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干热河谷农业干旱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永彬  朱彤  卢培泽 《热带地理》2003,23(2):154-157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散布的一类半干旱、干旱地带,自然水分的缺乏制约着干热河谷优势光、热、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干旱环境的形成,有显著的低纬、山原、季风的背境特征,农业干旱直接受区域降水与蒸发,地表水与地下水,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影响,并形成了3种类型的农业干旱地域。为了改善农业干旱状况,需要采取增加控制水量,山地—河谷水资源整体规划,发展高效用水的农业产业等措施。从实际中提炼干热河谷水资源开发的4个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2.
元谋干热河谷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独特的生态类型,这里气候炎热,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元谋干热河谷区土地荒漠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持续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在对我国西北干早地区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就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秦岭-大别地区矿产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划分该区矿产资源经济区和测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提出该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云南干热河谷坡地资源改良利用途径与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按非地带性规律分布的干热河谷景观生态区是中国南方局部区域荒漠化过程的前奏,文中试图以云南干热河谷区为例,对其总体分布状况及特征,土地利用中的气候、生物等限制性因子进行评价分析,提出云南干热河谷坡地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后备土地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在多年野外定点试验工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具备一定实用推广价值的干热河谷坡地改良利用途径和技术方法,最终得出云南干热退化生境区一系列先锋树种引种选择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格尔木至诺木洪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青海格尔木至诺木洪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针对以往水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用水量平衡的方法,讨论其未来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宏观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池州地区水资源的基本概况和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对该区水资源在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着重从水利工程和生物措施等方面提出对本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整治规划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8.
恩施地区砂岩石材资源丰富,品种多、质量好,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上段和三叠系上统九里岗组地层中,潜在矿产资源约32.7亿m3,具有较大开发利用前景。本文在阐述恩施地区砂岩石材资源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恩施地区开发利用砂岩石材资源具备的优势,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9.
云南干热河谷特色农业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永彬  朱彤  卢培泽 《山地学报》2002,20(4):445-449
云南是一个山原省份,河谷盆地是农业发展的最适宜地区,由于部份河谷盆地存在干热气候,坡在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自然障碍,以及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制约,使得传统农业明显欠发达;同时干热河谷地区又具有光热与土地等自然资源优势条件,适宜发展特色作农业和反季节农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发展形势下,需要开展区域特色农业建设以实现农业开发效益的提高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具体的分区开发方向和相关产业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无谋干热河谷按树人工林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干热河谷人工林生长缓慢,林分结构简单,群落生物量较低。地面物质组成和地表侵蚀状况是影响干热河谷林木群落生物量的主要立地因素之一,土壤入渗能力强的石质山地有利于高大乔木的生长,桉树人工林生物量高,而侵蚀严重的泥质山地则相反,不利于高大乔木的生长,桉树人工林生物量低。  相似文献   

11.
临沂地区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评价区内优势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分布的基础上,针对市场的需求、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本区优势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为临沂地区的工业发展和布局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斌 《热带地理》1997,17(4):327-333
市场经济的基本模式,是以效率为特色,兼顾市场,政府和社会作用“三位一体”的模式,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肇庆地区在市场经济导向下,尤其在珠江三角洲市场的作用下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方向与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3.
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特色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青藏高原是一个奇异独特的地理单元,一个魅力无穷的旅游资源宝库。青藏铁路的兴建,为沿线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特色的系统分析,提出了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4.
黑河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阶段潜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凯  韩永翔  张勃  郝建秀 《地理科学》2006,26(2):179-185
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黑河中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阶段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黑河中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处于中级阶段V2,水资源开发利用仍保持上升势头,潜力综合评分值较大,达到0.5349,说明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仍有较大的潜力。其中以甘州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最大,山丹县最小。黑河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潜力的综合评价,为该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比较利益学说与农业地域分工和区域资源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又要坚持以比较利益为原刚指导地域分工和合理开发利用地域资源优势,使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方向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地区生产优势相一致,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广西岩溶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福生  莫权辉 《热带地理》1995,15(3):235-243
广西岩溶面积较大,分布范围广。岩溶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恶劣,土壤瘠薄,植被稀少,降雨分布不均,农用水源不足,加上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失调,生态系统的特和能量入不敷出,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导致生态环境条件进一步恶化,生态平衡失调,自然灾害加重,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下降,严重地影响岩溶地区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在资源开发利用上扬长避短,切合实际地发展林业和恢复植被  相似文献   

17.
元谋干热河谷区生态环境变迁探讨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类型,分析了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地质历史时期的生态环境演变及5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提出了该区生态环境的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秦岭-大别地区矿产开发与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秦岭-大别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区域经济环境进行了分析,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提取价值 以及经济效益进行了测算,提出了该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5条措施:即强化矿产勘查工作,保证矿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综合性矿物原料基础和加工产业基础;综合开发、综合回收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实行统筹管理、保护性开采利用;重视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毛晓辉 《干旱区地理》2001,24(2):136-140
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流域,流域总面积102万km^2,流域范围涉及整个新疆南部地区。塔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了国内外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塔里木河流域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维护边疆稳定、促进社会进步与繁荣以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从宏观战略的角度探讨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分期分段目标、基本原则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三江平原和横断山区的泥炭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平原和横断山区是我国泥炭资源两大丰富区,作者详细论述了三江平原和横断山区的泥炭资源分布、泥炭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泥炭的形成和积累是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由于地貌、地质、气候以及各种成矿作用组合的差异,不仅造成泥炭分布的时空不平衡性,而且也影响着泥炭性质、质量,左右着泥炭开发利用的方向。泥炭质量评价以泥炭的性质为依据,是泥炭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决定着泥炭利用的方向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