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建立我省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环抱首都北京,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十分严重,进行动态监测非常必要,“3S”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动态监测系统的运行需要有严密的制度保证、技术规范和必要的资金支持。可为政府主管部门及时提供矿山地质环境基础资料、实时信息和管理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质学报》2008,28(2):F0003-F0003
走过46载风雨历程的总站。于2000年正式划归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成为直属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负责编制和实施全省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规划、计划,参与编制地质灾害、地下水、地质遗迹等地质环境资源规划。承担重大地质灾害的监测、调查研究、评价和防治工作,开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建立和完善全省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速报制度,推进和建立全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体系。组织地下水、地质遗迹、矿山地质环境等地质环境资源的动态监测预报工作,防止地下水过量开采与污染,为全省国土资源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省为单元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已经结束,通过调查摸清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查明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然而,调查成果存在局限性,它不能反映全国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发展变化情况。文章在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法研究,提出了一套包括监测技术路线、监测内容与指标、监测方法、工作程序、监测组织与管理、质量控制、监测资料整理分析等内容的监测工作方法。鉴于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必要性和复杂性,提出此文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4.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质环境评价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地质环境评价与地质灾害预测尤为重要。回顾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地质环境评价与地质灾害预测中的研究现状,讨论GIS在地质环境领域应用中的可行性及技术路线。试图基于GIS空间分析法,结合地质环境评价模型,探索出一条地质环境评价GIS系统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地质灾害状况及制定地质环境管理办法论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从北京市自然地质背景和资源现状出发,根据目前资源开采中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程度以及地质环境发展趋势,论述了北京应尽快制定、颁布与实施地质环境管理办法的必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和相关依据。北京市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以及矿山环境污染,而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的监测预报工作还很少。纵观北京市社会、经济及资源的利用与发展,已逐步显现出地质灾害、矿山环境等地质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多困扰。目前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管理的现状都显示出本市地质环境监测与预报工作还很薄弱,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也不健全。因此,制定地质环境管理办法已迫在眉睫,应使地质环境管理有法可依,改善目前地质环境,保证北京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脆弱的地质环境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决定了该省地质灾害的多发性、广泛性和严重性。地质灾害给全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制约着广东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为此,该省于2004年7月启动了地质灾害一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目前主要的预报方法有现象监测预报、数理统计预报、非线性系统理论预报和地球内外动力耦合方法预报。因预报预警工作刚刚起步,所以还存在着缺乏地质灾害基础信息储备、监测手段落后、研究方法带有局限性等问题。论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引入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方法提高监测能力,将非线性科学、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以解决目前工作和研究中方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滑坡监测的指标体系与技术方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滑坡监测目的:了解和掌握滑坡体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崩滑灾害的特征信息,为崩塌滑坡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滑坡监测指标包括地质宏观形迹监测、地面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诱发因素监测、水压力监测和滑坡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监测等。滑坡监测技术方法通常有地面宏观形迹的简易观测、地面仪器监测、空间遥测和遥感监测、综合的实时监测预报系统等。论文还介绍了宝塔滑坡监测系统实例。   相似文献   

8.
在地质学面前已经形成了许多最新的生态方向性的问题。其中,监测人为负载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从生态方面保障安全利用资源,以及预报地质环境状态的变化,占有主导地位。所有3个问题都具有动态特征,这些问题并不要求一次性解决,而是利用在不同领域采用的作为研究瞬态系统工具的监测方法活动定期研究资源状况。20世纪90年代研究制定的地质环境国家监测的第一个阶段,实际上仅仅涉及地下水和外成地质作用。但是,根据已经开展的工作经验,这些领域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广忠 《第四纪研究》1996,16(2):97-104
文中阐述了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依存关系,指出了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地质是工程地质发展的两个重要生长点。工程活动成功与否,不仅决定于人们对工程建设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认识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工程建设区的地质环境质量的认识程度,提出了在进行工程地质条件勘察的同时,必须对建设区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对工程竣工后运营期间在建成的工程活动作用下对地质环境改变趋势及结果进行预测,为预防地质环境恶化和塑造人地和谐的地质环境提供依据。为了认识地质环境特征和进行环境工程地质预测,作者提出了地质环境模型概念。根据地质结构及地质体赋存环境因素(活动断层、地应力、地下水、地表水等),以及作者的实践经验,在文中概括列举了5大类19种不良地质环境模型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0.
全球人口增长及其地质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晏同珍 《地球科学》1995,20(5):563-569
论述了全球人口及城市人口增长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历史记录数据建立了其预测指数方程,预测结果表明,21世纪50年代全球人口将超过100亿;且其城市人口将于2025年发展为79亿。论证了人口高速增长与全球地质环境变化紧密相关。讨论了农业地质环境变化-谷物供应问题以及可耕土地资源减少和水土资源流失、沙漠膜问题及工业矿产、能源、资源与水资源紧缺以及其地质环境变化问题。相应于地质环境变化问题建立了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11.
环境地质学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地质学科,是地质科学和环境科学两者相互渗透、重新交叉组合而形成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它以人-地质环境系统为对象,研究地质环境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及其发展、演化趋势,重点是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协调人-地质环境关系,有效地预防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稳定氧碳同位素在碳酸盐岩成岩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陈荣坤 《沉积学报》1994,12(4):11-21
笔者对湖北宜昌寒武系、奥陶系和鄂尔多斯布1井寒武系、任3井奥陶系的大量样品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淡水成岩环境中的δ18O、δ13C值均向较高负值漂移;正常和咸化海水成岩环境中δ18O、δ13C值均向高正值漂移;较深埋藏成岩δ18O值向高负值漂移.且与埋深成反比,而δ13C值相对较稳定或向低正值漂移。  相似文献   

13.
大气环境中汞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总结了大气环境中汞污染的研究进展,包括大气环境中汞的来源、汞在大气环境中的化学演化和环境效应;介绍运用环境地球物理方法在大气颗粒汞研究的初步结果,并就我国汞污染研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略论地质环境系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人权  靳地贵 《地球科学》1995,20(4):373-377
提出了地质环境系统的概念,指出地质环境系统是人工-自然复合系统,它的变化可以波及很远,并有社会共享性,系统的边界与参数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演化具有不可逆性和难控性,从而决策具有风险性,是软硬结合的系统,因此不能用传统方法而应以系统工程的方法加以研究。文中还就地质环境系统工程方法的若干要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论矿床学的社会功能与思维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地质作用的产物 ,矿床具有地质的、经济技术的和环境的三种属性。进入 2 1世纪后 ,新的产业模式对矿床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文中提出矿床学的四种社会功能 :(1)研究和找寻大型、优质矿床 ;(2 )研究和开发新型矿产资源 ;(3)为环境保护服务 ;(4 )为科学普及服务。笔者强调矿床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并针对矿床学的学科特点 ,提出矿床学研究的实践性、系统性、历史观、经济观、环境观等 5点基本思路。笔者将 5 0年来研究矿床学的心得概括为 2 0字 :兴趣 +责任、实践 +思考、积累 +顿悟、系统 +演化、资源 +环境。前 12字是由做学问产生 ,系统 +演化是笔者归纳的矿床学的核心问题 ;兼顾矿产资源和环境保护是矿床学在保障可持续发展中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urba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basic work in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With Zhengzhou-Kaifeng area as the research area, this paper discusses AHP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s to classify impact factors at different levels, makes a mixing evaluation of the basic factors and comprehensive factors so as to correct the uncertainty of the weight of the basic factors in the initial evaluation and establish the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carries out urba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n study area. Furthermore, this paper partitions the suitability of the research area according to evaluation results into five zones. It puts forward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area, which have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s.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webGIs技术讨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预测工作,阐述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预测的四项原则:群防群治原则、信息公开原则、多手段多方法原则、沟通畅通原则。在四项原则的基础上,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分为四个模块三个层次。分别为:基础信息模块、监测模块、评估模块、预警模块,客户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其中基础信息模块、监测模块组成WebGIS系统的数据层,评估模块为应用层,预警模块为客户层。四个模块相辅相成,三层结构相互配合,组成一套完整的webGIS管理系统。通过分析研究,完善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预测的理论和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多年冻土区线性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多年冻土区,线性工程(公路、铁路、输油管线、输电线路等)的修建和运营对沿途周边的冻土热状态、土壤理化性质、水文过程以及陆面过程产生显著影响,生态环境发生明显改变并对冻土的工程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冻土工程作用下的生态环境变化是冻土学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文献综述,对冻土区线性工程的主要特征,以及近几十年来工程影响下冻土环境和植被变化研究进展与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年冻土区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目前,生态环境各要素对工程的反馈研究十分丰富,但是生态环境要素与工程相互作用的机理、过程的研究还需完善。在以后的研究中应重点拓展有效的监测手段,为冻土区生态环境监测和研究服务;同时,在深入理解寒区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作用机理、过程基础上,积极开展冻土区工程环境容量阈值评估以及生态环境变化预测研究,为寒区大规模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环境脆弱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综述了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地下水、水资源等领域的脆弱性研究现状,指出环境脆弱性研究领域可以归为人文系统的脆弱性与自然系统的脆弱性两类;就脆弱性研究的复杂性,可以分为相对较为复杂的生态脆弱性与水资源脆弱性研究及相对较为单一的地下水脆弱性与灾害脆弱性研究;就某个具体领域的脆弱性研究应包括其本质脆弱性及特殊脆弱性研究。另外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对于环境脆弱性的防范与适应对策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0.
月球探测中月面热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雯  李雄耀  王世杰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12):1337-1343
在月球探测中,多光谱、热红外、被动微波辐射等探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月表物质组分和物理特性的探测,也积累了大量探测数据。月球太阳辐照、月球表面温度、地球反照和内部热流等月面热环境的变化,改变了月表物质反射率、热发射率以及其他电磁学等基本性质,制约了探测数据的准确解译;同时,大幅度的太阳辐射强度和月面温度变化也直接威胁月面探测中巡视探测器和宇航员的安全。但是,目前月球表面热环境对探测活动的影响认识还比较欠缺,月面热环境的时空变化规律认识还不够充分,在实验研究不足的情况下对各种探测方式的影响缺乏系统的理解。结合月球探测的发展,进一步立足实验手段和探测结果,通过开展不同地形条件下月面太阳辐射和物理温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探测数据与月面热环境参数时空匹配问题研究、建设具备类似物质组成和月面热环境特征的实验场地以及开展系统的热环境影响模拟实验研究,全面认识月面热环境参数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月面热环境对不同探测方式的影响将是月面热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