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61—2015年中国降水面积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中国0.5°×0.5°逐月与逐日降水量网格数据集,采用线性趋势、克里金插值(Kriging)、森斜率等方法,分析1961—2015年中国3个自然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面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中国1961—2015年年均和季节平均降水量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中国一半以上的地区年均和四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2) 日变化特征上,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均以小雨和中雨为主,其日降水面积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 112.75×103 km2、52.65×103 km2,1 380.57×103 km2、92.83×103 km2,1 253.9×103 km2、34.3×103 km2,暴雨和大暴雨占的面积较小;三个区域不同等级日降水面积年内变化均符合二次函数曲线,三个区小雨日平均降水面积年际变化均呈略微减少趋势,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大雨、暴雨和大暴雨均呈略微增加趋势,大暴雨整体波动较大。(3) 季节变化特征上,三个区四季均以小雨为主,暴雨和大暴雨所占面积较少。春季和秋季三个区小雨降水面积均呈减少趋势,春季和夏季三个区暴雨降水面积均呈增加趋势,冬季三个区中雨和大雨降水面积呈增加趋势。(4) 东部季风区春季和秋季,西北干旱区年均和四季,青藏高寒区春季、秋季和冬季不同等级降水量对应的降水面积均符合负指数分布规律。km2  相似文献   

2.
基于Kriging的宜都市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收益还原法测算样点地价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有限的、具有内在相互作用和代表性的样点,采用Kriging空间分析方法建立农用地数字地价模型,测算基准地价,并以宜都市农用地的基准地价评估为例,对运用该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宜都市农用地30年使用权价格处于15.89~9.35元/m2,估值精度整体较高.提出的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基准地价评估中按级别取平均值的缺陷,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参考其结果的空间分布可作为其它类型价格的基础,也有利于基准地价的更新.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近20年红树林湿地的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多种规则相结合的专家系统方法,对珠江口地区3个时相的遥感图像进行分类,得到3个时相的红树林面积变化和空间分布变化。结果表明,从1988年到2002年珠江口地区红树林的整体面积变化是一种先降低再增长的趋势,但红树林类型由分散分布的天然林转变为集中分布的人工林,除淇澳岛、深圳河口地区还有大片的红树林外,其它地区的红树林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4.
汶川县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区域发展的综合地域划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据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 2 0个指标 ,应用模糊聚类算法对汶川县的综合地域划分研究表明 ,汶川县可以划分为 4个综合地域类型 :发展主导型 (Ⅰ ) ,占县域面积的4 3% ;特色开发型 (Ⅱ ) ,占县域面积的 2 3 5 % ;发展支持型 (Ⅲ ) ,占县域面积的 6 5 % ;生态保育和限制性开发型 (Ⅳ ) ,占县域面积的 6 5 7%。县域水平上协调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区域发展关系的空间策略是东西分治 ,东部 (Ⅰ、Ⅱ、Ⅲ )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主 ,西部 (Ⅳ )以生态保育为主。在区域发展的产业选择上应重视产业的生态化 ,突出地域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中国洪涝灾害成灾面积变化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文章以小波诊断技术为基础,对建国以来中国洪涝灾害成灾面积变化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研究表明,建国以来中国洪涝灾害成灾面积变化具有明显的3年左右、9年左右和17年左右的特征时间尺度和相应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并且特征时间尺度近年来逐渐缩短,即成灾面积的变化渐趋频繁。根据这几个特征时间尺度上小波系数的演变趋势发现,在未来几年内,中国洪涝成灾面积呈现下降的总体趋势。根据小波方差分析发现中国洪涝灾害成灾面积变化具有显著的3年、9年和17年的主要周期,并以9年和17年的周期尤为显著;同时,根据功率谱的比较分析同样发现,中国洪涝灾害成灾面积同样存在着3年左右、7~9年和17年的主要周期。  相似文献   

6.
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吉林省湿地保护区进行了湿地遥感分类,构建了景观指数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综合评价体系,对吉林省2015-2017年18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进行了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1)18个自然保护区中范围最大的是松花江三湖湿地,湿地面积最大的为查干湖湿地,8个保护区湿地面积减少,其中吉林圆池湿地退化最严重,龙沼湿地退化面积最大;(2)景观指数显示,吉林省近3年内18个湿地保护区中只有5个出现了景观破碎化现象;(3)PSR模型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吉林省大部分自然保护区(14/18)处于相对安全的等级,但处于该等级的下限。月亮湖湿地、雁鸣湖自然保护区、圆池湿地保护区和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处于生态安全预警状态。  相似文献   

7.
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2/3,全国273个重点扶贫县中,约有2/3分布于山区。掌握山区自然资源质量、数量,并选择其优势资源进行优化开发,是实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广东省丰顺县为例,拟通过对山区资源优势及优化开发的研究,探索山区经济开发的途迳。  相似文献   

8.
以广东沿海红树林为研究对象,结合谷歌地球引擎(GEE)云计算平台,以1986—2018年32期3 359景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随机森林(RF)方法提取1986—2018年广东省红树林面积,比较全省沿海城市红树林年际时空变化特征,并从景观斑块角度分析广东省红树林斑块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86—2018年红树林遥感分类总体精度均高于90%,广东省沿岸红树林面积总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且其在2014年后变化幅度逐渐减小。2)从各沿海城市来看,红树林共分布在14个市内,其中湛江和阳江是红树林面积分布最大的2个城市;各市红树林面积变化可分为先减后增、波动增加和无明显变化3类。3)1986—2018年广东省红树林斑块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但斑块平均面积(MPS)呈上升趋势,红树林破碎化程度减轻。获取年际红树林面积分布信息和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可为红树林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数据和参考,服务于红树林生态恢复和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白刺灌丛沙堆演化阶段及其空间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飞  王涛  刘立超  黄翠华 《中国沙漠》2012,32(3):593-599
通过野外调查,分析了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地下水位埋深的3个白刺灌丛沙堆样方内灌丛沙堆水平投影面积与高度的关系、灌丛沙堆的空间分布及空间自相关关系,确定各个样方白刺灌丛沙堆的演化阶段,并分析了地下水位、沙源及植被生长对灌丛沙堆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刺灌丛发育阶段灌丛沙堆的水平投影面积和高度之间为线性关系;稳定阶段白刺灌丛沙堆高度与水平投影面积为幂函数关系;退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高度和水平投影面积为二次函数关系。不同演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的空间自相关尺度为5 m,且3个样方之间自相关尺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山地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多山的国家,山地类型多样复杂,开展山地分类研究很有必要。基于前人山地定义分析基础上,确定中国山地分类原则和基本思路,提出中国山地分类系统,共计分出6个类型,其中3个属于大尺度类型,适用于全国和跨省(区)制图,其余类型适用于县(区、市)制图;同时提出了每个类型的划分标准。基于SRTM 90 m分辨率的DEM数据,确定出大尺度类型,即山地大区、山地带和山地大类的分布范围,编制了相应的图件,并对各类型面积作了计量统计。结果表明,分布于不同海拔带的丘陵面积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8.2%;起伏度大于200 m的山地面积占中国陆地面积的55.2%,其中,低山、中山和高山面积分别占16.5%、14.8%和18.5%,高中山和极高山面积分别为4.3%和1.1%。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丹霞地貌的中生代优势以及陆相沉积特征是中国的特色也具有世界代表性。通过对中生代主要出露红层盆地室内计算机空间叠置分析,利用大量的野外现场调研检验等手段,计算出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的红层面积。其中,中侏罗世3个红盆面积45.16×10~4km~2,中、晚侏罗世28个红盆面积149.17×10~4,早白垩世17个红盆面积55.97×10~4km~2,晚白垩世24个红盆面积106.9×10~4km~2,早第三纪31个红盆面积135.73×10~4km~2。通过对实地测量及对比分析,发现红层盆地建造发育成丹霞地貌的贡献率为6.5%左右。可计算中、晚侏罗世红层发育的丹霞地貌面积为9.7×10~4km~2,早白垩世红层发育的丹霞地貌面积3.6×10~4km~2,晚白垩世24个红盆面积6.9×10~4km~2,早第三纪31个红盆面积8.8×10~4km~2,这样统计中国丹霞地貌的总面积为29×10~4km~2。这一数字因丹霞地貌自身发育的阶段性会出现偏差,考虑气候-构造-地貌相互耦合作用的结果,典型丹霞地貌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将达到一个平衡,基本稳定在20×10~4km~2左右,这就是中国丹霞地貌的面积数据。  相似文献   

12.
<正>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总面积2.66万平方千米,山、丘、平大体各占1/3,全市辖10县2区1市,227个乡镇,总人口1027万。南阳是个林业大市,林业用地面积96.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强,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有林地63.9万公顷,林木覆盖率  相似文献   

13.
根据营口市2007年土地利用相关图形数据,选用生态意义明确的景观格局指数和区域生态环境指数,从斑块和景观两个尺度对营口市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并揭示了景观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地是营口市占地面积最大,斑块数最多的基质景观,面积比例高达49.80%,斑块个数为1 252个,占总斑块数的38.89%,斑块分离度为0.05;旱地和水田面积比例也较大,分别占21.76%和14.28%;城乡用地面积仅占11.66%,但其斑块数达1 198个;滩涂面积比例最小,仅为0.07%.(2)营口市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区域生态环境指数达0.48,高于相邻的盘锦市和瓦房店市.(3)营口市滩涂、沼泽面积较小.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方法,利用1990、2000和201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北部湾滨海湿地信息,并对其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面向对象法提取出的研究区3个时期滨海湿地分类总精度分别为91.02%、89.06%和89.84%,kappa系数均达到0.80以上;3个时期自然湿地在湿地类型构成中占绝对优势,其面积占湿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66.96%、65.65%和64.90%;1990-2010年,研究区滨海湿地面积呈平稳增长态势,其面积由3 138.08km2增加到3 165.77 km2;湿地类型中养殖水面增幅最明显,其面积比重由1990年的3.19%增加到2010年的6.15%。1990-2010年,研究区滨海湿地变化明显,湿地之间、湿地与非湿地之间的相互转化频繁,受人为活动影响干扰突出。  相似文献   

15.
以1986~2010年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和6个潜在驱动因素的13个指标数据为基础数据,应用Tobit模型,分析各驱动因素对湿地面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的是人口总量增加、城市化率增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提高、耕地面积增加和居民地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16.
广东山区开发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山区包括粤北山区、粤东北山区、粤西山区和海南岛中南部山区,山区面积12.6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9.8%。广东丘陵和山地面积11.33万平方公里,占山区面积的89.4%;平原面积1.34万平方公里,占10.6%.按47个山区县统计,共有面积11.3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3.7%。1983年山区人口达2007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广东山区在本省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以海南省清澜港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的3个片区为研究区,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分析方法,研究1987年以来7个时期的红树林变化过程。以1987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7年、2013年和2017年7个时期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提取海南省清澜港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其1 km缓冲区范围内的红树林信息;分别计算3个片区红树林面积变化率和景观指数变化,建立质心迁移模型,分析海南省清澜港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中红树林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3个片区的红树林总面积为1 190.5 hm~2;1987以来7个时期研究区红树林面积整体上在减少,减少速率在减慢;与1987年相比,2003年,有510 hm~2的红树林消失,红树林面积的年变化为31.9 hm~2/a,年变化率为-2.3%,红树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被开发成养殖水域;2003~2017年期间,红树林面积有缓慢增加的趋势;3个片区的红树林都遭到挖塘养殖、砍伐和破坏,使其质心向不同方向移动;整体上,该保护区红树林的斑块数量在增加,斑块密度增大,分离度指数大幅增加,而聚集度指数不断减少,表明保护区内红树林斑块在破碎化,斑块连接度不断减小,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长山群岛位于辽东半岛东南的北黄海海域中,由外长山列岛(包括狮子岛、海洋岛)和内长山列岛(包括广鹿、大长山岛、小长山岛等)组成。在长山群岛北部还有石城列岛(石城岛,大、小王家岛)。这些岛屿归大连市长海县管辖。长海县共有152个岛、坨和礁,岛陆面积152.3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8.6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42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8公里。住人岛24个,共有人口81125人(1989年)。1949年11月置县,始称长山县,1953年改称长海县,1981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为我国海岛边境县,是我国12个海岛县中最北的一个,全县有4个乡,3个镇。  相似文献   

19.
基于RS的岷江流域土壤侵蚀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1995年、2000年土壤侵蚀遥感数据并结合2005年实地调查资料,研究岷江流域土壤侵蚀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2000年岷江流域土壤侵蚀面积为19 907.7 km2(比1995年减少369.6 km2),占流域面积的43.77%,土壤侵蚀量为8 943.26万t,平均侵蚀模数1 966 t/(km2.a),以水蚀和中度侵蚀为主。2)选择降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植被覆盖度变化3个自然因素和人口密度、万元GDP(作为经济发展指标)2个社会发展指标作为研究区土壤侵蚀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年降雨侵蚀力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是1995年的71%;森林覆盖率每增加1%,土壤侵蚀模数减少0.4%~7%,平均减少53 t/(km2.a);林地、草地面积之和与土壤侵蚀面积呈明显的线性相关,旱地面积与土壤侵蚀面积呈二次函数关系;土壤侵蚀面积、土壤侵蚀量与万元GDP呈指数关系;单位人口密度和县域土壤侵蚀面积与土壤侵蚀量均呈幂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20.
汤加王国,又称友爱群岛。汤加王国属于大洋洲,位于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西邻斐济。由汤加塔布、哈派、瓦瓦乌3个群岛组成,共172个岛屿(其中36个有人居住)。陆地面积747平方千米,水域面积25.9万平方千米。人口11万,其中98%是汤加人(属波利尼西亚人种),其余为欧洲人及其后裔和其他太平洋岛屿人,还有少数华人和印度人。通用语言为汤加语和英语。居民多数信奉基督教。首都努库阿洛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