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旋扳手法联合机械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机械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旋扳手法治疗。对比分析2组综合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改良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及炎性因子。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8%(33/38),对照组为73.7%(28/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IL-1β、TNF-α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采用旋扳手法联合机械牵引治疗LDH,具有减轻疼痛、恢复功能和消除炎症的效果,安全性及可操作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苦参汤对皮肤溃疡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通过皮下注射75%冰醋酸诱导大鼠皮肤溃疡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5组,G1采用蒸馏水干预,G2~5分别采用苦参汤低、中、高剂量及0.02%高锰酸钾溶液(PP)进行局部治疗,连续7d。治疗后对各组溃疡面积、溃疡评分和组织学评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检测前炎性细胞因子前列腺素E2(PGE-2)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结果:苦参汤对皮肤溃疡大鼠创口愈合有促进作用,中剂量和高剂量苦参汤治疗的大鼠溃疡愈合更佳(P<0.05),低剂量苦参汤治疗的肉眼可见溃疡评分显著降低(P<0.01),PP组在降低溃疡面积和肉眼可见的溃疡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剂量的苦参汤和PP均改善了大鼠诱导的皮肤溃疡的组织学损伤;高剂量苦参汤和PP使大鼠皮肤溃疡组织中的PGE-2和IL-8表达显著降低(P<0.01);各组大鼠均未发现与治疗有关的毒性。结论:苦参汤可促进皮肤溃疡大鼠的伤口愈合,其对PGE-2和IL-8的抑制是增强伤口愈合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柏散冷敷对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OA)的镇痛效果。方法:将70例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双柏散冷敷患处,每天2次,每次4h;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凝胶外涂患处,每天3次。2组均连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29%(33/35),优于对照组的74.28%(26/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PP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柏散冷敷能有效缓解湿热痹阻型KOA患者膝关节疼痛,其镇痛效应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双氯芬酸二乙胺凝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过程中2组均脱落3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4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睡眠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6%(25/27),对照组为77.8%(21/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疗效确切,并且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分阶段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分阶段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血肿吸收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5%(44/46),对照组为80.43%(37/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肿体积、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分阶段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促进血肿吸收,改善临床症状,加快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路径结合疼痛管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微创手术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路径结合疼痛管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手术相关疼痛、腰椎疼痛及腰椎功能康复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3、7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法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患者实施康复路径结合疼痛管理,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增强患者腰椎功能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董氏奇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盐度突变对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幼鱼消化酶活力和抗应激指标的影响,设计了采用自然海水养殖的对照组盐度29(S29)和实验组盐度分别为35(S35)、15(S15)、10(S10)和5(S5),对黄条鰤进行了120 h的急性胁迫实验,测定了各盐度条件下消化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甲状腺激素(T4)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黄条鰤胃、肠、肝脏和幽门盲囊的脂肪酶活力,6 h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2 h后呈现随时间的增长而活力降低的现象,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蛋白酶活力胁迫24 h后,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胃和肝脏蛋白酶活力胁迫6~12 h,S3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和肠的淀粉酶活力胁迫后,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淀粉酶活力胁迫6~12 h,S35均高于对照组,24 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5的SOD活力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S15和S35在120 h时SOD活力降低并接近对照组。各盐度组血清中T4的浓度在6~96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后降低并在120 h时趋于稳定。综上所述,盐度胁迫对黄条鰤幼鱼消化酶活力、SOD活力和T4浓度影响较大,黄条鰤对盐度变化有较强的调节能力,相关生理指标变化可为黄条鰤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可清除生物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效地预防氧自由基对有机体的伤害。本研究从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的性腺中克隆了两种SOD基因的全长cDNA, 分别为线粒体型锰型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pmtMnSOD)和细胞质型锰型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pcytMnSOD)。SpmtMnSOD基因cDNA全长1 154 bp,编码218个氨基酸,含有16个氨基酸的靶向线粒体的信号肽;SpcytMnSOD基因cDNA全长1 184 bp,编码286个氨基酸,未发现信号肽序列。两种MnSOD均含有锰型SOD的标签序列,以及4个保守的锰离子结合位点。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SpmtMnSODSpcytMnSOD均主要在代谢活跃或参与免疫的心脏、鳃、卵巢和肝胰腺等器官中表达;均在卵巢O6期(完全成熟期)显著高于其他卵巢发育阶段,在精巢发育过程中表达量低,且没有显著性差异,推测其主要参与卵巢成熟过程自由基的清除。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感染后,SpmtMnSOD的表达量在鳃中(12 h)有所增加(P<0.05),SpcytMnSOD的表达量在肝胰腺(12 h)和鳃(3、12 h)中显著升高(P<0.05);在肽聚糖(peptidoglycan,PGN)刺激后,SpmtMnSOD的表达量在肝胰腺中(3、6、12 h)显著上升(P<0.05),SpcytMnSOD的表达量在肝胰腺(3、6、12 h)、鳃(6、24 h)和血(6、12 h)中均显著上调(P<0.05);在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 Poly I:C)刺激后,SpmtMnSOD的表达量在肝胰腺(6、12 h)、鳃和血(3、6 h)中均显著增加(P<0.05),SpcytMnSOD的表达量在肝胰腺(12 h)、鳃(6、12 h)和血(3、6 h)中均显著增加(P<0.05)。推测这两种SOD参与了青蟹对外界环境的应激反应,对青蟹清除免疫应激产生的自由基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肛三针合体穴电针治疗肛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肛周瘙痒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予肛三针合体穴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三味清热止痒洗剂治疗,连续治疗21d。比较2组肛周瘙痒程度、苔藓样化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34/36),对照组为77.78%(28/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肛周瘙痒、苔藓样化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三针合体穴电针能够有效改善肛周瘙痒症苔藓样化皮损,减轻患者症状及痛苦,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水筋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片和依托考昔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水筋针治疗,10d为1个疗程。观察各组血尿酸(UA)、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主要症状体征(关节疼痛、肿胀、活动、皮肤潮红)、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30/30),对照组为80.00%(2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UA、Scr、BUN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皮肤潮红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西药联合水筋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控制症状体征,疗效持久,药物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联合来氟米特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RA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来氟米特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来氟米特胶囊联合黄连解毒汤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以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13%(39/41),高于对照组的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ESR、CRP、RF及ACC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RA疗效确切,可缓解炎症反应,防止骨破坏,加快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柴金饮治疗感染后咳嗽(PIC)的疗效。方法:将PIC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脱落2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金饮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愈显率治疗组分别为96.7%(29/30)、63.4%(19/30),对照组分别为75.0%(21/28)、35.7%(10/2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金饮可有效改善PIC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兼血瘀型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高龄OVCF并已行PVP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骨康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2组患者术后3d、1个月及3个月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骨密度(BMD)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84%(45/49),对照组为79.59%(39/4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2组VAS评分、ODI、骨密度组间比较及2组术后1个月与术后3d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能够显著提高脾肾两虚兼血瘀型高龄OVCF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C5~T1夹脊穴加桂枝加葛根汤序贯疗法治疗前臂正中神经损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 例前臂正中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 例和对照组30 例。对照组采用手术修复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针C55~T1夹脊穴加桂枝加葛根汤序贯疗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血液循环状态评分、手功能(CARROLL)评分、关节总活动度(TAM)评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38%(27/32),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6个月后的CARROLL评分、血液循环状态评分、TAM、MCV、SCV均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改善,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电针C5~T1夹脊穴加桂枝加葛根汤序贯疗法治疗前臂正中神经损伤术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左侧海马区神经递质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谷氨酸(Glu)变化探讨电针环跳、阳陵泉穴对神经痛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10只,建立慢性限制性损伤(CCI)神经痛大鼠模型。模型组造模后不干预;电针组造模后第7天选取右侧环跳、阳陵泉穴行电针干预1周;假手术组正常饮食不干预。采用Von-Frey测定法检测大鼠右侧足底机械痛阈值变化;磁共振波谱技术检测左侧海马区神经递质NAA、Glu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造模后右侧足底机械痛阈值显著降低(P<0.01);左侧海马区Glu显著升高,NAA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干预后右侧足底机械痛阈值显著提高(P<0.05),海马区Glu显著降低(P<0.05),而NAA明显升高(P<0.05)。结论:电针可缓解神经痛大鼠机械痛觉过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区Glu、提高NAA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8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80例肺结核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和分析2组患者流行病状态、临床特征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年龄、是否本地、是否初诊、症状、痰涂片结果、肺外结核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性别、职业、肺野受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年龄、是否本地、痰涂片结果、肺外结核、血糖控制情况、结核类型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观察组治愈率、治疗中断率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效或病死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治疗无效或病死率也较高,应加强预后影响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18.
城市湖泊普遍面临富营养化问题,许多湖泊甚至处于超富营养状态。鉴于其在供水、气候调节、景观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水质提升为目标的生态修复对于恢复湖泊生态功能、提升城市景观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超富营养城市湖泊——武汉南湖为例,尝试通过围隔构建、鱼类清除、水生植被重建等生态措施改善示范区水质,探究超富营养湖泊生态修复技术。于2019年8月至12月在示范区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示范区修复措施实施后,挺水植物植株高度显著增加(P<0.01),芦苇平均株高由0.7 m增加至1.2 m,香蒲的新生叶片在种植后50 d高达1.4 m,二者在种植后90 d,覆盖率均由种植时的10%上升至70%;(2)示范区内透明度由修复前的0.26 m上升至0.77 m,显著高于外湖区(0.26 m)(P<0.01);(3)示范区内浮游藻类叶绿素a(chl a)由修复前38.90 μg/L降低至3.41 μg/L,显著低于外湖区(101.91μg/L)(P<0.01);(4)示范区总氮(TN)由4.78 mg/L降低至2.60 mg/L,总磷(TP)由0.76 mg/L降低至0.08 mg/L,二者均略低于外湖区,但均不显著(P>0.05)。总体来看,经过一系列修复措施后,示范区内水生植被得到很好的恢复,水质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透明度提升较多,chl a下降明显。氮、磷等营养水平虽然也有所降低,但与外湖区差异不大,可能是沉积物内源营养释放导致。研究表明,围隔构建、鱼类清除、水生植被重建等生态修复措施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富营养湖泊水质状况,但未能有效控制内源负荷,仍需采取底质改良措施以达到降低水体营养含量的目的。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超富营养湖泊生态修复及水质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脱落后,治疗组为121例,对照组为122例。2组在每年的三伏季节应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贴敷,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贴敷。2组患儿均连续贴敷3年,从第1年贴敷完成后开始每3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年。结果:治疗组第2、3年末总有效率分别为71.07%(86/121)、91.74%(111/121),均高于对照组的21.31%(26/122)、54.10%(66/12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2、3年末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29.75%(36/121)、61.98%(75/121),高于对照组的10.66%(13/122)、23.77%(29/12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2、3年末反复呼吸道感染每年发病次数、病程、病种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甘草油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名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病变皮肤涂抹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草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评价综合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68%(38/41),对照组为85.37%(35/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油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二药合用可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