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一些重要夕卡岩Pb-Zn多金属矿床的交代分带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赵一鸣 《矿床地质》1997,16(2):120-129
在我国一些重要夕卡岩Pb-Zn多金属矿床中,交代矿化分带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围绕侵入体接触带或热源中心向碳酸盐围岩方向1,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1。根据有关岩浆岩和矿化组合的不同,可大致划分为三个匀代分带序列,总的分带序列是:Fe(MO)-Fe-Sn-Sn(W)-Cu-Cu-Zn-Zn,Pb(Ag)。  相似文献   

2.
Sedex型矿床成矿系统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韩发  孙海田 《地学前缘》1999,6(1):139-142
系统总结了Sedex型矿床产出的构造背景、地质环境、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矿化流体来源及成矿模式等问题。结合某些最新研究成果,对该类型矿床的Pb、Si、B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综合研究,并以加拿大科迪勒拉地区页岩容矿的Zn Pb矿床、中国大厂锡多金属矿床及澳大利亚布罗肯希尔Pb Zn Ag矿床为例,深入讨论了Pb、Si、B的来源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意义。对产于不同地质环境下现代海底热液成矿系统的研究证明,有沉积物覆盖和无沉积物覆盖海底成矿热流体的化学组成及Pb、Sr、B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明显不同。前者富含与陆壳物质有关的金属组合及NH4,并富含放射成因Pb和Sr的组分,后者富含与洋壳玄武岩有关的金属组合,但特别贫NH4。这种不同与古代Sedex型和塞浦路斯型矿床之间化学组成的差别十分相似,它意味着前者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伏陆壳岩石,并为其富含B,Ba,Ag,As,Sb,W,Sn,Hg,Mn等元素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出,在特定地球化学背景下,上述那些元素也能形成独立的Sedex型矿床,同时强调了注意寻找这种新型矿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耿文辉 《矿产与地质》1995,9(2):102-106
浙东火山岩型银矿床成矿作用与浙东地区火山岩浆活动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认为具有高丰度值的火山岩浆是成矿物质来源,其矿东地质成因属浅成低温火山岩浆混合热液贵金属矿床。建立银矿床蚀变矿化模式:分为硅化带(Au、Ag、Zn、Ba)、富银带(Ag、(Au)1Pb、Zn、Mn、Sb)和贱金属带(Cu、Pb、Zn、(Ag))三部分。  相似文献   

4.
宜章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是一个与浅源重熔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多金属隐伏矿床。研究表明:矿床自上至下具有F-Be-Pb、Zn-Pb-Sn、Cu-Nb、Ta、TR的矿化分带和细脉状-层状(似层状)-面状的矿体形态分带,成晕具有Hg、B、Ba、Cr、As离心半环状晕-F、Be、Li、Pb、Ag同心环状上偏心晕-Sn、Cu、Zn、同心环状下偏心晕-Nb、Ga离心卫星晕的分布规律。据此,建立了本矿床“三环-帽壳式”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经模式识别,总结了不同剥蚀程度矿床(浅,中,深)异常评价的地质-地球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侯建强 《湖南地质》1999,18(2):100-106
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是一个与浅源重熔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多金属隐伏矿床。研究表明:矿床自上至下具有F-Be-Pb、Zn-Pb-Sn、Cu-Nb、Ta、TR的矿化分带和细脉状-层状(似层状)-面状的矿体形态分带,成晕具有Hg、B、Ba、Cr、As离心半球状晕-F、Be、Li、Pb、Ag同心环状上偏心晕-Sn、Cu、Zn、同心环状下偏心晕-Nb、Ga离心卫星晕的分布规律。据此,建立了本矿床“三环-帽壳式”地  相似文献   

6.
曾志雄 《湖南地质》1998,17(4):251-252,266
本文分析了不同矿石中Ag与Pb、Zn、Cu、S等元素的相关性,并根据银含量变化规律,银矿物组合特征,划分Pb(Zn)-Ag-Sn-Sb和Cu(Mo)-Ag-Te-Bi两个不贩银的矿化组合。  相似文献   

7.
大厂长坡锡多金属矿床成因刍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西大厂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基地。大厂矿田内锡多金属矿床的成因问题,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多数地质工作者认为:锡多金属矿床是花岗岩成因的;矿床属于与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高—中温热液矿床,锡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燕山期龙箱盖花岗岩岩体。 1983年以来,笔者通过对大厂矿田特大型锡多金属矿床——长坡矿床详细研究后发现,按地质产状和矿物组合可将该矿床划分为两种矿化类型,即层状含锡硫化物矿化和脉状锡石-硫化物矿化。这两类矿化不仅发育特征差异明显,而且成矿时间也不同。层状含锡硫化物矿化具有典型的同生沉积特征,形成时间较早;脉状锡石-硫化物矿化则具有热液矿床的地质特征,形成时间较晚。然而,两类矿化间又存在着极  相似文献   

8.
蒋敬业  王苹 《地球科学》1999,24(3):304-307
研究区发育火山成因块状黄铁矿矿床和铅锌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及其相应的两类矿化蚀变带,黄铁矿矿化蚀变带以亏损Pb,Zn,Cu,Ag,Sr,Ba,Mn及K,Na,Mg等元素,且多为负异常,元素无明显共生组合规律为特点;多金属矿化蚀变带则以富集多金属元素及伴生元素,富K,Mg,贫Nadispl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9.
大西沟-银硐子银多金属矿床由同生断裂-热水流体-地球化学动力学的多重主和形成。矿床在区域上处于柞山镇Pb、As、Cu地球化学省,NWW向富Cu、Mn、Ba、Pb、Ag和NW向低Pb高Cu、As及NE向富Pb、Zn、Cu的地球化学带3者交汇部位。矿床原生异常组合由西向东为Fe、Cu、MnBa→Cu、Ag、Pb、Zn、Ba、Mn、→Pb、Zn、Ba。成矿成晕具有热水同生沉积-交代→热水混合同生沉积→热  相似文献   

10.
新疆西天山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形成演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隗合明  吴文奎 《地质学报》1999,73(3):219-230
笔者根据对西天山北部大量矿床和矿点研究,在对西天山成矿类型及成矿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将该区金属矿床主要划分为3个成矿系列类型,即:①与中酸性、酸性花岗岩类有关的Cu-Fe-Au-MoO-W-Sn-Pb-Zn成矿系列类型;②与基性-中性-酸性火山岩建造有关的Cu-Fe-Au成矿系列类型;③与沉积岩、热水沉积岩有关的层控Cu-Pb-Zn成矿系列类型。每个成矿系列类型具有不同的成矿特征和成矿背景。成矿  相似文献   

11.
河南水洞岭铜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伟民 《矿产与地质》1998,12(6):427-431
水洞岭铜多金属矿床的岩石和土壤地球化学试验研究,表明岩石和土壤中Cu、Pb、Zn、As、Sb、Hg、Cd、Bi、Mo元素异常清晰,含矿岩系地球化学演化与元素组合变化的一致性,提出Cu、Pb、Zn、As、Sb、Hg、Cd、Bi、Mo元素可以作为指示元素,并建立了矿床的岩石、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概念模式。  相似文献   

12.
张达  吴淦国  陈金水  谢承涛 《矿床地质》1998,17(Z3):591-594
通过对中甲锡多金属矿床围岩地层含矿性、稀上元素、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的研究以及矿化时代的厘定,可以得出中甲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燕山早期的黑云母花岗岩及其后期分异的石英斑岩体,部分来源于奥陶系罗峰溪群变质石英砂岩;成矿热液早期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外来水的参人;Re- Os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年龄为193x l06~195×106 a,属燕山早期阶段成矿;锡多金属成矿历经高温-中高温热液交代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厂锡-多金属矿田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床之五,它包括长坡、巴力和龙头山锡-贱金属矿床,大福楼黑色页岩和容矿岩的锡石-硫化物矿床以及拉么Cu-Pb-Zn近端矽卡岩矿床。这些矿床产于泥盆纪富碳酸盐质沉积岩相到靠近下伏燕山期龙箱盖花岗岩91Ma的角闪角岩相。深成侵入岩和有关的矿化受N-NW走向的龙箱盖和长坡背斜控制,F1逆断层为远端矽卡岩溶液之通道。长坡锡矿化成因上与S型龙箱盖花岗岩有关,靠近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发育火山成因块状黄铁矿矿床和铅锌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及其相应的两类矿化蚀变带.黄铁矿矿化蚀变带以亏损Pb,Zn,Cu,Ag,Sr,Ba,Mn及K,Na,Mg等元素,且多为负异常,元素无明显共生组合规律为特点;多金属矿化蚀变带则以富集多金属元素及伴生元素,富K,Mg,贫Na为特征,而且多元素共生组合好,异常强度高而宽度窄,下盘晕强于上盘晕.同时,总结了两类矿化蚀变带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对区内主要蚀变带进行了含矿远景评价  相似文献   

15.
广东莲花山断裂带是广东省内已知的最重要的锡、铜多金属成矿带。其南西段是莲花山国家级锡铜多金属整装勘查区,区内共分布有北山嶂—九龙嶂、棉洋—双华、五指嶂—锅子嶂、梅陇—鲘门—观音山4个动力变质带,动力变质带是本区内重要含矿及控矿构造。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构造专项地质填图的基础上,通过对新发现的具有大型找矿前景的金坑铜锡多金属矿床的解剖,从矿区宏观地质特征、矿床的成矿温度、压力、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年龄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侏罗纪火山岩;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动力变质作用密切相关,为动力变质热液改造矿床;由此推测广泛分布于4个动力变质带中的诸多中、小型锡铜多金属矿床、地表矿化带(点)和化探异常的深部具有重要找矿潜力,具有大型矿床找矿前景。通过对本区的进一步工作,广东莲花山断裂带有望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锡铜多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16.
湘南-粤北是我国一个重要的铁锰多金属矿化带,该矿化带中重要的铁锰多金属矿 经历了海相沉积,热液改造和表生风化等多种地质作用。由沉积作用和热液改造作用形成的原生铁锰多金属矿化岩石,由于其中的成矿元素Fe,Mn,Pb,Zn和Ag的含量低,有害元素S的含量高,工业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剖析了鄂西北地区银洞沟—许家坡矿化带的地质背景和金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研究了典型矿床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的来源,总结了矿化带中金银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路远发 《矿产与地质》1995,9(3):145-152
钟丘洋铜矿是粤东晚侏罗世火山岩系中的一个中型铜矿。矿区由流纹质火山碎屑岩、次英安斑岩及花岗岩组成。矿体赋存于次英安斑岩与流纹质火山岩的上部接触带附近。矿化与次英安斑岩任位基未同时,成矿年龄为154×10 ̄6a。矿床的成矿物质及流体来自次英安斑岩(浆).伴随着矿化普遍发育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黑云母化和硅化。蚀变围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微王元素Cu、Pb、Zn、Ag、As、Hg、Bi、W、Sn等高度富集;常量元素Fe、Mg带入,Ca、Na及少量K带出,并由此引起相关参数,如KNC、AI及标准矿物刚玉等显著增加。这些特征是本区火山、次火山岩型铜矿的良好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马超营断裂带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探讨了马超营断裂带内各地层的成矿元素丰度特征,阐述了该带内成矿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分布规律,总结了Au及有关元素Ag,Pb,Zn,Mo,Co,Ni,Mn,Ba,Sr,As,Sb,Bi等异常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研究成果表明,马超营断裂带的韧性-韧脆性剪切带是本区Au及与其相关的Ag,Pb,Zn等成矿元素异常规模,形态和空间分布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0.
赵善仁  吴悦斌 《现代地质》1996,10(4):478-484
五台山—恒山绿岩带Au、Ag、Cu矿床可分为二大类型:(1)再生型金银铜矿,产在包括岩浆岩在内的各类岩石断裂构造中,与岩浆期后热液有关;(2)变生型金银铜矿,产于各类变质岩中,具有层控特征(即绿岩型金矿)。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再生型矿床与变生型矿床相比,矿体及围岩中Mo、Ag、Pb、Zn、Cd等成矿及伴生元素明显富集;K2O、Rb、Sr、Ba、Th、U也明显富集,是后期岩浆热液作用的结果;Hg、F的明显富集则与后期构造活动有关;Zn/Cd比值较低,说明受到后期岩浆侵入影响;Th/U比值低,可能指示富钙的酸性岩环境。再生型Au矿化的元素组合为Cd、As、Ni、Ag、Sb、Au、Hg(Bi),再生型Ag矿化的元素组合为As、Sb、Ag、Cd、Cu、Ni(Mo、Pb、Zn、Bi),变生型Au矿化的元素组合较简单,只为Au、Hg、As或Au、Cu。上述地球化学特征不仅可以有效地区分矿化类型,而且可以作为地球化学找矿和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