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瓦屋山水库地震台网于2016年恢复重建,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是对4个台站的观测设施进行改造、台站设备的升级换代、数据传输方式的恢复等,4个台站台址和1个台网中心不变.经过1年的恢复重建,瓦屋山水库地震台网考核运行率达到99.31%,监测能力满足可监测ML≥0.5地震的要求,2个台站的观测动态范围优于恢复重建前的水平,2个台站不如恢复重建前.  相似文献   

2.
漫湾、小湾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大部分台站于2015—2016年间相继停止工作,经多次论证,于2019年对两台网共18个台站进行优化及恢复重建。经过对地震台站及中心机房设备的优化更换和恢复观测改造,水库地震台网共13个台站的运行率均达95%以上,水库监测区地震监测能力下限达到ML 0.3,监测能力优于恢复重建前水平。漫湾、小湾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的恢复重建,提高了监测区水库地震监测能力,对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及民生安全保障工作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糯扎渡、景洪水库地震监测台网于2008年建成,用于监测糯扎渡、景洪水电站周边水库地震活动,受历史原因影响,监测设备老旧,设备用房破损,截至2016年,该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基本处于停测状态。2017年,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对整个水库地震监测台网进行设计优化、修缮,对15个台站及中心机房设备进行维修、更换,恢复台站网地震监测。修缮以后,水库地震台网考核运行率达95%以上,可满足监测ML≥0.5地震的需求,台网观测的动态范围优于恢复重建前水平。此次糯扎渡、景洪水库地震台网的恢复重建,不仅对水库地震监测起到保障作用,也是对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推进。  相似文献   

4.
RSDA-1地震数据采集器是四川省地震局水库地震研究所于2006年7月~2007年6月研制出的新产品,2007年8月用于瓦屋山水库地震台网的4个台站和紫坪铺水库地震台网的庙子坪地震台。庙子坪地震台位于汶川8.0级地震震中区15km的极震区。截止2008年8月,历时一年并经受住汶川8.0级地震考验的RSDA-1采集器总体运行良好。本文从运行情况、事件定位和“平坦限幅”等3方面说明RSDA-1采集器在两个水库地震台网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5.
水库地震台网监测能力计算方法——基于G-R关系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库地震台网监测能力是否达到设计目标,对已经建成的水库地震台网是必须回答的问题,根据研究,可以震级-频度关系式为主,配合频度-震级图来回答。近年来运用此方法,对紫坪铺、瀑布沟、瓦屋山水库的水库台网监测能力作出了明确回答。在特定水库区域针对具体的水库做地震活动本底研究时,应用该方法使得区域台网目录更好地应用于水库地震活动本底研究。在水库地震台网中突发小震群时,应用该方法使得预测的后续可能发生的最大震级与后续实际发生的最大震级一致性较好。该方法普适性强,可广泛应用于水库地震和天然地震监测预测。在表述地震台网监测能力时,该方法取得了从设计意图到实测数据回答台网监测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雅砻江数字水库地震台网技术系统按照流域化建设和运行模式,以科学合理的测震台站布设、多样化及时通信组网方式和现代化台网中心,构成一个台站流域化布局、地震数据传输通信方式多元化、监测成果实时共享的水库地震监测系统,为工程安全监测和区域防震减灾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准确详实的基础资料,并为同类工程及大规模水库地震台网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锦屏二级水电站和官地水电站,于2009年9月组建了由4个台站和1个数据处理中心构成的锦屏官地临时地震台网。该台网有两方面的特殊性:①数据处理方面,如:人工取数、人工合并数据、人工挑选地震等特殊性;②该台网存在布局不合理和台站数量偏少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增加了人工工作量,且严重影响了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定位。结合西昌地震台网后,既提高了l临时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又大幅提高了地震定位的精度,同时为水电站业主节约了台网建设成本,赢得了水库蓄水前天然地震活动的监测时间。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震代表团一行六人,应美国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内政部地质调查局的邀请,于1979年11月14日至12月7日赴美进行访问和考察。在访问位于科罗拉多州戈尔登市的地质调查局地震研究办公室所属的全球地震学研究室时,该室主任恩达尔(E.R.Engdahl)介绍了目前正在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全球数字地震台网(GDSN)。该台网预期由1个高增益长周期地震台网的台站、5个改进的高增益长周期地震台站、13个地震研究观象台和17个数字世界标准地震台网的台站所组成。前三类台站上所使用的观测系统过去已有多篇文章介绍,而最后那类台站上拟装备的观测系统则尚未见报导,为此将所赠的美国地质调查局全球地震学研究室阿尔伯克基地震实验室的赫特(Charles R.Hutt)于1979年11月写的《供世界标准地震台网用的数字记录系统》初步报告,摘译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无线遥测地震台网的兴起地震学是一门观测性很强的学科。它一开始就是与研制地震观测仪器和建立地震观测台站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没有地震观测,主要是地震台站的观测,就没有地震学和地震预报的发展。我国解放前地震台站为数很少,而且不能连续进行地震观测。解放后到1966年邢台地震前,已建有29个较完备的地震台和一些地磁台。为了烈度区划和水库观测还建立  相似文献   

10.
前言在中国地震局与安徽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九五”期间安徽省地震局完成了合肥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蒙城区域有人值守数字地震台、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合肥台的建设 ,现投入正式观测运行 ,并取代了原模拟观测。但是监测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仅占全省地震台网的2 7% ,合肥数字地震台监控 ML 2 .5地震范围仅为全省地域面积的 1 / 3 ,而皖南、皖北地区台站仍为模拟观测 ,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安徽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需求 ,因此 ,在“十五”期间将建设省级数字地震台网。图 1是“九五”期间安徽省数字地震台网的建设概况。1 “十五”安徽省级数字地震观…  相似文献   

11.
烈度计台站在地震预警中具有重要作用,对烈度计台站的远程监控是保证观测数据稳定可靠的前提。针对现有监控系统无法对台站供电、网络、设备状态等信息进行智能监控的问题,设计烈度计台站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台站供电、网络、I/O开关量、烈度计状态等信息的采集及远程控制等功能,并在天津烈度计台网进行部署,提高了故障排查及维护效率,保证了烈度计台站数据的连续率。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皖南地区区域地震台网20个测震台站的基本情况。对20个台站的背景噪声数字化记录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其背景噪声均方根RMS值、有效测量动态范围,分析了噪声水平并按照地噪声水平的规定对各台进行了台基噪声分类。结果表明,20个测震台站中有9个I类台址、9个Ⅱ类台址、2个Ⅲ类台址。同时,分析了皖南地区区域台网的最小监测能力,结果表明,皖南地区区域台网最小监测能力为M_L≥-0.1—0.6,台站监测能力基本满足皖南地区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山东数字地震台网基本情况,计算了40个测震台站台基背景噪声,利用Welch方法计算噪声功率谱密度(PSD),进而计算地震台台基1—20 Hz地动噪声均方根值(RMS)和有效动态观测范围。根据计算结果,依照《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对山东测震数字台网40个参评测震台站进行背景噪声级别分类,并分析不同台站背景噪声水平较低的原因,以期为测震台网的优化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介绍“十五”江西数字测震台网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台站布局、观测动态范围和台基环境地噪声水平对台网地震监测能力的影响,阐述江西数字测震台网技术成果及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与邻省台网的联网与数据共享后,台网监测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选取河北数字地震遥测台网2008年1月至2018年4月产出的唐山震区范围内地震观测报告数据,利用单台和多台和达法对2012年5月河北唐山4.8级地震前后波速比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单台和达法波速比计算得出陡河台等7个台站在唐山4.8级地震前存在低值异常;多台和达法计算波速比在ML≥1.0、ML≥1.5,ML≥2.0不同震级的波速比变化曲线与唐山4.8级地震对应较好,震前存在近一年的波速比低值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山西建设的中国地震局“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典型示范工程,内容包括山西省区域前兆台网中心、临汾中心地震台、太原中心地震台和夏县地震台的建设和改造,10多种新研制的网络化前兆观测设备在这些台站安装并试运行。本文就山西典型示范工程建设的实际工作,阐述了几种典型前兆台站的通信集成方式,以及相应的软件实现方法,可供今后“十五”工程中其他前兆观测台站的通信集成和集成软件的研究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新疆数字化地震台网业务运行管理系统具有对地震台站业务考评、网络及设备信息、台站参数、系统运维、数据共享、大震速报、速报编目数据统计和台网资料等信息管理功能。该系统在Windows 7系统环境下,使用MyEclipse平台和MySQL数据库通过JSP技术开发动态Web Service系统,使用Delphi XE10环境开发移动APP。在新疆地震台网投入运行后,解决了日常业务中台站与台站、台网与台站数据和信息交换困难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新疆地震台网的运行质量监管力度,方便用户使用各类数据,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