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河北省流动重力测点覆盖区域内邢台地区4条断裂为例,将卫星布格重力异常与实测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对比,发现流动重力资料可更为详细地反映测点周围构造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精细刻画华北平原地区深部构造背景提供可靠资料。采用向上延拓方法,对实测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处理,获得不同上延高度的布格重力异常图像,结合当地地震地质与构造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流动重力资料在构造解释上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认为该方法可提高现有资料的利用价值,适合在流动重力测量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随着冀东油田勘探开发进程的不断深入,在2006年南堡凹陷大连片地震处理的基础上开展微构造、薄互层、精细油藏描述等问题研究的目标攻关处理.依托高分辨率、高保真和高信噪比的新数据体,开展南堡奥陶系潜山的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研究,结合多种技术进行井震标定分析,确定各地质层位的地震反射特征,并在工区内测井信息的参考下进行横向追踪,落实主力含油层段构造.在构造解释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相干技术、蚂蚁体追踪技术和地震相分类技术等对南堡奥陶系潜山储层进行预测,评价出可以优先施钻的6个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3.
低幅度构造识别技术在Carmen油田三维工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规模小,构造幅度低的油气藏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低幅度构造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低幅度构造的特点及地震反射特征,结合工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地震资料解释阶段研究低幅度构造的流程和思路,总结了针对低幅度构造的主要识别方法:地震正演模拟、井控提高分辨率处理、层位精细解释、三维速度场分析、构造图倾角校正等.通过以上技术在Carmen油田三维工区识别了12个低幅度构造,结合地质、测井资料综合分析优选了两个钻探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4.
火山岩地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可通过地震参数、反射结构与地震相、地震地层结构进行地质解释.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是一套以火山岩占优势的火山岩地层.钻遇营城组钻井与地震资料匹配给出了各种地震属性、反射结构和地震相的地质解释.在徐家围子断陷地震三维工区开展的火山岩地层的地震-地质联合解释包含三个层次1:地震参数、反射结构与地震相、地...  相似文献   

5.
应用地震分频技术预测碳酸盐岩储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规频谱地层检测技术分辨率有限,采用分频解释技术能够排除时间域内不同频率成份的相互干扰,可以得到高于传统分辨率的解释结果,获得更精细的地质图像.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是研究工区油气勘探需要解决的难题.研究工区主要目的层为奧陶系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快,而地震资料主频和信噪比都较低,用常规方法难以描述碳酸盐岩储层分布.针对研究工区碳酸盐岩储层特点,本文首先用模型验证了分频解释技术能够揭示储层横向之间由于岩性、物性等因素引起的微小振幅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地震资料的解释分辨率,并利用该技术,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和钻井资料,对某区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钻数据相一致,由此可见,分频解释技术可以刻画碳酸盐岩储层空间展布特征,碳酸盐岩储层分频属性在三维空间的响应特征是高调谐振幅.  相似文献   

6.
煤层工作面内存在诸多影响安全生产的地质因素,利用层析成像技术可以进一步查明其速度分布特征并进行地质异常体特征解释。本文通过构建工作面测试模型,利用模型试验确立地震波CT探测技术方法、观测系统布置、数据采集参数、数据处理及地质解释等系统内容。现场探测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地震波CT成像精度和分辨率能够满足现场生产技术要求,可对矿井工作面地质异常体进行有效探查。  相似文献   

7.
微山湖湖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芦苇丛生,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采用自行研制的钻井平台加套管护壁的成孔工艺,沼泽检波器加上加长尾椎,提高了检波器的耦合效果,获取了高信噪比的三维地震数据。资料解释应用了三维可视化、相干数据体、地震属性技术进行三维构造精细化解释,明显提高了地震解释识别地下小地质构造及地震异常体的能力,它完善和发展了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扩大了地震勘探的应用范围,为解决煤矿开采阶段所遇到的构造、煤层等地质问题提供了一种综合应用的解释方法,在湖区的勘探开发中,取得了明显的地震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8.
详述了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测深法 (LoTEM )在碳酸盐岩地区进行局部构造落实的试验与效果。选择了面积约 2 0 0km2 的湖南桑植 -石门复向斜中的四望山构造区作为试验区。工区地形复杂 ,地表地质条件以高陡构造为主 ;表层为灰岩覆盖 ,电阻率一般大于 50 0Ω·m ,目标层为志留系泥岩 ,电阻率在 10Ω·m左右 ,埋深一般为 1~ 2km。试验布设场源 2个 ,测线 8条 ,共完成物理点 2 12个。测网基本均匀 ,线距 2km ,点距 50 0m。尽管测区内文化干扰十分严重 ,由于LoTEM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资料质量的优良率达到了 80 %以上 ,单点电动势曲线 1s以前可靠 ,确保了资料解释质量。通过资料处理与反演 ,获得了该区各测线的电阻率深度剖面图 ,与工区内地震剖面对比的一致性较好 ,表明该方法能在如此复杂的地区进行局部构造落实  相似文献   

9.
重磁异常解释断裂构造的处理方法及图示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重磁异常解释断裂是地质构造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重磁异常解释断裂通常是在等值线图或剖面平面图上进行的,而重磁异常在进行等值线网格化成图时会造成微弱信息丢失,这些原因造成重磁异常解释断裂的多解性.本文对重磁异常数据在化极、曲面延拓处理的基础上,采用水平梯度法提取延拓曲面上的重磁异常梯度带,之后对断裂带进行窄化处理,通过图示技术将重磁异常数据转换成灰度值,图像的灰度值以变密度显示,形成彩色的变密度图像,这样就提高了数据图像识别断裂的视觉效果.该方法应用在鄂尔多斯盆地不同层次(时间序列)的断裂研究中,提取和识别重磁异常特征所反映的断裂信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七里海畔俵口村南拥有一片距今7700年至1100年的牡蛎滩,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为壮观、排序清晰、密集程度高、保存完好的古牡蛎堆积体.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天津市七里海湿地保护区内俵口村一带牡蛎礁进行勘查,目的是依据高密度电法剖面反映的电性特征,利用牡蛎层和围岩的物性差异,分析研究地下牡蛎层的分布特征和空间赋存形态,为建设牡蛎礁博物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在工区布设的多条高密度电法剖面,进行二维反演后绘制电阻率剖面图,结合已有钻孔和地质资料对牡蛎层的地下分布特征进行了推断解释,查明了工区内牡蛎层具有自南西至北东逐渐增厚的趋势,并对牡蛎层的完整性及水平连续性进行了分析解释,由此划定了建设牡蛎礁博物馆的优选区域.  相似文献   

11.
在南黄海海域航空重力测量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力场分区,研究了重力场分区与区域地质环境的内在联系,探讨了形成局部异常的主要地质因素.采用有效的提取方法对局部异常进行了筛选和提取,并按成因划分为基岩局部凸起类异常、基岩局部凹陷类异常、侵入岩类异常、火山岩类异常.通过对典型剖面进行重磁联合反演,细化了各类异常的特征并分析引起异常的地质成因,认为基岩局部凸起类异常、基岩局部凹陷类异常、岩浆岩类异常是南黄海海域具有找油意义的重点局部异常.通过对局部异常进行处理与解释,尝试利用重力异常研究南黄海海域油气成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CSAMT方法在寻找隐伏金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64,自引:9,他引:5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的应用是百里店矿山多种地球物理研究的一部分.由于激发极化法(IP)的穿透率和分辨率是与几何因素密切相关,对于较深部的地质特征,靠IP法不容易分辨出来.CSAMT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和矿区岩石物性特征,开展了面积性的激电测量,进而开展了CSAMT方法的探测研究.通过对CSAMT原始数据的分析解释,发现测区深部存在两条低电阻率梯级带,其中一条为陡倾斜;另一条为缓倾斜,两者在地下800m左右深度处相互斜交.经地质推断解释认为:这是测区内金矿的主要控矿、导矿及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13.
本文目的是通过分析比较多种边界识别方法的应用效果给出各方法适用性建议.重磁异常源的边界识别是地球物理解释的重要方面,以往研究是基于棱柱体模型的,其边界是垂直的平面,它所产生异常本身具有明显的梯度,而且同一种方法对于不同埋深的地质体也具有不同的识别效果.所以对于具有不同空间分布特征的场源体进行边界识别时,选用合适的方法至关重要.首先介绍了典型的边界识别技术:水平总梯度模、Theta图、解析信号振幅、Tilt-angle、垂向导数以及基于数理统计类的归一化标准差、均值归一总水平导数方法;通过对具有不同空间特征的模型所产生的异常进行各边界识别处理,对比讨论了各方法对于不同埋深和形状地质体边界的识别效果;最后对工区实际资料进行了各方法处理,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不同方法的适用性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复杂三维异常体模型与实际的地质结构更为接近,研究复杂地质结构的物理性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CSAMT三维模拟中,积分方程法因只需要对异常区域进行离散,具有占有内存少,运算速度快等优点.为了解复杂三维地质结构的CSAMT响应特征,本文先设置围岩为花岗岩体的含有倾斜断层等构造的三维复杂模型,利用积分方程法对它进行正演模拟并对模型的CSAMT响应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当异常体在垂直于测线方向的尺度发生变化时,在不同测线上观测的响应特征有所不同,进一步说明如果需要提高资料的解释效果,需要做三维勘探.最后基于油气藏电性结构特征,设置了含油构造的层状模型并进行正演模拟运算,含油构造模型的CSAMT响应特征表明,电性结构异常体的存在对电场的影响比对磁场的影响更敏感,这为我们以后的资料解释工作提供了最好采用电场总场资料而不用磁场总场资料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编中国南部海区及邻域1:1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与"中国东部海区及邻域1:1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为一套系列成果,包括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图、沉积物分布图和区域构造图五种专题图件.这五种图件采用统一的地理底图,根据不同专题的技术要求,利用当代先进的编图方法和成图技术,综合已有资料、前人成果和近年实测数据编制而成.本文在充分阅读新编图件的基础上,对中国南部海区的地球物理场特征、沉积物分布规律、区域构造演化等基本地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加强了对南部海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三维地震资料开展地质异常体的三维模型构建可以给出地质异常体的形状和体积,能够直接用于储层预测、储量计算和井位部署等多项工作。针对现有方法因未有效利用多属性信息导致三维模型与实际资料不符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地震属性融合分割的地质异常体三维模型构建方法。首先将多种地震属性划分为两类:基于边缘特征的地震属性和基于区域特征的地震属性。再根据两类地震属性在地质异常体分割中的不同作用,在水平集方法的框架下构建边缘与区域相结合的分割模型,实现多地震属性的融合分割。最后采用移动立方体算法提取零等值面,得到地质异常体的三维模型。该方法通过融合边缘与区域两类地震属性进行三维模型构建,不仅满足了相互独立的要求,还引入了更丰富的地质信息,解决了单一地震属性难以准确描绘地质异常体边界的问题。该方法用于中国四川盆地不同工区内溶洞与河道的三维模型构建,最终结果相比于基于单属性得到的三维模型更加符合地质规律。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储层分层方法主要对焦于地质边缘奇异点的理解,而忽略了储层相应曲线集隐含的均质性信息.为此,开展了基于集成聚类的均质度与储层地质边界度联合测井曲线自动分层方法研究.具体地,通过利用集成聚类联合共生关联矩阵进行均质地层信息的编码,提取曲线均质度特征,并利用简单的阈值分割实现对均质地质区域的初始分割;同时,为对区域信息形成补充,提出了一种相关差特征获取曲线集各点的地质边界度.通过联合应用测井曲线集蕴含的均质区域信息与异构(奇异)地质边缘信息实现了一种灵活利用测井曲线集进行自动分层的方法.取用自然伽马、井径等7条常规测井曲线,对大庆油田陆相坳陷盆地齐家凹陷工区多口井进行实验与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分层方法更加准确高效,精度更高,特别在工区内的薄层和薄互层上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不仅能高效稳定的实现单砂体级别的储层目标自动精细分层,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人工解译结果的补充,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为提高测井储层解释的准确性提供较可靠的分层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研究大兴安岭地区构造格架、航磁异常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及构造演化史,分析了区内的剩余磁异常特征,并探讨了剩余磁异常特征与地质构造的关系,总结了与成矿有关的剩余磁场特征,说明了磁异常在划分地质构造、断裂分布及成矿带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常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误差较大,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地震勘探解释的需要.本文在对地震属性进行模式分类的基础上,利用LLE算法对地震属性进行非线性降维,然后利用小波BP网络对物性参数进行非线性反演,建立了一个具有自适应、复杂非线性的地震属性储层反演模型.以某工区为例进行计算,并对其精度进行检验,获得明显优于常规方法的地质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地震属性在天然气水合物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震属性包含了大量的地质特征,对天然气水合物矿体识别起着重要作用.在对天然气水合物进行识别时,如何选取适用于工区的地震属性和分类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对神狐地区地震数据进行了优化处理,提取了15种地震属性.通过自组织神经网络分析技术对地震属性数据所反映的地质特征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与实际测井数据进行反复对比,获得了工区水合物的识别图和雕刻图.研究结果与已知的钻井区域进行反复对比和综合分析,发现自组织神经网络在水舍物识别研究中起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