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BL合CBL在中医内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实习的2012级中医学本科生4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名。观察组采用PBL联合CBL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带教。比较2组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对学生、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学生为95%(19/20),教师为100%(20/20)。结论:PBL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依托超星学习通建立《针灸学》在线开放课程,在中医学专业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同时分析针灸学目前考核现状及存在问题,构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针灸学》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并观察其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7级中医学专业202位同学参与研究,观察组采用超星学习通开展混合式教学,并采用“两对接,两结合,多元参与”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予以评价。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形式及对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平时(点名考勤+作业)-操作(画经定穴+刺灸操作)-理论考试”加以评估。学期结束后对2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开展观察组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中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绝大部分同学针对多元化考核对执业医考的认知帮助及能力提升持肯定态度,大部分同学表示作为考核评价的主体,愿意接受多元化考核并积极参与。结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针灸学》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契合教学模式的变革,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促进学生岗位胜任力的提升,有助于形成对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初步认知,一定程度上实现课证融通。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妇产科学”网络直播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评价,为“妇产科学”多元化教学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9年参加“妇产科学”课程学习的针灸推拿专业学生148名为网络直播教学组,采用网络直播模式教学。选取2018年参加“妇产科学”课程学习的针灸推拿专业学生166名为LBL教学组,采用LBL教学模式教学。采用问卷星调查软件对2组学生“妇产科学”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组在教学效果、学习形式、课堂氛围、课程难度、课程讨论形式的满意度及到课次数、考核成绩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课程时长安排与后续课程安排方面,网络直播教学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LBL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网络直播与现场教学效果相当。日常教学或者特殊时期,网络直播可作为“妇产科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刀刀法手法学慕课教学应用的创新模式。方法:选取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级针灸推拿学(针刀方向)2个教学班的学生,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人)采用慕课结合改良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教学,对照组(43人)采用慕课结合传统模式教学,对比2组学生的考试成绩(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成绩),结合调查问卷结果评定2组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培养、教学行为评分)。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培养、教学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运用慕课结合改良PBL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针刀刀法手法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开展嵌套式教学模式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长春中医药大学2018级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对象分为“嵌套式”教学班(观察组)和传统教学班(对照组),通过对比研究法,比较2组教学效果满意度及成绩考核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教学效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终结考核成绩及过程考核成绩中的学习能力、学习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过程考核成绩中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依托新型教学模式,可实现优化教学改革任务,提升教学价值层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学生在本科阶段论文写作能力,对其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研究对象为天津中医药大学2014、2015级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学生,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89份。其中学生对于论文发表及医学期刊具有初步了解,但深度不足;学生对于本科阶段论文发表的需求强烈,且态度较积极端正;学生对论文发表的规划能力具有一定欠缺,需专业培训。结论:目前对于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建议通过课堂训练、多专业团队协作、强化临床思维、增设选修课等多种模式进行论文写作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解剖微课联合内镜病例图库教学在提升脾胃专业研究生胃镜诊断及操作能力方面的效果。方法:将消化胃镜室90名脾胃病科研究生随机分A、B、C 3组,每组各30名。A组采用临床胃镜教学模式,即观摩胃镜操作→胃镜操作;B组采用联合内镜图库教学模式,即联合内镜图库教学→观摩胃镜操作→胃镜操作;C组采用微课联合内镜图库教学模式,即学习消化系统解剖微课→联合内镜图库教学→观摩胃镜操作→胃镜操作。3组学习时间均为3个月,观察其胃镜操作评分、胃镜操作总时间、疾病诊断准确率、教学效果反馈情况。结果:胃镜操作评分及操作成绩优良率比较,B、C组均优于A组(P<0.01或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操作总时间、疾病诊断准确率及疾病诊断准确率成绩优良率比较,B、C组均优于A组(P<0.05或P<0.01),且C组优于B组(P<0.05或P<0.01);胃镜操作时间成绩优良率C组优于A、B组(P<0.01或P<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效果反馈情况中,学生互动性、生动性、学习效率B、C组均优于A组(P<0.01),C组在生动性、学习效率方面优于B组(P<0.05或P<0.01)。结论:解剖微课联合内镜病例图库教学可提高脾胃病专业研究生内镜操作、认识及诊断分析疾病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教学法在中医院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在湖南省中医院实习的10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三位一体”法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带教。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对2组学生的教学效果作出评价。结果:观察组的实践技能操作、病例分析评分及考试成绩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理论知识评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案例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及查阅文献能力得到提高的学生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教学法可提高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学习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学生的满意度高,是一种较好的临床带教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研究生开展微创骨科手术教学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级、2016级中医骨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82名为教学对象,其中2015级37名采用传统理论教学(传统教学组),2016级45名采用微创骨科教学(微创教学组),(包括传统理论教学、CBL教学、PBL教学、微创骨科手术视频教学和微创骨科手术操作培训),运用国际通行的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模式对2组学生进行评价和考核。结果:与传统教学组相比,微创教学组的合格率和优秀率更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OSCE各考核站点评分及考核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满意率微创教学组为75.56%(34/45),传统教学组为24.32%(9/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中,进行微创骨科手术教学,可使学生树立微创骨科手术理念,并有利于学生掌握和提高外科的基本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五脏俞穴位埋线对衰老模型大鼠应激下血清皮质醇(CORT)、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变化,探讨五脏俞穴位埋线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SD老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模型+埋线组(C组)、模型+应激组(D组)、模型+应激+埋线组(E组)。应激从第5周开始,每天1次给予制动应激,持续4周。五脏俞穴位埋线从第1周开始,每周1次,共8次。运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5组大鼠ACTH、CRH、CORT的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B、C、D、E组3项检测指标水平均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CRH、CORT含量降低(P<0.05),ACTH含量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3项检测指标水平均升高(P<0.05),E组3项检测指标水平均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ACTH、CRH、CORT含量及E组CRH含量升高(P<0.05),E组ACTH含量降低(P<0.05),CORT含量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E组ACTH、CORT、CRH含量均降低(P<0.05)。结论:衰老模型大鼠存在HPA轴功能障碍,慢性应激可加重HPA轴的功能紊乱,五脏俞穴位埋线可改善慢性应激和衰老导致的HPA轴功能障碍状态,降低应激损伤,延缓机体衰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视频在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内科护理教学及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整群抽样法选取2014级护理本科班为观察组(210人),2013级护理本科班为对照组(196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及大四临床实习过程中,观察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微视频为辅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课堂多媒体授课结合临床带教实习。比较2组学生期末考核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临床实习出科总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让观察组学生评价微视频辅助传统教学的学习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的期末考试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临床实习出科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数学生表示支持微视频辅助传统课堂教学,赞同微视频可以促进重难点知识的内化(94.29%)、提高临床技能(98.10%)、激发学习兴趣(97.14%)、学习主动性(92.86%)和提高学习效率(95.24%)。结论:构建基于护士核心能力的《内科护理学》微视频教学资源库,是辅助《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的良好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BOPPPS教学模式结合PDG教学法在外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专业学生255人,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55人)和对照组(112人),分别采用BOPPPS与PDG结合的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见习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和问卷调查比较。结果:实验组学生考试总成绩、基础知识和病例分析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到课率实验组为95.56%,对照组为7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OPPPS教学模式结合PDG教学法能有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及临床实践能力并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医临床护理“障碍性”路径教学法在肾内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观察组采取中医临床护理“障碍性”路径教学法,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情景教学方案。比较2组教学满意度及业务能力、教学效果。结果:教学满意度观察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业务能力合格情况及教学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临床护理“障碍性”路径教学法提升了教学质量,增强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3D复位配合接骨散加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将90 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 例。对照1组采用3D复位法合PVP术式治疗;对照组2采用保守治疗;治疗组采用3D复位配合中药外敷接骨散加PVP术式治疗。观察3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椎体高度丢失率及Cobb氏角恢复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1组为96.67%(29/30),对照2组为13.33%(4/30)。VAS评分治疗组、对照1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高度丢失率、Cobb氏角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D复位配合接骨散加PVP能取得更好的骨折复位,效果可能要优于单用PVP及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TDP及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电针+TDP+温针灸治疗)、对照1组(采用电针+TDP治疗)、对照2组(采用电针+温针灸治疗),每组各20例。治疗后对3组进行VAS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评定3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1组为80.0%,对照2组为90.0%,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3组VAS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结束后随访2周,VAS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1、2组(P<0.05),对照1、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耳针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针灸推拿专业二年级学生66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33名,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33名,采用传统课堂模式。比较2组学生课后的测试成绩及翻转课堂学习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总成绩、耳穴定位成绩及耳穴应用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与预期效果一致。结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耳针法”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失荅剌知丸及其拆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及其有效配伍成分。方法:将20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失荅剌知丸组(D组),巴豆组(E组),巴豆+三药组(F组),巴豆+余药组(G组),其中C、D、E、F、G组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按取材时间点不同分为1、3、7d组。各组大鼠取材前应用Garcia JH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各时间点脑组织病理学形态改变;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与A、B组相比,其余各组评分均降低(P<0.01);与C组相比,D、E、F、G组评分均增加(P<0.01);各给药组中,D组评分高于E、F、G组,且E、F、G组中又以F组评分最高(P<0.05或P<0.01);C、D、E、F、G组评分均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增加。2)大鼠脑组织海马区HE染色结果。C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较A、B组排列松散、紊乱、模糊,胞核与胞质界限欠清晰;与C组相比,D、E、F、G组神经细胞形态改善明显,且以D组改善最为明显;E、F、G组中以F组改善明显。3)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免疫荧光结果。C组较A、B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p-ERK1/2的阳性细胞计数增加(P<0.01);与C组相比,D、E、F、G组p-ERK1/2阳性细胞计数升高(P<0.01);各给药组中,D组计数最多,E、F、G组中以F组计数最多(P<0.05或P<0.01);C、D、E、F、G组p-ERK1/2的阳性细胞计数均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升高。4)Western-bolt结果。与A、B组相比,其余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p-ERK1/2活化程度均升高(P<0.01);与C组相比,D、E、F、G组p-ERK1/2活化程度均升高(P<0.01);各给药组中C组p-ERK1/2活化程度均优于E、F、G组,E、F、G组中以F组p-ERK1/2的活化程度最显著(P<0.05或P<0.01);C、D、E、F组p-ERK1/2活化程度均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论:D、E、F、G组均可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与其参与调节MAPK-ERK通路中ERK1/2的表达相关;E、F、G组中以巴豆、柴胡、黑诃子、芦荟4味药物的组方治疗效果最佳,考虑该组药物可能是失荅剌知丸能有效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药物组成;巴豆可能是四味药中发挥脑保护作用的主要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苍附导痰汤合克罗米芬治疗痰湿内阻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痰湿内阻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克罗米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苍附导痰汤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2组优势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最大卵泡直径、排卵率、血清性激素水平及随访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优势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最大卵泡直径、排卵率及妊娠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2组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附导痰汤合克罗米芬治疗痰湿内阻型PCOS患者,可以促进其卵泡的生长发育,诱发排卵,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疗效优于单用克罗米芬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2种不同敷料固定方法在冬病夏治三伏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三伏贴治疗的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棉纸+3M透明敷料固定,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敷贴固定。观察2组敷料脱落率、药液浸渍情况、耗材费用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敷料脱落率、药液浸渍率分别为2.7%(35/1260)、15.2%(192/1260),优于对照组的7.3%(93/1260)、22.6%(286/1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耗材费用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棉纸+3M透明敷料固定三伏贴,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贴敷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教育实习阶段开展中医师承实习人才培养方案的应用。方法:选取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2016级学生共416名,将其分为师承组(69名)采用院校教育联合师承教育方式,普通组(347名)采用临床实习大纲模式。实习结束后,比较2组毕业考试成绩、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对师承实习医院的满意度及毕业后从事中医工作的人数。结果:实习结束后,师承组在理论与操作平均成绩、执业助理医师通过率、对实习医院的满意度、从事中医医师工作人数方面均优于普通组。结论: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能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坚定从事中医的信心,提高中医人才的培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