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自挪威学派极面学说成立後,予於十九年曾作文介绍(极面学说与长江流域下游之风暴,气象研究所集刊第二号),迄今七八载,国内文献更无只字道及,而极面学说自成立至今,逐年进步,已非旧貌。一九三八年汉堡海洋观象台出版之Annalen derHydrographie und Maritimen Meteorologie第三册载有是文,可  相似文献   

2.
朱炳海 《气象学报》1935,11(1):35-43
1.引言天气之演变,乃由於不同性质之气团,相互激荡,酿成风暴所致。此种观念,十八世纪中叶之气象学者,已窥其端倪;至欧战期间挪威气象学巨擘贝铿克尼父子,创立极面学说,而昭示彰明。夫组成极面,酿成风暴之不同气团,其性质之差异,不限於来向与温度,且有湿度之高低;更不限平地情状之有别,高空之性质亦大异。否则,同自南来之两支气团,一则阴雾密闭,他则乾热朗晴。又有  相似文献   

3.
E.Obenlon  顾钧禧 《气象学报》1936,12(7):384-384
吾人根据 Sch(?)mberg 雨疗养院病人病情之纪录,既知天气于肺结核病所生之显著影响,同时更可由此研究天气与咯血病及急性流行病(感冒,咽喉炎,伤内等)之关系。冬季半年,咯血病常发生于大西洋低气压之前部即暖面区域内,连续之寒流内亦间有之,而冬季风暴后部之寒流内则颇少。统计之结果亦如是。  相似文献   

4.
天气预告昔日各国完全采用经验法(Empirical method);自挪威学旅之气团分析,及极面学说发生以後,最近各国已次续采纳。我国在十年前,竺可桢氏已有介绍文章,吕炯先生在数年前亦曾应用极面学说分析长江下游之风暴。其後有黄厦千,赵九章,朱炳海诸先生亦曾致力於气团分析工作,皆具卓见。近日有涂长望先生之中国气团分  相似文献   

5.
昔人常以热带风暴为甚浅之“骚动(Disturbance.)”。Hann气象学大全(第四版六百二十面)中尝谓热带风暴者,大气最下层之现象也,其涡旋(Vortex)所及之高度殊甚有限。E.V.Newnham夫人亦尝以热带风暴平浅为言。然究其所据,盖以热带风暴一经登陆,强度剧减,尤以过山为甚。John Eliot曾谓1876年十月之Backergunge风暴,即於孟加拉东部与阿萨密南部为高约3,000—6,000吋之邱陵所毁灭。此外Newnham夫人亦学数例,以为其说之论证。然Backergunge风暴过山立即消灭一事,固不足以例一切之台  相似文献   

6.
黄厦千 《气象学报》1937,13(1):43-48
(一)引论天气预报,基於数学原则,在先已有列却逊氏之专著,自极面学说发达以来,挪威盖为今日气象学之中心地。柏脱逊氏,(SverrePetterssen)挪威气象学者中之长於天气预报者也,(现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California Instiute of Technology讲学)於一九三三年发表气压区之动能及力能在天气预报方面之运用,美人克列克博士(Dr.Irving P.Krick)又推演之以为天气预报定则,(尚  相似文献   

7.
对1999年圣诞期间发生在欧洲中西部的圣诞节风暴进行了分析,认为4个主要的低气压系统中的第二个给法国北部带来了强风暴雨,巴黎的Orly机场阵风速度〉47m/s;第四个低压系统沿法国西海岸产生相似的恶劣天气,并在西班牙的北部海岸及地中海沿岸国家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在法国中部风暴最剧烈的时候,最大阵风〉41m/s;在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区域,达55m/s。圣诞节风暴造成欧洲国家大约140人死亡,其他损失包括树木、街道和房屋被毁,电力系统和电话中断时间长达数天,受影响的人数大约为1000万,财产损失大约为80亿美元。由于风暴的极端强度和快速发展速度,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数值预报中心没有对这次剧烈天气提供足够的预警。为此,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RAMS)模拟圣诞节风暴,并与ECMWF分析资料以及实况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RAMS模式能够准确模拟风暴的主要特性、低气压的演变和位置移动、发展的关键时间点、风暴演化期间的平均风场;模拟的平均风场和气象观测网的观测结果相一致;模拟的风暴移动时间和主要新闻媒体的报道相吻合;模式计算的一些特定地区平均风速的时间趋势显示,在阿尔卑斯山脉地区,无论是上风区还是下风区,风暴的时间都被准确地预测;模拟的第一次风暴最低气压值较实际值偏低。  相似文献   

8.
卢鋈  许鑑明 《气象学报》1936,12(8):307-408
作者为明瞭中国温带风暴及台风雨量分布之情形及其与路径之关系,特取民国二十四年夏季(六月至八月)经过中国本部之温带风暴及登陆之台风,逐一分别检讨。先作各日上午六时之风暴路径图,然  相似文献   

9.
二十四年四月七日在第十届气象学会年会演讲。原稿已加修改。今天是气象学会第十届的年会,本应该在去年秋季开的,但因为要和第二届气象会议开在一起,所以迟延到於今。十年的时期并不能算很长久,但气象学在此期间已有了长足的进步。重要的发展是在下列的四方面上:(一)高空的组织(二)极面学说的发扬推广(三)长期预告的发展(四)气团分析方法的应用。 (一)高空的组织在十九世纪的末叶,法国德山郎特包Jeisserenc de Bort发现空中气温并非一直向上递减  相似文献   

10.
卢鋈 《气象学报》1936,12(4):184-194
天气分析,为近年来气象学上最大之收获,气团之分布,与极面之移动既明,则短期预告,自较昔日仅凭经验之法则为准确。惟地面观测常以种种影响而不得明其真相。是故高空测候,因以日见发达。天气之预测,乃由地面之观察,进而为三度之分析。我国测候事业,尚在草创时期。测候所可用者数不满百,高空纪录,尤感缺乏。南京  相似文献   

11.
卢鋈 《气象学报》1935,11(4):167-178
我国之温带风暴,以长江流域霉雨季中者,发育最为完全。其与欧西之风暴,组织上究竟是否相同?此一问题,极关重要,然欲知风暴之组织,端赖高空探测之纪录。我国气象事业,尚在萌芽时期,设备未完,研究极感困难。惟於风暴过境之时,注意地面天气及各项气  相似文献   

12.
1概况9505号强热带风暴于8月9日14时在巴士海峡南部洋面形成,形成后向偏西方向移动,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1日凌晨起,其路径突然转向偏北,且强度继续加强,于门日09时30分前后在惠东~深圳之间沿海登陆,登陆时最大风力11级,登陆后向偏北方向移动,最后在江西省南部减弱为低气压(图亚)。自互9505号强热带风*路径四这个风暴具有强度较强、移向突变、过程雨量大等特点。该风暴登陆后,汕头各地普降大暴雨,过程雨量达230~370mm,造成严重内涝。本文侧重对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2天气形势及环流背景在9505号风暴形成初期,500hPa…  相似文献   

13.
云微物理过程对强对流风暴的影响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德俊  陈宝君 《气象科学》2008,28(3):264-270
本文运用三维对流云模式对美国SPACE计划(South Park Area Cumulus Experiment)1977年7月19日South Park地区一例强对流风暴进行了模拟,目的是考察不同云微物理过程对风暴的影响.不同微物理方案模拟对比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风暴内部微物理过程的了解.结果表明,不同微物理方案模拟的风暴内部动力场、强度有所不同.不考虑冰相过程的暖雨方案,模拟的风暴最弱;冰相过程中仅考虑冻结/融化潜热释放,模拟的风暴强度在后期稍弱.由于降水绝大部分由霰、雹转变而来,以及霰、雹粒子对运动场的影响及其相变潜热作用,冰相过程中如果不考虑霰、雹的模拟方案,模拟风暴的动力场及降水场都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风暴强度指数SSI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赵秀英  吴宝俊 《气象》2000,26(5):55-56
近年刊出的强对流天气分析预报文献(例如文献 [1 ]、[2 ])中 ,常常用到风暴强度指数 ( storms severity index,缩写为 SSI )。现根据检索到的部分文献中之解释 ,对其介绍如下。在 2 0世纪 70年代初 ,Miller认为 [3] :在强热力学不稳定和强动力学因子都出现时 ,才有强雷暴发展 (称“经典的 Miller个例”)。然而 ,后续的研究发现 ,这些典型条件不能包含发生的全部强天气。 Maddox等 [4] 、Vigneux等 [5]以及 Turcotte等 [6]指出 :在强热力学条件和弱的动力学条件下以及弱热力学条件和强动力学条件下也可出现强天气。与文献 [4、5、6 ]的思…  相似文献   

15.
利用MM4客观分析资料,对1993年5月5日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的特大黑风暴天气进行了位涡的中尺度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700hPa冷锋区附近存在着正负位涡偶,与飑暴系统中高低气压偶相类似:在黑风暴发生前冷锋附近的负位涡区及黑风暴强盛期的位涡梯度最大区域为黑风暴区;高层位涡向低层传递是导致气旋加强的重要因子之一;层结热力不稳定是风速加大及正反馈作用的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境内所见气旋或称风暴产生之区域,广泛言之,有三:一在河套流域,一在满洲,又一在西江流域。(1)各地所产生之风暴其成因既相殊异,其性质亦复不同。华北风暴之经过,其所降之雨量常甚鲜少,此乃与华南风暴性质上不同之一点。本文祇论溯源于河套流域之风暴。至于他处所产生之风暴皆在所论范畴之外。发生于河套流域之风暴其活动范围多在华北一带。风暴中心之行径侵入长江以南者为数甚鲜。此类风暴多见于初春或晚秋之前后,盖在中国四月或十月平均气压分布之形势甚相类似。(2)当四月或十月间于长江中游形成一副高气压或反气旋之组织。此类反气旋每呈现于西伯利亚冷气团发动之前与冷气团衰  相似文献   

17.
基于欧洲中心中期天气预报再分析资料(ERA-40),使用涡旋追踪和合成技术、多尺度子空间变换以及局地多尺度能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东亚地区南北两个风暴源地中风暴的差异。结果发现,南、北两个源地风暴在结构上和内部动力过程上均存在着显著不同。南支源地(40°N以南)风暴底层比高层强,与线性斜压模式中的最不稳定模态结构相似;而北支源地(40°N以北)风暴则正好相反,与下游发展理论所描述的斜压波结构相似。并且发现,南支源地风暴的非地转风场比北支源地风暴的强。能量学诊断结果显示,南支源地风暴的能量源除了斜压不稳定外,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正压不稳定,而北支源地风暴中则是存在弱的动能逆尺度传输。此外,南支源地风暴的浮力转换和非绝热做功均比北支源地风暴的强,其主要原因是南支源地风暴的垂直运动更强,风暴中的水汽更加充足。   相似文献   

18.
从天气形势、多普勒雷达回波、大气层结、地面温湿气象要素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发生在三峡工地若干次风暴过程局地降水强度的差异,结果表明:低糟类风暴降水较强,高空冷平流偏东类风暴降水较弱;风暴对流体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时降水强,而由偏北向偏南方向移动时,风暴降水一般较弱;层结不稳定、低层空气潮湿、自由对流高度低,风暴降水强;无论干湿风暴,过程前1-2小时,气温升至最高,而露点温度在风暴临近前1小时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9.
一、在低气压分析上的应用 (一)关于J.Bierknes的低气压模式 1922年,J.Bierknes低气压模式的主要内容,作为卓越的理论,仍然在气象学上广泛地应用着,但是在气象卫星出现以后对这些理论作进一步的研究,不是没有必要的。例如: 1.低气压因在海上和大陆的位置关系,它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速度不同,所以J.Bierkne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天气雷达快速探测风暴中是否含有冰雹,以组织有效的人工防御,本文根据当冰雹增长区的中数体积水汽凝结体的直径为0.4cm时所对应的等效雷达反射率因子是45dBz的理论计算值,通过对旬邑雷达站1992年7—8月14次风暴的RHI探测,得出降雹时风暴剖面等效雷达反射率因子45dBz的高度应位于O℃层以上2.2km的结论,并对风暴中不同高度出现的45dBz作了物理解释,同时提出了强冰雹云从发生到消亡的演变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