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镉-5-Br-PADAP-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peregalo显色体系的光谱特征,显色条件,络合物的组成、干扰及其消除。实验证明该法灵敏度高,ε=1.3×10~5l·mol~(-1)·cm~(-1)。选择性较好,显色酸度范围较宽pH=8.0-9.5,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60nm,镉在0-10μg/25ml的含量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经标准水样、工业废水及生活用水验证,不经分离可测定水中PPb级的微量镉。  相似文献   

2.
武汉大学合成了新型显色剂—对乙酰基偶氮胂并研究了与钍、稀土的显色反应。偶氮苯基的对位引入了乙酰基助色基团,改善了原偶氮胂Ⅲ的某些特性。本文研究了铀(Ⅳ)与该试剂的显色反应。反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meso-四-(4-甲氧苯基)卟啉与铅的高灵敏显色反应及双波长和导数光谱行为。当有Tween-80存在时,在强碱性介质中,于沸水浴上加热32min,显色反应能定量进行。该体系的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_(466.5))为1.77×10~5,双波长的ε_(466.5/422)为3.16×10~5,四阶导数光谱的有效摩尔响应值为2.67×10~6。此显色体系用于合成样品中痕量Pb的测定,回收率在96.8~98.2%之间。  相似文献   

4.
金试剂(4.4′—双(二乙氨基)二苯基甲硫酮)是金的灵敏显色剂。本文研究了在曲通X—100存在下金试剂与金的显色反应的性质和显色条件。研究表明,金一金试剂一曲通X—100体系显色的最佳酸度为3.5~5.2,络合物的组成,金:金试剂=1:4,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65×10~5升/克分子·厘米(560纳米处),络合物的不稳定常数为4.79×10~(-22)。在25毫升体积中,金量在0—20微克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5.
杜斌  魏琴 《矿物岩石》1992,12(2):99-102
本文研究了铁(Ⅰ)与硫氰酸盐-吐温-40的显色反应。在pH1.7—3.3的盐酸-乙酸钠介质中显色。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484 nm,摩尔吸收系数为2.13×10~4L·mol~(-1)·cm~(-1),铁量在0—200μg/25ml服从比尔定律。方法适用于矿石中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是测定微量Cr(Ⅵ)的行业标准方法,以硫酸作为显色介质,酸度要求严格,显色稳定时间短,体系显色后需在10 min~1 h测定完毕,灵敏度较差。本文对标准方法进行改进,将显色介质由硫酸改为磷酸。结果表明,在H3PO4介质中显色剂与Cr(Ⅵ)反应生成的络合物可稳定3 h,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5.25%,加标回收率为99.2%~102.0%,检出限由标准方法的13.6μg/g降至3.8μg/g。建立的方法用于超基性岩标准物质分析,相比于标准方法,稳定性、精密度和准确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结晶紫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结晶紫与Au(CN)_2的显色反应,确定了用乙酸乙戊酯萃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氰化液中金的分析方法。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成本低、实用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确定了偶氮氯膦—mN(CPA—mN)与钍产生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在澳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 AB)存在下,0.5N 盐酸介质中,钍与 CPA—mN 形成紫红色络合物,络合物组成比为 Th:CP AmN=1:5,最大吸收波长为675nm,摩尔吸光系数为1.22×10~5,钍含量在0—12.5微克/25毫升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实验表明,显色体系中加入 CTM AB,除对显色反应有增敏作用外,还对铀(Ⅵ)、铈(Ⅳ)与 CP AmN 的显色反应有一定的抑制减敏作用,其他干扰如锆、铁等可采用草酸、抗坏血酸、EDTA 掩蔽,因而具有较高选择性,可以不经分离测定矿样中微量钍。偶氮氯膦 mN 是华东师范大学研制的一种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氯膦型铈组稀土显色剂简称 CPAmN,该试剂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体系已有文献。报导用于钍的测定,但本文研究表明,CTMAB 在体系中对钍增敏同时,对铀(V1)、铈(1V)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它干扰如锆、铁等可采用草酸,抗坏血酸、EDTA 掩蔽,因而具有较高选择性,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矿样中微量钍。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姜黄素与一些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探讨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分别在CPB、TX-100、CPB-TX-100、SDBS存在下,姜黄素可与Be、Fe、Ti、Zr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25 ×10~5、3.03 ×10~4、6.24×10~4和4.93 ×10~4L·mol~(-1)·cm~(-1)。利用负峰效应提高了Be、Fe两显色体系的灵敏度并测定了络合比。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新显色剂 5 Br PAH与钴 (Ⅱ )的最佳显色反应条件。在pH为 10 .0的条件下 ,Co(Ⅱ )与 5 Br PAH形成稳定的蓝紫色络合物 ,络合比为 1∶1,最大吸收波长为 6 86nm ,最大摩尔吸光系数达 1.6 6× 10 4L·mol- 1 ·cm- 1 。钴量在 0~ 2 0 μg/2 5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该体系显色速度快 ,稳定性好 ,并有较好的选择性 ,样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余协瑜  贾云  邱会东 《岩矿测试》2004,23(3):191-193
在稀H2SO4介质中,乳化剂OP存在下,Ti(Ⅳ)与偶氮氯膦-mK发生显色反应,可用波峰(672nm)波谷(550nm)双波长吸光度叠加的方法测定Ti(Ⅳ)。显色反应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7×104L·mol-1·cm-1,灵敏度较单波长测定提高1.1倍。0~1200μg/LTi(Ⅳ)符合比尔定律。测定了硅石、焦宝石等试样中的钛,结果与标准值符合,6次测定的RSD<5%。  相似文献   

12.
天竺牡丹紫萃取光度法测定岩石矿物中微量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君 《岩矿测试》1986,(3):214-216
对微量铊的测定,目前广泛利用结晶紫和甲基紫法,然而其灵敏度较低。文献有用天竺牡丹紫测定锑,但铊有严重干扰,我们发现天竺牡丹紫对铊确有很灵敏的显色反应,为此本文研究了用甲苯:甲基异丁基酮在4mol/L盐酸或1mol/L氢溴酸介质中萃取分离三价铊,然后在0.4mol/L盐酸介质中萃取三价铊与天竺牡丹紫形成的有色缔合物。选择了适宜的萃取分离和显色的条件,探讨了43种共存离子的影响,提出了消除干扰的方法,拟定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岩石矿物中微量铊的方法。测得天竺牡丹紫与铊的缔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03×10~5lmol~(-1)·cm~(-1)(570nm),标准曲线0~5μgTl/5ml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13.
王璇  董丽  陈金祥  薛蒙伟 《江苏地质》2009,33(3):280-284
介绍了酚红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溴化物的改进方法。通过调整氧化剂的浓度使反应速度加快,在可接受的时间内测定显色反应产生的最大吸光度,使其在不同的显色环境温度下都能得到最大的灵敏度。显色温度、反应时间、氧化剂氯胺T的浓度是影响显色反应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条件对比,建立了一种可在不同季节都能采用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存在下,2(3,5-二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3,5-二Br-PADAP)与银的显色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显色的适宜酸度为pH3-8,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70nm,在此波长下测得其表观摩尔系数为7.7×10~4,银量在0-25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络合物组成比为Ag:R=1:2,本法以EDTA作掩蔽剂可以不经分离,直接测定简单样品中的银。  相似文献   

15.
目前测一痕量铍的分光光度法[1][2]已有介绍,早在1928年就有人[3]研究了Be与醌茜素(1,2,5,8-四羟基蒽醌0的显色反应,但灵敏度低,稳定性差,近近所研究的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有Be-CAS-CTMAB法测定矿石中铍[4]和Be-CER-CPB测定天然水中铍^[5],前者的干扰严重复 ,后者的测定范围窄,本文研究了在NaOH的碱性介质中,在CTM-AB存在下Be与醌茜素的显色条件,该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26nm,铍的含量在1-5u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显色10min后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至少可稳定4h,采用萃取分离方法可以消除干扰物质,试验证明,方法对地质样品中痕量铍的测定,可以获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自5-[(3,5-二氯-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简称3,5-Cl-PADAT)试剂合成以来,已应用于微量钯、钻的光度法测定。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简称SDBS)存在下,也应用于镍、铜、银和汞的光度法测定。本文对Fe(Ⅱ)-3,5-Cl_2-PADAT-SDBS新显色体系作了系统研究。在所确立的最佳显色条件下,应用本体系测定矿样中铁,简便、快速、灵敏、准确。 一、主要试剂及仪嚣 1.铁标准溶液:称取灼烧过的Fe_2O_3,用1:1HCl溶解,配成浓度为铁10μg/ml。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茜素红和铝的显色反应,在pH4.5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茜素红和铝(Ⅲ)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λmax=500 nm,铝的含量在0~50 μg/25 mL内符合比耳定律.建立了邻苯二酚螯合树脂分离/富集-茜素红分光光度法测定天然水样中铝的新方法,对茶水样中铝形态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武汉大学合成了新型显色剂—对乙酰基偶氮胂并研究了与钍、稀土的显色反应。偶氮苯基的对位引入了乙酰基助色基团,改善了原偶氮胂Ⅲ的某些特性。 本文研究了铀(Ⅳ)与该试剂的显色反应。反应物在3N盐酸、铁(Ⅱ)—环已烷二胺四乙酸还原体系中,灵敏度最高,在波长675毫微米处克分子吸光系数为9.5×10~4。络合物组成为1:2,选择性好。  相似文献   

19.
陈展光  陈同森 《岩矿测试》1993,12(4):273-276
系统地研究了二溴羟基苯基萤光酮在不同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与Ge的显色反应。在0.2-2.0mol/L的H2SO4介质中,显色反应灵敏度高(ε518=1.41×10^5)、显色速度快且至少稳定24h,干扰少,Ge量在0-500n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经应用于矿石中痕量Ge的直接测定,证明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0.
pH9.8—11.2条件下,β-环糊精(β-CD)对Pb~(2 )-TPPS_4-Phen显色反应有一定的增敏作用,显色体系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81×10~5l·mol~(-1)·cm~(-1),铅量在0—30μg/5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拟订了分光光度测定岩矿中痕量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