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欢休 《海洋世界》2013,(4):32-33
乌贼本名乌鲗,俗称乌贼,又称花枝、墨斗鱼或墨鱼。其实乌贼并不是鱼,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目。乌贼是我国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它不仅能像鱼一样在海中快速游泳,还有一套施放"烟幕"的绝技。乌贼体内有一个墨囊,囊内储藏着能分泌天然墨汁的墨腺,在遇敌害或危急时,墨囊收缩,射出墨汁,自己便  相似文献   

2.
吴溪 《海洋世界》2008,(9):55-58
10米长,495千克重——2007年2月,巨型乌贼再次浮出水面。人类对巨型乌贼仍然知之甚少。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巨型乌贼“块头很大,看似凶猛”,其实却是“行动缓慢,性格温顺”。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头足类增养殖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头足类(Cephalopods)是软体动物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开展头足类增养殖,对于保护中国种质资源、提高头足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中国主要的经济头足类,包括金乌贼(Sepia esculenta)、拟目乌贼(S.lycidas)、虎斑乌贼(S.pharaonis)、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长蛸(Octopus minor)、真蛸(O.vulgaris)以及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的繁殖习性、幼体培育、成体养成等各阶段生活史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中国头足类养殖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郑宗明 《海洋世界》2005,(11):33-34
巨型乌贼是深海中最神秘的动物之一,但是一位日本科学家在2005年9月底谈到,他们拍摄到了首张活体巨型乌贼的照片,从照片中看,它比人们以前想象的更为活跃。迄今为止,人们对这种体长最长达18米的动物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已死亡的或是垂死的乌贼个体,这些乌贼不是被海浪冲到岸上的就是无意间被商业渔船捕获的。日本国家科学博物馆洼寺恒己(TsunemiKubodera)和东京小笠  相似文献   

5.
王伟  郭雪申 《海洋科学》1997,21(3):29-29
乌贼骨(OsSepiae)是软体动物门乌贼科Sepiidae动物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maindronide.Roche-brune,金乌贼SepiaesculentaHoyle等的干燥内壳,为海洋药物、常用中药。其性微温、味咸。具收敛、制酸、止血功效。用于治疗胃痛吞酸,吐、衄、哎血,便血,崩漏带下,血枯经闭,腹痛  、虚疟泻痢、阴蚀烂疮。乌贼骨的鉴别性状,如曼氏元针乌贼的内壳长椭圆形而扁平,边缘薄,中间厚,长9~14cm,宽2.5~3.5cm,厚1.2~1.5cm。背面有磁白色脊状隆起,两侧略显微红色,隐约可见细小疣点状突起,形成近平行半环状纹理,腹面白色,末端到中部有细密波状横纹;角质缘…  相似文献   

6.
采用RT-PCR和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技术首次克隆了曼氏无针乌贼?-肌动蛋白基因的 cDNA 全序列, 该序列全长为 2000bp, 由长 197bp 的 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 UTR), 669bp 的 3’非翻译区, 和 1134bp 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组成。阅读框共编码 377 个氨基酸, 推算的分子量约为 42.0kDa, 理论等电点为 5.16。曼氏无针乌贼-actin 氨基酸序列中 Ile12、Ser172、Ser174、Gln223、His227、Ile231、Gly232、Ser320、Glu328、 Thr360等10个氨基酸残基具有特异性, 以及2个特殊的氨基酸残基位点和2个软体动物特有的氨基酸残基。曼氏无针乌贼?-actin 氨基酸序列与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的相似性高达 97%。NJ法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曼氏无针乌贼首先与软体动物聚在一起, 然后与节肢动物聚在一起, 再与鱼类、两栖类、哺乳类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渤海3种头足类食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火枪乌贼L加壮mbeka)1曼氏无针乌贼s如山hmailunT)17i和双像耳乌贼(&加o山b。Shata)属头足纲,都是我国的经济软体动物'。它们在渤海食物链中分别占有一定的位置。关于它们的食性,尚未见有专题报道。本文根据多年收集的样品,对它的食性作一初步分析。1材料和方法通过胃内食物分析方法,来揭示三种头足类的食性特征。所用的910个头足类标本,计有火枪乌贼(眼长30一96一)653个(空胃649%)、曼氏无针乌贼(34一95一)49个(37%)和双呼耳乌贼门~18一)208个(837%),系1983一1996年间通过渤海拖网调查和沿岸取样获得的。这些…  相似文献   

8.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是脂肪代谢的关键酶。本研究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SCDcDNA的全序列,序列全长1513bp,由261bp的5′非翻译区、编码306个氨基酸的921bp开放阅读框和331bp的3′非翻译区组成。在线翻译所得多肽理论分子量为34.92kDa,等电点为8.95,是疏水性蛋白,含有丰富的螺旋结构(45.10%),存在4个跨膜区。其氨基酸序列与真蛸(Octopus vulgaris)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相似性达到91%,与其它非软体动物也表现为50%以上的相似性,说明SCD结构相对保守;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和真蛸及牡蛎进化关系最近,与鱼类稍远,与人及大鼠等哺乳动物亲缘关系最远。SCD基因是改善曼氏无针乌贼肉质的重要候选基因,其成功克隆及相关分析对于深入探讨软体动物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在生物体内作用机制及调控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板纲软体动物统称石鳖,是软体动物门较为低等的一个类群,在软体动物的系统进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有关我国沿海多板纲软体动物的调查研究十分欠缺,而且对中国沿海多板纲的分布状况和区系特点尚不明确,并存在着一些鉴定错误和分类混乱现象。本研究利用10%Na OH溶液处理齿舌部获取齿舌带和壳板的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和显微镜观察拍照,对我国沿岸常见多板纲软体动物中5科7属13种的齿舌和壳板形态结构进行了描述,并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血蓝蛋白功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蓝蛋白是位于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血淋巴中的含铜呼吸蛋白,脱氧状态为无色,结合氧状态为蓝色。业已证明,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血蓝蛋白在分布、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上均存在较大差异[1]。节肢动物门血蓝蛋白主要存在于螯肢类、甲壳类、多足类和蜘蛛类中[2],一般由3~8个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张素萍 《海洋与湖沼》2004,35(2):156-158
对2002年5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南沙群岛诸碧礁海洋底栖生物调查中采集的一批海洋软体动物标本进行整理研究,发现了属于软体动物门、鹑螺总科中的一个新种和一个新记录,分别为嵌线螺科Ranellidae中的一新种:南沙蝌蚪螺Gyrineum nanshaensis sp.nov.;扭螺科Personidae中的一个新记录:小扭螺Distorsomina pusilla(Pease)。  相似文献   

12.
正大王具足虫,又名巨型深海大虱、巨型等足虫,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等足目漂水虱科动物。一般认为大王具足虫大量生活在冰冷的大西洋深海里。成年大王具足虫的体长可达19~37厘米,这样巨大的体型在深海动物中是很难得的。大王具足虫有7对关节肢,  相似文献   

13.
在朦胧的史前时代,人类的祖先诞生于海洋。今天,人类将废弃物倾入海洋之中。海洋生物中的乌贼吸取了这些废弃物中的化学污染物质,从而记录了人类向海洋排污的罪行。今年乌贼丰收,在日本的商店每只仅卖100日元(相当于1美元),日本人现在每年消耗新鲜的乌贼比以往消耗沙丁鱼或大马哈鱼还多,平均每人1公斤。这意味着在日本海的乌贼每年大约有1/3作为新鲜食品,  相似文献   

14.
精子表面蛋白17(Sp17)是参与受精过程的关键分子。本研究采用RT-PCR以及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Sp17简称Sj-Sp17 c DNA的全长序列,序列全长1463bp,5′和3′非编码区分别为92bp和222bp,预测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149bp。编码的蛋白理论分子量为42.0548k Da,等电点4.66,是一种亲水性蛋白,不存在跨膜区以及信号肽序列,含有丰富的螺旋结构(54%)。同源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与其他软体动物的相似性最高仅为44%,表明Sp17在进化中并不保守。基于Sp17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曼氏无针乌贼和加州双斑蛸(Octopus bimaculoides)进化关系最近。组织特异性分析发现Sp17在曼氏无针乌贼的生殖系统中均有较高的表达量,其中在精巢和储精囊中有显著表达。Sp17基因的成功克隆以及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对于深入研究其细胞定位以及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雷州半岛红树林海区底栖动物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7~9月,对雷州半岛7个主要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采集到底栖动物共188种,其中软体动物有110种,节肢动物门48种,鱼类18种,星虫门3种,多毛类8种,腕足动物门1种。高潮区以甲壳类为优势种,中低潮区以软体动物为优势种类。总平均生物量和总平均栖息息密度分别为106.8 g/m2和320个/m2;底栖动物的种类、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与底质和潮位线有密切的关系,与平均盐度呈正相关。并提出一批经济价值高和可开发利用的种类。  相似文献   

16.
尼斯湖水怪曾经搅得世界关怀备致,而比尼斯湖大得多、深得多的海洋,更不知有多少神奇怪兽出没其间,其传说更让人为之恐惧。相传在挪威海中有一种一口能吞进整条船的巨大怪兽,在许多神话传说中也有海洋底层的怪兽在甲板上咬住海员,将其拖到海里的说法。当然,传说中的海底怪兽在目前已有不少真相大白,但某些还只是推测。比如有人认为能拖走船员和吞掉整条船的怪兽,可能是巨型乌贼所为,它们的触须可长达17米。古代海洋中的另一主角可能是大海蛇,即巨型鲱鱼,有人曾看到这种巨型鲱鱼有长达12~15米的。  相似文献   

17.
牡蛎(Ostreidae)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珍珠贝目(Pterioidae),为世界性广分布种类。由于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从远古时代就被人类所食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世界各国海水养殖业重要的养殖对象,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产量最大的经济贝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海洋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现在已知海洋植物有1万多种,其中主要是低等植物——海洋藻类。已知的海洋动物有16万~20万种。其中鱼类有1万多种;甲壳动物有3万多种,如虾、蟹等;软体动物有5万余种,如扇贝、鲍、马蹄螺、鱿鱼、乌贼等;在棘皮动物中,可供食用的海参有40种。目前,人类每年从海上获得的鱼类、藻类、贝类等水产品虽然多达约6300万吨,但也仅占全球水产品总量的0.3%。头足类资源尚有90%未开发利用。南极洲海域的磷  相似文献   

19.
2013—2014年在大连凌水湾海域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月份调查。调查共采得大型底栖动物54种,包括环节动物门26种、软体动物门12种、节肢动物门类8种、棘皮动物门2种、纽形动物门1种、腔肠动物门2种、腕足动物1种。其中多毛类种类最多,共26种,占总种数的48.1%;其次是软体动物门12种,占总种数的22.2%;再次是甲壳类8种,占总种数的14.8%。除去个别大密度和大个体生物影响,2013—2014年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栖息密度以及生物量,都呈现上升趋势,由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健康度等指数所表示的群落结构生态学特征显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较健康。  相似文献   

20.
<正>2大王具足虫,或称为巨型深海大虱、巨型等足虫,是世界体积最大的节肢动物门等脚目漂水虱科动物,生活在冰冷的大西洋深海里。世界"最长时间绝食者",日本三重县鸟羽市水族馆饲养的大王具足虫"1号"在一次公开喂食活动中,被馆方宣告死亡,此时它已绝食5年零43天。据悉,"1号"来自墨西哥湾,2007年9月入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