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县站长期天气予报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逐步增多,使用的予报因子也越来越多,据全地区各站的不完全统计,使用因子最多达一千多个,最少也有四百个以上。如何正确地应用这些予报因子制作予报方法和工具,促使县站予报质量和服务效果不断得到提高,这是  相似文献   

2.
粟运华 《气象》1978,4(7):28-28
我们新安江水电厂的气象予报工作相当于县站予报,是专门为水电专业服务的。我想结合我们开展予报的实践来谈以下三个问题。 一、统计予报是今后发展方向之一 在统计予报没有引进县站予报之前,在一次予报讨论中,使用同一张曲线图,由于各人看问题的角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对西安机场冬季低能见度的研究,对布尔代数在航空天气予报中的应用作了初步地探讨。一方面应用布尔代数这一数学工具对西安机场低能见度的予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论证了应用布尔代数这一理论不仅能解决回归法所不能解决的予报因子彼此不独立因而予报效果不好的问题,而且探索到了本来相互不独立的因子,通过逐步(0,1)化后,使其在布尔代数意义下彼此独立,即线性迭加而得予报量,其予报效果较其他形式为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湖南97个气象观测站逐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逐日降水量和湖南天气气候分区,研究湖南极端干旱特征和极端干旱时段内人工影响天气增雨潜力,结果表明:①湖南极端干旱期有相当的增雨潜力,各个分区的极端干旱频次和大气可降水量年代际变化除70年代外均呈现为北少南多的特点。②极端干旱时段内各分区年均可增雨日数主要表现为月际差异,可增雨日数主要集中在8—10月,各分区区域差异较小,各分区在伏旱期的可增雨日数大约占伏旱期的16%~20%。③湖南极端干旱按照出现的季节分类有11种,频次最高的是夏秋连旱,同时夏秋连旱的可增雨日数最多。  相似文献   

5.
我国南方晚稻孕穗期旱灾指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南方晚稻孕穗普遍期后对干旱最敏感这一特点,分别在江西南昌、湖北荆州、湖南长沙3个试验站设计了孕穗普遍期后7d、10d、13d、16d和直至植株死亡5种干旱天数。试验结果表明:干旱天数与穗粒数、穗结实粒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6和-0.959。随着干旱天数增加,土壤湿度逐渐减少,减产率上升。当干旱18d时,土壤湿度临界值为5.57%,植株死亡。用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拟合干旱天数、土壤湿度、减产率三者之间的方程,分别以土壤湿度、减产率作为评价因子得出干旱灾害评价标准。经鉴定,自大田土壤上层无水开始干旱6~7d,晚稻受到轻度灾害;干旱8~11d,晚稻受中度灾害;干旱12d以上受重度灾害。  相似文献   

6.
我足吉林省气象台予报科技术员,九五八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气象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吉林省气象台工作。在从事气象工作的二十年来,我在党组织的教育下,不断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努力钻研,先后写出了《关于予报综合问题的初步探讨》、《关于点聚图予报的综合》、《500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数理统计中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事物的分类,在气象上由于各种环流形势非常复杂,仅仅凭经验来判断分类往往是不够的,如果用聚类分析把历史台风样本按照一定的标准客观地分成几类,则既可以“分类归纳出各种客观予报方法,又可以把各个型作为一个“质”的因子,然后通过数量化处理转化成“量”的因子,参加到预报方程中去,本文采用后一种方案,重点在改进预报因子,首先选择反映西风带和付高特征的有关因子,作为聚类分析的标准,然后,使分类因子数量化,同时结合其他数量因子,进行逐步迴归,建立预报方程,初步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台风路径的客观预报中,引用聚类分析是有效的,它能够把予报员的实践经验定量的反映到客观予报的模式中去。  相似文献   

8.
华北及周边地区夏季分区客观降水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降水客观分区的基础上,对华北及周边地区进行夏季降水预报。利用2006—2008年的6—8月T213资料和相应时段的实况资料,通过概率回归降水等级方案建模,对2009年和2010年6—8月进行了试报。结果表明:分区建模的降水预报与单站建模预报相比,TS评分在不同时效、不同量级上均有提高,并且在空报和漏报上有较大改善,特别是大量级降水预报改善明显。从因子分析上看,分区建模较单站建模所选因子更丰富,利用了模式产品的有用信息,因此做出了更好的预报。分区建模与模式降水预报的对比分析表明:分区建模的降水预报效果好于模式直接降水预报,空报现象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9.
1.引言帕默尔干旱度指标(PDST)是美国广 泛采用的,在美国商业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 的《天气和作物周报》中作为干旱监测报 道。在许多干旱研究中,如北美近三十多年 的旱情比较,分析旱情的时空分布特征、气 候评价,干旱面积与火灾,城市和灌溉供水 问题等许多方面都应用帕默尔干旱度指标。 这个指标比其他指标更全面实用。该指标是 在水分平衡计算的基础上算出气候适宜降水 量,然后用它求出距平值,并对距平进行权 重,再综合考虑时间因子,最后得出指数 值。  相似文献   

10.
我站在分析月降水量预报的实践中发现,某一时段的降水量自身演变与次年同期降水趋势有一定规律,从中利用降水量的年际变量和距平值配合其它因子制作降水量予报工具,使用效果较好。现以五月为例介绍制作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小概率事件的予报,是很棘手的问题。目前台站盛行的是运用“消空法”做予报。即在经过一定的分型起报后,选用一组几个“消空指标”,经逐一消空,来做小概率事件(如大、暴雨)的予报。对这种方法,不少同志持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用“消空法”做予报,不仅实践上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而且理论上也是站得住脚的。我地区的钟山、富川、蒙山等站,几年来基本上都是用“消空法”制作予报工具,大、暴雨的予报准确率都稳定在50%~60%以上,这在目前来说可算是水平较高的了。但问题还是存在的。为什么有些予报工具,虽经逐一消空,把空炮的个例基本上都过滤掉了,而实际使用起来效果又欠佳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指标不能太多,一般不要多于样本容量(个例)数的五分之一;二是各指标的效能没有进行过严格的检验,存在着不少“凑数”的情况,因此影响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961—2019年长江中下游区域性干旱过程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识别区域性干旱过程,评估其强度是开展精准监测、评估干旱影响业务的基础.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502个国家级气象站1961—2019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以及1971—2019年干旱受灾面积,运用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及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方法,识别出长江中下游地区126次区域性干旱过程,干旱过程的次数随着持续天数增多呈...  相似文献   

13.
新书架     
《气象》2014,(4)
正《中国南方季节性干旱特征及种植制度适应》杨晓光,李茂松著该书以我国南方季节性干旱特征以及种植制度适应为主线.建立了适用于南方地区的季节性干旱指标体系,明确了季节性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时空特征,完成了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三级分区.提出各区域防旱避灾种植制度优化布局,可为南方地区防旱减灾研究提供参考。本书是综合作者  相似文献   

14.
基于MDERF(Monthly Dynamic Extension Range Forecast)模式输出500hPa位势高度场资料和贵州各月干旱综合指数、降水和气温等历史样本,利用秩序回归降尺度法,研究该方法对贵州月干旱综合指数、降水和气温的预报技巧和预测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从穷尽所有因子组合中选出彼此独立的3个最佳组合因子共同作为预报因子,从而增强可预报性;模型5 a回报试验和2007年8月试报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实际预测业务中的应用潜力;各气候要素多年的距平相关系数评分比较稳定,其中月干旱综合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气温距平全年平均距平相关系数评分分别为0.14、0.15和0.14;各气候要素中月气温预报的Pc最高,平均为73%.综合分析表明,该方法在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对贵州月气候要素预测释用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天气予报是当地党委指挥农业生产,抗灾夺丰收的重要依据,也是气象服务的主要手段。做好天气予报,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旱涝、冰雹、寒潮、霜冻、大风等灾害性天气予报,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这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全国县站予报会议提出开展灾害性、关键性天气予报攻关赛的倡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81 2010年宁夏23个气象站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从干旱发生日数、干旱范围、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等方面对宁夏干旱致灾因子特征指标进行了分析,并作了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近30年宁夏干旱发生日数、发生范围、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呈从南到北不断增加的趋势,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最大为0.94,最小在0.1以下,南部大部分地区普遍处于干旱致灾因子低危险区,北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致灾因子高危险区。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81 2010年宁夏23个气象站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从干旱发生日数、干旱范围、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等方面对宁夏干旱致灾因子特征指标进行了分析,并作了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近30年宁夏干旱发生日数、发生范围、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呈从南到北不断增加的趋势,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最大为0.94,最小在0.1以下,南部大部分地区普遍处于干旱致灾因子低危险区,北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致灾因子高危险区。  相似文献   

18.
统计予报在台风路径的客观予报中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它吸取了予报员的天气实践经验,与经验予报相比较,具有定量的优点,且使用方便,赶得上予报时间要求。但  相似文献   

19.
近55年来云南区域性干旱事件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燕  况雪源  晏红明  万云霞  王鹏 《气象》2018,44(9):1169-1178
本文利用一种简化的区域性干旱事件识别方法,对近55年来云南区域性干旱事件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选取区域性干旱事件的持续天数、影响站点数、平均强度、累积强度和极端最大强度这5个单一事件评价指标,构建了云南区域性干旱的综合评估模型,确定干旱等级划分标准。进一步分析表明,云南区域性干旱的发生频次、累积强度和累积影响站次均呈现上升趋势;云南在12、1和3月干旱发生最多,7、8月干旱发生最少;干旱持续天数集中在15~45 d,最长的可达222d;云南多发全省性的干旱且旱情偏重。云南中部区域干旱偏多、偏重发生;在严重的干旱事件中,中部型发生频次最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上海台风研究所无地形的业务数值予报模式中引入地形,用实际天气过程进行了地形动力效应的予报试验。结果表明,引入地形后的模式,其予报能力有明显改善,尤其是对500hPa高空槽以及地面冷高压活动的予报,模式地形表现出重要影响。由此说明,即使在有限区域短期数值予报模式中,引入地形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