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咏物诗发展到唐代,题材不断扩展,元稹、白居易是其中有意识地拓展咏物诗题材的重要诗人。元白咏物诗分为咏动物、植物、器物、建筑、天文、地理、食物等8类,题材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突出特点是拓展了对私人空间的描摹,对时政领域的抒写,形式方面也有突破,采用了寓言诗、一诗咏二物、组诗等表现手法。元稹、白居易在咏物诗的题材开拓上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臧棣很注重诗歌语言,他把寻找语言的可能性当作诗歌成立的基本主旨。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大量使用叙事、戏剧化、修辞等技艺编织语言,成就诗篇。在臧棣诗歌有意味的形式之下,让人体会到诗人对现实的忧虑和批判。《木匠活》一诗鲜明体现了臧棣的诗歌特色。此诗采用叙事、反讽、戏剧化、比喻、对比等手段描写了虚伪丑陋的现代夫妻生活,揭示出现代人情感、婚姻乃至人生的虚假性。  相似文献   

3.
“吏隐”作为大历十才子的生活特征之一,也成为他们创作的题材,这与当时方外隐逸诗人因其不同的人生观照所创作的诗作相映成趣。方外隐逸诗人又可分为隐士诗人和诗僧两个群体,大历十才子和方外隐逸诗人之间体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生命体验,方外隐逸诗人对真隐精神的写作与十才子的“伪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后者来说,现实的功利主义态度和价值上的物质取向使其隐逸诗作之精神内涵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4.
“吏隐”作为大历十才子的生活特征之一,也成为他们创作的题材,这与当时方外隐逸诗人因其不同的人生观照所创作的诗作相映成趣。方外隐逸诗人又可分为隐士诗人和诗僧两个群体,大历十才子和方外隐逸诗人之间体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生命体验,方外隐逸诗人对真隐精神的写作与十才子的“伪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后者来说,现实的功利主义态度和价值上的物质取向使其隐逸诗作之精神内涵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诗人写了一首好诗,大多时候自己心中还是有数的。所以当吉狄马加兄长在电话里告诉我"新写的长诗是迄今为止我的巅峰之作"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有大戏好看了。果不其然,第二天当我读完《我,雪豹……》,为之击节的同时,根据过去鲜有的能一口气看完一首500行长诗的阅读经验,以及结合作为去年他出版的诗歌总集特约校对员的特殊经历,不能不赞同诗人自己的说法——是的,这的确是他的巅峰之作,而且不仅如此,它还是当代汉语诗歌在长诗领域最重要的收获和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6.
现代诗人卞之琳的《旧元夜遐思》和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代赠》均是忧愁之作。但在诗学主张上 ,一个注重理智 ,一个注重情感 ;意象体系上一个呈复杂化、多样性 ,一个呈定型化、相似性 ;审美标准、结构形式等都有较大的区别。从这两首诗的具体比较可看出新旧诗歌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7.
晚唐的李商隐为我们遗留了600多首诗,其中咏物诗就占了110多首,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值得人们认真研究。运用情绪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现代心理学理论知识,从借物抒怀、知觉认知、人格个性等三方面去解读李商隐的咏物诗,从而了解到其借物抒怀的心理原因,艺术手法的产生过程和个人性格对其创作的影响,进而感受商隐咏物诗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8.
正应该是柴达木的风日吹送和照射出了那张脸,那脸上流溢出的是旷野和牧场般的沉静和浑厚、宽博和深邃。正如诗集《滚烫的石头》的名字一样,诗人斯琴夫秉持蒙古人动感热情的姿态,用恒如磐石的情感,将自己的生命编织进了文本之中。这里所说的"姿态",不仅仅是诗人斯琴夫一如蒙古人特有健壮、厚实的体态,同时也是诗人诗歌中蕴含的蓬勃的富有美感积淀的审美化的情态。诗人"是一个早饮鲜乳、午拌炒面、夜唱酒歌的牧民","是一个怀揣昆仑美玉/头顶着春  相似文献   

9.
《锦瑟》的主旨是千古之谜。道教、阴阳思想对诗人的影响和弗洛伊德的心理理论,认为:《锦瑟》不仅是李商隐悼念王氏的诗,更是诗人与王氏会魂的诗,正是源于结发夫妻间最真诚、最原始的世情感知,才促成诗人创作出这般辞意飘渺、意蕴丰厚的诗。  相似文献   

10.
张九龄是唐代岭南诗人之宗,他留传下来的200余首诗中,题咏或咏及岭南的诗篇将近50首.与唐代绝大多数岭南诗不同,张九龄的岭南诗流露出明确的“岭南”乡邦意识,在他的笔下,岭南不是蛮烟瘴雨,而是环境优美,山川明秀,风物宜人.透过这些诗作,我们可以把握张九龄对于岭南乡邦所抱有的完全不同于非粤籍诗人的特定感情  相似文献   

11.
在与农民军的战斗中,高骈的心态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效忠朝廷,积极镇压;第二,等待观望,握兵自保;第三,背叛朝廷,割据称雄。前期,他不断被加官晋爵,位高权重;后期,他权柄既失,众叛亲离,最后被部下斩首。高骈在晚唐农民战争中的心态表现与命运,既与他的思想、地位等主观因素有关,也与晚唐社会和农民战争的现实等客观因素相关,颇具典型意义。高骈流传下来的诗虽然不多,但内容却相当丰富,不仅反映了自身生命历程和心路历程,而且表现了晚唐社会的一些重要史实,大体可分为遣兴言怀、边塞闺怨、酬赠送别、纪事写景、咏史怀古等几个方面。他的诗尤其是早年仕途顺达时创作的,多表现建功立业戍边报国的雄心社志,一些诗作还表现了对社会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但具有较浓的忠君恋阙思想,晚年失意时更多地表现饮酒作乐流连光景的消极情绪。高骈诗歌思想的复杂性与其人生行迹、心态命运的复杂性互为表里。在艺术形式上,他的50首诗多是近体尤以七言绝句居多,一些诗如有关边塞诗写得苍凉悲壮韵味悠长,不失盛唐之风;一些写景小诗则写得细致入微、清新可喜。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 90年代中国诗歌创作在离经叛道中呈现出非线性的、多元多向发展的、自由散漫的生存状态。一是加强个人化写作 :诗人们以现实生活和个体生命的原生状态为切入点 ,以口语入诗 ;二是凸现逃亡主题 :诗人们进入非主流的、反审美的、对大写的“人”的精神逃逸性写作 ;三是注重心灵剖析 ;诗人们勇敢面对不完美的现实 ,更重视内省 ,从而达到精神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钱起是中唐时期"大历十才子"诗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钱起的感时伤乱题材诗歌是对唐诗现实主义诗风的发展与延续,他的山水田园题材诗歌与情思浓烈、浑化天成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歌相比缺少了一份恬淡、冲和与浑厚之感,其边塞风貌题材诗歌与盛唐的边塞诗歌相比则少了盛唐逸气多了感伤色彩;钱起的诗歌在意境创造上不同于盛唐诗歌的宏大浑成,表现为狭小、内向并显露出"笔补造化"的人工之美,其与晚唐诗歌意境的狭小、纤弱一脉相承;钱起诗歌的抒情方式不同于盛唐诗歌的激扬奋发,而是偏于幽怨深婉;钱起的诗歌体式韵律和谐、富丽精工,对盛唐诗的诗歌体式有所发展,并在推动唐律诗的成熟、完善、创新方面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论耿湋诗歌在唐诗演进中的角色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湋诗歌在唐诗演进过程中扮演了独特的角色,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其内倾凝缩的情感取向、注重细节的表现手法、清浅平远的审美风格与盛唐诗歌之外向浓烈、疏朗大气、雄浑爽健形成鲜明对照,对急于突破前人拘囿、有心另辟蹊径的中晚唐诗人有明显的开启、示范、渗透、辐射之功。其工于五律、兼擅七律的诗歌体式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痕迹,昭示出中晚唐古风消歇、近体勃兴与五律盛极、七律崛起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5.
柳亚子是辛亥革命前后诗坛上影响最大的革命诗人之一.他在辛亥革命前后创作的大量诗词,追求理想,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爱"恨"交织;并以慷慨激昂,苍凉沉郁调子组成一曲曲激荡着宏音巨响的时代之歌,在中国近代的茫茫夜空中激荡震响,这些裹夹着雷霆风云与宏音巨响的诗歌创作在我国民主革命史和近代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在魏晋诗人笔下,山川河流已不纯粹是大自然的产物,而是成为了包含着诗人复杂情感的有生命、有性格的载体,其表现了诗人对茫茫宇宙的无穷探索及对个人短暂生命价值的无限追求,山的崇高伟大与水的深邃绵邈融汇成了作者的主体人格意识,这种物对人的异化具有异常丰富的内涵,是天人合一传统思想在诗歌领域的革新,无论自觉与否,作者都在力图达到这种物我两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