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在构造复杂地区(如高陡构造带、断层发育等),地震记录上储层的信噪比低的情况下,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气水边界。对影响预测效果的某些因素作了试验,其中包括地震特征参数的选择、计算时窗大小、数据圆滑方式、学习样本与预测区域的选择等。文中还给出了已知剖面的预测结果,并被钻井证实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泌阳凹陷南部高陡构造带地震成像困难。为提高成像精度,本文研究应用山前带起伏地表层析静校正技术、基于低频断面波保护的叠前多域噪声压制技术、山前带起伏地表高陡构造速度建模技术、起伏地表逆时偏移等技术,提高了该地区高陡构造带复杂构造的地震成像精度,边界大断裂带刻画更加准确,地层接触关系及构造成像清晰。  相似文献   

3.
由于DB三维区古近系盐上浅层高陡,盐下目的层逆冲断片发育,导致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成像不理想.无论是时间域处理还是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均难以得到好的成像,不能满足构造精细解释需要,限制了该区天然气勘探.为了提高地震资料品质,这里针对DB高陡构造低信噪比资料,除了处理解释一体化提高高速砾岩体速度建模精度外,重点开展了倾斜介质——TTI各向异性参数研究,获得了参数预测的有效方法.通过各向异性模型与速度模型的迭代,使得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模型更加合理,明显提高了地震资料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燕新跃  谷丙洛  孙志广  张永杰  张鑫怡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15-2024030015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复杂高陡构造区越来越成为当今油气勘探的重点,现有成像方法无法满足井周高陡构造的成像需求。针对井中高陡构造,地震干涉法基于源检互易定理,对不同检波点处VSP资料进行相关/褶积处理,重构虚拟震源数据,得到以某一检波点为虚拟震源,另一检波点处接收到的虚拟SWP地震记录。根据地震干涉原理,将VSP资料的不同波场成分进行分离,并对不同波场成分进行数学运算来生成干涉道集。通过地震干涉法能够使虚拟观测系统更靠近目标区域,提高对高陡界面的成像分辨率,实现面向井周高陡构造的高精度成像。笔者等先是对地震干涉原理进行理论推导,基于扰动理论对VSP干涉道集的波场成分进行分析,验证了不同波场成分在地震干涉中的作用及虚假同相轴产生原因。引入窗函数滤波器,对远离虚拟源和虚拟检波器的记录进行衰减,压制干涉过程中生成的虚假同相轴。最后利用干涉成像条件对处理后的地震资料进行成像,并用盐丘模型进行数值试算,得到其高精度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方常压页岩气资源潜力大,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周缘构造复杂区及盆外褶皱带,具有地表、地下双复杂地质条件,地震采集品质差、成像精度低、甜点参数变化规律不清。本文系统总结了渝东南地区常压页岩气地震采集、成像处理、储层预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技术进展:(1)形成了变密度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技术、灰岩地表复杂山地地震激发接收技术,确保复杂地下构造反射波场充分采样,提升采集资料品质,提高施工效率。(2)完善了复杂山地地震叠前预处理技术、盆缘过渡带复杂构造成像技术、盆外褶皱带向斜构造成像技术,成果剖面信噪比高,有效频带宽,构造成像精度高。(3)基于岩石物理特征研究,实现优质页岩厚度、地层压力系数、脆性的定量预测;基于统计岩石物理,实现页岩有机碳含量、含气量、孔隙度的定量预测;利用有限元应力场模拟技术,揭示古应力场演化,实现多期构造改造叠加作用形成裂缝的定量预测;采用组合弹簧模型今应力场预测技术,明确今地应力场分布规律。通过攻关研究,有效指导了常压页岩气甜点预测与勘探开发,为南川常压页岩气田的发现提供了依据。下步应重点攻关基于5G无线节点接收的更加科学合理的地震采集技术、复杂山地高陡构造高精度自动化成像...  相似文献   

6.
成云  徐磊 《安徽地质》2023,(1):27-30+37
川东南地区的构造复杂区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下伏地层成像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依据以往资料构建了二维地质模型,在高陡构造区域进行模拟激发接收,开展波动方程照明,进行最大偏移距和激发位置范围优化。本文通过正向照明分析技术,论证最佳的最大炮检距长度,利用反向照明分析技术确定特定目标体的优势激发点位,优选激发范围。通过调整地质目标体的照明能量属性,分析照明效果,进一步优化了高陡构造区野外采集观测系统,改善了地震采集资料品质,提高了地质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东部广泛沉积一套寒武纪潟湖相的云质膏盐层,盐下的地层及其构造是四川盆地新的油气勘探突破点。该地区高陡构造变形非常复杂,而且钻到该套膏盐层的钻井少,其构造变形特征和分布范围不清,难以落实构造圈闭和优质储集层的分布。通过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基于盐构造的构造变形特征和膏盐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开展了四川盆地东部寒武系膏盐层的构造变形及分布范围研究。该套膏盐层作为底部滑脱层引发川东形成薄皮构造,发育隔档式褶皱。隔挡式构造模式与寒武系膏盐层的盐构造变形为正相关关系,寒武系膏盐层是该地区构造格局的主控因素,亦是隔档式构造形成的必要条件。利用膏盐岩的岩石力学性质和对构造的控制作用,结合地震反射特征,预测了寒武系膏盐盆在平面上的展布:其西边界沿华蓥山构造边界延伸,向北沿水口厂构造展布直到大巴山前,往南沿川南低陡构造带西边界向南西展布。寒武纪膏盐盆的沉积中心在方斗山沿北东—南西向一线。  相似文献   

8.
广角反射研究及高斯射线正演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广角反射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通过典型模型实例,采用高斯射线正演的分析方法,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采用广角反向可以得到信噪比比常规方法高的地震信息,这对地震数据的处理十分有用;广角反射波信息出现在直达波以外,炮检距很大,但能量比非广角反射波能量高。对于深层高陡构造的地质体来说,采用常规方法一般不能得到深层高陡地质界面的反射信息,这时采用广角反射来采集数据特别实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未发现的大型构造油气藏已越来越少,因而寻找油藏的岩性油藏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利用地震资料识别砂岩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已有的预测砂岩的方法都要求地层厚度在调谐厚度以内,对厚层无法准确预测。针对松辽盆地南部泥岩薄互层的地质特点,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并优选地震波动力学参数,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学习,训练,准确识别预测砂岩的厚度,即使其厚度大于调谐厚度也适用。  相似文献   

10.
依据煤层反射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提取出了波峰波谷振幅A1、平均频率Fa、主频带能量Qf1、低频带宽能量Qf和峰值频率Fmain等5个地地震特征参数。选取8组学习样本,利用4层BP(Back Propagation)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动量法和自适应调整的改进算法,训练BP网络,用训练好的BP网络预测煤层厚度。经实例验证,地震多参数BP网络预测煤层厚度精度高,是一种有效的煤厚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利用多参数进行储层油气预测时,并不是使用的特征越多越好,最佳特征的维数取决于实际问题的预测效果。这里运用聚类分析法优选地震特征参数,将距离较远或相似系数低的特征参数聚为一类,用来对未知样本进行地震储层预测。利用优选后的参数进行神经网络储层油气预测,在实际应用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祁雪梅  董守华 《物探与化探》2012,(2):170-173,179
在分析了采用地震相技术预测煤层气含量可行性的基础上,首先利用无监督向量量化网络对研究区地震资料进行了地震波形划分,然后在钻孔实测煤层气含量值的指导下,依赖地震波形特征反演与煤层气含量有关综合特征,完成了使用地震相分布图对勘探区煤层气含量的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相符,具有较高的预测分辨率,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王焕弟  李明  赵一民 《铀矿地质》2001,17(1):48-55,33
有监督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由于它具有算法快、精度高的特点,在油气预测中得到广泛使用。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及其与地震属性的关系,应用实际资料进行了计算,证明效果良好,是一种油气预测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4.
During hard coal mining operations conducted under conditions of rockburst hazar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eventive measures can be the prediction of occurrence time and location of the strong seismic mine tremors of energy E s ⩾ 104 J. This is a very difficult task and the way it is being currently performed appears to be unsatisfactory. Therefore,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use neural networks, specifically trained for this application. The paper presents an approach for determining an influence of the type and shape of the input data on the efficiency of such a prediction. The considerations are based on a selected example of the seismic activity recorded during longwall mining operations conducted in one of the Polish mines.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基于欠压实成因机制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预测的准确性,这里从提高地震层速度场的计算精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地层孔隙流体压力预测技术。①该技术针对浅部地层(无测井曲线的地层段)采用三维约束DIX反演方法和叠加速度体、层位数据计算浅部地层的地震层速度体;②针对中深层地层(有测井曲线的地层段)采用叠后波阻抗反演方法和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测井数据、层位数据计算中深层地层的地震层速度;③沿着研究区的某一浅部地层分界面将浅部地层与中深层地层的地震层速度体进行拼接处理,得到一个完整的地震层速度体;④采用"Fillippone方法+Eaton方法"的组合方法进行三维地层孔隙流体压力预测。某区页岩气地层的实际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技术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其预测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与实钻井一致,且目的层的地层孔隙压力平面分布特征与地质认识一致,有助于指导研究区后续的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16.
薄煤层厚度的变化必然引起地震波场属性参数的变化。借鉴油气勘探中提取地震属性参数技术,通过引入小波变换工具,在不同频段提取小波域属性参数,并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多参数煤层厚度的综合预测,经实际资料验证,预测精度较高,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7.
人工神经网络在致密砂岩气层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致密砂岩气层识别是一个难题。如何在已有的地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人工智能方法进行气层识别,值得我们去探计。作者在本文中利用一个改进的BP网络模型,充分利用现有的地质、测井等资料,以单井为单元进行垂向气层识别,然后又以地震资料为约束进行气层横向预测,结果非常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构造煤与原生煤的物性差异明显,是煤层气储层建模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构造煤厚度分布预测这一关键问题,以测井曲线和地震属性为数据输入,综合分析了构造煤识别和厚度预测的最新研究进展。相对于交互式测井曲线识别来说,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构造煤识别方法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好。结合地震属性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获得精度更高的构造煤厚度确定性预测结果。结合地震属性和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可以获得可靠性更高的构造煤厚度非确定性预测结果。尽管构造煤厚度预测已研究多年,但构造类型和空间位置预测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地震数据本质上是非平稳的,如何解决复杂非平稳地震波场的数据缺失问题是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预测滤波器在地震数据处理和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地震数据缺失问题,但传统的平稳预测滤波方法无法很好地适应地震数据的非平稳特征;因此,开发高效的复杂地震波场自适应预测插值方法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本文将预测滤波器加入"流处理"的概念,滤波器系数随着地震数据的变化同时更新,此计算过程仅需矢量点积运算,能够提高计算效率并降低内存空间;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基于流预测滤波的地震数据插值方法。利用多次波的动力学信息,通过互相关技术构建虚拟一次波,有效地解决了缺失数据位置滤波系数估计不准的问题,为插值过程提供了更为合理的滤波器估计,更好地解决了非平稳地震数据的重建问题。对Sigsbee 2B模型和实际数据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合理地针对复杂地震信息完成缺失数据的重建。  相似文献   

20.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一直是地震特殊处理和地质解释的主要研究内容。随着相关理论的发展,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已经应用到油气勘探开发的各个阶段。S盆地南部处于勘探开发的前期,具有井少、二维地震测网较稀、储层预测难的特点。由于沉积地层的变化能引起地震波在动力学和运动学上的相应变化,因此利用地震属性能较好地进行储层特征的定性研究,即通过地震多种属性分析,进行研究区内砂岩储层横向预测。其研究技术路线实际上为先找储层,再进行初步油气检测,最后进行勘探目标优选。根据这个技术路线,地震属性的研究则相应地以三个方面的分析为主:即利用振幅属性来寻找砂体富集区,利用有效带宽判断砂层的均质性,再利用频率属性判断其含气性。地震属性分析方法的应用在早期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可以推广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