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2016,(5)
黑龙港地区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该地区农业发展受到水资源条件的严重制约,为使现有水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结合该地区水资源特点,从农业节水技术推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节水技术的发展方面,通过灌区改造、渠道防渗、微喷灌溉技术、田间径流拦蓄、耕作与覆盖保墒技术等工程措施对农业节水技术进行有效发挥,使现代化管理模式在农业节水技术上得到有效应用,促进该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对河北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甘肃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资源问题,根本的原因在于水资源短缺而导致的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如果上、中游地区水资源的利用超过了水资源量的限度,则流到下游的径流量减沙,地下水位下降;而下游地区为了弥补水资源的不足,便大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严重超采,从而导致植被退化和荒漠化.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以石羊河为例,说明内陆河流域的荒漠化防治要求实行以农业节水为中心,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流域综合治理,实现水资源、土地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合理调控利用发展农业节水灌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万宝林  肖俊青 《地下水》2005,27(2):81-83
南皮县淡水资源短缺,咸水广布,制约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解决途径是合理调控利用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包括微咸水和半咸水抗旱灌溉,调蓄雨季降雨径流及汛后河流来水作为补源,地下水地上水联合运用,发展农业节水灌溉,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4.
松花江—辽河流域(简称松辽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地下水资源对维护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松辽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797.31×10~8m~3/a,地下水开发利用量为276.4×10~8m~3。松辽流域地下水面临着水资源局部短缺,局部水位持续下降,"三氮"污染加剧,以及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等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驱动因素分析,主要是气温升高导致水稻适宜区扩大,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耕地面积特别是水田面积大幅增加,造成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面源污染加剧;水库的大量修建加剧干旱缺水地区河道径流减少,地下水补给来源不足,造成地下水供水能力下降,地下水位下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水资源调查监测,开展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强化制度刚性约束;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进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广西中部岩溶区农业干旱成因与治旱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中岩溶区降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是,几乎每年都发生旱灾,受旱耕地面积达12. 5× 104hm2 ,占全广西受旱面积的55. 9% ,严重地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桂中岩溶平原区农业生产受旱成灾是气候性、岩溶地质性、工程性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针对致旱原因,提出了①完善和改造水利工程设施,提高水利工程综合利用效率;② 充分利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实施地表、地下水联合开发;③恢复与重建水源生态环境,调节水循环系统的物流机制,减少水资源流失,增强系统供水功能;④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建设良好的农田生态体系,促进资源利用与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 ⑤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节水旱作、土壤改良、农艺节水抗旱技术; 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经济体系;⑦ 建立完善农村抗早服务体系等综合治旱措施,从抓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七方面入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完善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和改善水源生态环境,以增强农业生产的防旱抗旱能力,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地下水监测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计生 《地下水》2010,32(3):72-74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的一部分,是生态和环境的控制性要素。20世纪70年代以来甘肃省地下水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全省地下水供水量较1970年代增加了2.15倍。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加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导致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对甘肃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和地下水监测现状的分析,认为地下水资源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监测,提高监测现代化水平,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何静  韩再生  牛磊 《地学前缘》2011,18(6):358-366
跨界含水层由位于不同国家的含水层组成,是地下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妥善管理并公平合理地利用跨界含水层,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及国家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文地质条件,划定流域的跨界含水层系统,并对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问题进行探索,提出跨界含水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4个跨界含水层相关的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本次研究,对管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含水层,建设和谐的东南亚国际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土壤水全时空调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业是第一用水大户,有利利用土壤是实现黑龙港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黑龙港地区主要作物需水与降水的关系,建立了作物生长条件包气带流动系统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土壤水全时空调控的概念,探讨了土壤水全时空调控的涵义与措施,指出土壤水调控是一系统工程,必须多种措施有机结合,简单介绍了王瞳试验场开展的田间土壤水调控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9.
郑文星 《地下水》2008,30(4):49-50
河北平原在地下水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环境问题,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地下含水层疏干;地面发生沉降及出现地裂缝;海、咸水入侵等。从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特点出发,提出实现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全面实施节水战略,努力实现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的高效用水,逐步建立起节水型社会;提高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率;利用海水、咸水,减少淡水用量;实施跨流域调水;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  相似文献   

10.
阿克苏地区地下水资源与水盐调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水和盐分运移平面模型和剖面模型运行结果,确定该区形成盐碱化的潜水水位的临界深度为2.2m。根据地下水位的理深和形成盐碱化的程度,划分出六个区域。在可能导致盐碱化加剧的区域采用以开采地下水为主,以降低地下水位;在有可能出现盐碱化地区,以采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相结合的灌溉方式;在地下水位埋藏较深(>5m)的地区,以地表水灌溉为主。从控制盐碱化和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出发,以环境、经济、技术和水动力条件为约束条件,以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为目标,建立了该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的优化模型,确定出各区地下水的最优开采量和地表水的合理引水量,制定出保汪农业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水资源最优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1.
河北平原地下水开发中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平原是我国严重缺水地区,但在地下水开发过程中,引起了多种环境问题,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地下含水层疏干;地面发生沉降及出现地裂缝;海、咸水入侵等等。作者从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特点出发,提出实现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全面实施节水战略,努力实现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的高效用水,逐步建立起节水型社会;提高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率;利用海水、咸水、减少淡水用量;实施跨流域调水;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是缓解河北平原缺水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英学 《地下水》2009,31(5):95-97
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利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栽力相协调,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农业发展和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20,(4)
水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与生产,水环境状况及水文条件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水资源是新疆乌鲁木齐后峡地区最宝贵的资源,通过对该地区的水环境现状和不利水文条件进行分析,并依据该地区水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宜的开发方案。结果可知:乌鲁木齐后峡地区属于乌鲁木齐河谷地带,地下水储存环境良好,地下水资源丰富。针对水环境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综合考虑管理体制、法律法规以及经济基础及技术水平,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对该地区水环境管理及水文条件的改进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是实现水资源持续开发和利用的关键手段,对促进人水和谐发展和促进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国家出台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针对当前西南部地区水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当前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着生产污水乱排放,工业污染严重,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低等,提出建立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水资源管理体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管理的投资力度,不断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陈建峰 《地下水》2009,31(4):48-51,141
长期大量的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开采井群在平面和空间层位上高度集中,致使山西腹部地区的地下水大面积超量开采,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以城市供水水源地和井灌区为中心的大面积的地下水降落漏斗,产生了地面沉降,泉水流量锐减、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对盆地平原区地下水主要超采区地下水运动特征,开采地下水类型,超采状况分析,依据水资源利用原则,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遏制地下水超采态势,逐步实现采补平衡,改善生太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肖波  徐中民 《冰川冻土》2018,40(5):1056-1064
综合的可持续评价是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准确衡量,也是科学指导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凭借。构建了一个基于IPAT等式改进的恒等式评价模型——IPADSEFÍÁ等式,以水资源在农业种植业方面的利用现状作为环境影响因素,综合考虑人口规模、经济增长、农业依赖度、农业产业结构、生产效益和先进农业技术应用等人文因素,结合1990-2014年的地区发展历程,对张掖的发展进程进行了分解和归因,并对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得出张掖当前的发展模式对自然环境存在较强的压迫,尤其在水资源利用方面不是可持续的。而进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附加值农业产业、继续加大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可以缓解目前的水资源压力,让张掖的发展更具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宁夏地下水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文 《地下水》2007,29(5):12-13,107
宁夏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体中敏感的限制性因子,也是生态演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地下水是宁夏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宁夏工业和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是保证宁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宁夏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协调稳定发展为目标,从宏观、长远、战略的高度认识地下水资源对宁夏经济生态环境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宁夏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探讨,为宁夏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优化配置、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张海良 《地下水》2019,(1):158-159,228
本文基于综合指数法详细分析辽宁省各区域城市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状况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域协调发展状况利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分析,结果可看出:辽宁省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标在0. 605 8~0. 768 1范围,该区域整体协调水平不高。从远期看,应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应加快对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水资源供需矛盾紧张的区域加快实施外流域调水设施、促进节水设施的推广并提升污水的回收利用。以期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建设水生态文明提供一定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5,(5)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喀什噶尔河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凸显,通过对以喀什噶尔河流域周边的水资源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分析,提出限额用水来提高农业用水率,进行合理的农业资源调配,通过对地表水及地下水有效的配置,高效管理来做到对水资源保护的目的,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榆林地区水资源相对贫乏,煤炭资源不合理的开采对地下水资源造成巨大破坏,严重威胁着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将水资源放在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所组成的复合系统中进行整体研究,构建地下地下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模型,可以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开发利用规划、管理决策、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地区在水资源、环境和经济目前处于不协调阶段,经济发展较快,但水资源相对贫乏,经济的发展对环境造成很大有破环并且对于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投入的资金较少,采矿区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