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用CEOF对1961—2006年贵州32站春季降水距平的分析,得到贵州春季旱涝的分布和变化情况。贵州春季的旱涝变化多是全省性的;CEOF的第1模态能较好的反映贵州春季旱涝分布的平均状况;贵州春季3类旱涝分布型为:全省一致型、南北同相—中间异相型和东西同相—中间异相型。全省一致型能有效反映贵州春季旱涝的平均状况,其次是南北同相—中间异相型和东西同相—中间异相型。Morlet小波分析得出贵州春季旱涝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演变特征,其周期大致为9a和32a,且以年代际演变特征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利用浚县1965~1998年春季降水资料,分析了浚县春季旱涝特征,并利用春季降水周期方差分析结果,对春季旱涝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利用浚县1965~1998年春季降水资料,分析了浚县春季旱涝特征,并利用春季降水周期方差分析结果,对春季旱涝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春季旱涝对农场播种影响很大,通过对春季旱涝成因分析,找出春季旱涝与上年夏秋降水量关系,划分了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5.
吴波 《气象学报》1985,43(2):221-229
本文通过冬季黑潮海域海温与亚洲中、南部环流各月参数相关计算和感热释放参数计算以及华北平原夏季旱涝的环流分析,指出: 1.冬季黑潮海温在海气相互作用中的重要一点是对春季亚洲副高起加强作用; 2.冬季黑潮海温感热释放直接影响春季副高脊线的连续演变,冬季海温—春季副高存在季度热效应; 3.春季亚洲副高系统的调整直接影响华北平原夏季旱涝,春季副高—夏季华北旱涝存在季度相关效应。最后给出了应用十年效果良好的夏季降水予报方程。  相似文献   

6.
贺州市春季降水旱涝分析及灾变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贺州市四站1965~2004年春季降水资料,运用z指数和区域旱涝指数对贺州地区春季旱涝情况进行计算分类,并对重旱涝典型年份500hPa环流特征量和4月平均环流场展开分析,发现:贺州地区春季极易发生局部旱涝灾情,90年代以来重旱涝年份出现频率明显增大;在重旱年副高强度强,西伸脊点明显偏西,南支槽偏西偏弱,极涡中心偏东,亚洲中高纬高度偏低,在重涝年则相反。同时,通过建立GM(1,1)灾变预报模型,以重旱涝年份出现顺序为原始序列作模拟预报,其结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春季青藏高原感热的分布特征,对高原地区地-气温差与感热的合成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年春季高原近地层热力结构分布呈显著差异;统计分析与数值模拟试验也证实了春季高原下垫面感热南北非均匀异常分布,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存在着显著影响,即春季高原下垫面感热非均匀异常分布特征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旱涝的“强信号”之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双鸭山市50a春季降水的分析,评定出各时段的旱涝,并建立了预报春季降水、旱涝的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9.
彭窈  彭劲洪  何彬  毛文书  杨鑑斌 《广东气象》2022,44(1):30-33,37
基于1961-2016年逐年华南春季SPEI指数,采用滑动t检验、Morlet小波分析、EOF分解等方法,讨论华南春季旱涝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华南春季在20世纪60年代处于干旱期,70年代至90年代初处于雨涝期,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出现大幅度旱涝转换,以后又进入干旱期.华南春季1983年以前呈现趋湿润化;在...  相似文献   

10.
利用郑州站1951~2000年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对郑州地区的旱涝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农谚筛选出与春季降水相关较好的因子,组建了春季旱涝预测方程.经试报和历史回代,方程准确率和历史拟合率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57~2006年(共50年)徐闻县逐月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讨论了徐闻春季(2~5月)降水的旱涝等级、周期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徐闻县春季旱涝灾害频繁;具有明显的18年左右的年代际和7~8年左右的年际周期变化;并分析了徐闻春季严重旱、涝年的同期和前期500hPa环流距平场的主要差异,为徐闻春季旱、涝的预测提供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霞  林丽 《河南气象》2002,(1):18-19
利用郑州站1951-2000年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对郑州地区的旱涝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农谚筛选出与春季降水相关较好的因子,组建了春季旱涝预测方程。经试报和历史回代,方程准确率和历史拟合率均较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79~1995年的NOAA/NCAR高空再分析格点资料, 及同期北京夏季相当暴雨日数, 冬季和春季太平洋海面温度资料、进行北京夏季旱涝对比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北京夏季旱涝的平均大气环流形势有明显差异, 且夏季涝年的平均大气环流距平场和夏季相当暴雨日数与大气环流的相关场都具有暴雨过程平均环流的主要特征; 北京夏季相当暴雨日数和大气环流场都与赤道西太平洋 (暖池) 的春季SST存在显著的遥相关, 春季暖池SST的异常变化是北京夏季旱涝预测的一个强信号。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1972和197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大面积持久性干旱和1969、1980年该地区夏季大面积持久性洪涝现象,利用上述各年2、4、6、7月850毫巴流线图对这两对旱涝年冬、春、夏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半球(特别是澳洲地区)向北半球跨赤道气流强弱和范围大小是影响长江中下游夏季大面积持久性旱涝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夏季北半球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跨赤道气流的特点在冬春季就有一定的反映,其明显差异从春季开始。这一持续性的环流特征为预报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趋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前期环流特征。 另外,由旱涝月的干旱时段和降水时段的平均流线图看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发生大面积持久性旱涝时,其环流特征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北地区春季旱涝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利用西北地区160个台站1950~2000年春季降水量资料,讨论了西北5个区域的旱涝气候特征,发现西北东部和北疆山前地带降水气候变化最为激烈,旱涝事件频繁.整个西北地区春季干旱虽较雨涝多见,但严重雨涝的发生多于严重干旱,且严重旱涝的发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增加的趋势.西北各区的旱涝演变具有阶段性和群发性的特点,存在年代际的变化周期和5~6年的准周期振荡.西北东部春季严重雨涝和严重干旱发生时,中高纬度大尺度环流及副热带大气环流特征迥然不同,且分别对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和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海温异常表现出遥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山西省62个气象站1961年-2008年春季逐月降水资料,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太平洋海温资料等,应用SVD、蒙特卡罗统计检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山西春季旱涝与同期太平洋海温场和环流场异常关系.研究表明:影响山西春季旱涝的同期500 hPa关键区主要位于日本海、北太平洋东部的阿留申地区南部,以及极地、西西伯利亚,山西北部和西南部受关键区异常影响更明显;当春季500 hPa平均高度场上日本海、北太平洋东部出现正异常,而极地、西西伯利亚出现负异常时,山西春季易偏涝,反之山西春季易旱.春季赤道东太平洋以及北太平洋海盆东南部λw150°~λw160°,ψN30°~ψN 35°附近海域是影响山西春季旱涝的太平洋海温的关键区,山西中南部受关键区海温异常影响最明显;当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北太平洋海盆东南部海温异常偏低,山西春季降水易偏多,反之山西春季易旱.春季850 hPa上我国东部地区λE110°~λE120°范围偏南风减弱是导致山西春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周鸣盛 《气象学报》1981,39(3):321-331
本文以海河流域15个测站1951—1976年6—8月的降水量确定夏季旱涝年份。用500毫巴欧亚月平均图分析旱涝年的平均环流特征,发现:具有明显的差别。采用西风指数结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西伸脊点,概括得到夏季旱涝型,并揭示亚洲中、高纬西风分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夏季旱涝的环流特征在春季就有所反映。给出了一些可供长期预报参考的指标。 通过最近三年实况的检验,证明对于海河流域夏季旱涝的西风指数型是可用的,其前期指标是有预报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华北夏季降雨与热带对流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中设计了热带辐合带综合指数 ,较客观地反映了亚洲季风区深对流活动的气候变化特征。用热带辐合带综合指数分析华北旱涝年季风区对流活动特征 ,结果表明旱涝年对流活动有明显的差异 ,尤其春季东亚和印度季风区的热带辐合带综合指数差异非常显著 ,为华北夏季旱涝预测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广西春夏季旱涝的等级划分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广西80多个站点1961~2006年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Z指数定义方法,对广西春夏季的旱涝进行等级划分.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对春夏季旱涝等级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给出了四个旱涝典型场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全区性偏涝或偏旱是春夏季早涝分布的最主要型态;春季和夏季的前4种分布形态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两个季度的第一、第二分布形态都是全区一致型和南北反向型;春季近5年时间系数多为正值,说明近年来全区春季表现为偏旱;1990年以后,夏季第一特征向量时间系数只有3年为正值,其余均为负值,说明近16年广西夏季降水较多,以偏涝为主,年代际变化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通过Z指数法和降水资料对五营区53 a的旱涝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研究表明:五营区降水和旱涝变化具有一致性,均为下降趋势;年干旱出现的频率要高于雨涝的频率,四季旱涝春季干旱较为严重;旱涝年代际分布,1958年至60年代为五营区的重涝时段,70年代为五营区的偏旱时段,80年代为五营区的正常时段;90年代为五营区的偏涝时段;2000年以后五营区年旱涝等级干旱化加剧,为五营区的重旱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