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桂荣  呙敏超 《湖南地质》2001,20(2):144-145
钻石与合成立方氧化锆外观相似,在没有鉴定仪器的条件下,使用10倍放大镜和肉眼观察颜色、光泽、色散、瑕疵、加工工艺、腰围等,辅以透字试验、亲油性实验、称重、测量直径等简单方法即可将钻石与合成立方氧化锆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2.
1 概述祖母绿是最珍贵的一种绿色宝石 ,深得欣赏者的青睐。位居五大宝石之列。其色似五月的绿草 ,被定为五月生辰石 ,结婚 55周年纪念物 ,荣获哥伦比亚“国石”之称。优质的祖母绿宝石的价格比钻石还高。祖母绿是一种绿柱石类矿物 ,化学组成为Be3 Al2 (SiO6) ,属六方晶系。晶体呈六方柱形 ,晶面上有平行柱面的纵条纹。因含有不同的金属元素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透明 -不透明 ,玻璃光泽 ,折射率 1 56 4~ 1 6 0 2 ,双折射率为 0 0 0 55~ 0 0 0 9,色散度 0 0 1 4 ,硬度 7 5~ 8,密度 2 6 3~ 2 90 g/cm3 ,贝壳状断口 ,性脆 ,解理不完…  相似文献   

3.
稳定立方氧化锆单晶体具有折射率高、色散强、硬度高和物化性能稳定等特点,酷似天然金刚钻,堪称人造宝石之冠。它与金刚钻同样具名贵感,但其价格仅后者的几千分之一。它是国际流行的装饰宝石。1.晶体生长:用冷坩埚壳熔法生长非金属晶体,感应加热非金属氧化物时,要求转高的频率  相似文献   

4.
鲍雪  陆太进  魏然  张勇  李海波  陈华  柯捷 《岩矿测试》2014,33(5):681-689
表面张力是固体表面重要的物理化学参数之一,其大小与温度和界面两相物质的性质有关。基于Young方程的推导,使用接触角测量法计算固体表面张力已被广泛应用于表面科学和工程领域。宝玉石材料大多具有光洁的表面,在接触角测量的准确性方面较其他表面不均一的固体材料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本文运用现代仪器(FTA200动态接触角测量仪)测量了15个天然和合成宝玉石品种(钻石、合成碳硅石、合成立方氧化锆、碧玺、托帕石、翡翠、琥珀等),以及经覆膜和充填2种处理方法的宝玉石样品(镀膜钻石、覆膜托帕石、覆膜翡翠、覆膜琥珀、充填碧玺)的表面接触角,并运用公式计算其表面张力。测试数据表明,不同品种宝玉石的接触角数值存在差异,如钻石的接触角值为56.68°,其仿制品立方氧化锆的接触角值为37.79°;覆膜处理与未经覆膜处理的天然宝玉石的接触角数值差异明显,如琥珀的接触角值为92.49°,覆膜琥珀的接触角值为66.49°;充填处理宝玉石接触角的测试由于控制液滴的大小受条件限制操作难度较大,测试结果不能准确表达为裂隙中充填物的接触角数值,故充填处理的宝石不宜采用此方法进行区分。研究表明,对于部分宝玉石品种和覆膜处理宝玉石,其表面接触角及表面张力数值差异显著,可以作为宝玉石品种的辅助鉴定依据;尤其是运用接触角的差异对于宝玉石鉴定具有较好的判别性,能够对不同品种的天然宝玉石与表面覆膜的宝玉石样品进行有效区分。与常规宝石检测方法(如红外光谱、折射率测量方法)对比,接触角测量方法具有测量准确、操作简便,不破坏样品的特点,符合宝玉石无损鉴定的基本原则,且能够安全快速地测量高折射率宝石,可以解决宝玉石表面覆膜等与表面物性相关的检测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5.
合成SiC是新型钻石仿制品,其硬度、折光率、色散值、热导系数均与钻石极其相近,用常规钻石检测方法难以鉴定;但合成SiC为非均质体,具较高双折射率,内含物及颜色也具特殊性,且其可见光吸收光谱、红外线吸收光谱、X射线荧光能谱均与钻石不同,依据这些特征可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6.
关于硅灰石高低温型相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相变是指物质从一个相转变为另一个相。一般来说,相变是物理过程,不涉及化学成分的变化或化学反应。R.Smoluchowski(1951)根据结构的理论(主要是配位理论),将相变分为以下四类: Ⅰ次级配位的相变(又称格架相变) 1.位移性相变(高配位变低配位) 相变快2.重新组合的相变相变慢  相似文献   

7.
NaAlSiO_4高压相CF相的结构和性质近年来被广为关注,然而对其低压相霞石的高压行为研究并不深入。为进一步认识碱金属在CF相中的赋存状态,采用金刚石压腔和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开展了霞石NaAlSiO_4(P63,Z=8)常温、20GPa时的压缩性质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压力范围内,霞石没有发生结构相变,其三阶等温状态方程参数为:V0=0.715(2)nm~3,K0=53(3)GPa,K'=4.1(3),a和c轴的压缩系数Ka=3.8(1)×10~(-3)nm/GPa,Kc=2.42(6)×10~(-3)nm/GPa。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印证了实验压缩性的结果,揭示了霞石的压缩机制,即SiO_4和AlO_4四面体呈刚性行为,这些四面体之间的扭转导致结构中伪正交空隙通道的畸变。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矿物的折射率色散是一种光学性质,因为这种现象影响到矿物折射率的测量,所以一度为矿物学家们所重视。例如折射率测定时的单变法和双变法(何作霖,1963)以及斜长石的色散法测定。(Tsuboi,1934;Morse,1968)。矿物折射率色散与化学成分及结构的关系,却很少有人问津。相反,在玻璃的研究中,色散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却研究得相当详细。玻璃  相似文献   

9.
地球内部矿物相变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巍  杜建国  丁建才 《现代地质》2001,15(2):211-215
地球内部矿物相变主要包括固—固相转变和固—液 (熔体 )相物态转变。相变对矿物和岩石的物理性质有重要影响 ,会导致电导率、弹性波速、热力学、流变学参数的异常和产生相变磁效应等。相变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可用于建立地幔矿物模型剖面 ,为地震波速不连续界面提供解释并且深刻影响地球深部的物质运动 ,包括导致地震和火山喷发。  相似文献   

10.
稀土元素、铁族元素、铬、钒、钛和其它许多元素都能进入ZrO_2晶体,某些杂质的浓度高达10%也不会改变其晶相的均一性。大多数杂质能以各种价态存在于ZrO_2固溶体中。用“壳烙”冷坩埚技术生长了氧化钇稳定的立方氧化锆(YSCZ)掺杂晶体,它们的杂质浓  相似文献   

11.
玄武岩-榴辉岩相变初期的石榴子石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2 .0 GPa,86 0~ 10 2 0℃ ,加温时间 0 .6 6~ 13.0 7h的条件下 ,粗面玄武岩 -榴辉岩相变初期的石榴子石生长为正常晶体生长。石榴子石粒径随时间而增大 ,其生长速率随粒径增大而减小。界面是控制玄武岩 -榴辉岩相变初期石榴子石生长的主要因素。这一变质作用过程中石榴子石粒径与时间及温度的关系如下 :G2 .4 5=5.6 5× 10 -15t· exp(- 2 7.4 0× 10 3 / RT)式中 G为石榴子石平均粒径 ,t为时间 ,R为气体常数 ,T为绝对温度。这一关系式有助于了解变质作用过程中石榴子石生长动力学  相似文献   

12.
硅磷镍矿(Ni,Fe)8(Si,P)3是一种4元陨石矿物,对探寻地核中轻元素的存在形式具有一定指示意义。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并结合金刚石压腔技术,笔者开展了硅磷镍矿的等温状态方程及其相变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在0.0001~41.9 GPa内硅磷镍矿没有发生结构相变,但在34 GPa时其晶胞参数呈现不连续变化。这一异常变化可能与硅磷镍矿的磁性转变有关。对34 GPa前后的p-V实验数据分别进行拟合,得到了硅磷镍矿的状态方程参数V0=1.446(3)nm3、K0=231(8)GPa(p33 GPa)和V0=1.414(6)nm3、K0=343(18)GPa(p35 GPa)。而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硅磷镍矿会发生结构相变或者分解。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动态过程中更直观地研究黄色高温高压合成钻石的颜色成因和改色机理,本文对5颗黄色高温高压合成钻石进行高温高压改色实验,并对样品改色前后的红外光谱、光致发光光谱、DiamondViewTM图像进行了分析,发现受合成方法限制,高温高压法合成钻石所含缺陷较多,除应力缺陷外,还含有较多空穴和杂质元素,如N、Ni等,对合成钻石的品质和颜色有较大影响。同时,通过红外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测试得到,改色前、后合成钻石样品内的色心包括(N_V)-、(N_V)、H3、C心、(Ni_V)-、Ni_N复合体和Ni-。实验所提供的7 GPa高压及1 480℃高温条件有助于钻石晶体内部氮的聚集,从而改变合成钻石的类型,即由Ⅰb型(含少量A集合体)转变为Ⅰb+ⅠaA混合型,同时对合成钻石的颜色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绿碧玺由某农民于1992年在广西某地花岗岩体的残坡积物中发现。经鉴定为含镁电气石宝石。它具有鲜艳浓绿色,0.5~0.8cm短柱状晶体,透明度高,双折射率大(0.021),二色性明显,比重为3.14等特征。由于其包裹体和微裂隙发育,其利用率较低(5%)。  相似文献   

15.
黑云母热光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本文研究的黑云母(少铁黑云母Meroxen),颜色为黑褐色,折射率Ng=1.6112,光轴角(-)2V=4°,色散V>γ.其化学成分(重量%)如下:SiO_2 36.95,Al_2O_3 16.69,Fe_2O_3 1.94,FeO6.37,MgO 20.22,CaO 0.14,Na_2O 0.45,K_2O 9.63,H_2O~+ 3.96,H_2O~- 0.68,TiO_2 2.38,P_2O_5 0.12,MnO O.12,F 0.62,总和为100.27.晶体化学式为:(K_(0.90)Na_(0.06)Ca_(0.01))_(0.97)(Mg_(2.21)Fe_(0.39)~(2+)Fe_(0.11)~(3+)Mn_(0.01)Ti_(0.13)Al_(0.15))_(3.00)(Si_(2.71)Al_(1.29))_(4.00)O_(10)(O_(1.23)OH_(0.62)F_(0.15))_(2.00).从常温到1500℃,每隔100℃,在高温炉内加热一个样品,恒温一小时后取出淬火.对加热后的样品分别作了肉眼及光性鉴定,其中折射率用油浸法,光轴角用弗氏台干涉图法测定.  相似文献   

16.
沈才卿 《铀矿地质》2002,18(4):255-256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人工合成宝石无论从品种上 ,还是数额上 ,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合成水晶年产量约为 1 4 0 0t;合成立方氧化锆年产量 1 50t左右 ;焰熔法生长红宝石年产量约50t;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年产量 70 0 0克拉 (近期有望达 1 0万克拉 ) ;水热法合成红宝石正在安装年产量 1 0万克拉的生产线 ,高折射率稀土玻璃仿宝石、玻璃猫眼仿宝石、玻璃仿金星石、仿绿松石、仿红珊瑚等都可达到满足需求的生产能力。人工合成宝石是指人们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选用适宜的原材料 ,通过合理的工艺、技术流程 ,在实验室或工厂里制造出…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成盐期岩相古地理及成盐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大兴  周家云  吴驰华  李萌 《地质学报》2015,89(11):2075-2086
四川盆地下中三叠统发育有多套盐层,具有多层系、厚度大、分布广泛、咸化—盐化旋回清晰的特点。目前对其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的研究较多,但针对油气勘探相关的碎屑岩沉积,对于与蒸发成盐过程相关的亚相、微相研究不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四川盆地上世纪找盐、找钾老井,新一轮盐、钾钻井及油气井资料,将四川盆地划分为五个成盐区,18个次级含盐盆地。以碳酸盐岩台地蒸发成盐环境为侧重点,根据沉积构造、生物特征、岩性组合,将四川盆地下中三叠统18种典型岩石类型进行了成因分类。认为其分别形成于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等3种主要的沉积相,6种沉积亚相及13种沉积微相;进一步根据各成盐区沉积相展布,编制了嘉四2(T1j4-2),嘉五2(T1j5-2)~雷一1(T2l1-1),雷三2(T2l3-2)以及雷四2(T2l4-2)四个主要成盐期岩相古地理图,认为各成盐阶段沉积相带通常呈环带状分布,以盐湖微相为核心,具有"牛眼式"的岩相分布特点,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成盐模式可能属于"潮上带牛眼式干化小型盐盆(湖)成盐"。  相似文献   

18.
峨眉山大陆溢流玄武岩(ECFB)的西南部以丽江、大理和攀枝花三角区为中心的苦橄岩分布区,面积约5×10 4 km2 ,为峨眉地幔柱的轴部区。Sr、Nd、Pb同位素和痕量元素研究表明,大部分火山岩样品落在洋岛火山岩成分范围内,并存在类似FOZO、HIMU和EM - 的三个端元。这说明它们是在地幔柱轴部,由地幔岩和榴辉岩(古玄武质洋壳)组成的源区产生的岩浆形成的。岩浆源区再循环玄武质洋壳的存在可能是该区超大型钒钛磁铁矿床形成的根本原因。少部分分布在洋岛火山岩成分范围之外的样品,一部分属于地幔柱岩浆与地壳混染产物,另一部分低Ti岩石可能与岩石圈反应有关。地幔端元的地球化学特征如下:FOZO端元以白林山苦橄玄武岩(YB-0 1)为代表,低87Sr/86 Sr(0 .70 36 ) ,高1 43Nd/1 44 Nd(0 .5 12 7) ,中等2 0 6 Pb/2 0 7Pb(18.5 6 93) ;Nb/U =36 .6 7,Th/Nb =0 .0 82 ,L a/Nb=0 .91,Zr/Nb=6 .2 3。HIMU端元以丽江苦橄岩(JL - 2 9)为代表,高2 0 6 Pb/2 0 4 Pb(2 0 .6 4 12 )和2 0 7Pb/2 0 4 Pb(15 .74 89) ,低87Sr/86 Sr(0 .70 4 8)。EM - 端元包括两部分:1以二滩苦橄岩-玄武岩(R- 1、3、5、8)为代表,高87Sr/86 Sr(0 .70 73) ,低1 43Nd/1 44 Nd(0 .5 12 3) ,低2 0 6 Pb/2 0 4 Pb(17.996 8)和2 0 8Pb/2 0 4 Pb(37.94 5 0 )  相似文献   

19.
高岭石热转变产物~(29)Si、~(27)Al魔角旋转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结合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 ,研究了苏州高岭石 5 60~ 160 0℃热转变产物 ,主要获得以下结论 :①高岭石 偏高岭石 莫来石的转变系列的确存在结构上的连续性。其转变经历了几个阶段 :脱羟阶段 ( 4 0 0~ 60 0℃ ) ,偏高岭石阶段 ( 60 0~ 80 0℃ ) ,相分离阶段 ( 80 0~ 110 0℃ ) ,莫来石阶段( 110 0~ 160 0℃ )。②莫来石形成过程没有出现Al2 O3的大量分凝 ,但存在SiO2 的分凝。③偏高岭石 莫来石转变过程的中间相为Al Si尖晶石和准莫来石。④引起 10 0 0℃放热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准莫来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用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砷、锑、铋、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样经王水分解 ,在HCl (1+ 9)介质中 ,用硫脲 抗坏血酸将 5价As、Sb还原为 3价 ,再用KBH4 还原为氢化物。在HCl (1+ 4 )介质中 ,与KBH4 作用生成AsH3、SbH3、BiH3和Hg ,以特制空心阴极灯为光源 ,用双道无色散原子荧光仪测定As、Sb、Bi、Hg的荧光强度 ,各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As 5 9× 10 - 10 ,Sb 5 0× 10 - 10 ,Bi 6 9× 10 - 10 ,Hg 2 9× 10 -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