表细粒级土壤, 能够直接有效地揭示深部金矿体, 经500~1500 m钻探验证, 在300~1500 m深度新增金资源量203 t。  相似文献   

12.
叶荣  张必敏  王勇 《现代地质》2013,27(6):1265
以新疆金窝子金矿田210金矿带为例,实验研究了该区地气和土壤活动态测量等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的效果。实验表明地气测量和土壤活动态测量可以有效地反映覆盖层下隐伏矿体。揭露矿体覆盖层的钻孔研究表明,金活动态形式具有“C”型分布特征。采集矿体上方地表异常位置土壤孔隙中地气、土壤样品,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实测样品中微粒物质的粒径、形貌和成分,在地气和土壤中观测到了Au-Cu、Au-Bi成矿元素纳米微粒,此微粒是形成地表深穿透地球化学异常的物质,来源于覆盖层下隐伏矿体。微粒到达地表,可以形成地气和土壤活动态异常。纳米微粒具有可从土壤颗粒表面分离的性质,在其向上迁移过程中,可以从吸附固定状态解吸,此性质可以用于解释活动态异常在钻孔垂直剖面上的“C”型分布。  相似文献   

13.
新坪金矿地处广西大瑶山成矿带的东部,是桂东南地区一个较为典型的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调查发现:矿区内金矿体(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寒武系黄洞口组中,部分金矿体(金矿化)赋存于花岗斑岩与寒武系硅化砂岩接触破碎带以及花岗斑岩体内,近EW向、NE向的次生断裂和裂隙是主要的容矿构造,而金矿化强度与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关系密切。根据新坪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化探异常进行综合分析,圈定了矿区内2个成矿远景区及6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4.
电吸附法寻找隐伏矿床在河北后沟金矿试验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电吸附找矿方法是在室内特别装置中对采集样品通电,并用吸附体吸附试样中电运移元素,通过这些元素所形成的异常来发现隐伏矿体的一种方法。后沟金矿矿体被数米厚黄土覆盖,所做电吸附找矿法试验研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新疆某金矿区戈壁覆盖条件下开展了不同类型金矿床进行吸附相态汞、卤素(Cl)、热释CO_2和电化学(Ks)金的找矿试验研究,对石英脉型金矿床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试验结果,初步发现矿体上部壤中Au、Ag、Cu、Zn、Pb、As、Sb一般组合异常差。而壤中的吸附想态汞、Cl、热释CO_2和电化学在矿体前缘及上盘均有较好的异常,特别在厚层洪积物覆盖区,这些新方法亦能反映出盲矿体的异常。  相似文献   

16.
戈壁覆盖区金窝子矿带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以金窝子金矿带为例,讨论戈壁覆盖层的分带结构,以及金等成矿元素在干旱景观区的表生迁移和矿化信息的传递机制;试验研究了本区土壤和活动态测量等深穿透方法效果,提出了戈壁覆盖区化探勘查和找隐伏矿的技术方法.通过重点剖面和1200 km2面积1:20万比例尺的多指标地球化学测量证明,戈壁覆盖层主要由坡-冲积层和冲-洪积层互层构成,其中坡-冲积层属当地风化产物,包含矿化信息;而冲-洪积层为运积物.土壤(-160目)测量对于圈定区域金成矿构造带和显示出露矿化效果良好,应用水提取态和铁锰氧化物态等深穿透指标,可以揭示覆盖金矿化.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在鄯善地区进行金矿善查时,发现了8个金矿化点和异常点,找金前景良好。此金矿带具有明显的硅化、黄铁矿化、铅锌矿化和绢云母化,地表金矿化带长约800m,金品位一般1—5g/t,个别高达70g/t。其中6号金矿体已控制长度400m,斜深80m。施工5个钻孔均见矿。8号  相似文献   

18.
姚树春 《世界地质》2019,(2):354-361
矿石的共生组合以及近矿围岩蚀变特征表明纱岭金矿I-2号矿脉矿化类型为蚀变岩型金矿,矿床成因类型属混合岩化-重熔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焦家成矿断裂带中、深部存在第二矿化富集段。主要找矿标志有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带、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岩带、低磁场的线状串珠状异常带等指示标志以及特有的指示元素的组合异常;矿化富集规律为构造控矿及岩性控矿。金矿化的强弱依附于主要矿化阶段的发育及迭加程度,即当含有细粒黄铁矿细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细脉或其相互迭加时往往形成厚而富的工业矿体,其在空间分布上,服从于矿体南西侧伏规律。  相似文献   

19.
我队为了对某地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区101—2号矿脉集中力量作进一步的评价,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地表和地下金矿富集及其变化规律,基本控制脉体和矿体形态、产状和延伸情况。设计竖井30米,井下沿脉平巷120米(二条沿脉平巷),并设计在沿脉平巷每10米中段拉穿脉平巷60米(每条穿脉约5.0米)。设计总工作量为210米。该矿脉系含金黄铁矿化硅化脉型,是矿区内含金矿化的主要类型。脉带两侧主要围岩为蚀变粗安质熔角砾凝灰岩、黄铁矿化石英岩。蚀变高岭土。岩石级别6—7级,部份为8级。自1982年9月1日施工至1  相似文献   

20.
陈龙  赵元艺 《地质通报》2017,36(1):112-126
博洛(Boroo)金矿是蒙古国发现的首个岩金矿床,同时也是该国开采规模与黄金产量最大的金矿。该矿矿体主要产于博洛近水平断裂带内,整个矿化带(Au异常≥100×10~(-9))长度超过2000m,宽度400m,局部厚度达100m,主要围岩为博洛花岗杂岩、变质沉积岩等。矿床主要矿化类型有金-硫化物、金-石英脉型矿化2种,与中国典型超大型造山型金山金矿具有较多相似点,判定其为造山型金矿。距博洛金矿35km处产出同类型且储量相近的大型金矿—盖特苏尔特(Gatsuurt)。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产出环境、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并在矿床邻区内划定3个找矿战略靶区,这对中国企业在蒙古寻找同类型金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