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长坑大型-超大型金银矿床的地球化学与成因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生  李统锦  王联魁 《矿床地质》1998,17(2):125-134
对长坑金银矿床的化学组成、同位素特征、流体性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机理的系统研究表明,与矿化最密切的硅质岩应主要为热液交代成因;金、银矿体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异性;矿床的硫、铅、碳、锶同位素组成特征反映它们均为壳源物质或沉积成因;成矿流体相对富Ca、K,主要来自演化了的加热大气水或建造水;矿床形成于中低温的热液条件,矿化机制包括热液沸腾、流体混合与水岩反应。总之,长坑矿床为微细浸染型金矿与碳酸盐岩交代型银矿构成的新颖矿床组合,金、银矿体是统一的热液作用在不同的成矿环境和控矿条件下的产物,它们与区域内的铅锌(银)矿床应属于一个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2.
南朝鲜的大多数金银矿床产于前寒武纪的花岗片麻岩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侏罗纪花岗岩中。这些矿床即所渭的“鲜朝式”金银矿床属高温或中温热液型矿床。其在地质和矿物特征方面与日本的奥伊阿(Ooya)矿床类似。朝鲜式金银矿床和日本奥伊阿矿床的含金银矿物均为银金矿和辉银矿,与之伴生的硫化物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和毒砂,其次有少量的黄铜矿和方铅矿。  相似文献   

3.
云飞  聂凤军  刘妍  江思宏 《地质与资源》2010,19(2):151-156,143
对我国单一银(-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总结.以成矿作用和成矿地质条件为基础,矿床成因为依据,我国单一银(-金)矿床可分为:(1)变质(混合岩化)热液型矿床;(2)火山(含次火山)热液型银(-金)矿床;(3)岩浆-热液型银(-金)矿床;(4)地热水溶滤型银(-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智利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成矿规律、控制因素与成矿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利中生代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成矿带位于海岸科迪勒拉山带,与斑岩铜金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共同组成了南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上成矿系统组合。在成矿时代上,IOCG矿床成矿时代集中在175.6~141,140~100和99~66 Ma BP。IOCG矿床位于弧前盆地、主岛弧带和弧后盆地等五级构造单元中;而斑岩铜金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位于主岛弧带和弧后盆地中,与IOCG矿床成矿带成对出现。综述了智利超大型IOCG矿床研究和勘查进展,认为智利IOCG矿床主要为富铁质岩浆的火山喷溢作用、岩浆热液—盆地流体混合成矿和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等3种端元类型。侏罗—白垩纪弧前盆地、主火山岛弧带和弧后盆地等五级构造单元是IOCG矿床定位构造,在晚白垩世发生构造反转后,在安第斯大陆边缘从伸展构造体制转变为走滑挤压收缩构造体制,同时形成了平行于岛弧带的阿卡塔玛(AFZ)断裂系统,AFZ断裂系统导致弧前盆地—主岛弧带—弧后盆地发生构造变形并伴有同构造期岩浆侵入,主岛弧带岩浆活动停滞,晚白垩世深成岩浆弧向东迁移,在岛弧带和弧后盆地反转过程中因岩浆—构造叠加程度不同,形成了IOCG矿床叠加成矿序列,同期,白垩纪斑岩型铜金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相伴形成。提出富铁基性—超基性岩、IOCG矿床和斑岩型铜金矿床等与弧后盆地构造变形的动力学机制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邹平地区与火山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铜矿床主要可划分为2种类型:一类为斑岩-火山角砾岩型,另一类为浅成低温热液型;代表性矿床分别为王家庄斑岩一火山角砾岩型铜(钼)矿床和南洞子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王家庄铜(钼)矿床成矿流体的均一化温度和盐度偏高,出现了富气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晶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共存现象,加温后,富气相包裹体均一到气相,同期富液相包裹体均一到液相的特征,这表明成矿流体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曾发生过沸腾作用。南洞子铜(金)矿床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和盐度偏低,以上3种包裹体共存的现象不明显,说明成矿流体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沸腾作用不强。上述2类矿床矿化脉石英中的δ^18OH2O-δD投影点飘离岩浆水范围,参照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证明邹平地区与火山岩浆热8液作用有关的铜矿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后期混人大气降水。相比之下,浅成低温热液铜矿成矿流体中的大气降水混入量多。  相似文献   

6.
论治岭头金银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桂清  邵军 《地质与资源》1998,7(4):250-257
治岭头金银矿床矿体为含冰长石、蔷薇辉石的玉髓状石英脉体,矿石具环带状构造,围岩蚀变具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蚀变特征,成矿流体是一种低盐度、近中性的还原性流体.矿床硫、铅、氢、氧、碳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下深部(甚至上地幔),成矿热液表现出低温热液演化特点.成矿作用与加里东晚期浅成岩浆侵入活动有内在的成因联系.治岭头金银矿床属浅成低温热液(次火山热液)型金银矿床  相似文献   

7.
中国周边国家银矿床主要分布于原苏联、蒙古、日本、朝鲜、菲律宾、缅甸、印尼等国家。有5种类型银矿床可与中国相应地区银(含银)矿床进行类比,即(1)大陆边缘带陆相火山岩型(金-)银(-多金属)矿床;(2)火山(一次火山)热液型含银黄铁矿型铜或多金属矿床;(3)斑岩型银或含银金-铜(铅-锌-锡)矿床;(4)变质热液交代型金-银矿床或银-铅-锌矿床;(5)矽卡岩型含银磁铁矿或多金属矿床;并提出我国相应地区  相似文献   

8.
冀桂清  邵军 《贵金属地质》1998,7(4):250-257
治岭头金银矿床矿体为含冰长石、蔷薇辉石的玉髓状石英脉体,矿石具环带状构造,围岩蚀变具典型的民低温热液蚀变特征,成矿流体是一种低盐度、近中性的还原性流体。矿床硫、铅、氢、氧、碳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下深部(甚至上地幔),成矿热液表现出低温热液演化特点。成矿作用与加里东晚期浅成岩浆侵入活动有内的成因联系。治岭头金银矿床属浅成低温热液(次火山热液)型金银矿床。  相似文献   

9.
正1研究目的冈底斯成矿带目前已发现以斯弄多银多金属矿床和弄如日金锑矿床为代表的两期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近年来,在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新发现了罗布真金银多金属矿床(图1a)。该矿床在地质特征上与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相似。如果能够确定该矿床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这将是冈底斯成矿带西段首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鉴于此,本文初步探讨罗布真金银矿床成  相似文献   

10.
西藏仲巴县天公尼勒铜金矿床为一小而富的铜金矿床,矿化体赋存于早白垩世闪长岩体外接触带NE—NNE向断裂及其层间破碎带中,控矿岩体的外接触带发育的NW向韧脆性剪切断裂带控制着矿区断裂系统,已知的铜金矿体特征相似,均产于灰黑色结晶灰岩与灰白色大理岩接触部位的断裂破碎带和层间破碎带中;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铜矿、蓝铜矿、孔雀石、辉铜矿、黄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和绿帘石等;成矿经历了岩浆热液期(包括中高温热液阶段和中温热液阶段)和次生氧化期;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的侵入、NW—NNE向断裂和层间破碎带是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其工业类型为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富金斑岩铜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江迎飞 《地质学报》2009,83(12):1997-2017
富金斑岩型铜矿床作为斑岩型矿床的一类,自20世纪70年代起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又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①富金斑岩型铜矿不仅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发现,而且部分矿床规模巨大;②绝大多数富金斑岩型矿床集中在新生代和中生代产出,尤以第三纪最为普遍;③富金斑岩型铜矿床不仅仅发育于汇聚板块边缘的岩浆弧环境,在大陆碰撞带甚至是陆内环境也发现了大量此类矿床;④含矿斑岩绝大多数为钙碱性岩浆系列,但部分矿床与高钾钙碱性(甚至钾玄质)岩浆密切相关;⑤富金斑岩型矿床金的富集,与大地构造背景、成矿时代、含矿斑岩性质、围岩性质、蚀变与矿化类型等因素关系不大,而主要受地幔岩浆过程、岩浆-热液过程及热液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2.
锡霍特-阿林构造带由兴凯地块、老爷岭-格罗杰科岛弧和东锡霍特-阿林造山带3个构造单元组成.其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可分为3期:里菲纪末期至志留纪末,在兴凯区形成了喷流-沉积为主的铁(锰)矿、铅锌矿及岩浆热液型锡矿;二叠纪中期,在老爷岭-格罗杰科岛弧地区形成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和变质热液型金矿;侏罗纪至古近纪末,在东锡霍特-阿林构造带中形成了夕卡岩型钨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夕卡岩型及脉状硼矿和铅锌矿、脉状金矿等矿床.  相似文献   

13.
熊耳群火山岩中产出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富碲(化物)型(俗称构造蚀变岩型)是其主要类型,该类型金矿出现大量碲化物或富碲、硒。硫化物δ34S以较大负值为特征,δ34S=-19.24‰-+6.68‰。本文通过综合研究及与国内外有关矿床对比,提出该碲化物型金矿床δ34S负值的主要原因,是地表水渗透参与导致成矿热液物理化条件改变,氧逸度(fo2)升高、pH值降低,从而引起硫同位素强烈分馏形成的,δ34SΣS≈0‰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熊耳群富钾火山岩系。该类型金矿床成矿作用为上升的岩浆地热流与下渗的地表水共同作用形成的浅成低温热液系统成矿,其成因类型属浅成低湿热液富碲(化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鸡东四山林场金银矿床的初步普查结果表明,矿区内主要矿产包括金、银、铜、钼等,并初步控制Ⅰ、Ⅱ号金银矿体,探求金平均品位5.09×10-6、资源量近3 t,银平均品位66.18×10-6、资源量30 t.区内由南向北依次为铜、钼矿床、金银矿床、铜矿、金矿化,具有东西成带,南北成行的分布特点.地质、地物和地化综合研究表明,上元古界阎王殿组为本区金、多金属主要矿源层,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密切,矿体主要赋存于地层与岩体的接触带中.金银矿床成因为闪长玢岩岩浆活动期和期后含金银的热液活动富集形成的热液型金银矿床,并总结了进一步找矿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紫木凼含砷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砷成矿过程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紫木凼含砷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两个钻孔不同深度金、砷及伴生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床深部金与砷密切共生,表现为正相关;而在矿床浅部金与砷关系并不密切,二者不相关或呈负相关,金矿床成矿热液中金可能主要以Au(HS)2及AuS等形式迁移,砷则主要以H3AsO3形式迁移。随着成矿热液系统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成矿前阶段、热液主成矿阶段至晚成矿阶段,金、砷络合物在热液中的沉淀经历了共生、初始分离至分  相似文献   

16.
德合龙洼铜(金)矿床为青藏高原北东端的一个岩浆热液型矿床。研究发现矿石中石英发育富液相水溶液(Ⅰ型)、富气相水溶液(Ⅱ型)和含子矿物水溶液(Ⅲ型)3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Ⅰ型包裹体呈均一至液相,均一温度为187~413℃,盐度值(NaClequiv.,质量分数)则为2.0%~19.0%。Ⅱ型包裹体呈均一至气相,均一温度为...  相似文献   

17.
智利安第斯山,经过70年代晚期至80年代早期的勘探工作,证明它是一个重要的金成矿省.共有18个重要的金矿床,每个矿床金储量均>10t,总储量>1000t。矿床类型主要为浅成低温热液型和斑岩型.还有一个与深成岩有关的脉状矿床和一个稍远的接触交代矿床。至少有一半以上金矿属斑岩系列。在富金或贫金的斑岩型矿化周围,  相似文献   

18.
辽宁红石砬子金银矿床中金银矿物标型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万臣 《地质与资源》2006,15(3):187-190
从金银矿物形态、金矿物成色、微量元素等方面对红石砬子金银矿床金银矿物标型进行了研究,对其成因标志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金矿物以银金矿为主,赋存状态为晶隙金、裂隙金和包体金.金矿物成色为334~813,平均为664.微量元素以含Bi、Cu、Sb相对高为特征,反映出该金银矿床成因类型是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9.
延边地区是中国东北部陆缘浅成热液金铜矿床发育的地区之一,广泛发育着浅成热液金矿床、中温热液金(铜)矿床和中深成中高温热液富金铜矿床(类斑岩型);富金铜矿床的成矿时代发生在105~102 Ma,为了进一步确定浅成热液金矿床与中深成中高温热液富金铜矿床的成矿动力学背景,采用流体包裹体的~(40)Ar/~(39)Ar激光探针定年法,对该区典型浅成热液金矿床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学测定,获得刺猬沟金矿床、五星山金矿床和杜荒岭金矿床的脉石矿物石英流体包裹体的~(40)Ar/~(39)A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41±7)Ma、(123±7)Ma和(107±6)Ma,其中刺猬沟金矿床((141±7)Ma)和五星山金矿床((123±7)Ma)的脉石矿物石英流体包裹体含有过剩放射性成因~(40)Ar,而杜荒岭金矿床((107±6)Ma)的脉石矿物石英流体包裹体几乎不含或含极少量过剩放射性成因~(40)Ar。结合最新获得的相关地质体的精细年代学成果,认定该区浅成热液金矿床成矿作用均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或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火山喷发、浅成岩浆就位之后,其形成环境与富金铜矿床一致,为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正北向俯冲转入Izanagi-Farallon板块西向俯冲的构造转换期。  相似文献   

20.
高凡金矿床是次火山热液型中低温金(银)矿床,对矿石中主要矿石矿物自然金、石英,黄铁矿,银矿物,闪锌矿,方铅矿和方解石等矿物标型性研究,得出了高凡金(银)矿床的矿物标型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指导该矿床深部的找矿工作及区域上同类型矿床的寻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