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根据国家油气资源勘查开发战略,由中央财政拨款安排、总预算近8亿元的"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自2004年启动以来,已分年度陆续实施了许多分项目。2007年,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又主持通过了《黔南桂中海相地层油气资源前景评价》、《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及评价》、《华北前第三系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及评价》、  相似文献   

2.
<正>非常规油气:是指用传统技术无法获得自然工业产量、需用新技术改善储集层渗透率或流体黏度等才能经济开采、连续或准连续型聚集的油气资源。常规与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是指富油气盆地或凹陷内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在时间域持续充注、空间域有序分布,二者成因有先后、相互依存、紧密共生,形成统一的油气聚集体系。该体系揭示出不同类型油气资源"有序聚集"的规律,展示出富油气盆地或凹陷内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应"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勘探",可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油气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仍是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公益性油气调查工作聚焦自身优势,积极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支撑油气资源管理与矿权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在油气勘探的新区、新层、新类型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公益性油气调查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部温宿凸起新近系、沙井子构造带志留系,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二叠系和三叠系均获得了工业油(气)流;在南方鄂西宜昌、黔北武陵山等复杂构造区的页岩气、松辽盆地的页岩油、四川盆地南部煤层气等资源的勘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成果有力带动了能源企业的积极投入与勘探,有效彰显了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深层油气资源的安全勘探、油气矿权空白区的基础地质调查及非常规油气的调查与勘探将是我国未来油气勘探重要的接替领域.公益性油气调查将以油气基础地质问题为抓手,积极探索油气勘探接替领域,为油气资源规划和管理做好支撑,力争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与重大发展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北方重要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我国陆上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十三五”以来,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聚焦国家需求,着力推进“四新”(即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领域)油气调查与评价,强力支撑了油气体制改革,取得了塔西北沙井子构造带西段油气调查新发现,以及塔里木盆地数字化建设与选区评价、塔东北奥陶系、塔西北寒武系、三门峡盆地古近系和准东及其周缘地区石炭系油气基础调查等多项新进展;形成了数字盆地标准方案,塔里木盆地电阻率-极化率异常解释图版2项科技创新成果;支撑新疆地区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工作取得实效,助力企业在塔里木盆地东部超深层油气勘探快速实现新突破,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期间,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地质调查以"开辟新区,探索新层系,联合攻关新类型、新领域,支撑百年大庆油田建设"为目标,紧密围绕"松辽盆地陆相页岩油、外围中小盆地、石炭-二叠系与中新元古界深层系"三大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发现与进展:一是以基质型页岩油为主攻方向,实施页岩油参数井获工业油流,揭示松辽盆地陆相页岩油巨大资源潜力;二是阜新盆地辽阜地2井获工业油流,实现久攻不克区勘探突破,为传统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三是以深层系、非常规为指导思想,实施石炭-二叠系与中新元古界油气资源调查取得新进展.结合新形势、新需求,提出"全盆地、大地质、多资源"综合调查等下阶段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质调查》2016,3(4):76-76
正2016年7月7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召开了"贵州遵义安页1井页岩气、油气调查重大突破"研讨会。贵州遵义安页1井页岩气、油气调查重大突破是"南方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和南方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项目"取得的成果。该项目是在财政部的支持下,中国地质调查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调查要求的具体举措。项目以实现页岩气及油气重大发现和突破为目标,瞄准石油公司久攻  相似文献   

7.
其他     
中国石油评出2016"双十"科技进展该评选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主办,"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中有"古老油气系统源灶多 途径成烃理论突破有效指导深层勘探"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技术突破有力支撑安岳大气田规模开发"三品质测井评价技术突破有力支撑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等;"国际石油十大科技进展"中有"‘源-渠-汇’系统研究有效指导多类沉积盆地油气勘探"非常规‘甜点’预测技术有望大幅提高勘探效率"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走出去"利用国外油气资源战略已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世界油气资源地理分布不均,影响国外油气供给的因素纷繁复杂,因此,进行客观、可操作性强的区域选择非常必要.本文依据油气资源潜力、投资环境、地理位置和与中国的外交关系4个标准对中国利用国外油气资源的区域选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确定了中亚和俄罗斯、中东和北非、东南亚、南美4个战略区域.  相似文献   

9.
《地学前缘》2021,(1):7-8
正全球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5 350×10~8 t,非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5 834×10~8 t。随着油气勘探面临的对象向"深层、深水、薄层岩性圈闭、非常规油气资源"等方向的转变和新方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沉积储集研究作为深层、深水、岩性圈闭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的基础,面临着一些列重大的沉积储层理论和方法技术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全国油砂和油页岩资源评价项目研究工作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石油天然气资源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性资源.为了掌握全国油气资源状况,获得各级资源量数据,建立国家油气资源评价体系,为国家制定重大战略和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务院的部署,由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该国家专项下设5个一级项目,即全国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全国油砂资源评价、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和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吉林大学承担其中两项,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项目编号ZP-Y,刘招君教授负责)和全国油砂资源评价(项目编号ZP-S,单玄龙教授负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2017,44(4):820-822
<正>一、"一带一路"沉积盆地广泛发育,资源极其丰富,但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西亚、俄罗斯、中亚及东南亚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位于特提斯构造域,沉积盆地发育,油气地质条件优越,资源极为丰富。据IHS(Information Handling Sevices)、Wood Mackenzie公司数据,截2015年底,正在开展勘探开发的含油气盆地共202个,油气剩余可采储量为  相似文献   

12.
全球油气资源潜力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日益增加,这就要求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外油气资源,为此首次开展了全球油气资源评价的专项研究。油气资源评价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针对不同勘探程度采用不同评价方法,高勘探程度盆地采用发现过程法,中等勘探程度采用主观概率法,低勘探程度采用类比法,最后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进行汇总。针对世界不同储量分类体系,采用4类储量增长函数预测了全球到2030年的已知油气田储量增长量。对非常规油气资源主要采用体积法与类比法,评价了全球重油、油砂、油页岩、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6个矿种的地质资源量与可采资源量。评价结果表明全球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仍然巨大,应该积极参与国际油气合作,分享世界油气资源。这是中国首次对全球开展系统的油气资源评价,获得了自主评价的盆地、大区及全球的油气资源量,分析了资源量的分布与特点,指出了未来的潜力与方向,为中国油气公司"走出去"和国家制定能源战略提供重要的参考与支持。  相似文献   

13.
“进源找油”:论四川盆地非常规陆相大型页岩油气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源岩油气规模快速发展,是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战略选项;陆相页岩油和气是中国源岩油气最具潜力的组成类型,是中国陆上未来"进源找油"最重要的突破对象。本文首次研判提出四川盆地侏罗系油和气发展,应尽快由常规构造-裂缝石油、致密灰岩与砂岩油向孔隙型页岩油气转变,重点阐述了大安寨段页岩油气4项新进展:①评价侏罗系4套富有机质页岩总生油量245×10~8t,石油总资源量172×10~8t,还有相当规模的天然气资源,既富油又富气,其中67%的油气资源集中在大安寨段;②大安寨段二亚段是侏罗系页岩油和气的"甜点段",黑色页岩厚度一般20~80m,TOC平均值大于2%,Ⅱ_1~Ⅱ_2型干酪根,R_o主体1.1%~1.4%,处于轻质油—凝析油气窗口,页岩储层孔隙度4%~6%,页理裂缝发育,脆性矿物含量一般在50%以上,压力系数1.2~1.8,滞留烃量多为100~200mg/g·TOC,油质较轻,地层埋深较浅,具备与北美页岩油气媲美的地质工程条件;③优选出页岩油气"甜点区"评价的3项核心参数(R_o、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埋藏深度),评价出大安寨段二亚段页岩油"甜点区"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北部地区,页岩厚度20~50m,面积约2×10~4km~2;④提出了加快页岩油和气以水平井体积压裂为核心的风险勘探和开发试验、加强全层系资源评价、加速准备先导试验技术方案等建议,力争推动侏罗系孔隙型页岩油和气突破发现。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页岩油和气新认识,可能为真正开启侏罗系源岩油气"进源找油"、规模开发新征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地质调查与勘探进展及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兴蒙构造带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全力支撑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调查科技攻坚战,按北方石炭系—二叠系、大型盆地深层和山前构造带3个层次开展工作部署。主攻北方石炭系—二叠系,查明西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充填序列,恢复岩相古地理,建立油气成藏模式,优选战略突破目标,支撑并实现银额盆地居延海坳陷、准噶尔盆地南部博格达山前和柴达木盆地东部3个重要油气突破;重点评价塔里木盆地深层震旦系—下奥陶统成藏条件,通过开展塔里木盆地深部调查,查明了震旦系—下奥陶统盆地结构和展布,落实了生、储、盖的平面分布特征,预测了深部油气成藏模式;积极准备在山前构造带开展工作,初步查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构造格架和寒武系盐下成藏条件,在塔里木盆地温宿凸起实现了新区新层系油气重大突破,初步评价了柯坪断隆的油气资源潜力。工程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推动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在新疆开展油气矿权管理体质改革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建立及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是世界石油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的一次理论飞跃。紧密结合中国特殊地质背景和油气工业条件,经过10年不懈攻关,通过构建细粒沉积学、非常规油气储层地质学、非常规油气成藏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开发地质学、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盆地"发展战略等学科内容,基本形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体系框架。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是世界页岩油和气、致密油和气等典型非常规油气工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引领推动了石油地质学科发展、行业标准制定、国家实验室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有效推进了我国致密油和气、页岩油和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工业勘探开发。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科在未来油气资源综合利用、能源结构科学预判、复杂问题创新解决等方面,仍有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油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其中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它曾经是,现在是,在可预期的未来——全球碳减排、中国碳达峰情景下,仍然是最重要的能源资源。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一直是中国缓解能源紧张的有效措施之一。北极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且以天然气为主,已发现的油气资源中绝大多数在俄罗斯,尤其是天然气。但是俄罗斯天然气生产的油气田80%以上已经进入北极圈。2012年,中俄合作开发北极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参与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也事实上开启了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进程。北极地区已发现的油气资源共计3289.4亿桶油当量,其中石油605.4亿桶(84.1亿吨)油当量,仅为全球已发现石油资源的2.5%;天然气41.4万亿立方米(约合2683亿桶,372.6亿吨油当量),占全球已发现天然气资源的15.5%。北极地区已发现的油气总资源中绝大多数在俄罗斯,俄罗斯已发现的北极油气资源合计2905亿桶油当量(403.5亿吨),占88.3%;其中天然气约39.47万亿立方米,约合2557.9亿桶(355.3亿吨)油当量,占北极地区已发现天然气总资源的95%以上。北极待发现的油气资源量也非常可观,约占世界待发现常规石油资源的15%;天然气占世界待发现常规天然气资源的30%,其分布也主要在俄罗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战略博弈,俄罗斯为确保其天然气出口及财政来源,必然要加大北极油气、特别是天然气的开采和开发,并通过北极航道运到中国和其他消费国。本文在概括分析北极油气资源分布特点、俄罗斯油气资源与北极战略及北方海航道通行能力的基础上,回顾了北极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诞生、发展演变及其国际博弈的背景;概括介绍了中国成功介入北极油气资源项目这一标志性事件过程,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对北极油气资源利用战略举措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叠合盆地油气调查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我国油气勘探在中、新生代陆相裂谷及前陆盆地中获得油气主要储量,21世纪我国远景储量增长将向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海相碳酸盐岩转移,塔河大油田、苏里格大气田、普光大气田等大型油气田的发现,预示着我国陆上前中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是我国油气资源战略接替的重要领域。但由于我国含油气盆地绝大多数盆地具有叠合盆地性质,勘探特殊,导致油气增长缓慢。从目前油气勘探程度来看,油气工作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寻找油气勘探新区、新领域、新层系、新类型,二是加快主要油气盆地新区油气资源勘探前景评价。这不仅需要高新探测技术的支撑,更重要的是要从观念认识上更新,运用新理论新思想突破对叠合盆地深层油气资源赋存状态的复杂地质构造的规律性认识,从战略高度指导油气勘查和评价工作。盆地分析-油气系统-成藏区带-远景评价构成认识和预测叠合盆地新区和成藏潜力评价的主旋律,而“盆地的完整性、改造的微弱性、封闭条件的完好性”则是叠合盆地油气新区初步评价、战略选区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有利勘探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付锁堂 《沉积学报》2010,28(2):373-379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油气成藏条件复杂,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尚未探明,因此探明率非常低。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喜山晚期构造;有效烃源岩及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次级生烃凹陷控制了油气分布范围;古构造或古斜坡是主要油气富集区;新构造运动期形成的断裂体系及其储、盖组合控制了油气纵向展布位置。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的认识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撑,指明近期油气勘探方向,并在油气勘探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年来控制油气地质储量1亿吨,新增探明油气储量4 000万吨。  相似文献   

19.
编者前言     
张大权 《地质与资源》2021,30(3):220-220
油气基础地质调查研究主要指针对石油、天然气、页岩油、页岩气等能源资源开展的基础地质调查、勘查示范和科技攻关等工作,目的是为了摸清油气资源家底、破解"卡脖子"地质问题、寻找新的资源接续区、引领后续勘查开发.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坚决落实国家需求,按照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的工作定位,逐步加大了能源资源调查的投入力度,全面...  相似文献   

20.
“天山—兴蒙构造带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全力支撑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调查科技攻坚战,按北方石炭系—二叠系、大型盆地深层和山前构造带3个层次开展工作部署。主攻北方石炭系—二叠系,查明西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充填序列,恢复岩相古地理,建立油气成藏模式,优选战略突破目标,支撑并实现银额盆地居延海坳陷、准噶尔盆地南部博格达山前和柴达木盆地东部3个重要油气突破; 重点评价塔里木盆地深层震旦系—下奥陶统成藏条件,通过开展塔里木盆地深部调查,查明了震旦系—下奥陶统盆地结构和展布,落实了生、储、盖的平面分布特征,预测了深部油气成藏模式; 积极准备在山前构造带开展工作,初步查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构造格架和寒武系盐下成藏条件,在塔里木盆地温宿凸起实现了新区新层系油气重大突破,初步评价了柯坪断隆的油气资源潜力。工程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推动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在新疆开展油气矿权管理体质改革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