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科技体制改革在2004年8月通过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组织的部门级科技体制改革验收。2004年10月14日通过由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和中编委联合组织的评估验收。验收会由联合验收组组长、科技部体改司副司长张晓原主持。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以及财政部、中编委和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听取了中国气象局总体改革情况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以及中国气象局所属三个专业研究所的改革情况汇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人禾向验收专家组汇报了我院科技体制改革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2006年1月18日由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及中国气象局专业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及局专业研究所2005年度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气象局宇如聪副局长、局科技发展司赵大铜副司长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讲话。宇如聪副局长在讲话中肯定了“一院八所”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在推进科研与气象业务结合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国内外影响逐步扩大。宇如聪副局长在讲话中还指出,  相似文献   

3.
该项目经公开招标和专家评审后正式立项,由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共同组织,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中国林业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气象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担,项目编号:2001BA509B。该项目共分15个课题2003年底前完成。我院主持其中两个课题,并参加另外两个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影  相似文献   

4.
该项目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参加研究的单位有上海台风研究所、广东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北京大学等。在资料共享、学术交流、促进研究成果的公益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成果。本项目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应用气象学报》2006,17(4):458-458
2006年7月5日下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气象科技会议中心一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2006年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仪式暨毕业典礼。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卞林根研究员主持仪式。中国气象局秦大河局长、许小峰副局长、丑纪范院士、李泽椿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张小曳副院长和王辉副院长出席会议。局有关职能司和直属业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也应邀参加典礼。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专职党委副书记刘柏林、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各职能处、研究所(中心)主要负责人、毕业生导师及全体研究生近160人参加了学位授予仪式暨毕业典礼。  相似文献   

6.
2009年2月12—13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2008年度学术年会在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高校,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以及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培训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以及有关省(区)市气象局的专家及研究生,共计40余个单位100多位代表参加了学术年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风能太阳能资源实验室是在原风能太阳能资源研究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成立于2006年2月,挂靠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研究所。风能太阳能资源实验室立足于解决我国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为提高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评价能力及水平,在科学技术层面上为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持续的、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8.
2006年9月6日08:30,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入学教育大会召开。主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王辉副院长参加了会议并向研究生介绍了中国气象局近年来开展的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以及有关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八条轨道建设情况,同时介绍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近年来改革和发展的状况以及科研机构设置、实验室建设、目前所承担的科研项目,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牵头的三个业务轨道建设情况,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学科点建设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总体情况,使新入学的研究生对中国气象局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有一个整体了解。为鼓励…  相似文献   

9.
孟遂珍 《气象》1995,21(1):2-2
《国内(外)气象科技资料目录》简介孟遂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国外科技资料目录·气象学》(简称《外目》)和《国内科技资料目录·气象学》(简称《中目》)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象科技情报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检索刊物。这两种期刊汇集了国内...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研究中I肝是我国在云物理学和人工影响天气领域的最高学术和研究中心。它的前身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研究所。入工影响天气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云物理学室内和外项研究、云物理学和入工影响天气的数值模拟和云播撒剂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人工影响天气研究中心主要有三个研究组,它们是人工增水和防雹研究组、云雾环境实验室和人工影响天气网络指挥中心。入工影响天气研究中心具有我国最先进的室内和外场云物理实验设备、云播撒技术和可用于云物理学研究和人工影响天气的云微物理模式和中尺…  相似文献   

11.
Hot-wire anemometers were used to measure air temperature and the three velocity components of the wind within and above a maize canopy. From digitized anemometer output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or vertical heat flux and turbulent momentum transfer were calculated. A comparison of these coefficients with profiles of mean wind speed and mean temperature indicates that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turbulence may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the usual mixing-length theory. Instantaneous records of heat and momentum flux, however,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other competing turbulent mechanisms due to the unsteady, non-equilibrium nature of the turbulent flow. Regimes of flow dominated by mechanical and/or thermal mixing are indicated. Spectral results show that high shear and turbulent intensity levels as well as the presence of the maize leaves and stalks as vortex-shedding surfaces complicate the energy transfer mechanism. An energy balance between radiation and convection reveals that the energy budget is primarily a balance between solar radiation and the flux of latent heat.Contribution of the Sibley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Cornell University,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Ithaca, N.Y., U.S.A. and the Cornell University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Department of Agronomy Series No. 1116.Sibley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Cornell University;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Gainesville, Florida Section for Estuary and Fjord Studies, River and Harbour Laboratory,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Norway, Trondheim, Norway; State Univ. of New York at Buffalo; and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Cornell University;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2.
声波对气溶胶和云雾粒子聚并的作用和影响是当今云雾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领域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已有研究表明:声聚并机制主要包括同向团聚机制、流体力学机制(包括共辐射压效应、共散射效应和声波尾流效应)和声致湍流机制等;气溶胶粒子在声场中的聚并现象是在多种声聚并机制共同作用下出现的;低频强声波在声聚并机制作用下会增加云雾滴粒子...  相似文献   

13.
暴雨、大暴雨等自然因素和防洪、除涝工程等社会因数是影响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1984-2019年遵义市1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遵义市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暴雨洪涝灾害数据,采用常规统计、突变检验、线性倾向估计、相关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得出遵义市暴雨、大暴雨以及受灾面积的年际、年代际以及长期变化变化特征,同时揭示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变化成因。结果表明:近36年遵义市暴雨日数及其累计降水量呈波动式微弱增加趋势,大暴雨日数及其累计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暴雨、大暴雨均具有不同的阶段性变化特征。1984-1999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呈显著上升趋势,2000-2019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大暴雨日数及其累计降水量与受灾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发展既受暴雨、大暴雨等气象自然因子影响,也受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水平等社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安徽省地表干湿时空变化及对农业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 并利用安徽省辐射观测资料对其净辐射项进行修正, 计算近30年安徽省的参考作物蒸散量。用此计算值和相应时段的降水量计算干燥度 (Ia), 并进行了基于干燥度指标不同时间尺度的区域地表干湿状况变化分析。分析表明:1971—2000年安徽省年干燥度平均值Ia=1的等值线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该分界线与1000 mm的年雨量线有很好的一致性, 同时也具有清晰的农业意义。20世纪70—90年代Ia=1的等值线南北波动, 其波动区域正是安徽省江淮分水岭易旱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半湿润区、波动区域和湿润区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量和干燥度年代际、年际和半年际的变化趋势及变异率以及逐月干旱频率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闪电探测技术发展和资料应用   总被引:33,自引:21,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综述了闪电探测技术和方法的发展状况, 阐述了闪电监测资料在闪电预警预报、防护以及在灾害性天气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探讨了我国闪电探测站网建设的技术和方法, 以及利用闪电探测资料开展雷电预警预报的方法与途径.闪电探测技术对雷电研究和雷电防护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要, 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闪电探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为雷电监测和预警提供了重要手段, 对减少雷电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We have derived a water mass model for the Strait of Sicily, based on 1994 and 1995 cruise data. The model consists of seven water masses, suggested by the measured shapes of the vertical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distributions. The core of the Atlantic water is distributed below the surface as a shallow layer, in a depth range of 40 to 100 m, with a salinity minimum. It is capped by upper and surface layers above and a mixed region below. At the bottom, Levantine water is present with a transition region above. Between the mixed and transition region there is, on occasion, a fresher water layer. The structure and statistics of water masses is analyzed over the Strait of Sicily region in terms of their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depth values.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depth parameters is performed in latitude and longitude. The water masses are tracked in terms of their parameter signatures.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distributions are interpreted. 2-D ellipses that represent the water masses, in terms of means and standard deviation, are derived in a space of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depth. Their axes are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parameter space ranges. The areas of the ellipses are compared against th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data distribution. The water mass composition ratios are computed and analyzed. Hypotheses and mechanisms for the origin and mixing of water masses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FY4A、ECMWF模式、NCEP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7月17—19日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特大暴雨出现在安徽大别山附近和庐江两地,是中尺度气旋扰动环境下准静止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以及MCS中准静止的涡旋状单体所产生。特大暴雨在高能量、强不稳定背景下,由中部和东部的中尺度气旋传播所致。中尺度气旋传播过程中单体不断新生、合并增强且移动缓慢,配合急流、辐合、干侵入、垂直环流等因素对组织化的MCS发展演变起到相当作用。低层切变线南侧到华南的西南急流,将水汽输送到安徽并在此有强烈辐合;高空、低空和超低空都存在急流,高低空急流耦合加剧MCS的强烈发展;地面辐合线是前期MCS的触发机制,伴随干冷空气的入侵,加大了大气的斜压性和MCS的对流不稳定;梅雨锋南北两侧都有垂直环流圈,即对流与高空急流之间通过对流加热在高空急流入口处产生热成风调整,维持梅雨锋的发展演变,强的上升下沉运动促进MCS的加强和降水的连续发生;大别山地形抬升和上游狭管效应是两地特大暴雨诱因。  相似文献   

18.
建立清代1644—1911年广东的旱涝指数序列,采用滑动t检验、完备总体经验模态函数分析了清代广东旱涝的突变特征和多时间尺度周期性特征。结果表明,清代广东旱涝指数整体较平稳,呈现先明显增加后减少、后略微增加的趋势。旱涝指数序列具有多个跃变点,且有年际尺度4.2 a和7.8 a,年代际尺度11.6 a、15.2 a、36.5 a和70.1 a,世纪尺度130.3 a左右的周期。发现广东旱涝有多个周期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序列及东亚季风指数序列周期接近,故用交叉小波分析发现广东旱涝指数序列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序列在0~6 a、7~8 a和11~16 a等多个时间尺度具有强凝聚性共振周期,与东亚夏季风指数序列在4~8 a和25~45 a等多个时间尺度具有强凝聚性共振周期。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1年-2012年山西逐日天气现象、能见度、相对湿度和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Kendall-tau方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山西雾霾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雾多发区在中南部,北部雾日较少。霾、烟幕日数高值区出现在以大同、太原、临汾为中心线的带状区域。季节分布来看,轻雾、雾日数峰值出现在8、9月份,谷值在5月份出现;霾和烟幕日数的峰值出现在12、1月份,谷值在8、9月份出现。近50余年以来,山西雾霾日数呈现增多趋势,雾日增加趋势较弱,60、70年代为增多趋势,进入21世纪则为减少趋势;轻雾和霾日数均为显著单调上升趋势;烟幕日数也为显著增多趋势,但表现为抛物线型,90年代后期以前为增多,之后转为下降趋势。山西霾和烟幕日数与E1Nino事件有很好的对应关系,E1Nino事件发生年往往霾和烟幕日数较多,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异常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引起东亚地区上空的大气环流异常,形成利于霾和烟幕出现的天气条件。山西冬季气温偏高往往导致霾和烟幕天气的增多,气候变暖对霾和烟幕天气的影响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20.
层状云播云线源非均匀、非定常输送扩散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余兴  戴进  郭建侠 《高原气象》2002,21(3):288-295
大多数层状云播云线源输送扩散模式常采用一些不合理的假设,使得输送扩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些物理过程被忽略。烟团轨迹模式能够处理源参数和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适用于各种尺度和各类源的输送扩散模拟。因此,本文建立了一个模拟层状云播云线源输送扩散的三维时变烟团轨迹模式,并考虑了地形,垂直风切变作用,播云参数的时空变化和线源的湿清除效应。增雨作业实例我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的播云线源输送扩散特征与输送扩散的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相吻合,并且再现了非垂直(与风向上)多条播云线源非均匀非定常的输送扩散特点。浓度等值线水平,垂直分布均不规则,比均匀定常点源更为复杂,整体不满足高斯浓度分布,表明在这种情况下均匀定常模式已不适用。另外,模式能够精确地模拟出播云线间的精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