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针对地表起伏较大的山地或市区立体测图,提出一种基于立体模型重叠度的重叠度计算方案.与以往相比,它不计算相邻相片的实际重叠度,而是通过基于数字表面模型(DSM)计算相邻立体模型的实际重叠度来设计航线.试验表明,这一方案不仅能更好地满足立体测图对立体模型重叠度的要求,还能大幅减少相片和航线.  相似文献   

2.
基于MicroStation V8的立体采编系统开发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VC环境下进行MicroStation的二次开发,实现了一套基于MicroStationⅤ8平台的全数字摄影测量立体采编系统。该系统在核线立体模型建立之后,利用摄影测量基本原理解算三维坐标,直接通过鼠标进行立体切准和量测,实现了面向地物要素的立体采集和立体编辑。  相似文献   

3.
针对SAR数字立体测图,提出了一种SAR理想立体模型的构建方法。利用西部横断山脉地区的机载SAR影像制作立体模型,进行数字测图试验。试验证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立体视觉效果,同时能够用于高精度三维坐标的实时量测和地形图要素采集。  相似文献   

4.
李莹莹  吴昊  常学立  王永刚  俞雷 《测绘科学》2016,41(11):137-141
针对如何最大可能地联合现有的海量主被动遥感数据进行复合式立体定位处理、摆脱传统同源光学立体数据源限制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异源多视遥感影像的立体定位方法,将任意数目比例的、具有共同重叠区域的多幅CCD和SAR影像纳入到统一的立体构像体系中。通过一系列算法设计包括统一有理函数模型(RFM)构建、基于RFM的像方立体平差、立体空间前方交会等,以及同源两视和异源多视两种观测组合下的立体试验,证明本方法摈弃了传统同源立体对数据源的苛刻限制,充分发挥了CCD和SAR载荷的互补优势,同时确保了最终立体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SPOT5与ERS-2卫星影像的联合立体定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将SPOT5与ERS-2卫星影像联立构成一组立体像对,并通过立体定位的方式获取了地面点的三维坐标。根据本文立体像对前方交会的特殊几何图形,推导了立体定位理论精度的计算公式,并利用实验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同时分析了影响立体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联合具有一定重叠度的SPOT5和ERS-2影像进行立体定位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其精度已可以满足部分测绘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光学与SAR卫星遥感影像复合式“立体”定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帅  徐青  靳国旺  张艳  何钰 《测绘学报》2008,37(2):0-249
针对某些特殊区域因气候或污染造成立体成像测图的困难,尝试将光学与SAR卫星遥感影像联立构成“立体像对”进行复合式定位,并对其原理与方法进行研究与试验。以线阵CCD构像模型及F.Leberl公式为基础,利用若干地面控制点对线阵CCD影像和SAR影像分别进行外定向,再依据外定向参数将两种影像构成一“立体像对”,从而建立复合式立体定位的数学模型,在已知一组同名像点的情况下,即可解算出相应地面点的大地坐标。初步试验表明,将具有一定重叠范围的多源卫星遥感影像构成“立体像对”进行复合式定位是可行的,且复合式立体定位可取得接近于传统立体像对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立体鱼眼系统光学透镜的检校和核线纠正。经典相机立体处理的技术水平已经有许多应用,但是鱼眼透镜相机的立体处理很少有文献讨论。本文讨论了鱼眼透镜的几何检校和核线纠正这一立体处理的首要任务。首先测量数学模型来描述投影;然后本文提出了一种生成核线影像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合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视野超过180度的立体处理。本文给出了一个从真实鱼眼影像测量三维点的例子,这个例子证明了检校和纠正处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解析立体测图仪是由精密立体坐标量测仪(主机)、绘图桌、电子计算机及其输入与输出接口设备等组成的一种全能型的立体测图仪。我们这台解析测图仪的原理方框图如图1所示,它是以联机(在线)方式进行作业的。  相似文献   

9.
一种全新的长江三峡立体景观图日前在湖北省地图院完成制作印刷,图面精美,立体展现了长江三峡的雄姿。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立体模型地图的研究王进福,孙新生,房建华(河南省测绘局450003)一、综述作为地理信息的一种独有的载体——立体模型地图,在地图大家族之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战争时期军事家利用其制定作战计划,人们称之为沙盘地图。和平年代立体模型地图的用途就更加广...  相似文献   

11.
在基于正射影像的立体辅助影像制作方法和海量三维地形可视化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基础上,综合虚拟三维地形和立体像对三维地形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双模式三维地形景观构建和显示方法。该方法利用正射影像、立体辅助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等基础数据,生成基于正射立体像对的真三维立体景观和基于正射影像、DEM的虚拟三维地理景观有机结合的双模三维立体环境,在统一的数据组织、调度和景观漫游引擎的驱动下实现了两种三维场景的动态漫游、无缝切换和数据互联。  相似文献   

12.
微型机联机空中三角测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本文介绍将CROMEMCO-Ⅲ型微型计算机与国产1818立体坐标量测仪和意大利TA3/D型精密立体坐标量测仪联机的硬件实现和软件实现。试验表明,接口稳定、价廉、软件灵活、方便。将廉价而高效的微型计算机与立体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双目分光立体视觉原理,基于SkyLine Explorer Pro设计了一套偏振光分光式实景三维观测系统,对左右视场方位和视点基线控制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开发了立体浏览程序,可在双投影仪或双屏立体显示器支持下佩戴偏振光眼镜进行真三维体验,该方案具有实现简便,成本低,立体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裸眼三维地图是在数字高程模型和柱镜立体光栅成像理论的支持下,开发的一种用户不借助任何软硬件系统即可裸眼观察到立体效果的地图产品,采用景深分层和平面位移方法获取立体图像序列是低成本制作裸眼三维地图的关键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5.
精确时空立体景观虚拟现实的构建与应用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适应人眼双目立体视觉的、可以精确进行三维量测的虚拟现实系统概念 ,阐述了这种系统的社会需求、理论依据和构建技术 ,特别详细讨论了人造立体视觉所应遵循的几何物理条件 ,三维模型数据获取方法、立体模型显示与立体观测方法、以及虚景与实景叠加等技术问题 ,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列出了应用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实用的基于物方投影基准面的线阵推扫式卫星影像核线模型,研究并实现基于该模型的近似核线影像生成方法.该方法能够生成子像素级上下视差的近乎严格的核线影像,且能直接由立体影像的定向参数建立原始影像与核线影像之间的严格坐标对应关系;基于投影基准面进行近似核线排列,有利于生成分辨率一致、相对于物方水平的核线立体模型,方便进行立体量测和立体判读.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和通用性,分别对带有高精度RPC的SPOT5-HRG异轨立体像对、IKONOS同轨立体像对、IRS-P5同轨立体像对以及Quickbird同轨立体像对进行了核线试验.目前,该方法已应用于卫星影像的立体测图和DEM自动生成软件模块中.  相似文献   

17.
在论述无人机航测高程精度因素及现有改进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相片倾角与立体模型高程误差间的相互关系,着重探讨了"立体效应差"对高程采集精度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作业人员引起误差的差异性,提出了数据采集习惯纠正措施,实现真实视觉环境下的立体测量,以提高无人机航测高程精度,为提高内业立体采集高程精度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CE-1立体相机成像几何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感器成像几何模型是摄影测量数据处理的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CE-1立体相机成像几何原理、阐述了立体相机内定向以及根据探月卫星辅助数据计算外定向参数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一种快速反投影变换算法,建立了 CE-1立体相机成像几何模型.通过对CE-1三线阵影像、激光高度计数据的配准买验,验证了本文的有效性本文立体相机成像几何模型...  相似文献   

19.
基于立体视觉的地貌晕渲表达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探讨电子地图中立体视觉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机条件下实现具有立体视觉的地貌晕渲的方法,并给出了其实现方法及部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立体测绘卫星产品精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立体像对接边的平面高程误差进行准确和全面的量测,不仅可以有效保障测绘产品的生产质量,还有助于检查影像内部可能存在的畸变和异常。本文提出了一种立体测绘卫星高程接边误差检查方法,首先通过LoFTR算法对具有重叠的异轨立体卫星像对进行特征匹配后获取大量的高精度匹配点;然后找出能够分别在两个像对上进行前方交会的匹配点,并计算这一位置的高程接边误差;最后通过自适应迭代再加权最小二乘法(IRLS)方法对单一区域中的匹配点对应的高程接边差的平均值进行稳定性估计,剔除检查结果中的异常值,得到可信结果。通过国产资源三号立体像对和高分七号立体像对的试验,证明了该方法达到的精度水平足以满足立体测绘卫星高程误差检查的精度需求,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