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内蒙古乌兰浩特地区出露的两条花岗斑岩带分布在与嫩江—八里罕断裂相关的左行走滑剪切带内。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确定该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为124.99±0.99 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花岗斑岩Si O2含量为70.56%~78.34%,(Na2O+K2O)为7.10%~8.99%,铝饱和指数A/CNK为0.98~1.20,富硅、碱,属于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花岗斑岩稀土元素总量中等,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9.49~14.71),Eu负异常较强(δEu=0.33~0.73),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高场强元素Th、U,Sr、Nb、Ti相对亏损,呈明显负异常,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嫩江—八里罕断裂在早白垩世晚期曾发生短暂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乌兰浩特地区出露的2条花岗斑岩带分布在与嫩江—八里罕断裂相关的左行走滑剪切带内。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确定该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为124.99±0.99 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花岗斑岩SiO_2含量为70.56%~78.34%,(Na_2O+K_2O)为7.10%~8.99%,铝饱和指数A/CNK为0.94~1.20,富硅、碱,属于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花岗斑岩稀土元素总量中等,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_N=9.49~14.71),Eu负异常较强(δEu=0.33~0.73),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高场强元素Th、U,Sr、Nb、Ti相对亏损,呈明显负异常,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嫩江—八里罕断裂在早白垩世晚期曾发生短暂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3.
边家大院铅锌银矿床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属于大兴安岭主峰锡、铅、锌、铜成矿带。通过对边家大院矿区中花岗斑岩和辉石闪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钠长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花岗斑岩与辉石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8.2±0.8)Ma、(137.4±0.7)Ma,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辉石闪长岩SiO2含量为50.99%~52.89%,CaO含量为7.47%~7.51%,MgO含量为3.64%~4.68%,全碱Na2O+K2O含量为4.91%~5.36%,位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与钙碱性系列交界线上;花岗斑岩具有晶洞构造、镜下鉴定显示长石全部为碱性长石,新鲜无矿化的花岗斑岩高硅(SiO2=70.34%~74.49%)、富碱(Na2O+K2O=4.83%~9.42%)、A/CNK值为1.13~2.40,属于过铝质花岗岩、贫钙(CaO=0.16%~1.04%),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配分图显示轻稀土富集,具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12~0.3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Ti和过渡元素Sr、Ba等,钠长石An(0.03~4.64)远小于10,显示无矿化花岗斑岩具有高演化的A2型造山后碱长花岗岩特征,推断花岗斑岩岩浆来源于地壳,形成于张性环境中。结合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边家大院花岗斑岩为成矿地质体,矿区西部深处仍有较大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大兴安岭北部喀喇其花岗斑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探讨了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结果表明:喀喇其花岗斑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32 Ma±1 Ma,表明其形成时代应为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具有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特征;稀土元素属于轻稀土富集型,分布模式为右倾、左陡右平型式,具有较明显的Eu负异常特征。认为该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属于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该期岩浆侵位活动受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影响,形成于后造山大陆弧或后碰撞弧环境。  相似文献   

5.
新特提斯洋在晚白垩世末期(68Ma左右)的构造演化一直饱受争议。西藏松多地区晚白垩世末期弧岩浆岩包括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岩。锆石定年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年龄均为68Ma。松多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岩的Si O_2含量为68.5%~80.6%,K_2O含量为4.1%~6.5%,P2O5含量为0.011%~0.058%。花岗斑岩Mg#值较低,为11.3~19.0,二长花岗岩Mg~#值为24.2~43.5。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岩样品均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和明显的Eu(δEu=0.15~1.21)负异常。两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P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花岗斑岩εHf(t)值为-0.9~+2.9,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C在955~1196Ma之间;二长花岗岩εHf(t)值为-17.1~+7.9(只有1个点为负值),二阶段模式年龄在633~2219Ma之间。最终认为,松多地区晚白垩世末期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岩浆源区为新生下地壳,但花岗斑岩更靠近古老下地壳。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新特提斯洋在晚白垩世末期68Ma左右属于洋脊俯冲结束阶段。  相似文献   

6.
对大兴安岭特格乌拉地区花岗斑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成因及构造环境研究结果显示,花岗斑岩年龄为145.9±1.2 Ma,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具有富硅、富碱和富铝质的特点,属于准铝质-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矿物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特格乌拉地区花岗斑岩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和轻稀土元素(La、Ce、Pr),负Eu异常明显,显示壳源岩浆或岩浆被地壳物质混染的地球化学特点.特格乌拉地区花岗斑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这种构造背景可能与蒙古-鄂霍次克缝合带闭合后加厚陆壳的拆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棒子山岩体为福安堡钼矿床的赋矿围岩,其岩性主要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等。本次测得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79±2Ma、172±1Ma,形成于中侏罗世,属燕山早期。棒子山花岗岩的SiO2含量为61.89%~71.06%,相对较高;Al2O3含量很高,为14.54%~17.11%;K2O含量为2.28%~4.38%,Na2O含量为3.74%~7.82%,Fe2O3含量为2.34%~5.91%,MgO含量为0.55%~2.37%。微量元素特征显示,棒子山花岗岩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不相容元素U、Th,强烈亏损Ba、Ta、Nb、P、Ti等元素;稀土元素特征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有轻微的Eu负异常。上述结果表明,棒子山花岗岩石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其形成可能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8.
云南双江县勐库地区的花岗质岩脉,可分为英云闪长岩脉、花岗闪长岩脉和二长花岗岩脉,均属于临沧花岗岩的一部分。这些花岗质岩脉具有高Na_2O、Al_2O_3和低K_2O和TiO_2特征,A/NCK=0.58~1.17,属于准铝质-过铝质岩石;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稀土元素总量较低,中等-强烈的Eu负异常;Rb、Th、Sm为明显的正异常,Ba、Zr元素负异常。其中花岗闪长岩脉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9±0.76Ma(n=18,MSWD=4.5)。通过对比,勐库地区的花岗质岩脉与区域上临沧花岗岩基的岩石学特征及侵位时代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马顺清  陈静 《中国地质》2012,39(5):1162-1171
鹿鸣钼矿床位于伊春—延寿多金属成矿带中南段,是近年新发现的斑岩型钼矿床.矿区内成矿主岩为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本文采用LA-ICP-MS微区原位同位素分析技术,测得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95.4±1.4)Ma和(197.6±1.3) Ma,形成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花岗岩SiO2质量分数为70.74%~75.80%、K2O和Na2O质量分数分别为3.85%~7.02%和0.93%~2.95%,里特曼指数为0.9~3.1,分析显示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体;稀土总量(∑REE)偏低、有较强烈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LaN/YbN=7.76~26.47),Eu负异常明显(Eu/Eu*=0.34~0.62);微量元素富集Rb、Th、U、K,亏损Nb、Ta、Ti、Y和Yb等元素,这或者暗示其岩浆源区相对富水,或者反映岩浆源区可能遭受过俯冲带流体的交代作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与早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内蒙古索伦地区花岗斑岩的野外地质特征、锆石U-Pb测年结果及相关地球化学元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确定了该区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探讨了花岗斑岩成因及构造背景。索伦地区花岗斑岩多呈岩株或岩脉产出,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119. 9±1. 6 Ma)。岩石具有富硅、富碱和富铝质的特点,属于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矿物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索伦地区花岗斑岩为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和轻稀土元素(La、Ce、Pr),具有Eu的明显负异常,显示壳源岩浆或岩浆被地壳物质混染的地球化学特点。花岗斑岩具有正的εHf(t)值(+7. 5~+10. 8),二阶段模式年龄为489~695 Ma,反映其源区物质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新元古代基性下地壳物质的熔融。索伦地区花岗斑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这种构造背景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闭合后加厚陆壳的拆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青岛大珠山位于莱州湾南西,小珠山南西侧,属于中生代晚燕山期酸性侵入花岗岩体,岩性以中粗粒钾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为主。前人对小珠山地球化学特征已有研究,但大珠山花岗岩地球化学研究尚处空白阶段。对所取的十件样品进行岩相学、全岩主微量及稀土元素、Li同位素、锆石U-Pb测年、斜长石电子探针原位分析。结果显示:岩相学表明研究区花岗岩含有锂辉石,有明显伟晶岩脉,岩石类型为I—S型花岗岩;样品为高硅花岗岩(SiO2=66.97%~74.97%);全碱含量高(Na2O+K2O=8.70%~10.73%),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Eu负异常明显(δEu=0.25~0.56)。计算高分异花岗岩常见指数:铝饱和指数(A/CNK=0.91~1.01);分异指数(DI)为87.07~96.65;锆饱和温度为836.3~862.6℃;锆石Ti温度计反映岩浆结晶温度为698.5~738.9℃。年代学表明样品年龄为113.1±0.36 Ma,为早白垩世崂山期花岗岩。研究区花岗岩具有明显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TE1, 3=1.04~...  相似文献   

12.
任永健  张成信  张明明  程烁  高立湧  于汪  赵寒  王畅  张伟胜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52007-2022052007
本文选择大兴安岭北段诺敏大山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该区域侵入岩成因类型、岩浆来源及构造环境。该区侵入岩岩性主要为正长花岗岩、正长花岗斑岩和似斑状正长花岗岩,对其中正长花岗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正长花岗岩侵位年龄为129.5±0.4 Ma,应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内侵入岩与地层相互接触关系,本区侵入岩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区内侵入岩具有富硅(SiO2= 67.36%~74.09%)、富碱(K2O+Na2O= 8.88%~9.34%)、高铝(Al2O3= 12.56%~16.15%),低MgO、TiO2、CaO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为0.94~1.31,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微量元素富集Rb、U、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Ti、Nb、Sr、P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石Rb/Sr为0.9~2.0,Sr/Y为4.2~7.2,显示出高Sr、低Y的特点,指示岩浆源区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在早白垩世之前已结束碰撞,诺敏大山地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可能发生在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对锡铁山北东侧的花岗斑岩体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为373. 9±2. 2 Ma (MSWD=0. 069),属于晚泥盆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富硅(SiO_2=76. 33%~76. 99%)和碱(K_2O+Na_2O=7. 28%~8. 19%),低钙(CaO=0. 58%~0. 75%)、镁(MgO=0. 20%~0. 31%)和Mg~#值(Mg~#=23. 29~30. 17),A/CNK介于0. 97~0. 98,属于准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相对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及Ba、Sr等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轻稀土元素分馏明显,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且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显示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 36~0. 43)。锆石Hf同位素ε_(Hf)(t)比值为+6. 6~+9. 6,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760~950 Ma。综合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的研究表明,锡铁山花岗斑岩为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岩浆源区主要为起源亏损地幔的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本文锡铁山花岗斑岩形成于柴达木地块与祁连地块碰撞后伸展的大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
蔺新望  王星  赵江林  赵端昌  周少伟  袁璋 《地质通报》2019,38(11):1813-1824
对新疆富蕴县北部金格岩体斜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了402.7±2.9Ma(MSWD=0.17)的岩浆结晶年龄,表明岩体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金格岩体岩性组合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具有TTG组合特征,暗示与洋俯冲作用有关。岩石地球化学具有高硅(SiO_2=72.55%~77.41%),富钠(Na_2O=4.94%~6.63%),贫钾(K_2O=0.24%~0.95%)的特征,Al_2O_3含量为12.11%~15.30%,铝饱和指数在0.94~1.04之间,呈低钾拉斑玄武岩系列、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的特征。稀土元素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中等-弱负Eu异常的右倾型,微量元素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呈明显的"峰",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呈明显"TNT"负异常,显示了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岩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金格岩体形成于与洋俯冲作用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的陆弧环境,金格—正格河地区在早泥盆世处于局部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南昆仑结合带早白垩世岩浆岩的成因类型和构造背景,本文对盲矿西沟一带出露的花岗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研究显示,盲矿西沟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3.4±0.6 Ma~117.5±1.5 Ma,形成于早白垩世。花岗岩含电气石、白云母等矿物,具有富硅(SiO2=72.03%~75.10%)、富碱(K2O+Na2O=7.62%~7.86%)、过铝质(A/CNK=1.20~1.24),贫镁(MgO=0.13%~0.56%)、贫钛(TiO2=0.08%~0.30%)的特征,为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同时,富集Rb、Th、U等微量元素和相对亏损Ba、Sr、Ti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较低,显现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具明显Eu负异常(δEu=0.18~0.31); SiO2与TiO2、Fe2O3T、MgO、Al2O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北段一脑丸地区花岗斑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岩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40.5±2.4 Ma,属早白垩世,同时含有较多中-晚三叠世的捕获锆石(223~232 Ma)。岩石的SiO_2含量为63.73%~64.35%,(K_2O+N_2O)为6.77%~7.31%,Al_2O_3含量为15.20%~15.40%,MgO含量和Mg#值分别为1.85%~2.01%和32~34,Fe_2O_3/FeO值为1.37~1.53,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0.94~0.96之间,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I型花岗岩岩石。岩石的稀土总量相对较低(∑REE=110.37×10~(-6)~117.55×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高((La/Yb)N=22.39~31.72),Eu异常不明显(Eu/Eu*=0.91~1.07),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高Sr(515×10~(-6)~665×10~(-6)),低Y(6.73×10~(-6)~7.39×10~(-6)),具有埃达克岩性质。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该花岗斑岩起源于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应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笔者等选择大兴安岭北段诺敏大山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 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该区域侵入岩成因类型、岩浆来源及构造环境。该区侵入岩岩性主要为正长花岗岩、正长花岗斑岩和似斑状正长花岗岩,对其中正长花岗岩样品进行LA- ICP- MS锆石U- Pb测年表明,正长花岗岩侵位年龄为129. 5±0. 4 Ma,应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内侵入岩与地层相互接触关系,本区侵入岩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区内侵入岩具有富硅(SiO2= 67. 36%~74. 09%)、富碱(K2O+Na2O= 8. 88%~9. 34%)、高铝(Al2O3= 12. 56%~16. 15%),低MgO、TiO2、CaO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为0. 94~1. 31,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微量元素富集Rb、U、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Ti、Nb、Sr、P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石Rb/Sr为0. 9~2. 0,Sr/Y为4. 2~7. 2,显示出高Sr、低Y的特点,指示岩浆源区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在早白垩世之前已结束碰撞,诺敏大山地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可能发生在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8.
阿鲁科尔沁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主要由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中细粒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组成,岩体总体具有富硅、富钠而相对贫钾的特征,属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岩体中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发生分馏,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相对富Th、U、Zr、La和轻稀土元素,相对贫Sr,属I型花岗岩。岩体主体来源于壳源组分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早白垩世的后碰撞伸展环境,为有利成矿构造演化阶段。岩体中,w(K)/w(Rb)比值、w(Rb)/w(Sr)比值、w(Fe_2O_3)/w(FeO)比值、分异指数DI较大,固结指数SI较小,属演化程度低、分异程度较高的氧化型磁铁矿系列花岗岩,其地球化学含矿性参数显示Mo、Cu、Pb-Zn金属成矿潜力依次降低,Au成矿潜力差。  相似文献   

19.
对黑龙江陈家店金矿区内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27±4)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斑岩具有富Si、富Al、富碱质和低Mg、低Ca的特征;微量元素表现出高场强元素(HFSE)Th、Rb和K明显富集,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Sr和Ti明显亏损的特点;稀土元素以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为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强(La/Yb)_N=0.47~4.99,有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8~0.68)。构造判别图解显示,花岗斑岩具有碰撞后花岗岩特征,形成于碰撞后的构造环境。综合研究认为,矿区花岗斑岩的成因类型为S型花岗岩,其成岩时代为晚三叠世,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陆陆碰撞造山环境,地处火山弧形构造带,属于安第斯型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20.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青藏高原上第三条世界级铜矿带,已发现的中大型铜矿床多集中于西段,中东段却鲜有发现。为了使找矿工作由点向带展开,文章选取该带中段早白垩世富铜岩浆岩较为发育的雄梅地区,分析了与成矿相关的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讨论该带中段早白垩世富铜岩浆的属性,并得到以下认识:与矽卡岩型铜矿相关的舍索岩体表现为富w(SiO_2),弱过铝质二长花岗岩,明显的Eu负异常;与斑岩型铜矿相关的雄梅岩体则为强过铝质花岗闪长斑岩,无明显的Eu负异常;舍索二长花岗岩以壳源物质熔融为主并伴有地幔物质的参与,雄梅花岗闪长斑岩则为壳幔混合源。2个岩体总体上都表现富集LREEs,LILEs,亏损HFSEs等类似岛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表现出Ba、Sr元素负异常,同属于I型花岗岩。低的Y含量,Sr/Y比值及相对高的HREE含量,暗示两者的熔融源区压力较低,不同的Eu异常及地壳组分表明2种富铜岩浆的熔融深度略有不同。综合已有资料认为雄梅地区富铜岩浆岩的形成与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南向俯冲结束后的板片断离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