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海中的沉船、礁石、点滩、.特殊深度、各种废弃桩柱、沉雷、沉弹.垃圾堆积物等海底突起物,都是威胁船航行安全的障碍物。其中那些“疑存”“疑位”“概位”等不明性质的障碍物,对舰船的活动影响更大。因此探清海区内的各处航行障碍物,详细地掌握它们的准确位置、高度(深度),确认它们的性质,了解它们的演变情况,提高航海图书资料的现势性,这对保障舰艇作战机动和战备训练等航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测量者在探测实践中如何准确、完善地探测出各处的航行障碍物,却有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5月29日,由广东海事局海测大队历时两年测量、编制的《珠江航行指南》,经过有关专家的严格审定后首次公开发行。这本图书的面世将为航行于珠江水系的广大船舶用户提供可靠的航行指南,同时也填补了珠江航行公用资讯的空白,彻底改变了珠江水系航运图书的落后局面。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未来民用航空管理的发展方向一新航行系统,以及新航行系统的核心元素一卫星导航系统(GNSS),通过数学仿真的手段将卫星导航系统模型化,阐述了评估卫星导航系统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水深、扫海测量应用于港池、航道疏浚清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水深测量及扫海测量,对航道土方工程吸爬方法和抓斗方法疏浚后的港池、航道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施工中留下的浅点,解决疏浚工程中清理浅点和航行障碍物的问题,保证船舶航行及停靠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多关节水下航行器定位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捷联惯导+航位推算的组合导航算法。该方法利用捷联惯导系统测量航行器的位置,采用航位推算的方法得到航行器在下一时刻的位置,然后将测得的信息采用Kalman滤波处理,得到高精度的位置信息。通过Matlab/SIMULINK平台对比其他两种单一导航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捷联惯导+航位推算算法时,位置误差可控制在5 m以内,满足多关节水下航行器的定位需求。  相似文献   

6.
惯性技术从四十年代开始首先应用于火箭的控制和导航。1958年美国的核潜艇依靠惯性导航系统完成了从冰层下通过北极的航行,这标志着惯性定位技术在长时间航行中达到了很高的精度。目前,在火箭、飞机和船舶的导航中,惯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无人水下航行器(UUV)沿给定路径航行时会出现各种偏差的问题,设计了一款运用高性能STM32单片机与UM220-ⅣN定位模块搭建的导航定位分系统.将其应用于UUV特定的路径跟踪方面,通过单片机将北斗定位模块采集到的UUV位置坐标、航速航向等数据发送到上位机,上位机将其与给定跟踪路径数据进行对比,计算路径偏差并通过单...  相似文献   

8.
将遗传算法应用于地磁相关匹配导航算法中,分别对船舶低速直线航行和曲线航行进行了仿真实验与分析,结果显示,遗传算法应用在地磁匹配导航中是可行有效的,匹配算法的精度与仿真地磁场要素的变化剧烈程度有关,直线航线匹配最大误差1nm,曲线航线匹配误差在2nm以内。  相似文献   

9.
《地图》2005,(3):4-4
2005年4月2日.中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启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横跨三大洋的科学考察任务。此次大洋考察航次作业共有船员31名.随船担任科考任务的科研人员共42名.涉及地质学、生物学、海洋环境学等众多领域。此次航行将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总航程约6万公里。这也是我国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环球大洋科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极区地理位置特殊而导致的中低纬度航行方法在极区不适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横轴墨卡托海图的极区航行方法,该方法是将构造的伪经线作为航向参考基准、伪经纬度替代传统经纬度坐标直接用于极区船舶的定位定向,将基于伪经纬线网的横轴墨卡托海图作为极区海图,这样伪恒向线和方位线在图上是一条直线,根据横向惯性导航系统输出的伪经纬度以及伪航向等信息,航海人员可以像在中低纬度地区的海图作业那样,迅速地在海图上进行船舶的航迹推算与定位。  相似文献   

11.
及时、准确的海上环境信息是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保障.随着海上交通日益繁忙,当前以海图等航海图书资料为主的静态化信息获取方式已不能满足船舶航海需求,给船舶安全带来潜在威胁.将地理信息服务应用于航海,依靠现代化数字通信技术,建立一种实时动态、基于位置、按需服务的地理信息服务运行体系.测试结果表明,地理信息服务技术可以满足现代化航海中对动态变化的海上安全信息的需求,能帮助提高船员效率和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从航海安全性与航行资源表达的角度出发,分别定义了水深的深度保证率与表达度等指标,提出了保证率、合格率和表达度的评估方法,推导了相关的计算公式。实验结果表明,所定义的指标能分别从航海安全性和航行资源表达两个方面明确且较为合理地评估水深模型的质量;所提评估方法实用可行,比传统方法能更有效、全面地评估水深模型的表达安全性和航行资源的表达程度。  相似文献   

13.
龚缨晏 《地图》2011,(3):134-135
今年是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490周年。我们正处于全球化时代,而第一个环绕地球航行的则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因此,"全球"观念的确立,"全球史"的发端,都与麦哲伦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汪家君 《浙江测绘》1984,(2):8-11,15
海图上的深度基准面是海图水深的起算面,它是多年平均海而以下的一个面。为了保证航行安全和充分利用航道,深度基准面的确定必须考虑到该海区的潮汐特性。一般地说,潮差大的海区深度基准面与多年平均海而之间的高度大;反之,则小。  相似文献   

15.
日前,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为维护通航秩序和通航环境,确保通航安全,长江航船经过三峡大坝、葛洲坝附近水域,可享受长江水上GPS综合应用系统提供的无偿服务。该系统是智能通航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数字无线通信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整合网络技术和数据资源而搭建的一个船岸信息交互平台。可对三峡河段航行船舶进行安全监控、调度指挥、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等深线更新方法在等深点生成环节未能充分顾及航行安全的问题,结合可能最浅水深概念和抛物线插值法,提出一种顾及航行安全"扩浅缩深"原则的等深点生成算法,并据此算法实现等深线更新.首先根据海图水深点构建并优化Delaunay三角网;其次采用一种顾及"扩浅"原则的等深点插值算法确定等深点的位置;最后在等深线追踪完成后,采用顾及航行安全的光滑算法绘制出形状平滑的等深线,实现等深线自动更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更新的等深线能够正确表达海底地形,符合海图等深线绘制的航行安全原则,满足海图等深线要素的更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极区航行通常采用格网导航执行大圆航线,大圆航线上格网航向角不同不利于航行控制以及大圆航线在极区投影图上不完全投影为直线引起固有原理性误差的问题,借鉴中低纬度地区等角航线上地理航向角相等以及在墨卡托投影图上为直线便于航行控制和绘算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在极球面投影图中表现为直线的"等角航线"——格网等角航线。在研究双重投影的极球面投影以及格网导航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格网等角航线的定义,推导了航线方程,并根据该航线的航程和航向角计算方法进行航线仿真设计。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表明:航线上格网航向角处处相等,在极区投影图上表现为直线;格网等角航线与大圆航线、大椭圆航线相近,航程较短。因此,极区格网等角航线可以与格网导航方法、极球面投影精确配合应用,适合于极区航行。  相似文献   

18.
基于瞬时水深模型的最短时间航线自动生成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化的海图航线设计是舰船安全、经济航行的先导和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瞬时水深模型的最短时间航线自动生成算法。基于海图静态水深和海域潮位模型,构建瞬时水深模型,动态提取碍航区,并进行航线可行性分析;利用动态规划思想,进行最短时间路径搜索;采用矩形包络分析、相近节点搜索和冗余点删除等策略,进行航线优化。实验表明:本文所提算法,能动态分析航线可行性,搜索最短时间航线; 与传统的最短时间航线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可提取航行时间更短的航线;所提取的最短时间航线,与舰船航行的起始时间和舰船航速相关。  相似文献   

19.
1984-2019年,中国共有7艘考察船38次远赴南北两极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其中南极29航次,北极9航次,累计航程160万km.重点分析了"雪龙"号破冰船的航行特征参数,并结合GPS、机舱、罗经等多源数据,建立了破冰船航行状态分类识别模型,进而研发了破冰船的经停港口和停靠极地站点的识别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以往极地考察航次...  相似文献   

20.
潘晟 《地图》2019,(2):134-137
这幅地图,指引着无数船舶安全行驶在南京到吴淞的水道,见证了长江黄金水道的辉煌,也为我们今天研究长江航运史和长江水道历史地理提供了最直接的文献材料。大海航行靠舵手,舵手航行靠航标.无论是在茫茫大海,还是在激流险滩密布的江河航行,都离不开航标的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