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长期地震观测发现,北京地震台实际地震记录的震相走时与全球地震走时表IASP91之间存在走时偏差。结合北京地震台及周边地下40km精细速度结构的研究成果和AK135模型,构建其地震走时表的计算模型。通过对该地震台2003--2008年NCDSN地震观测实际走时比对,对模型结构进行修正,最终建立北京地震台地震走时表。  相似文献   

2.
李万金 《地震研究》2012,35(2):288-294,296
通过对现有地震分析软件所配置的震相走时表文件的结构类型及优劣进行分析,将震相走时表分为4种组合结构并分析其实用性。在IASPEI91震相走时表文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从而提出了一种安全性高、适用面广、灵活性强、能存储各种结构走时表的新型走时表文件结构。应用这种新型结构震相走时表,地震分析软件可以灵活配置不同的走时表,实现精细定位,并为数字化测震台网快速利用测震资料编制和应用高精度的区域震相走时表创造了条件,对于地球深部构造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利用电子走时表和网上地震目录对单台地震观测报告的震相数据进行初步检查的方法及其软件实现,认为,利用该方法可找出观测报告中分析错误和误差较大的震相,可作为一种对单台地震观测报告进行检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四川地区地震波分区走时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波走时表是测震学中最基础的工具之一。所用走时表是否适用本地区直接影响震中位置、深度、发震时刻的精确测定,震相的正确识别;并由此影响探讨地壳、地幔速度结构、断层分布、板块结构、地震预测预报等项工作的开展。由于四川地区地壳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用世界平均的J-B表来处理四川地区地震观测资料,深感误差较大,使用不便。为此,我们编制了四川的走时表。本文着重阐述四川地区近震走时表的编制方法、步骤和对表的检验。  相似文献   

5.
关于近震震相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葛焕称 《地震学报》1995,17(1):46-51
针对在地震观测领域中存在的关于近震震相识别的若干实际问题,包括:P(Pg)与S(Sg)是否直达波;S(Sg)与Lg,g与P(Pg)是否两种波;区域走时表中的震相;地震观测报告中的震相符号和识别;mLg与ML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阐明了一些模糊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台站地震观测中,有时会记录到在同一个近震中多个不确定震相与清楚震相并存的波形,这就需要在多个不确定近震震相中分辨出准确的震相.与《中国地区深度0.0 km近震走时表》中的理论震相到时差进行比较,两者到时差相似,说明假设的震相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中国地区地震P波和S波走时表与地壳和地幔中地震波的速度分布,计算和编制中国地区深度震相pP,sS,pS;sP的走时表以及地面反射波、转换波PP,SS,PS,SP震相的走时表。自1940年Jeffreys和Bullen计算了全球平均的走时表之后,除Herrin等人重新算过pP走时表外,对于sS,sP,pS震相走时一直没有人再行算过。提出中国地区符合实际情况的深度震相走时表,对于远震记录的分析处理,提高测定震源深度的精度,揭示在某些深度和震中距离上深度震相在中国地区的特征将有一定的价值,并与中国地区地震P波和S波走时表相匹配,使之自成一个体系。我们将进一步采用一系列最新数据处理方法计算《深度震相和地面反射波、转换波走时》的软件亦可供其他地区计算走时表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搜集了1952-1971年发生在我国境内及边境地区266次地震的观测资料,得到国内外五百多个地震台的 P 和 S 震相到时约二万条;根据我国地区大爆炸观测及其他地壳结构的研究成果,结合上述地震观测资料,提出了中国地区双层平均地壳速度模型,以便由深度走时校正把各种震源深度上的走时折算为表面震源走时,并进行剥壳处理.用迭代法校正震中和发震时刻.采用1970年寇蒂斯(curtis)所述的立方样条函数平滑数据的方法,得到表面震源 P 波和 S 波的走时表.运用海格劳兹-维谢尔特-贝特曼(Herglotz-Wiechert-Bateman)速度反演的方法求得中国地区地幔中,P 波和 S 波速度随深度的分布.算出震中距离=0-104,各种震源深度的一整套 P 波和 S 波走时表.经过试用的实践表明,用它来测定震中参数比用国外的走时表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9.
山西地区分区近震走时表的编制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曼丽  张美仙 《内陆地震》1994,8(2):109-117
主要以山西太原、大同、临汾3个遥测台网的记录,结合山西省内及邻省部分台站的地震观测资料,用勘探、爆破与测震方法得出山西地区地壳模型结构。用观测走时与理论走时对比,划分出6个区域,计算出"山西地区近震走时表"及"山西南部地区近震走时表"。检验结果表明,发震时刻、震中位置及深度等各项参数较J-B走时表均有极大的提高。经试用确认其适用于山西地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辽宁数字地震台网控制区内近11年的地震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应用最小二乘法求回归方程等一系列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最终依据辽宁地区近震走时与震中距之间关系,归纳成表。为编制辽宁地区近震走时表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地震观测资料的价值和利用率,台站应标注出记录清楚的地震震相.但识别地震震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能够给工作人员在人机交互标注地震震相时提供参考和提示,研制出地震后续震相自动生成软件.此软件只要指定震相走时表文件目录和需处理的震相文件,即可实现后续震相的自动添加.软件目前在红山地震台运行正常,日常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巴楚地震台记录到的秘鲁—巴西边境地区深震为研究对象,通过参考J-B、IASP91和AK1353种走时表,进行了震相理论到时与实际到时的对比分析,为台站分析该地区深震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秘鲁—巴西边境地区深震震相丰富,除SKS(SKSdf)、SKKS(SKKSac)、SS震相特征不明显外,其余震相均易识别。(2)相较J-B走时表,IASP91和AK135走时表能提供更多震相及较为准确的理论到时。(3)秘鲁—巴西边境地区深震初至到时与走时表给出的理论到时残差大。  相似文献   

13.
胡瑞贺 《华南地震》1993,13(4):47-50
利用由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测定的发震时刻、震中位置和震相走时等地震参数,检验了该表在广东地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不仅适用于广东地区,而且在精度和准确度方面均优于J-B表。  相似文献   

14.
使用兰州小孔径地震台阵记录的近10年地震观测垂直分量波形数据,采用长、短时间平均数比值方法(STA/LTA)叠加出适用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观测走时曲线.结果表明,兰州小孔径地震台阵独特的地理位置,基本上能够记录到不同震中距(0—180°)和不同方位的地震事件;使用不同频率滤波处理之后的地震数据记录叠加出相应的观测走时曲线,从观测走时曲线中可以识别出不同体波震相(P,PKIKP,PKP,PP,PPP,PcP,ScP,S,SS等)的到时及其观测走时曲线特征.这对识别地震各种震相,认识和研究地球内部精细结构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IASPEI91实用震相走时表及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析了美国ASL提供ISPEI91走时表的存储结构。自己研制的方法与美方提供方法相结合,根据需要可以随意计算各种地震震相的到时或该震相与初至波的到时差。本软件在功能上完全满足目前台站的工作要求。将计算理论震相、震相到时差和汇编走时表功能集成在一个界面下,有利于台站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台站人员的地震监测和分析工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6.
就地震分布、震相质量、深度分布以及地震震级等,对辽宁测震台网2010-2017年地震观测报告进行分析,得到辽宁地区地震波主要震相的平均传播速度,分别为:Pn震相平均传播速度为7.87 km/s,Pg震相平均传播速度为4.48 km/s,Sn震相平均传播速度为4.48 km/s,Sg震相平均传播速度为3.56 km/s,认为引起震相走时偏差较大的主要原因为地震定位误差及震相不易识别。  相似文献   

17.
上地幔低速层对670km间断面PdSwr震相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详细地研究了670km深度间断面PdSwr震相的一些性质,从理论上对该震相进行了一些初步分析,讨论了在上地幔低速层影响下,该震相的射线离源角与射线路径、震中距、走时及相对振幅之间的关系;初步指出了该震相在实际地震观测图上应该具有的特征.PdSwr震相存在于震中距为13.5~96.5范围内.当>33时,该震相起始处分辨程度较好,相对容易识别;在13.5<<33范围,PdSwr震相的走时曲线由于上地幔低速带及其下部地震波速度的相对快速增加所引起的弱环圈效应,记录到的PdSwr震相波形复杂,较难分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套在 APPLE-Ⅱ计算机上运行用于基本台站测震分析的 BASIC 程序。包括①地震震相理论到时计算,②地震观测数据处理、报告编制与存档,③报告打印④观测报告磁盘文件的修改等各种功能的程序。文章重点介绍了建立走时表数据文件的原理与思路,并对各个程序的功能作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近震走时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浙江、福建两省地震台网所记录的浙、闽、台三省及邻近海域地震的观测资料,以单层均匀地壳模型,利用统计和速度正反演方法,得到P_n、P_a、S_n、S_a波的速度值和地壳厚度H,编制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近震走时表。统计表明,本走时表比J-B表及中国地震走时表更适合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震观测的实际,可供该区地震工作者使用,也可作为有关人员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报告第一部分介绍苏联“340O公里走时表”,并附有该走时表译文。第二部分介绍自1977年以来新疆推行“3400公里走时表”的情况,推行此“走时表的目的在于结束新疆在使用走时表及震相上的混乱状态。第三部分是关于新疆今后开展走时表工作的设想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