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是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大量的水质测试分析资料,对位于鲁中山丘区的临朐县、沂源县、沂水县及莒县境内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严重,硝酸盐含量(以氮计)大于20 mg/L的Ⅳ、Ⅴ类水水样占总水样的35.17%,Ⅳ、Ⅴ类水分布面积约2 65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3%左右。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多呈面状分布特征,农业生产中化肥、有机肥的施用是引起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与治理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毕晶晶  彭昌盛  胥慧真 《地下水》2010,32(1):97-102
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是全球所面临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对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研究也自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就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机理和途径、对人体及其它生物的危害以及修复技术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另外,就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治理引用了工程实际加以说明。最后指出了未来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治理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长葛县规划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芳  王磊 《河南地质》2001,19(4):280-284
本文根据长葛市规划区地下水化学分析资料,利用污染指数法对该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该区局部地下水的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污染指数大于1的原因是生活,工业废物处理不当和引用污水灌溉而引起,并提出了该市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环境监测多年资料,分析了齐齐哈尔市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升高的原因污染状况及其污染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防治及评估预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锦霞  朱建军  陈立 《地下水》2006,28(4):58-62
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产生、危害及我国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现状、主要因素、分析测试方法,详细介绍了国外评估硝酸盐污染风险的一种统计回归方法,提出了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市地下水中氮污染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通过对石家庄市地下水中“三氮”污染状况的分析,发现硝酸盐是地下水中的主要氮污染物,利用氮同位素方法分析了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来源,讨论了人类开采地下水和施放环境物质对地下水中氮聚集的影响,在人类活动影响强度小的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污染强度大大低于市区。NO3-浓度与硬度变化趋势表明:氮污染与硬度等指标值升高有一定的联系,但在不同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中,在迁移和转化等方面又有着自己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污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2000~2004年青岛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含量的分析,探讨了青岛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污染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污染有地区性差异,污染区主要集中在农业比较发达的平度、莱西等平原地区,而属于山区的胶南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的含量较低.在平度、菜西地区,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含量与氮肥施用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应加强该区域含氮有机物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8.
北京西南城近郊浅层地下水盐污染特征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北京市西南城近郊是本市高硬度水主要分布区,也是北京平原区地下水主要补给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恶化已成为影响本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区内14个长期观测孔11a来水质资料的统计分析,从统计学和水化学角度分析了本区浅层地下水盐污染特征和机理。结果说明,盐污染主要是硬度升高和硝酸盐污染,而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显示出污染源、污染途径及污染机理的复杂性。最主要的污染原因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污灌,砂石坑垃圾回填,及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相似文献   

9.
黄旋  陈余道 《地下水》2013,(3):69-71,80
随着人口增长、粮食需求的增加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成为桂林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通过对桂林城区地下水2001年~2010 年水质调查成果,开展桂林市城区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的空间变异及其分布规律研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防治桂林市城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治理及岩溶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严  曹明达  靳孟贵  张结  黄鑫 《地球科学》2020,45(3):1061-1070
目前针对喀斯特山区及平原过渡带天然河流硝酸盐的来源识别与追踪的研究鲜有报道,也较少考虑湿润气候区反季节性干旱气候特征对硝酸盐迁移规律的影响.以汉江二级支流泉水河流域为例,分析了从源头喀斯特地区、中间过渡区、平原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及组成的空间变化,采用氮氧同位素识别地表水和地下水硝酸盐来源,利用SIAR模型定量计算各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土壤有机氮、污水粪便、化肥和大气沉降对地下水硝酸盐来源贡献占比分别为31.4%、20.0%、29.6%和19.0%,对地表水硝酸盐来源的比例分别为32.0%、30.0%、25.0%和13.0%,污水粪便对地表水硝酸盐贡献比例较地下水增高;坝上水样因水体较大,自净能力较强,受污水粪便的影响很小(仅为9.0%),坝上水样硝酸盐土壤有机氮、大气沉降和化肥的贡献占比分别为43.0%、11.0%和37.0%.枯水期河水主要由地下水缓慢补给,无地表径流汇入,土壤有机氮为河流主要的硝酸盐来源,河流中下游更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生活污水和化肥对河流硝酸盐贡献增大.   相似文献   

11.
对太湖流域长兴县浅层地下水的氮污染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共取地下水样43个并测定了其三氮含量.结果表明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超标率分别为13.95%、16.27%和16.27%.三氮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农业活动集中区,即夹浦镇、小浦镇、洪桥镇和虹星桥镇等,其中虹星桥镇硝酸盐污染最为严重,高达22mg/L.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太湖流域长兴县43个浅层地下水样“三氮”含量进行了区域空间变异分析,结果表明长兴县地下水NO3-N和NO2-N浓度变异函数满足球状模型,而NH3-N浓度变异函数为高斯模型,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浓度的空间自相关距离分别为9.98、1.51和3.82kmn.对硝酸盐污染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硝酸盐浓度与氮肥使用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年平均施肥量(以N计)为300kg/ha地区平均硝酸盐氮浓度达6.7mg/L,年平均施肥量(以N计)为100kg/ha地区平均硝酸盐氮浓度为2.2mg/L;地下水硝酸盐与地下水位埋深有直接关系,埋深较浅(1~3m)地区的硝酸盐浓度较高;当土地利用类型相同时,硝酸盐氮浓度与人口密度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张翠云  郭秀红 《地球化学》2005,34(5):533-540
在土壤排水良好、氧化的地下水环境中,地下水的氮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源的特征。当地下水硝酸盐的δ15N值在+4‰~+9‰范围内时,这个值域指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源是土壤有机氮或化肥与粪便的混合。通过分析对比前人研究资料,地下水中硝酸盐是否来自土壤有机氮的转化,其前提条件是研究区土壤有机氮是否丰富,特别是包气带中是否积累了大量有机氮转化的NO3-,并以石家庄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为例,说明了这种条件分析在氮同位素技术应用时的重要性。通过包气带岩性、有机质和NO3-含量分析、施肥区与未施肥区灌水试验对比,土壤有机氮不是石家庄市地下水NO3-的一个主要污染源。当地下水硝酸盐低浓度时(1991),85.7%的样品NO3-的δ15N值在+6.1‰~+8.4‰范围内,指示污染源主要为化肥与粪便的混合,而当现今的高浓度时,样品硝酸盐的δ15N均值(+9.9‰±4.4‰)大于+8‰和超过半数(65%)样品的δ15N值大于+8‰,指示污染源主要是粪便或含粪便的污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污染指数法,对北方某经济开发区及周边地下水水质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以轻污染和中污染为主,局部地区出现较重污染,主要指标为硝酸盐氮、三氯甲烷和三氯乙烯。通过对工业废水、再生水、河水水质的检测,发现研究区地表水水质与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排放密切相关,地下水污染很可能与开发区企业排污有关。由于开发区所处位置的环境敏感性和脆弱性,建议今后在开发区及附近继续开展相关研究,进一步查明地下水的硝酸盐氮及有机污染物来源、污染途径,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以便及时切断污染源,保障城市及当地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4.
戴启  莫美仙  陈海宁 《云南地质》2009,28(4):437-444
研究认为东部浅层地下水的污染比较严重,硝酸盐超标率达到了88%;在靠近湖滨平原区地下水硝酸盐为中等污染,其超标率在(30.77~66.67)%之间。时间上,研究区随着土地利用的变化,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在最近几年在逐渐趋向减轻。  相似文献   

15.
王恒 《地下水》2018,(5):62-63
桂林市东区为一较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为桂林市区主要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和未来城市中心区,漓江是该区域的排泄基准面。在简述桂林东区地下水硝酸盐整体含量的基础上,以东区白竹干村为例,对这一地段的岩溶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概况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桂林市城市化趋势向东发展,导致东区浅层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含量介于4.47~41.36 mg/L,均值为16.7 mg/L,受硝酸盐污染程度较高,应通过加强水质监测,对生活污水、垃圾以及禽畜粪便进行妥善处理,村民应合理施肥,控制氮肥和农药的用量,改善当地饮用水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是世界性水环境问题。地下水硝酸盐绝对含量的增加,引起水质恶化,而其相对含量的增加,改变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在某些地区NO3-成为地下水中的主要阴离子之一,用"硝酸型水"命名这种新的地下水化学类型,目前正在逐渐被学者所接受。本研究通过分析厦门市平原区地下水中硝酸型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了硝酸型水的水化学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厦门市地下水已受到硝酸盐氮污染。在全区采集的87组地下水样品中,硝酸型水占比36.8%,主要分布于风化残积平原区,东部翔安区和同安区已形成较大面状分布,西部集美区和海沧区分布较少,且呈点状或局部小面积分布。硝酸型水主要存在于氧化沉积环境,具有低pH、低TDS和低硬度特征。风化残坡积含水层的酸性土壤、地下水径流缓慢和浅层地下水埋深浅等特征为地下水NO3-富集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人类生活污水、垃圾渗滤液下渗、农业施肥等是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主要来源。建议开展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源识别研究,针对不同污染来源采取完善污染管网建设、农村改厕、科学施肥等措施,从源头上防治污染。  相似文献   

17.
对地下水污染的根源及其治理浅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文渊 《地下水》1999,21(3):109-111
我国地下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有:1)沿海地区海(咸)水入侵;2)硝酸盐的污染;3)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的污染,提出了防治和根治地下水污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开然  边红燕 《地下水》2012,(2):31-32,92
人为活动通常是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主要原因。不同来源的NO3-具有不同的氮同位素组成,利用地下水NO3-中的δ15N值可有效识别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来源。以重庆青木关岩溶地下河为例,综述了利用地下水硝酸盐中氮同位素识别NO3-污染源与循环的研究进展,简述了近年迅速发展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取样法,概述了此方面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浅谈地下水硝酸盐污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浮海梅  金云霄 《地下水》2009,31(3):85-87,119
地下水不仅是水文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淡水资源,尤其是对于郊区和农村地区的用水.现在,地表水水源普遍受到污染,人类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目前我国的地下水资源污染严重.全国多数城市的地下水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点源和面源污染,多种元素超标,"三氮"污染最为严重[1].通过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现状、危害和来源的分析,提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2005年北方某市地下水普查中28处监测点的数据资料,对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作出评价。单指标评价的结果表明,本区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硝酸盐氮及氨氮等单项指标超标严重,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属于Ⅳ、Ⅴ类的监测点接近一半。垃圾填埋场、城市污废水的排放以及多年来地下水超采等是造成本区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