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岛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也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评价海岛的生态状况是海岛合理利用和保护管理的基础。文章选取77个海岛为研究对象,根据海岛生态指数评价方法,对2019年各海岛生态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海岛以生态状况优良海岛为主,乡镇级有居民海岛和无居民海岛生态状况显著好于村级有居民海岛,渤黄海区和东海区海岛生态指数分布相似,优良海岛比例高于南海区海岛。植被覆盖率、自然岸线保有率和污水处理率是影响海岛2019年生态状况的主要因素。重视和加强村级有居民海岛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投入力度,合理利用海岛资源,优化保护与开发空间布局,尽可能地保留自然岸线,提高海岛污水处理能力,将有助于改善海岛生态状况,推动实现海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厦门市无居民海岛植被生态保护方案与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厦门市无居民海岛植被生态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海岛生态功能定位,提出3种海岛生态保护方案,拟定了海岛生态保护措施及植被绿化规划,并得到当地政府的采纳.  相似文献   

3.
海岛独特的自然环境制约了植物的生长,但同时也自然筛选了一批适应能力较强的海岛植物种类。文章采用线路调查和典型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平潭岛群中的塘屿、东庠岛、大练岛等海岛临海荒坡山地植被进行实地调查。通过了解平潭周边典型海岛的植被种类、分布及群落结构,分析平潭典型海岛的植被特征,指出风、干旱、盐害及土壤等环境因子是影响平潭周边典型海岛植被生长的制约因素,并针对这几个制约因素,结合调查结果从植物品种筛选、植被配置、修复技术等方面提出困难立地条件的海岛植被修复对策,为相近区位的植被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2016年4月对厦门无居民海岛猴屿开展了植被和土壤调查,采用全岛调查的方法查清全岛植物种类及生长状况,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分析比较人工恢复林和次生林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特征,以期为无居民海岛生态修复提供借鉴.结果表明,全岛共有乔木5科5属6种,灌木有10科12属13种,草本植物有21科39属40种.由于被海包围、面积狭小、地形简单,物种传播速度慢,猴屿生物多样性较低,猴屿人工恢复林物种多样性与次生林差异不显著.人工恢复林土壤肥力显著低于次生林,植物生长及其产生的凋落物可以促进土壤肥力的改善.海岛普遍风大、缺水,植被恢复应选用适应海岛环境能力强的物种.猴屿植被破坏导致生态位缺失,进而造成马缨丹生物入侵,影响海岛生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陆地与海岛植被分类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海岛植被进行分类,确定海岛植被型,本文首先较为全面地回顾了中国陆地植被分类和区划的研究历程,在分析植被分类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东海浙闽海岛(平潭岛以北)所在海域为例,提出探索海岛植被分类与气候控制因子关系、进而研究海岛植被型及其空间分布的思路与方法;其次,依据陆地植被分类的理论方法和研究结果,探讨了东海浙闽海岛的可能植被型,认为海岛植被型n应在陆地植被型范畴内,其数量是陆地植被型m中的若干(n/m);最后,由于海岛所处海域的气候与毗邻陆地不同,因此对海洋气候的控制因子进行了分析,提出尝试通过控制因子的特征和演变规律分析,进而推演海岛植被型及分布,同时结合植被调查经验和方法进行验证的海岛植被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6.
海岛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军事和生态价值,其可持续发展是国内外十分关注的焦点。本文选取我国62个有居民海岛为样本,以海岛发展指数表征海岛社会-经济-生态综合发展水平,以变异系数表征海岛社会-经济-生态协调程度,对我国海岛综合发展水平及分异特征、可持续发展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综合发展水平处于良好、中等、一般水平的海岛分别占29.0%、33.9%、37.1%;海岛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为正态分布,呈现出梯度分化态势。(2)海岛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不均衡,海岛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度与综合发展水平表现出正相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落后于社会民生和治理水平。(3)海岛间可持续发展差异较大,乡镇级海岛综合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状况整体好于村级海岛,鼓浪屿、大王家岛、衢山岛、秀山岛、外伶仃岛等10个海岛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等经济要素、污水处理等环境保护能力、公共卫生等社会要素和社区管理要素是影响海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厦门市无居民海岛植被资源的类型、分布与特征、生境条件、变化趋势的分析和评价,针对其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与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西南流江口无居民海岛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自海岛地名普查以来,该区域海岛形态和岛体开发利用变化显著。文章基于2012—2019年共8期遥感影像,开展南流江口海岛形态和开发利用的遥感提取和变化检测,并逐年分析海岛变化情况。遥感监测结果表明:2012—2019年,南流江口10个海岛形态变化显著,面积减少约61.8%,2个海岛岛体新增开发利用变化;重点说明花轿铺、小砖窑岛和小平墩岛3个显著变化海岛的逐年变迁情况,并分析海岛变迁的主要原因,为海岛保护和管理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菜坨子岛位于大连市长海县,为无居民海岛,功能定位为渔业用岛。依据无居民海岛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渔业用岛功能定位,文章使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设置3层指标体系,对菜坨子岛生态状况进行评价。指标评价方法采用专家评价法及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法、综合评价指数法等计算各级权重值和指标值。基于2015年现场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压力-状态-响应模型进行计算,得出菜坨子岛年生态状况分值及评价结果。结果表明,菜坨子岛总体状态为“优”(分值为0.811 1)。此外,经过对评价指标进一步优化后,可将该评价方法推广到对其他渔业用无居民海岛的生态状况评价,为其开发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快速GNSS精密布网技术在无通信信号、无控制点的偏远海岛无人机遥感监测中的应用,并在浙闽交界的七星列岛进行实践,结果表明:采用GNSS精密布网技术融合无人机遥感方法,能够快速获取高精度的海岛3D(DLG、DEM、DOM)和实景三维数据,可为偏远海岛监测评价提供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实现对偏远海岛资源环境和开发利用状况的动态监控。  相似文献   

11.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技术,以海南蜈支洲岛为例,对其进行光谱分析与信息提取,获得旅游型海岛遥感监控要素,它包括7个方面,11个要素,分别是海岸类型、海水环境、区位条件、植被资源、淡水资源、交通条件、人工建筑物设施等7个方面,海岸类型、水体类型、离岸距离、空间容量、海岛聚集度、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覆盖率、淡水资源面积、空运资源、港口资源、旅游设施等11个要素,为海岛旅游的定量研究提供一些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徐栋  杨敏  苗宇宏  严晋  孙苗 《海洋科学》2020,44(12):54-60
鉴于传统遥感技术手段对海岛岸线的提取在精度与效率上存在很大不足,通过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结合岸线实地踏勘活动,提出一种海岛岸线类型识别与位置提取方法,并选取实际海岛进行了实验验证,成功获取了不同类型岸线的准确位置,所得成果与传统遥感手段相比,提高了系统性与准确性,为下一步海岛的生态评估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无人机多源遥感数据的获取、融合以及应用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文中以城洲岛为例,针对海岛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获取无人机多源遥感数据。结合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数据定量分析各遥感植被指数与植被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的响应关系,构建单因子遥感反演模型;基于无人机激光LiDAR点云提取海岛植被冠层高度模型(Canopy Height Model,CHM),并将其作为自变量引入到多源统计回归分析中,从而构建多源遥感数据协同反演模型,对区域尺度下海岛叶面积指数(LAI)进行估算,开展验证和精度评价。结果显示,加入植被冠层高度因子的协同反演模型的判定系数R2为0.92,绝对平均误差系数为12.29%,预测精度要优于单因子反演模型(判定次数R2为0.86,绝对平均误差系数19.95%)。研究表明,加入了植被冠层高度因子的协同反演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乔木植被LAI的预测精度。实践证明,无人机多源遥感技术在生态学定量研究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的植被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建  张占睦  李俊  过林 《海洋测绘》2013,33(1):29-31
在灰度共生矩阵的基础上融入梯度信息,提出灰度—梯度共生矩阵模型,再结合Laws纹理能量测度算法对植被进行提取,得到了较好的实验结果,可应用于遥感影像中的植被监测。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采用相似三角形原理,结合海岛多年潮汐数据进行了海岛潮间带的确定;利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方法,对水深图中海岛浅水区域的水深点数据进行单元网格化处理,在遥感图像的辅助下,进行了海岛湿地范围的界定。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东沙岛潮间带和湿地的范围,提取了各自的面积,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已不能满足海岛海岸带监测中不断提高的现势性和分辨率的要求,而具有高灵活性、高时效性、高分辨率、低成本的低空无人机遥感则能很好地满足其要求.基于此,利用无人机遥感系统的优点,本文归纳总结出了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和处理的一般流程,并通过海岛(田横岛)及其海岸带监测的应用实例,展示了无人机遥感在海岛海岸带监测应用的可行性,进而能够实现海岛海岸带地区大比例尺的地形测绘.  相似文献   

17.
The vegetation communities and spatial patterns on the Fire Island National Seashore are dynamic as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s with driving forces such as sand deposition, storm-driven over wash, salt spray, surface water, as well as with human disturbances. We used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QuickBird-2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to map both terrestrial and submerged aquatic vegetation communities of the National Seashore. We adopted a stratified classification and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for mapping terrestrial vegetation types. Our classification scheme included detailed terrestrial vegetation types identified by previous vegetation mapping efforts of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and three generalized categories of high-density seagrass, low-density seagrass coverages, and unvegetated bottom to map the submerged aquatic vegetation habitats. We used underwater videography, GPS-guided field reference photography, and bathymetric data to support remote sensing image classif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xtraction. This study achieved approximately 82% and 75% overall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for the terrestrial and submnerged aquatic vegetations, respectively, and provided an updated vegetation inventory and change analysis for the Northeast Coastal and Barrier Network of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相似文献   

18.
The vegetation communities and spatial patterns on the Fire Island National Seashore are dynamic as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s with driving forces such as sand deposition, storm-driven over wash, salt spray, surface water, as well as with human disturbances. We used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QuickBird-2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to map both terrestrial and submerged aquatic vegetation communities of the National Seashore. We adopted a stratified classification and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for mapping terrestrial vegetation types. Our classification scheme included detailed terrestrial vegetation types identified by previous vegetation mapping efforts of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and three generalized categories of high-density seagrass, low-density seagrass coverages, and unvegetated bottom to map the submerged aquatic vegetation habitats. We used underwater videography, GPS-guided field reference photography, and bathymetric data to support remote sensing image classif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xtraction. This study achieved approximately 82% and 75% overall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for the terrestrial and submnerged aquatic vegetations, respectively, and provided an updated vegetation inventory and change analysis for the Northeast Coastal and Barrier Network of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相似文献   

19.
三都湾互花米草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飒梅 《台湾海峡》2005,24(2):223-227,i001
本文尝试通过分析滩涂上外来入侵植物群落的植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就闽东宁德地区三都湾海域的互花米草生长与变化状况,探讨如何实现利用遥感数据快速监测滩涂上的外来入侵植物的方法,为生物入侵监控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以缨帽变换的方法处理LandsatETM 和TM多光谱数据所获得的土壤视面和植被视面为基础,进行分层次分类可监测滩涂上互花米草的生长与分布扩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