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迄今为止世界上各种鱼雷防御装备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且层出不穷。分析了目前鱼雷软、硬杀伤手段的不足,重点分析了反鱼雷鱼雷(ATT)的局限性,对比空中反导系统,指出了目前ATT技术的误区。最后给出了一种近距离鱼雷防御的方法:多发深弹在水下形成可移动的弹阵,采用深弹协同作战的方式防御鱼雷。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海流影响下的悬浮式深弹拦雷概率,建立了海流使悬浮式深弹布放位置产生偏移的简化模型,分析了采用非标准射击条件修正方法进行海流修正的不足,进而提出了基于相对运动的海流修正方法,计算得到了考虑海流影响下的悬浮式深弹布放参数;然后通过计算机仿真理论验证了是否考虑及修正海流影响对悬浮式深弹拦雷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鱼雷报警距离为远,海流流速为 3 kn 时,修正海流影响能够使悬浮式深弹的拦雷概率提高 10% ~20%。  相似文献   

3.
深弹精确自导受测向测距精度影响,为探究自导全过程算法,采用波束域相关处理方法,开展深弹自导过程中自导算法的测向测距性能研究。首先,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确定噪声背景下有效混响抑制方法。进而,假设深弹运动态势和弹目的初始位置,根据几何态势推算出运动过程中的弹目位置和目标俯仰角,并加入随机误差模拟弹体旋转。最后,仿真计算自导全过程目标方位和距离。目标方位结果与几何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波束域相关处理方法正确。  相似文献   

4.
目前鱼雷武器仍是水面舰艇在未来战场上的主要威胁之一,而鱼雷位置信息的获取对鱼雷防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声呐探测系统性能不断提升,舰壳和拖曳式声呐也可在较远距离上探测到来袭鱼雷方位信息,因此基于双声呐测向信息可以对鱼雷位置进行交叉定位。通过建立典型测量误差下的误差空间分布模型,仿真分析了常规交叉定位算法目标定位误差空间分布情况。针对测向方位这一主要定位误差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测向方位滤波的交叉定位算法。动态场景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提高鱼雷目标定位精度。该研究可为利用单舰双声呐系统对鱼雷目标进行定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传统深弹武器的优缺点和深弹武器在现代海战中的作用与定位,剖析了国外 2 种先进的深弹武器——俄罗斯 3агон–2 航空深弹和德国“海矛”火箭自导深弹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发展一种新型通用垂发自导深弹的初步设想,并对新型垂发自导深弹的作战效能进行了仿真计算。文末展望了该型深弹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反潜巡逻机使用航空自导深弹的攻潜作战问题,在分析基本攻潜过程和投弹瞄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潜巡逻机连投航空自导深弹的攻潜效能评估模型。 通过大量仿真计算,分析了潜艇目标采取纯机动对抗时,连投深弹时的投弹参数对攻潜效果的影响,进而总结了反潜巡逻机连续投放航空自导深弹攻潜的基本方法,对作战使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潜艇被动声呐系统跟踪目标,进行目标运动分析后,发射线导鱼雷攻击水面舰艇的作战背景,建立了鱼雷导引方法、声呐目标分辨和目标运动分析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研究了鱼雷发射后本艇战术机动对线导鱼雷攻击远距离水面攻击效能的影响。根据鱼雷作战效能蒙特卡洛仿真方法,给出在一定目标运动要素误差下,满足线导鱼雷攻击效能指标的鱼雷发射后的本艇战术机动的要求,并给出了武器系统实现这种要求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尾流自导鱼雷对水面舰艇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把悬浮拦截弹被动拦截方式从非尾流区域扩展到尾流区,拦截尾流自导鱼雷,需要研究尾流内噪声特点,分析出拦截弹在尾流区的环境噪声特性。 基于悬浮拦截弹对不同吨位舰船尾流噪声进行研究,结合高阶累积量从概率论的角度出发,计算了尾流噪声的斜度和峰度随尾流年龄的变化规律;噪声斜度判断噪声是否满足对称分布,峰度判断噪声是否为高斯信号。 将实测数据与仿真数据峰度和斜度进行比对,得出结论:舰船尾流噪声环境可以近似看作是高斯信号,服从对称分布,且该分布特性与舰船吨位不相关。  相似文献   

9.
高温抗腐蚀隐身涂层应用于深弹发射装置,具有深弹发射时耐高温、抗腐蚀、隐身性能较高的优点.为全面提高传统火箭深弹的隐身效果,其主要技术瓶颈是突破在高温尾焰工作环境下深弹发射装置有效提高隐身性能.针对该技术瓶颈,提出了一种吸波复合材料.通过对该方案的理论研究和仿真理论模型的计算表明:采用吸波复合材料满足深弹发射装置的隐身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鱼雷仿真试验中脱靶量用点目标计算存在较大误差的情况,通过应用近似的方法建立潜艇和水面舰艇的表面模型,并给出了针对不同表面模型计算脱靶量的方法,用以修正原计算方法的误差。对 2 种计算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数据表明:与应用点目标计算的脱靶量相比较,给出的方法计算的脱靶量更接近于真实的鱼雷自导导引精度。  相似文献   

11.
利用PSR模型中压力、状态、响应相互作用的关系阐述围填海开发活动对海洋资源的影响,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子系统确定并标准化处理了影响评价指标,根据判断矩阵分析结果赋值了指标权重,构建了围填海开发活动对海洋资源影响的评价体系,应用该评价体系进行了福建省福清湾及海坛峡海域围填海开发活动对其海洋资源的影响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福清湾及海坛峡海域围填海开发活动对其海洋资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利用PSR模型中压力、状态、响应相互作用的关系阐述围填海开发活动对海洋资源的影响,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子系统确定并标准化处理了影响评价指标,根据判断矩阵分析结果赋值了指标权重,构建了围填海开发活动对海洋资源影响的评价体系,应用该评价体系进行了福建省福清湾及海坛峡海域围填海开发活动对其海洋资源的影响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福清湾及海坛峡海域围填海开发活动对其海洋资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在介绍了WebGIS和地学虚拟环境技术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WebGIS技术在地学虚拟环境中的应用。从系统结构、用户界面、数据模型等三个方面,对WebGIs技术用于地学虚拟环境的深层次系统框架进行了研讨,并对WebGIS技术与地学虚拟环境技术进行结合的实际过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主要基于船体、航速、续航能力、作业海况、搭载仪器、操作方式以及主要用途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测量无人艇的技术参数,分析了国内无人艇的不足和重点攻克的技术,以及螺旋桨、喷泵两种推进方式的优缺点;分析了测量无人艇艇型、自动控制、载体总体设计及集成、环境感知、通信等关键技术及实现途径;指出测量一体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水陆一体化测量技术、组网测绘为测量无人艇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海洋磁力异常逼近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常用的数值逼近方法的分析和研究,针对海洋磁力测量的特点,仿真计算分析了移动曲面法、Hardy多面函数法、Shepard法和Kriging法在不同情况下的插值精度。同时,给出了一个实例来计算分析四种逼近方法插值精度。仿真与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已知点的分布情况及磁异常变化情况不同时,四种逼近方法的插值精度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情况,本文总结出了适合于海洋磁力异常逼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海水养殖对沿岸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国际上海水养殖对沿岸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并结合中国实际探讨减少养殖污染和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海水养殖主要通过有机物和营养物的排放、化学药物的使用、养殖动物的逃逸、红树林的破坏等途径对沿岸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为减小这一影响 ,认为应采取提高人工饲料的质量、单一养殖系统结构优化和复合养殖系统的结构优化、处理养殖排放水、海岸带综合治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福建海水养殖鱼类本尼登虫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海域网箱养殖鱼类本尼登虫病(Benedeniasis)进行了研究,调查发现6种本尼登虫病原,完成新本尼登虫季节感染动态和生活史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鱼群本尼登虫自然感染率平均52.14%,最高感染率达100%。考察结果说明福建海域网箱养殖鱼类本尼登虫的感染和流行与渔区海水温度和降雨量关系最大,福建海域在一年中的6月至10月份是网箱养殖鱼类本尼登虫病感染和流行的高峰季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海床基在淤泥质海底的吸附力问题,利用ANSYS软件,采用接触分析、三维十节点实体单元以及Drucker-Prager模型模拟淤泥结构,分析了海床基在淤泥质海底的吸附力大小,然后与经验公式比较,证明了ANSYS对海床基吸附力分析的可行性;海床基在不同工况下的吸附力模拟对海床基的回收方式及结构优化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据库的地形图制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GIS数据和制图数据之间的差异是基于GIS数据库实现地图制图输出的难点。分析了当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的情况及其适用于基本比例尺制图的特点,充分利用了ArcGIS提供的地图表现功能,探讨了ArcGIS环境下基于Geodatabase数据库实现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制图的方法,并采用ArcObjects作为二次开发的平台,设计开发了基于GIS数据库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制图模块。  相似文献   

20.
In respect of an offshore berthing pillar, the test study result of current force acting on mooring ships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Empirical and semi-empirical relationships of current force coefficient are given according to the angle between the flow direction and the ship's longitudinal axis, which are coincident with the result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