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与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主要是由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流动数字地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和区域数字地震台阵、中国地震局卫星数据通信网组成。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是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台阵和数字强震台网数据的集中收集和处理中心 ,同时还保存一部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数据 ,与各区域数字地震台网中心进行各种数据交换 ,另外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也为防震减灾中心的地震应急信息快速响应系统及时提供各种测震数据。国家数字台网中心是我国数字地震观测数据的收集、管理、保存、处理和提供各…  相似文献   

2.
宋太成  陈勇 《内陆地震》2002,16(3):281-288
新疆乌鲁木齐区域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以下简称区域台网)是在模拟遥测地震台网的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的。区域台网由数字汇集中心、4个中继站、12个遥测子台和9个准实时远程子台组成。中国地震局港震公司提供地震计、数据采集器和应用软件,新疆地震局与厂家共同研制无线同步传输设备。区域台网的技术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地震观测技术,具有宽频带、大动态、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以无线实时传输台网为主,远程扩展子台为辅,构成了全国最大的省级台网。2001年4月22日,乌鲁木齐区域数字遥测地震台网通过了中国地震局专家组验收。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地震局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地震编目系统及其产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地震局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利用"区域台网地震观测数据管理软件EDSP-DMS"开展地震数据管理和地震编目工作.通过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对北京市地震局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产出的地震目录、地震观测数据和地震事件波形文件的管理与检索.2002年1月开始正式产出本台网的地震月报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  相似文献   

4.
对黑龙江省地震局“九五”和“十五”地震台网的理论最小监测能力进行计算和对比,为地震台网的布局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为以后的地震台网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0年以来我国地震观测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建成了由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火山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组成的新一代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本文介绍了中国数字地震台网的仪器配置情况和各种仪器的主要参数,并结合我国数字地震台网中使用的地震观测系统,阐述了仪器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曲靖数字地震台网的建设、布局,所用主要设备和数据传输方式,以及数字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和主要功能.2008年曲靖市地震局建成数字地震台网,与地震遥测台网相比,扩大了台网的地震观测动态范围,扩展了观测频带,丰富了记录的信息量.台站的数量与密度的增加,提高了台网监测能力.数字地震台网的建成,将促进曲靖市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田纳西地震情报中心(TEIC)与核管理委员会(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on)按照已签定的合同于1979年至1980年期间在美国东南部建立了一个有16个台站的地震台网,还有另一部分建立在密西西比河谷。两个台网都应用了短周期垂直地震仪,在田纳西的孟菲斯(Me-mphis)可通过无线电和电话线进行遥测记录。孟菲斯区域地震台网(MARSN)的8个台站已投入使用(此区至少有10个台站)。南阿巴拉契亚台网(SARSN)仍在设计阶段,计划1981年开始安装设备。本文只介绍每个台网的情况;对每个地区地震活动性的详细评价,需待  相似文献   

8.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分中心地震波形数据管理和服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分中心负责分析处理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区域有人值守数字地震台网的资料,为了更好地使这些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分中心开发研制了一套地震波形数据的管理和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九五期间(1996~2000年)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的进展和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1999~2001年)的建设情况,重点介绍了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台站分布、仪器配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龙滩水电工程地震台网的建设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滩水电站是高坝大库,在大坝和库区周边建设的强震台网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已于2006年投入运行,对监视库区及附近地区地震活动及大坝地震动反应加速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龙滩地震台网监测数据实现了与广西区域地震台网联网与数据共享,成为广西专业地震台网的有效补充。龙滩地震台网对保障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震台站专业设备和通用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特点,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各类省级地震监测台网目前所辖子台数量以及即将建设的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监测站点数量,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独有的区位特点,通过对地震系统兄弟单位运维体系及系统外已有行业案例调研考察,积极探索分布式运维模式的可行性。考虑支持分布式运维管理体制的支撑保障体系,在总结集中运维模式弊病的前提下,提出满足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台站运维需求的省级地震监测中心、区域中心台、地震台三级运维模式,期望在运行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完善。  相似文献   

12.
随着黑龙江省地震局省内运维任务越来越重,出现了运维管理模式无法优化资源配置,运维流程比较随意,设备缺乏数字化管理,运维人员有限等问题。为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结合地震设备运维管理系统软件在黑龙江省区域运维中的应用,采用HTML5+CSS3+jQuery Mobile软件技术开发了一套基于移动端的设备管理系统,使用户可以同时用移动端与PC端,通过Web浏览器操作服务器,实现了区域运维中心对地震监测设备的统一数字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地震观测无人值守台站信息智能化观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保证地震观测台站的正常运行,解决当前台站动行观测系统存在的抗干扰性不高、观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不一致,资源利用不足及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利用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一套集设备管理、地震观测无人值守台站信息采集、信息通讯、信息管理与应用为一体的地震观测无人值守台站信息智能化观测系统。考虑到地震观测台站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分析台站运行状态观测系统应具备的功能;为了实现实时监测、及时抢修以及远程操控,采用具有双通道可切换的12 V稳压直流电源和UPS作为观测系统供电设备,采用有线、无线双线路备份的方式集成网络通信系统,并实现人机交互设计;在此基础上,重点设计包括用户管理、值班工作管理、台站设备管理、台站运行状态观测、故障预警以及故障派单及抢修等系统软件部分,完成系统设计。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系统能够在网络中断时继续保持信息传输连续率,工作效率较高,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没有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设备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需求,前兆数据管理系统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统一设备资源管理机制。分析了前兆数据管理系统中设备的实际特点及系统的各项业务需求,提出了符合地震行业应用特点的设备资源管理系统模型;针对地震台网中设备的异构性,对系统中的信息进行了抽象和统一的描述。将设备资源转化成为一种统一的标准资源,屏蔽各设备之间的差异,使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实现了多用户并发任务的优化和结果数据分发处理,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该系统目前平稳运行于全国地震前兆台网中。  相似文献   

15.
地震观测台站远程测控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远程测控系统,监测无人职守地震观测台站设备的工作状态,室内商业供电状态、室内温湿度的监测,室内安全布防及报警;在区域遥测台网中心发现观测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专线网络处理简单的设备故障,应急处理已损坏的辅助设备等。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地震局遥测台网日志统一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志在遥测台网工作中的意义重大,为了更好地管理遥测台网的日志,研制了遥测台网日志统一管理系统。本系统将对目前台网产生的日志进行统一管理,为工作人员记录日志和利用日志检查工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7.
智能地震台站试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安装在台站的软硬件设备和远程测控平台,智能地震台站综合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对无人职守地震台站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并能够自动判定台站故障点及发出报警信息,实现异地操作台站电源及观测设备等.试点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以对台站的观测设备进行有效地保护,并极大地提升了数字地震台网中心的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测震台网日志产出的统一化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人员负担,基于Android系统,设计开发测震台网日志管理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APP完成地震速报、编目及系统运维日志的增、删、改、查和统计操作。该平台的应用解决了日志管理散乱、查询不便等难题,可为测震台网统一化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监控信息可视化技术在天津地震前兆台网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地震前兆台网为天津地震监测预报提供各类数据信息,目前台网运行仪器62套,包括地形变、电磁、地下流体等.随着专业仪器逐渐实现网络化工作,对于这些仪器运行质量的监控成为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在实现了仪器设备的网络监控后,笔者对监控信息可视化展示进行了研究,主要阐述了研究思路、设计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20.
在核电站中:核电设备通过不同的固定条件与结构相连,地震作用时设备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复杂,为分析核电设备多维地震响应并鉴定其抗震性能,进行了考虑不同固定条件的核电设备多维地震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振动台试验进行了5次运行基准地震和1次安全停堆地震的动力时程激振,以及试验首末2次动力特性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固定条件会影响核电设备多维地震响应的加速度峰值、反应谱特性和动力放大系数,与设备直接固定于振动台相比,将核电设备悬挂固定于剪力墙再与振动台连接的固定条件,改变了设备反应谱特性,且放大了响应的加速度峰值,具有显著的动力放大效应,使核电设备多维地震响应更为强烈。因此,对此类固定条件的核电设备,在产品设计及安装固定时要充分考虑动力放大效应,以提高设备的抗震韧性。抗震试验前后,核电设备功能运行正常,结构完整性好,抗震性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