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太平洋牡蛎二倍体自交作为对照,比较了诱导三倍体群体及其杂交三倍体的早期表型性状。通过对各试验组卵径、卵裂率、D幼率、D形幼虫大小、生长、存活率和倍性等指标进行测定,进一步评估了2种诱导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诱导三倍体群体相比,杂交三倍体表现出明显优势,D幼率、D形幼虫大小均大于诱导三倍体群体,且差异显著(P<0.05);稚贝期壳长和壳高生长也显著快于诱导三倍体群体(P<0.05)。至附着,杂交三倍体的存活率很高,显著优于诱导三倍体群体。就三倍体率而言,杂交三倍体达到100%,而诱导三倍体群体仅为51.00%±11.79%。由上得知,杂交三倍体更适合应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太平洋牡蛎二倍体自交作为对照,比较了诱导三倍体群体及其杂交三倍体的早期表型性状.通过对各试验组卵径、卵裂率、D幼率、D形幼虫大小、生长、存活率和倍性等指标进行测定,进一步评估了2种诱导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诱导三倍体群体相比,杂交三倍体表现出明显优势,D幼率、D形幼虫大小均大于诱导三倍体群体,且差异显著(P<0.05);稚贝期壳长和壳高生长也显著快于诱导三倍体群体(P<0.05).至附着,杂交三倍体的存活率很高,显著优于诱导三倍体群体.就三倍体率而言,杂交三倍体达到100%,而诱导三倍体群体仅为51.00%士11.79%.由上得知,杂交三倍体更适合应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3.
基于2×2交叉实验设计,通过杂交和6-DMAP等诱导处理,构建了二倍体自交组、二倍体杂交组、三倍体诱导自交组和三倍体诱导杂交组等四个实验组家系,探讨了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幼虫期生长及存活的杂种优势和6-DMAP诱导处理效应的复合作用。分别计算各家系的孵化率,测定了各家系幼虫期第1、5、10天幼虫个体的壳长以及第5天和第10天各家系幼虫的存活率。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 (GLM))计算表型变量的原因方差组分,评估了杂交和6-DMAP处理对扇贝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6-DMAP处理组孵化率要显著低于非处理实验组(P0.05)。三倍体诱导自交组第5天幼虫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到第10天三倍体自交组全部死亡。三倍体诱导杂交组第10天存活率低于二倍体组但不显著(P0.05)。在第1天幼虫生长中,三倍体诱导杂交组幼虫壳长显著小于其他组(P0.05),第5天幼虫生长中,三倍体诱导杂交组壳长则显著大于其他组,而三倍体诱导自交组则显著小于其他组(P0.05)。在第10天幼虫生长中,二倍体自交组显著小于二倍体杂交组和三倍体诱导杂交组组(P0.05)。上述结果显示扇贝幼虫生长期的杂种优势和三倍体诱导效应间存在一定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非整倍体太平洋牡蛎的存活、生长与性腺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牡蛎群中检测到了非整倍体 ,其中 3n± 1非整倍体相对于三倍体的存活率为 6 0 .98%。非整倍体牡蛎作为一个群体 ,其生长与其三倍体同胞在体重上无明显差异 ,且与三倍体一样明显大于其二倍体对照组。非整倍体牡蛎的性腺发育情况与三倍体个体相当 ,也能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  相似文献   

5.
香港巨牡蛎♀×太平洋牡蛎♂异源三倍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和太平洋牡蛎(C.gigas)为研究对象,进行牡蛎异源三倍体研究试验。在水温25℃条件下,香港巨牡蛎剥离卵子于海水中浸泡促熟1.5h后,与太平洋牡蛎精子受精,获得最高卵裂率为(24.40±3.79)%。受精后20min,采用盐度为10的低渗海水处理杂交受精卵25min,可获得68.65%的异源三倍体幼虫,孵化率为12.71%。异源三倍体幼虫的存活率和生长率均未表现出优势。受精后第9天,异源三倍体幼虫的存活率仅为(0.116±0.023)%,平均壳长为(103.50±0.85)(m;对照组的存活率和壳长分别为(42.17±2.74)%和(123.25±8.60)μm。幼虫在附着变态前死亡。  相似文献   

6.
盐度对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盐度对二倍体(2n)和三倍体(3n)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呼吸和排泄的影响。实验的盐度(S)梯度为15,20,25,30,35共5个梯度,实验牡蛎的规格为,2n:W(软体部干质量,单位为g)=0.347±0.071 g;3n:W=0.301±0.099g。实验结果表明:盐度对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的呼吸和排泄有显著影响。在实验的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的耗氧率逐渐增大,盐度与耗氧率的关系可表示为,2n:Ro[mg/(g·h)]=0.0142S~(1.219),3n:Ro[mg/(g·h)]=0.0085S~(1.391);随盐度的升高,排氨率逐渐增大,当S为35时,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的排氨率略有下降,在实验的盐度范围内,盐度与排氨率的关系可表示为,2n:RA[μg/(g·h)]=-12.25+2.902S-0.0573S~2;3n:RA[ug/(g·h )]=-39.39+3.882S-0.06S~2。在实验的盐度范围内,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耗氧率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排氨率的差异则有所不同,当S为15~20时,二倍体和三倍体牡蛎的排氨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S为25~35时,其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将美国雄性四倍体长牡蛎与中国北方海区雌性二倍体长牡蛎杂交 ,进行全三倍体长牡蛎培育研究。结果表明 ,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的受精率为 47.4%─ 88.9% ,平均为 69.5 % ;来自同样雌贝的二倍体对照组的受精率平均为 91 .4%。杂交组和对照组面盘幼虫的平均孵化率分别为 5 3.9%和 61 .6% ;受精卵发育至稚贝的存活率 ,杂交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1 .3%和1 .9%。杂交组累计培育出眼点幼虫 8.32 4亿 ,稚贝 1 .843亿。杂交组幼虫的生长略快于对照组 ,但无显著差异。经流式细胞仪分析 ,杂交组的幼虫、稚贝、幼贝等均为 1 0 0 %三倍体。中国北方海区的长牡蛎可以与美国的雄性四倍体长牡蛎实现良好的杂交 ,产生 1 0 0 %三倍体。利用长牡蛎四倍体培育三倍体 ,方法简便高效 ,显示出四倍体在贝类三倍体商业生产中的巨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用不同种类固着基及2种金属离子(K+、Cu2+)对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眼点幼虫固着变态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色聚乙烯膜更有利于香港巨牡蛎眼点幼虫的固着,固着率达到49.85%,其次为黑色塑料板,固着率为19.33%,红色塑料板最低,固着率为5.14%;添加K+对牡蛎眼点幼虫的固着变态有诱导作用,当添加K+浓度为13.42mmol/L作用24h时,与对照组相比幼虫的固着提高率、变态提高率分别为42.39%、25.20%;而添加Cu2+对香港巨牡蛎眼点幼虫的固着变态没有诱导作用,随着Cu2+处理时间及处理浓度的增加,香港巨牡蛎眼点幼虫的死亡率明显提高,推测浓度过高的Cu2+对香港巨牡蛎眼点幼虫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染色体倍性鉴定方法检查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三倍体处理组的4个不同发育生长期(即2—4细胞期、担轮幼虫期、6个月小苗及14个月成员)的三倍体比例,并将同一处理组培育出的贝苗经倍性鉴定后将二倍体和三倍体分开,在海上吊养1周年,分别检查其死亡率,观察比较三倍体合浦珠母贝的死亡状况。结果表明,在胚胎发育期,三倍体和二倍体的死亡率差异不大;在直线铰合期至变态附着成为贝苗这段时期,三倍体死亡率明显高于二倍体;成贝的三倍体和二倍体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三倍体牡蛎在繁殖季节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繁殖季节内三倍体太平洋牡蛎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三倍体牡蛎比二倍体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在整个繁殖期间 ,三倍体的体重明显高于二倍体。三倍体的生长速度较均匀 ,而二倍体变化较大。在集中排放前体重增长较快 ,集中排放后体重增长明显减慢。三倍体的平均体重在排放前比二倍体高 17%左右 ,在排放后则高达 30 %以上。集中排放前 ,二倍体的软体重增长很快并超过了三倍体 ,其出肉率比三倍体高 2 6 .4 8%。排放后二倍体的软体重明显降低 (降低 4 8% ) ,出肉率降低 4 0 .0 % ,而三倍体变化不明显 ,出肉率仅降低 5 .79%。繁殖高峰后三倍体的软体重比二倍体高 4 1.2 2 %。三倍体牡蛎较低但稳定的出肉率表明三倍体太平洋牡蛎具有高度的不育性 ,但三倍体的不育性并不是引起三倍体生长优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太平洋牡蛎多倍体产生的途径、诱导方法、诱导结果、诱导机制、倍性鉴别方法、繁殖、生长、生理指标、抗逆性和口味等。提出。6-DMAP诱导牡蛎三倍体的技术前景广阔;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的方法是产生三倍体的最好途径;四倍体是生物方法产生三倍体的中间材料,可以存活,应加大力度地研究和开发;三倍体的性腺能够发育,并可产生具有繁殖力的配子;在良好的环境里,四倍体的生长和抗逆性较二倍体优势;在繁殖季节,三倍体的生化组成等指标比二倍体高,口味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不同倍性大黄鱼核仁数目银染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银染法对不同倍性(单倍体、正常二倍体、正常三倍体、雌核发育二倍体、雌核发育鱼子代三倍体)大黄鱼胚胎、仔鱼或成鱼的不同组织进行细胞核仁数目观察计数。结果表明,大黄鱼各种倍性个体细胞核仁数目与染色体倍性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且核仁数随个体倍性的增加而增加;非诱导雌核发育的大黄鱼细胞核仁众数与染色体组数相等(二倍体为2,三倍体为3),而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大黄鱼及其子代细胞核仁众数却比其相同倍性的非雌核发育鱼少1(雌核发育二倍体为1,雌核发育三倍体为2)。雌核发育鱼核仁数减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大黄鱼不同发育阶段(胚胎、仔鱼、成鱼)以及同一个体不同组织(鳃、肾、鳍)的细胞核仁数目(众数)相同。因此,借助核仁银染法可以快速、可靠、简便地进行染色体倍性鉴定。而雌核发育鱼核仁数减少的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二倍体和三倍体壳体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养殖20月龄的二倍体和三倍体个体各75个,分别测量它们的壳体性状(壳高、壳长和壳宽)和体质量(全湿重和软体重),并进行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二倍体和三倍体的软体重变异系数都最高,绝大多数性状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全湿重和软体重的相关性较高分别为0.866和0.67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壳长、壳高和壳宽对二倍体长牡蛎全湿重的影响相当,其中壳高最大,直接作用系数为0.474,对软体重影响最大的是全湿重,直接作用系数高达0.780;壳宽对三倍体长牡蛎全湿重的影响最大,直接作用系数为0.471,壳高和湿重对软体重的直接作用系数分别为0.348和0.367;对长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全湿重和软体重分别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其r2值均小于0.85,说明存在对质量性状影响较大的其他因素。本研究为不同倍性长牡蛎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A method for ploidy verification of triploid and diploid Haliotis midae was developed using molecular microsatellite markers. In all, 30 microsatellite loci were tested in control populations. A final micro satellite multiplex consisting of seven markers were optimised and a complete protocol is reported. This protocol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identifying the ploidy levels of 42 ploidy-unknown abalone, showing the utility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s tools for verifying the ploidy of individual abalone. The protocol can be applied in larger animals for which the isolation of nuclei and metaphase chromosomes from tissues is difficult.  相似文献   

15.
盐度胁迫对香港牡蛎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盐度胁迫下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了解盐度适应过程中牡蛎的代谢机制,本研究以盐度0、8、16、32、40为胁迫盐度,以正常海水(盐度24)为对照,开展香港牡蛎对盐度胁迫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各实验盐度组糖原含量在盐度胁迫0~8 h内下降,且盐度胁迫幅度越大糖原含量降幅越大,胁迫8 h后则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腺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组蛋白/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和Na~+/K~+-ATP酶活力的变化规律相似:在0~8 h内,各实验组酶活力均急剧下降(SIRT1上升);8~48 h内,酶活力上升;48~120 h内,酶活力逐渐趋于平稳状态,总体表现为盐度越高,酶活力越强,并与胁迫前有明显差异,且盐度胁迫幅度越高,差异越明显。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体表现出高盐胁迫下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低盐胁迫下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盐度胁迫幅度越大,T-AOC活力的变化幅度越大。实验结果初步表明,香港牡蛎糖原含量与渗透压调节存在一定的关系,AMPK、SIRT1、Na~+/K~+-ATP酶活力及T-AOC均与渗透压调节密切相关,且在高盐胁迫下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低盐胁迫下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合浦珠母贝三倍体和二倍体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D.)三倍体和二倍体的生长测定表明,三倍体成贝平均壳高、壳长、壳宽和体重均超过二倍体同胞,差异极显著(P<0.01)。特别是抑制第一极体形成的三倍体,经两年养殖,壳高、体重和肉重分别比二倍体增加13.01%,44.03%和58.37%。在繁殖期,三倍体的增长率显著超过二倍体。非繁殖期的大多数月份,三倍体的增长率和二倍体相差不大。因此,可以认为三倍体生长速度快主要是由于三倍体的生殖腺发育受阻,体内积累的能量转移到体细胞生长所致。  相似文献   

17.
三氯异氰尿酸(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 ,TCCA)是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水质消毒剂, 使用不当会给生产和环境带来危害。为指导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人工育苗过程中TCCA 的安全用药,作者利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TCCA 对脊尾白虾幼体的急性毒性及对幼体发育的影响。实验设7 个浓度梯度组(1.0、1.5、2.0、2.5、3.0、3.5、4.0 mg/L)和1 个空白对照组, 每组3 个平行。急性毒性实验持续96 h 后结束, 用正常育苗海水代替TCCA 溶液, 正常管理直到幼体全部变态为仔虾, 评估短时间的TCCA 处理对脊尾白虾幼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TCCA 对脊尾白虾幼体在24、48、72 和96 h 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81、3.03、2.71 和2.47 mg/L, 其安全浓度为0.25 mg/L; 随着TCCA 浓度的升高, 脊尾白虾幼体变态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 但能成功变态为仔虾个体的变态持续时间及仔虾体长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本实验结果可以为脊尾白虾人工育苗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长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生殖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曾志南  林琪  吴建绍  陈朴贤  陈木 《台湾海峡》1999,18(3):332-336,T003
对长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生殖腺涂片检查结果表明,三倍体生殖腺发育较二倍体差,三倍体成熟卵母细胞和细胞核的体积分别是二倍体的1.64和1.44倍。组织切片检查结果,二倍体生殖腺发育正常,三倍体生殖腺发育受阻,大部分停留在增殖期的休止期,一部分虽发育至生长期和成熟期,但与同一发育期一二倍体比较,生殖腺发育差。三倍体雌性生殖腺发育较雌性好,三倍体雌雄性比为2.62:1,在所取的样品中到3个雌雄同体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