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在墙面板背后安装土压力盒以及在土工格栅上安装柔性位移计的方法,对某高速公路加筋土挡墙水平土压力和土工格栅拉筋位移进行了系统测试。试验研究表明,施工期间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随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其数值均小于理论计算结果,沿墙高分布形式与计算结果有较大差别;土工格栅拉筋在施工期应变变形较大,工后应变非常小,挡墙下部土工格栅拉筋端部应变随填土高度变化较大,在加筋体锚固区末端存在过渡区,其工程特性逐渐向非加筋体填土过渡。根据试验结果对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施工控制及关键技术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徐鹏  蒋关鲁  王宁  雷涛  王智猛 《岩土力学》2018,39(11):4010-4016
自加筋土出现以来,由面板、筋材、填土组成的加筋土挡墙被广泛研究并应于道路、铁路等土建工程中。填土的压实对加筋土挡墙的变形、土压力及筋材拉力等影响显著。为研究填土相对密实度对加筋土挡墙的影响,进行了3组不同相对密实度的离心模型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相对密实度越大,墙体变形越小,特别是加载期变形量;压实可增大面板附近土体约束,使水平土压力大于设计值;试验挡墙设计较保守,筋材填土界面摩擦系数小于设计值;筋材面板之间连接拉力分析表明,连接拉力实测值小于测试土压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G321线泸纳公路泸州段高路堤直立式加筋土挡墙变形破坏的特点,采用锚索格构+混凝土面板的综合处治办法,对加筋土挡墙路堤进行加固,可为加筋土挡墙的加固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G321线泸纳公路泸州段高路堤直立式加筋土挡墙变形破坏的特点,采用锚索格构+混凝土面板的综合处治办法,对加筋土挡墙路堤进行加固,可为加筋土挡墙的加固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加筋土挡墙作为道路路基的一部分,不但受到路面基础设施等静荷载,还承受着车辆行驶所带来的交通荷载。为研究静、动荷载下模块式加筋土挡墙的力学特性及工作性能,开展室内大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加筋土挡墙的沉降及面板水平位移、侧向土压力系数、格栅应变等力学行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静、动荷载下挡墙的破坏模式分别以局部剪切破坏和面板挤出破坏为主,格栅的最大应变量分别为1.7%和4.5%,均未达到破坏应变;两种荷载下挡墙的极限承载力相等,相比于静载,动载作用下墙顶最大沉降量增大了280%,面板最大水平位移增大了180%;加载板下降过程中四周土体受挤压发生变形,向面板施加额外的水平附加应力,从而导致墙背处的侧向附加应力系数Kr高于理论值;动载作用下土颗粒不规则运动,土中动加速度响应受动载幅值的影响较大,靠近墙面处的加速度峰值沿墙高H由上到下逐渐减小。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静载与交通荷载作用下加筋土挡墙的力学行为和破坏机制以及提高模型试验与实际工程的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6.
返包式土工格栅加筋土高挡墙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杨广庆  吕鹏  庞巍  赵玉 《岩土力学》2008,29(2):517-522
为了研究返包式土工格栅加筋土高挡墙结构的受力、变形状态,分析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包括加筋土墙体基底应力、墙背侧向土压力、拉筋拉力和墙面水平变形等内容的现场试验,研究了加筋土墙体基底垂直应力、不同层位的拉筋拉力沿筋长的分布规律,加筋土挡墙潜在的破裂面位置,墙背侧向土压力沿墙高的分布规律以及墙面水平变形规律。测试结果表明,加筋土挡墙基底垂直土压力沿土工格栅拉筋长度方向呈非线性分布,最大值发生在拉筋中部附近,向拉筋两端方向逐渐减少;实测墙背侧向土压力沿墙高呈非线性形式分布,其值小于主动土压力;上部墙体拉筋应变沿筋长呈单峰值分布,下部墙体拉筋应变沿筋长呈双峰值分布;上部墙体潜在破裂面形状与“0.3H法”接近,而下部墙体潜在的破裂面形状与朗肯主动土压力理论接近;施工期墙面最大水平变形位置在墙高的下部,竣工后墙面最大水平变形发生在墙顶处等结论。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加筋土挡墙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特性,分别设计了在静载和动载作用下的加筋土挡墙大模型试验,分析了加筋土挡墙的竖向土压力、挡墙面板变形、加载板沉降以及动力加速度等参数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静、动荷载作用下加筋土挡墙受振源荷载的水平影响范围约为0.16~0.54H(墙高),挡墙土压力均呈现水平方向上由振源中心向两侧减小的趋势;同时静动荷载下挡墙面板水平位移的主要影响范围为墙顶往下约为0.55H;加载前期加筋土挡墙内部结构是一个逐渐压密的过程,动荷载作用下加载板沉降量在整个逐级荷载值变化临界处随荷载值的增大呈斜坡“阶梯”式发展;筋土结构对加速度响应有着显著的消散作用,且随着离荷载作用点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加筋土挡墙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特性,分别设计了在静载和动载作用下的加筋土挡墙大模型试验,分析了加筋土挡墙的竖向土压力、挡墙面板变形、加载板沉降以及动力加速度等参数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静、动荷载作用下加筋土挡墙受振源荷载的水平影响范围约为0.16~0.54H(墙高),挡墙土压力均呈现水平方向上由振源中心向两侧减小的趋势;同时静动荷载下挡墙面板水平位移的主要影响范围为墙顶往下约为0.55H;加载前期加筋土挡墙内部结构是一个逐渐压密的过程,动荷载作用下加载板沉降量在整个逐级荷载值变化临界处随荷载值的增大呈斜坡“阶梯”式发展;筋土结构对加速度响应有着显著的消散作用,且随着离荷载作用点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有限填土加筋土挡墙的稳定性及破坏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限填土加筋土挡墙是短加筋土挡墙的一种特殊情况,其工作性状还没有被清晰地认识。文章在离心模型试验成果的基础上,采用FLAC软件建立有限填土加筋土挡墙的二维数值模型,讨论了加筋间距、加筋长度以及墙面与竖直平面的夹角对挡墙稳定性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1)墙后有限填土情况下主动土压力约为库伦主动土压力的1/2~1/3;(2)在稳定地基工况下,挡墙均为复合破坏模式,滑动面呈折线型,在挡墙中下部,滑动面同时穿过了加筋区和填土区,从墙趾处滑出;在挡墙上部,滑动面基本沿着填土与稳定墙面的接触面向上发展;(3)潜在滑动面是自下向上逐渐形成的,体现为下部剪切、上部拉张的特征;(4)在墙后有限填土情况下,加筋长度减小到0.4H时,挡墙仍能保持稳定,加筋间距在控制挡墙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建峰  田丹  柳军修 《岩土力学》2018,39(7):2353-2360
基于离心模型试验成果,建立软土地基刚/柔性组合墙面加筋土挡墙离散-连续耦合数值模型,采用离散单元颗粒流程序PFC和有限差分程序FLAC分别模拟加筋土挡墙和软土地基,分析挡墙的变形、筋材拉力分布及内部破坏演化过程,并与刚性地基上挡墙情况进行比较,以探讨刚/柔性组合墙面加筋土挡墙的内部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型计算结果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吻合,其内部潜在破坏面经过连接件锚固端位置,各层筋材拉力均在连接件锚固端位置最大;软土地基上挡墙和刚性地基上挡墙的内部破坏面均一致,且筋材均由下而上依次断裂;软土地基上挡墙内部破坏面与地基圆弧滑移面贯通,为复合滑动模式,而刚性地基上挡墙整体破坏模式为折线型,连接件埋深范围内加筋体沿其底部连接件水平滑出。  相似文献   

11.
汪明元  陈敬虞  孙常青  陈云 《岩土力学》2006,27(Z2):485-490
乌东德水电站位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其土石围堰高74 m,河床砂卵石覆盖层厚70 m,上下游水头差达151 m,且设计在下游侧堰脚开挖70 m深的基坑,拟采用高86 m的混凝土防渗墙上接复合土工膜防渗。对该高水头下深厚覆盖层高土石围堰的应力变形特征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拟了堰体填筑、蓄水、下游侧降水与基坑开挖的过程,采用无厚度Goodman单元模拟堰体与防渗墙间的接触面。应力与变形分析的结果表明围堰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此外,研究了覆盖层与围堰填料的参数,防渗墙的材料、厚度与墙底沉渣等因素的影响,对设计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断层封闭性影响因素及类型划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因素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3个,即断距、断裂充填性质和断面的紧闭程度。断距影响着断层两盘砂泥岩层的对置状态,断裂充填性质决定了断层的垂向和侧向封闭性,断面的紧闭程度决定了断层的垂向封闭能力。考虑断层在油气运移聚集过程中的作用,将断层封闭性分为侧向封闭性和垂向封闭性两大类,再根据断层在侧向和垂向的封闭程度,将断层封闭性分为完全封闭、部分开启、部分封闭和完全开启4个亚类。  相似文献   

13.
石笼挡土墙的颗粒离散元细观力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云伟  柴贺军  贾学明 《岩土力学》2010,31(8):2677-2681
针对在施工过程中,石笼挡土墙墙面位移的发展、墙背填土中土应力的变化的问题,从细观层面,采用基于离散单元法的颗粒流程序,通过多组试件的模拟压缩试验,确定了填土、填石、石笼等材料合理的力学参数值,以工程中的实体石笼挡土墙为原型,建立了墙背阶梯式石笼挡土墙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在填土表面施加均布荷载,研究了挡土墙的力学行为。模拟结果显示:填土中的水平应力随深度的增加对均布荷载的敏感性降低,填土深度越浅,应力值越早得到增加,增加幅度越大,这主要是由于石笼挡土墙上部发生了较大的位移,均布荷载的作用大部分消耗在上层填土中,仅有小部分能量传递到较深填土;石笼挡土墙变形主要发生在填土阶段,应加强石笼挡土墙填土阶段的施工管理;无论是在填土阶段,还是均布荷载作用阶段,石笼挡土墙墙面的位移值均是中上部较大,下部较小。由此可推断,墙背阶梯式石笼挡土墙的破坏形式为倾覆式。  相似文献   

14.
在钻孔灌注桩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常见孔壁坍塌、钢筋笼上浮、出现断桩与夹泥层等质量事故以及堵管、导管掉管或导管提漏等施工事故,通过对各种事故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预防措施,以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提高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区灾害地质体改造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区地质环境复杂 ,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如何在治理的基础上对滑坡等灾害地质体开发利用是一项风险极大 ,但具非常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论述了预应力锚拉桩在库区大型滑坡防治中的应用成果 ,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控制滑坡体的稳定性 ,同时 ,也能根据移民工程要求提供适宜的建设用地 ;介绍了注浆方法对库区分布较广的以崩塌、滑坡、岩溶成因为主的崩滑堆积体的改造问题 ,它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移民迁建区地基与边坡处理的工程造价 ,也为库区灾害地质体的改造提供了范例 ;弃渣是库区极为突出的环境地质问题 ,不仅危害长江 ,也对移民迁建区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介绍了巫山新城等利用加筋土技术处理弃渣 ,并大大增加建设用地的实例 ,由于该挡墙高达 5 6 m,超出了一般意义下的加筋土挡墙范畴 (通常不超过 2 0 m) ,因此出现了前缘筋带断裂和面板脱落问题 ,本文介绍了应用锚管注浆技术进行面板修复的设计 ,为复杂地质条件地区高加筋挡土墙的安全修建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云南澄江县大龙潭铅锌矿已圈定2个矿体(V1、V2),矿体呈脉状、似层状赋存于断层破碎带中,矿体近矿围岩为志留系中统妙高组c段(S2mc)的灰岩、白云质灰岩,断裂构造控矿明显,该矿属断层破碎带(f)充填的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边壁双曲率对其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应用RNG k-ε紊流模型和部分面积体积障碍模拟技术(FAVOR),针对圆管非满流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结果验证该数值模型的可行性。针对底坡和充满度不同组合条件进行数值试验,分析断面流速、壁面切应力和雷诺切应力分布规律等。研究结果表明:圆管非满流断面上不同垂线的流速分布具有较好的相似性,据此提出了垂线流速分布的抛物线公式;针对不同充满度条件提出了壁面切应力沿湿周分布的统一表达式;雷诺切应力沿垂线服从线性分布规律,充满度越大且距中垂线越远,沿垂线的变化梯度越小;当充满度大于0.5时,由于受二次流影响断面中垂线上雷诺切应力出现负值。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井场为九龙沟内一预探井,由于井场地处斜坡区,为保持场地平整,在前期施工进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挖填方工程;为保证高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已在填方区前缘修筑"T"型重力式挡墙。但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场区坡体及挡墙等建筑物出现拉张裂缝,变形迹象明显,具有较大危险性。本文根据场区变形迹象分布规律,结合场地地形、建筑物分布及其受影响程度等,对场地进行了分区并详细描述了各区工程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填土特征及原始坡体物质结构特征,对场区变形机理及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各区整体及局部稳定性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为分析场区坡体稳定状况及预测可能造成的工程危害性提供了评价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边壁双曲率对其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应用RNG k-ε紊流模型和部分面积体积障碍模拟技术(FAVOR),针对圆管非满流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结果验证该数值模型的可行性。针对底坡和充满度不同组合条件进行数值试验,分析断面流速、壁面切应力和雷诺切应力分布规律等。研究结果表明:圆管非满流断面上不同垂线的流速分布具有较好的相似性,据此提出了垂线流速分布的抛物线公式;针对不同充满度条件提出了壁面切应力沿湿周分布的统一表达式;雷诺切应力沿垂线服从线性分布规律,充满度越大且距中垂线越远,沿垂线的变化梯度越小;当充满度大于0.5时,由于受二次流影响断面中垂线上雷诺切应力出现负值。  相似文献   

20.
王娜 《云南地质》2020,(1):80-83
山东省龙口市修家金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丰仪断裂破碎带中,近矿围岩主要为中生代燕山早期的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该金矿属中-低温热液充填机交代型金矿床。本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热液蚀变金矿化普遍强烈,与胶东地区对比,其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相似,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