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胆是海洋中的一种棘皮动物,品种有马粪海胆、紫海胆、光棘珠海胆、细雕刻肋海胆等,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我国沿海均有生长,主要喜居浅海中岩礁多、藻类丰富的地方,以海藻类为食。  相似文献   

2.
现行黄河入海泥沙分布与海洋动力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整理分析实测滨海地区地形和海水动力资料的基础上,对现行河口入海泥沙分布与海洋动力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其目的是根据过去和现在黄河入海泥沙分布规律,展望将来黄河泥沙分布规律,以及它对海岸带开发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河口海岸底部边界层和细颗粒泥沙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时钟 《海洋科学》2000,24(11):26-30
水动力、细颗粒泥沙过程是淤泥质河口海岸变化的重要物理过程 ;并具有这样的特征 :强密度梯度、高度不稳定和非均匀流、高浓度泥沙、底床与流相互作用、难确定的底床/水界面。淤泥质河口海岸水动力、细颗粒泥沙过程的研究主要起因于:1)海洋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2)港口航道的建设、维持(整治、疏浚)、海岸防护工程实践等需要。就淤泥质河口海岸水动力、细颗粒泥沙过程而言 ,水流最重要的部分是底部边界层。为计算河口海岸水流中的底床切应力 ,必需考虑边界层。在淤泥质河口海岸底部边界层内 ,强劲的潮流、波致流可以引起淤泥底床沉积…  相似文献   

4.
刘凤岳 《海岸工程》1989,8(4):37-43
本文通过多年的海流及地形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滨海区的流场分布及泥沙运动规律,认为现行黄河口区是泥沙直接沉积区,而在海洋动力要素作用下,泥沙沉积再搬运后沿岸作长距离的输移运动,使泥沙重新分布,也是海岸带开发利用、水工建筑等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逄少军 《海洋科学》2005,29(11):86-86
掌状红皮藻(Palmaria palmata)是一种著名的冷水性经济海藻,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在太平洋的东海岸也有分布。藻体呈鲜艳的红色,富含蛋白质(占藻体干质量的15%-28%)、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在英国作为海洋食品倍受人们青睐,在美国、加拿大、法国作为水产动物鲍鱼和海胆的活海藻饵料而知名。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学者曾详细地研究过其作为鲍鱼饵料的效果,发现在所有测试的潮下带海藻中,掌状红皮藻是促进鲍鱼和海胆性腺发育以及幼鲍生长最佳的海藻。  相似文献   

6.
世界的海胆渔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恒 《海洋科学》2001,25(3):38-41
海胆是海洋无脊椎动物的一类 ,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海胆纲 (Echinoidea) ,与海星、海参和海百合等同属一门。海胆的生殖腺可生吃或加工后食用 ,在日本、中国、法国、比利时、希腊、意大利和土耳其等很受欢迎。鲜品海胆生殖腺批发价格约为6000~14000日元/kg[1]。价格的高低主要在于其颜色、质地和味道 ,其中颜色在日本市场上尤为重要。上乘的海胆生殖腺为黄色或桔黄色 ,质地坚挺。海胆生殖腺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如蛋白质、氨基酸、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糖类和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等。其组分和价…  相似文献   

7.
正海胆的外表虽然黑黝黝,满身都是保护自己的尖刺,可是无人不知尖刺底下藏着海洋中最甘香的人间美味——海胆卵。几乎全世界的海域都有海胆的存在,这种浑身长满刺棘的海中刺猬本想低调生活,但是人类真是世界上最好奇的多事动物,对海胆也充满各种好奇。首先是科学界大咖对海胆如何成为海胆这个事儿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海胆君是这样成长的:海胆卵开始发育时,起初分裂为两个细胞,然后分裂为4个、8个、16个,最终分裂为许多细  相似文献   

8.
平仲良 《海洋与湖沼》1997,28(1):104-108
对海洋上空卫星测得的近红外波段辐射所反映的信息进行理论分析,表明卫星近红外波段图像上反映的是海况信息。1986年11月5日陆地卫星TM6图像显示胶州湾海表温度的波状分布,TM2,TM3,TM4波段彩色合成图显示胶州湾的悬浮泥沙含量分布和泥沙运动。TM4图像显示在海洋波动和风力作用下的海况,并用实测潮汐资料、气象信息解译胶州湾海况。在胶州湾中、西部,悬浮泥沙含量较高,而TM4波段辐射值较低,图像阴暗,较高的泥沙含量并没有提高TM4波段的辐射值。胶州湾东部,悬浮泥沙含量较低,而TM4波段辐射值较高,图像明亮。TM4波段辐射值并不反映泥沙含量和海底深度,它们仅提供海洋表面粗糙度或海况信息。  相似文献   

9.
海胆的人工繁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寿山 《海洋科学》1982,6(2):65-66
海胆属棘皮动物海胆纲,多数种类呈半球形,少数呈扁平楯形或心形,在世界各地沿岸的浅海几乎都有。它一般生活在岩石裂缝中,少数穴居于泥沙中;世界上已发现的有750余种,在我国有近70种。  相似文献   

10.
东海大陆架区海胆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胆是重要的大型海洋底栖生物类群之一,某些海胆既是人工养殖对象,又是捕捞对象。因此,对海胆进行分类研究,摸清其地理分布特点,对合理利用海胆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都可提供基本科学依据。 对我国海胆的分类学研究始于1948年,当时张凤瀛先生对青岛的6种海胆进行了描述(张凤瀛,1948)。1957年张凤瀛和吴宝铃先生对广东沿海的37种海胆进行了研究(张凤瀛等,1957)。张凤瀛先生等1964年在《中国动物图谱,棘皮动物门》中记录了30种我国常见海胆(张凤瀛等,1964)。廖玉麟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对西沙群岛的棘皮动物进行了分类研究,其中包括26种海胆(廖玉麟,1978)。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1958-1982年在东海大陆架进行过多次的综合性海洋调查。调查范围:26°~33°45′N,122°~129°E。该海域的底栖生物种类繁多,多样性丰度高。本文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采自东海大陆架的海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共包括21种,隶属于7目、11科、17属。其中有11种在我国是首次记录。名录如下,有*者为新记录。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的水深变化,反映了该海区的基本地貌特征,即除局部海区因海洋动力作用海岸不断发生变化外,一般是稳定海岸,没有明显地进退现象。通过黄河入海挟带泥沙沉积的分布规律分析,可以认为黄河的泥沙不会成为泥沙流进入天津新港。天津新港的淤积来源主要是附近浅滩泥沙在潮流和风浪作用下的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波浪环境下,水底浮泥层产生泥沙悬扬后其浓度的分布特性,使用浊度计测定浊度的方法确定水体中泥沙的浓度,并在水槽实验中改变水深、浮泥厚度及造波机的频率和振幅,观察水槽中悬浮泥沙浓度的变化情况,获得水深、波浪频率、波幅以及浮泥厚度对底床泥沙悬扬的影响,分析泥沙浓度的垂向分布特征等。实验结果显示,水深对底床泥沙悬扬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他实验参数的影响均不十分显著。同时,通过垂向输沙平衡的分析,得到一个可描述泥沙垂向浓度分布的理论公式,并利用水槽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对比结果显示,理论公式所得曲线与实验结果曲线变化趋势一致,部分工况下,理论值稍稍偏大。  相似文献   

13.
海胆是重要的大型海洋底栖生物类群之一,某些海胆既是人工养殖对象,又是捕捞对象。因此,对海胆进行分类研究,摸清其地理分布特点,对合理利用海胆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都可提供基本科学依据。 对我国海胆的分类学研究始于1948年,当时张凤瀛先生对青岛的6种海胆进行了描述(张凤瀛,1948)。1957年张凤瀛和吴宝铃先生对广东沿海的37种海胆进行了研究(张凤瀛等,1957)。张凤瀛先生等1964年在《中国动物图谱,棘皮动物门》中记录了30种我国常见海胆(张凤瀛等,1964)。廖玉麟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对西沙群岛的棘皮动物进行了分类研究,其中包括26种海胆(廖玉麟,1978)。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紫海胆人工育苗、人工诱导变态的方法。紫海胆浮游幼虫可分为棱柱幼虫、二腕幼虫、四腕幼虫、六腕幼虫和八腕幼虫5个期,历时约11d,角毛藻是浮游幼虫合适的铒料。幼海胆则以摄食底栖硅藻为主。育苗1个月幼海胆最大壳径为1.5mm。透明的聚乙烯片是适合的附着材料。  相似文献   

15.
渤海动力对黄河入海泥沙输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动力过程对黄河入海泥沙的淤积和扩散具有决定性作用 ,利用三维斜压动力 -泥沙模型分析了黄河口外海域潮流动力变化与黄河入海泥沙淤积、扩散特性之间的响应关系。季节环流以及涨落潮的分布和变化很好地解释了黄河口南北浮泥的形成和消长变化以及黄河入海泥沙向海扩散的机理。结果表明 ,入海泥沙在洪季、枯季和表底层都具有不同的输移特性  相似文献   

16.
费尊乐 《海洋学报》1983,5(5):596-603
海水中悬浮物质的组成及其数量分布状况与海水的理化特性、声的传播以及海洋生产力均有密切关系。因此,进行海水中浮游植物叶绿素含量及悬浮泥沙含量的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不同水域的海水中含有不同数量的浮游植物和悬浮泥沙。  相似文献   

17.
波浪对泥沙作用的数值研究及在渤海区域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滕涌  杨永增  芦静  崔廷伟 《海洋学报》2012,34(5):174-182
针对渤海海域开展了波致底切应力对泥沙作用的数值估计。针对浅水条件,通过理想试验估算了波致底切应力对波流耦合底切应力的贡献。针对渤海大风过程,利用ECOMSED模式,通过波流耦合底边界层模型模拟了渤海区域的泥沙浓度,并利用遥感资料对表层泥沙浓度的数值模拟进行了检验。对比结果表明,考虑波浪作用的情况下,模拟结果在总体分布上得到明显的改善。在大风过程中波浪对0~20 m近岸区域的泥沙再悬浮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长岛进行的大连紫海胆人工育苗试验获得成功,数十只大连紫海胆幼苗已顺利渡过由幼虫到成体的变态发育过程,长势良好。大连紫海胆是生长在山东北部沿海以北海域里的大型食用海胆,个体直径十厘米以上,重量超过500克。海胆卵是一种高营养的美味食品,有很高的出口创汇价值,首次人工育苗成功,为工厂化育苗,大面积人工养殖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经验。科研人员在试验过程中,曾得到国际著名生物学家、美籍华人牛满江教授,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吴宝铃教授的热情指导。  相似文献   

19.
选用2004—2017年不同时期的Landsat ETM+/OLI影像,利用2014年海阳核电站附近实测数据建立该区域表层悬浮泥沙质量浓度的多组反演模型,对比分析悬浮泥沙的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悬浮泥沙质量浓度冬季高于夏季,其分布受河流输沙和海洋动力条件的双重影响,丁字河口为悬浮泥沙的重要供应来源。研究区内高质量浓度悬浮泥沙占比在海岸工程施工时期有升高现象。海岸工程建设对邻近海域悬浮泥沙的分布会产生影响,利用遥感技术反演海阳市邻近海域悬浮泥沙质量浓度可以反映人类海岸工程活动的影响。遥感技术监测悬浮泥沙的时空分布特点可以揭示环境的变迁,为众多海岸工程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钦州湾由于湾内外特殊的海洋动力、泥沙来源和地形地貌条件,导致海湾悬浮泥沙特性存在较大差异。通过2007年和2010年钦州湾13个站位的实测悬浮泥沙含沙量数据,总结了钦州湾的泥沙来源,分析了钦州湾悬浮泥沙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移趋势和输沙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钦州湾泥沙主要来自河流输沙、海向来沙及岸滩侵蚀;水体含沙量最大值空间分布整体表现出"外湾内湾湾颈"的特点,平均值由内湾到外湾逐渐减小;水体垂向平均含沙量最大值出现层位不同,内湾表底层平均含沙量趋于一致,但中层略大,而外湾由表层至底层存在渐进变化;潮流强度、地形特征及泥沙来源是影响悬浮泥沙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悬浮泥沙输运主要受潮流控制,输沙强度呈"湾颈外湾内湾"特点,总体输沙趋势由湾顶向湾外、沿落潮流由北向南输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