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大同-阳高地震水位异常的模糊识别与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模糊数学从属函数和异常系列方法,以大同-阳高地震为例,对强震发生的时间与地点预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糊数学从属函数方法是提取水位异常的较好方法。强震发生前在一定区域内,水位群体异常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显示出增长和加速变化图象,这种图象可作为预报强震发生时间的标志。水位变化值异常的集中分布区与水位异常井位置在空间呈两组条带展布时,两组条带交汇地区可作为预报强震发生地点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运用地下水、水文地质学、水力学、地震社会学、气象学等多方面的原理及观点,对非地震因素引起的吉林省地下水位及动物宏观异常从机理上进行剖析。同时提出了与强震前异常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3.
董守玉  万迪坤 《地震研究》1997,20(2):178-184
“平面图形演化方法”是利用无量刚的异常信息量来反映震前异常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演化,从而预报发震时间和地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μ值等值线图法,μ值异常平面图法组成,它是通过绘制不同的时间上述二种平面图,通过分析水位,水化异常于震前在时间上,空间上的演化规律,寻找μ值异常集中区或高值区,异常丛集图像分布区,条带图像分布带及条带交叉图像地区,并考虑异常分布图像与活动构造带和地震带的关系,从而对强震发生  相似文献   

4.
山西井网建成观测以来,首次遇到强震群,工作表明震前水动态有短期与临震异常,该资料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强震前油井动态异常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介绍了我国几次强震前油井动态异常的震例资料,初步总结了强震前油井动态异常特征,认为利用油井动态异常进行地震预报探索是一种有希望的前兆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系统地研究了华北北部5次中强以上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空间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流体动态异常的迁移特征,根据迁移特征和异常时间与震中距的关系提出了预测强震危险区的5个标志和3个步骤,并用几个震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运用地下流体异常的空间演化特征能够对未来强震危险区作出有一定可信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川西几次中强震前地震活动性标度值H的时空变化特征,认为强震前1-2年有高H值异常,H值的空间分布与地质构造,地震带、强震孕育过程等有关,我们用罗兰格等推导的公式对川西几次强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性标度进行了研究,发现炉霍7.6级。松-平7.2级,盐源6.7级等地震前H值有由低转高增强再发震的特征,空间扫描结果发现1976年8月16日松-平7.2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标度值H有成片增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梅世蓉 《地震学报》1996,18(2):170-178
从华北37次M6.0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异常,以及1954~1992 年首都圈地壳形变图象研究中,提炼出强震前的异常特征;对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异常与地壳形变异常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① 强震前出现地震活动的增强与地壳形变速率的增大;② 震前数年环绕强震震中出现孕震空区与形变空区;③ 在图象动力学参数方面都表现出信息维的减小,表明地壳形变局部化随着时间而增加,是反映强震孕育阶段的重要现象和参量.最后,应用非均匀介质中非均匀坚固体孕震模式,对强震前地震活动图象与地壳形变图象异常物理机制给予了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9.
强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异常主要表现在幅度与相位上的变化.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台网多年观测资料,研究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2003年2月24日巴楚-伽师6.8级地震和1989年9月22日小金6.6级等30多次6.6级以上强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极小值出现的时间(低点时间)在空间分布上的异常特征,即低点位移现象. 这种少见的异常现象与强震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 发震日期为异常日后的第27天或41天的前后4天,强震发生地区在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附近. 此外,还研究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和巴楚-伽师6.8级地震临震前, 震中周围出现的地磁日变幅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0.
从华北37次M≥6.0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异常,以及1954~1992年首都圈地壳形变图象研究中,提炼出强震前的异常特征;对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异常与地壳形变异常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①强震前出现地震活动的增强与地壳形变速率的增大;②震前数年环绕强震震中出现孕震空区与形变空区;③在图象动力学参数方面都表现出信息维的减小,表明地壳形变局部化随着时间而增加,是反映强震孕育阶段的重要现象和参量.最后,应用非均匀介质中非均匀坚固体孕震模式,对强震前地震活动图象与地壳形变图象异常物理机制给予了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11.
地震前长周期事件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经积累了许多地震前长周期事件的观测资料。这些长周期事件可以被很多不同的观测系统记录到,如跨断层形变、超低频电磁异常、次声波异常、井下低频导波、井水水位等。理论上对地震前长周期事件已给出了许多论证,例如,震前的断层蠕动、静地震与慢地震、断层的断裂预扩展和地震成核等。解决震前长周期事件的地面可测性,对突破“震前平静”带来的短临预测的困惑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网络化的系统观测和对物理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大规模宏观异常的双重性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宏观异常的大规模出现是地壳强烈活动的重要标志 ,常与其后的强震活动相关。中国多次强震短临预测的成功 ,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大规模的宏观异常。然而 ,宏观异常也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可作为重要的地震短临前兆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构造活动引起的 ,不具有前兆的性质。因此 ,在地震预报的科学探索中 ,应大力加强宏观异常的观察、观测、分析与研究 ,识别地震前兆与构造活动异常的区别 ,使宏观异常在地震预报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中国大陆与周边板块边界、尤其是西部地震“大三角”地区强震活动的关系认为,中国大陆与周边板块边界带的强震活动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而不完全是后者对前者的触发作用。进而根据中国大陆地震构造环境、大尺度地壳运动变形动态与强震活动状况,研究和探讨了这种“互动关系”可能的构造动力机理和我国大陆未来地震活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Effectsofmining-inducedearthquakesonwatertableindeepwellsYong-TatCHE;Zhi-Feng;You-PeiWANG;Jin-ZiYU;Ji-GangHUANGandQiWANG(车用太,...  相似文献   

15.
一种震前超低频密度——应力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发生前天文时纬残差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得到了不同天文台观测结果的证实。另外,两种与地震相关的物理量震前地下深部物质视电阻率变化和断层活动矩变化,其物理机制的解释以及与后续地震的关联方式和天文时纬残差有很多共性。而且,这3类观测现象与后续地震的关联方式与国外学者提出的热力学弹性回跳模型符合得很好。本文基于现有观测证据和理论模型的一致性,提出地震前在地层构造中存在一种来自孕震区域的超低频密度—应力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云南省地震局1989—2006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中年度预测水平、 危险区圈定和实际发生地震情况等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云南地区每年发生2.8组M≥5地震, 3年发生2组M≥6地震, 发震的自然概率较高, 1989年以来年度地震活动水平预测为M≥6的对应率较高, 达到了56%。 危险区的预测不能用异常数量的多少来判定, 对于M≥6地震, 应用4级地震频度增长显著的区域和高水位异常区域等指标能更好的预测危险区。 5级地震在云南地区有的时候异常出现最多就是2~3个月就发震, 年度很难用异常判断级地震的危险区, 但5级地震也存在10年左右的主体活动地区迁移现象, 利用主体活动地区的特征可以提高5级地震发生区域的预测能力。 年度应重点跟踪M≥6地震, 由于云南地区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中小地震活动增长和前兆异常出现后, 对应地震的时间从几个月到3年不等, 但半年尺度前兆异常数量增加显著, 因此在看到地震活动增强后动态跟踪前兆的变化, 采用长、 中、 短、 临渐进式的预报方式, 仍然是目前提高地震预报效能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井水位前驱波与气压、 风、 降雨及强震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淑亮  李冬梅  范雪芳 《地震》2005,25(3):69-77
对山西朔州井与静乐井水位前驱波与气压、 风、 降雨及强震关系进行定量、 半定量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 前驱波引起的井水位变幅与气压引起的井水位的水位变幅不一致, 前驱波的周期与气压、 风、 降雨周期不匹配, 出现的时间不同步, 形态差异也很大, 与短时间集中降雨也无明显的对应关系。 前驱波与强震之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 对应率在50%左右。 井水位前驱波现象不是气压、 风、 降雨等干扰因素的短期突变所造成的, 可能反映了大震前震源内部信息。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The occurrence of earthquake has relations not only with seismogenic process of source area,but also with the environment of inner (earth space) and outer (earth-sun space). The varyinggeomagnetic field is natural medium that connects with both factors (DING, 1988). There are two kinds of basic ideas using the diurnal-variation anomalies of the verti-cal-component (Z) in geomagnetic field to predict earthquake. The first kind is local geomagneticanomalies that are obta…  相似文献   

19.
结合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讨论了万全井水位动态在大同6.1级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并认为这种变化反映了区域构造活动的加强与减弱过程,而地震活动与该过程有关。大同6.1级地震是在1983年万全井水位上升异常背景下发生的。相应于异常背景,发生了几次中等强度的地震;到1985年7月,地震活动迁移到NEE向六棱山断裂带上,水位动态由连续三年上升于8月出现下降转折。此后,包括大同6.1级地震,六棱山断裂带上发生了一系列中强地震,水位动态虽然有时呈现突升变化,但动态趋势仍为下降。直到1991年3月26日大同5.8级地震后,下降速率明显减缓,异常过程逐渐趋向结束。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 The behavior of ground water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rainfall, exploitation ofground water, atmospheric pressure, tidal gravitation, ground stress variation, effect of surfacewater-body loads (or other loads) and other unknown factors. These factors change the dynamicstate of ground water to different extents and result i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ground water behavior.As for their mechanism, our knowledge is still superficial. Based on various images of water 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