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前汛期暴雨气候概况的统计分析得出玉林市暴雨发生的气候分布特征;在普查分析历史天气图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产生暴雨的关键因子,给出了造成玉林市前汛期暴雨天气过程主要的4类天气形势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运用相似分析和数学模式计算相结合作玉林市前汛期暴雨的定量预报,为玉林市短期暴雨预报提供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2.
玉林冬季气象灾害及农业结构调整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匡昭敏  李强 《广西气象》2000,21(4):36-38,55
通过玉林市冬季主要气象灾害的分析,得出其霜冻和低温寒害的规律,找出玉林市几种主要经济作物的寒冻害指标;指出了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前汛期暴雨气候概况的统计分析得出玉林市暴雨发生的气候分布特征;在普查分析历史天气图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产生暴雨的关键因子,给出了造成玉林市前汛期暴雨天气过程主要的4类天气形势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运用相似分析和数学模式计算相结合作玉林市前汛期暴雨的定量预报,为玉林市短期暴雨预报提供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4.
2010年6月8~9日玉林强降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10年6月9日玉林市发生的一次局地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物理量诊断场资料等进行分析,揭示了造成这次强降水南北差异明显的一些因素的特征,为今后玉林市的暴雨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10/2011年度玉林市龙眼秋梢抽生期—开花着果期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诊断分析,找出了有利2011年挂果率高的主要气象条件,并根据龙眼的开花结果习性和玉林市的气候特点,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挂果率。  相似文献   

6.
玉林市近10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1-2010年玉林国家基本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近10年玉林市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玉林市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主要是来自夏、冬两季增温的贡献;年降水量总体呈平缓略升态势,10年间降水分布呈两头多,中间少的特点;日照时数前期先降后升,中后期平稳少变,春季略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玉林市近51年的雷暴天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年雷暴日数的变化特征及其时间分布情况,表明了玉林市年雷暴日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玉林市水田改制一年三熟与气象条件关系非常密切, 经分析,在玉林市推广三熟制既有许多气候优势,也有一些气象灾害, 根据新三熟制的试种实况、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玉林市地处广西东南部,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资源丰富,适宜双季稻栽培,是广西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沿海经济改革开放区,粮食总产量和商品量居广西前列。但是,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水稻产量年际波动较大,增产年与减产年几乎各半,交错出现,高而不稳。高产年与低产年相比,平均相差103.3公斤,最大相差220公斤。因此,找出原因及其对策,是玉林市水稻高产稳产综合开发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和灰色关联度系统分析了玉林市早晚稻单产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找出了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及其变化规律,应用“反设计”原理和方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生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玉林市春、夏、秋三个季节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参照历年的旱情资料,确定出干旱的农业气象指标,分析47a来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特点,并针对玉林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防御干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体系是定量评价冬小麦农业气象条件优劣和发布灾害预警预报的基础,更是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基础。在解释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内涵的基础上,参照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体系构建的通则,综合农业气象指标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我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由冬小麦品种特性农业气象指标、关键生育期农业气象指标、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主要病虫害指标四大类构成。冬小麦品种特性农业气象指标由反映品种特性和地域布局的指标构成,包括品种类型、区域布局和耕作栽培管理气象指标;关键生育期农业气象指标由反映关键生育阶段气象条件适宜与否的指标构成,包括播种出苗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成熟收获期气象指标;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由反映受灾程度的指标构成,包括干旱、越冬冻害、晚霜冻、湿渍害、干热风、烂场雨等;主要病虫害指标由反映病虫害发生发展程度的指标构成,包括白粉病、赤霉病、锈病、蚜虫等。此外,还对指标的筛选和综合集成及赋权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曾金全  张烨方  王颖波 《气象》2011,37(12):1595-1600
选取落雷密度、雷灾发生率、雷灾经济损失率及雷灾生命损伤率为评价雷电灾害易损性的指标,运用解析几何的直线方程对指标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引入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数据真实性程度对结果的影响进行了修正,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总易损度值进行更为合理科学的区划分级,并以福建省为例对新模型做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综合评价算法模型在关系计算、级别区划、结果分析等方面体现出一定的数学优势,能较细致、完整地反映出雷灾易损度区划指标之间的联系及各指标因素对雷灾易损度的综合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及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惠  邓勇  尹丽云  许迎杰  景元书 《气象》2007,33(12):83-87
利用云南省124个气象台站1971—2005年年平均雷暴日数资料及2001—2005年雷电灾害资料,从灾害易损性的角度出发,对云南省雷电灾害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计算了各州市的雷击密度、雷击灾害频数、经济易损性指标、生命易损性指标,最后进行了综合评估,初步形成了云南省雷灾易损性区划。结果表明,某一地区雷击灾害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情况既与该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大气环境状况有关,也与该地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状况有关。所形成的区划对各地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提供了比较客观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电网雷害分布规律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6—2009年北京市逐日电网灾害资料分析了北京市电网雷害的发生规律, 结果显示:北京市电网雷害存在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合同期气象观测站的雷暴日资料、北京市各区县的经济和人口密度特征提出了电网雷害概率、电网雷害频度、电网雷害密度、经济易损模数和生命易损模数作为北京市电网雷害风险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4级分区法对上述电网雷害易损性评估指标进行分级,并将北京市各区县按照5个电网雷害评估指标的所属等级值累加,得到电网雷害综合易损风险评估的评估系数。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电网雷害高风险区集中在北京城区中心附近,山区和山前迎风坡地带尽管电网雷害频次较高,但电网雷害风险却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选取年雷击大地密度、产值密度和人口密度3个因子作为评判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厦门市6个区的雷电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厦门市各区雷电灾害风险受地闪频次、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响,思明区为高风险区,翔安区为低风险区,其余4个区为中等风险区.该划分为厦门市防雷部门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经济的防雷设计方案提供了更为细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的雾灾损失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雾灾害的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可得性,选取了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受灾面积、大雾持续时间和直接经济损失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法来建立雾灾损失评估模型,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建立的雾灾损失评估模型进行雾灾的灾害等级划分,是较为合理的,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冰雪灾害对北京城市交通影响的预警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灾害学原理,利用1952—2011年北京历史冰雪灾情资料分析构建了冰雪灾害对北京城市交通运行的预警评估指标体系:发生时间、冰雪强度、交通脆弱度、预警能力和减灾能力,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市冰雪灾害预警评估模型和评判标准,并对北京历史上38次冰雪灾害事件进行了影响评估及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预警评估因子对冰雪灾害影响贡献的权重分别为冰雪强度0.4404、交通脆弱度0.2789、减灾能力0.1797、发生时间0.05264、预警能力0.0484,建立的预警评估模型准确率达76%。冰雪强度不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子,而是与城市化背景下的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着冰雪灾害对北京城市交通运行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投影寻踪回归的规范指标的气象灾情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合理地评估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对减灾、防灾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建立不同气象灾害系统均能适用的投影寻踪回归 (projection pursuit regression, PPR) 矩阵表示灾情评估模型,在对气象灾情指标值进行规范变换基础上,规范变换后的各指标皆等效于同一个规范指标,因而只需构建对任意2个规范指标值适用的投影寻踪回归 (projection pursuit regression based on normalized index value, NV-PPR) NV-PPR (2) 模型和3个规范指标值适用的投影寻踪回归NV-PPR (3) 模型;对3个以上指标的气象灾害系统NV-PPR建模,只需将其分解为若干个NV-PPR (2) 模型和 (或) NV-PPR (3) 模型的组合即可。模型用于广东省台风和重庆市两起雷电灾情评估,并与其他方法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NV-PPR的气象灾情评估模型不受指标数量的限制,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该模型还可推广为适用于其他灾情评估。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安徽省2005—2010年的闪电定位资料,以安徽省各市的行政区域为评估单元,考虑人口密度以及经济发展因素,选取雷暴日(T)、地闪密度(N)、人口密度(L)、单位面积的GDP(D)作为评估指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得到安徽省的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然后利用历史雷灾频次对区划结果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黄山市、马鞍山、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淮南市、合肥市、阜阳市具有较高的雷电灾害风险值;宿州市、亳州市、淮北市雷电灾害风险值较低;其他城市雷电灾害风险值居中.  相似文献   

20.
贵港市气象诱因地质灾害监测预测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质灾害诱发因素中降雨是主要的因子之一,通过建设中尺度自动站网络收集基础数据,建立地质灾害预报工具,提高地质灾害预报准确率,建立地质灾害工作平台,实现部门之间的资料共享和会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