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虚拟地理环境是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简要介绍虚拟地理环境的概念,对虚拟地理环境的构建对象主要分为主体对象和客体对象两大类。从图形学角度出发,探讨基于几何的建模和绘制技术以及基于图像的建模和绘制技术。依据两者的优缺点,认为基于几何和基于图像的建模和绘制技术的混合采用能实现逼真的虚拟地理环境场景的快速绘制。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虚拟地理环境缺乏有效组织、规划、管理群体协同的问题,研究并构建角色模型及角色支持下的虚拟地理环境群体协同方法。构建了包含角色扮演、角色权限、角色感知、角色思维、角色行为和角色表达等模块的角色模型,设计了基于角色的虚拟地理环境群体协同框架,提出了多角色群体协同规划方法,建立了角色支撑下的群体协同冲突检测与消除策略。针对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相互影响问题,构建多领域人员参与下虚拟地理环境群体协同模拟与评估原型系统。经系统测试发现,通过角色模型能够较好地实现协同参与者与虚拟地理环境之间的耦合,同时能够为虚拟地理环境的群体协同提供系统性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3.
虚拟地理环境中地面逼真感的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虚拟环境中要获取近乎真实的临场感受,除了大视景、立体视觉之外,最重要是要具备逼真的视觉图像.而实现视觉图像逼真感的重要途径就是增加虚拟场景中的细节.在已有地形数据的基础上实现虚拟地理环境的逼真感,需要对地形要素进行场景细节的进一步描述.主要从陆地地面的地形要素入手,在原始地形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实时增加数据本身所不具备的细节来提高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实现虚拟地面环境的逼真感.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铁反恐实战模拟演练的需要,以地铁火灾事件处置为例,采用游戏引擎技术,开发了地铁3维虚拟演练系统,对地铁内部环境进行了逼真模拟,在3维环境下,实现了信息查询、多媒体信息关联展示、动态视频调用等功能,并可以动态操作控制3维虚拟对象,进行事件的动态处置,在基于3维的虚拟演练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5.
论虚拟地理环境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提出虚拟地理环境概念,并讨论其特征。虚拟地理环境,是包括作为主体的化身人类社会以及围绕该主体存在的一切客观环境,其中的化身人类是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人与虚拟世界中的化身相结合后的集合整体。虚拟地理环境结构由地理位置层面、内表达数据层面、外表达境象层面、单主体感知认知层面和互主体社会层面组成,它的孕育演化包括虚拟群落社会、虚拟村落社会和虚拟城市社会3个阶段。最后讨论了地学虚拟环境与虚拟地理环境,以及虚拟地理环境和现实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贾奋励  张威巍  游雄 《遥感学报》2015,19(2):179-187
作为新一代地理分析工具,虚拟地理环境对于增强人类地理认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目前虚拟地理环境的基本框架、实现技术均有较多论述与成果。但在虚拟地理环境的认知研究方面尚缺乏有效指导。为提高虚拟地理环境构建的科学性,本文通过对虚拟地理环境现有概念的分析,提出从系统论角度进行虚拟地理环境认知研究的观点;并对虚拟地理环境的认知与地理认知、地图认知等相近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从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间的相似性入手建立了虚拟地理环境的认知研究框架,该框架从思维相似、感觉相似、几何相似、特性相似和离散相似5个方面探讨了虚拟地理环境认知研究目前的着眼点,并将思维相似作为虚拟地理环境认知研究的重点与难点。该框架将虚拟地理环境的认知问题置于一个更广泛背景中进行研究,一方面体现了虚拟地理环境所具有的地理实验研究新平台的作用,另一方面重点强调了人的作用,对深入开展虚拟地理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虚拟地理环境模拟、表达和重构客观真实环境是当前空间认知科学领域的主要试验研究范式之一.针对人们在虚拟环境和真实环境中的认知表现是否一致的问题,本文以桌面式虚拟环境和真实环境为试验场景设计对照试验,将空间认知分为格局认知、对象认知和空间响应3个维度,通过设计认知试验,分析两种环境下参与者的空间认知差异,探究个体特征对空间认知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表明:①环境类型和个体特征对空间对象认知无显著影响;②具有地理知识背景、旋转心象地图、使用协调空间参考框架人群的格局认知更详细和准确;③环境类型对路径响应无明显影响,但对转角响应影响显著.参与者在虚拟环境中可以更有效地识别正确方向,并且专业背景具有显著的主效应,MRT水平与环境类型具有显著的联合效应.本文研究结果为基于桌面式虚拟环境进行空间对象认知模拟试验的有效性提供了依据,也可用于指导根据用户特征订制个性化虚拟环境.  相似文献   

8.
协同虚拟地理环境是地学协同(geocollaboration)、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工作与虚拟地理环境的结合而形成的.目前它正处于研究前沿与快速发展当中.提出协同虚拟地理环境的概念,一方面,可以融合多种空间信息技术,对虚拟环境提供对于海量空间数据的支持;另一方面,对虚拟地理环境在协同工作的层面上,提出一种与传统三维CIS完全不同的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9.
虚拟地理环境认知与表达研究初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地理学的地理环境与当前地理信息技术中的地理空间两者概念之间的差异,探讨了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认知的发展及特点,初步研究了虚拟地理环境认知与表达的对象、特征与主要内容。从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地理认知和基于地理认知的虚拟地理环境表达两个层面分析了虚拟地理环境的认知与表达;指出虚拟地理环境的认知与表达研究不仅需要进一步发展地理空间认知理论和方法,还需要拓展对地理过程及人类行为的认知与表达理论和方法研究;并着重探讨了地理过程的表达和人类行为的模拟,指出当前虚拟地理环境认知与表达研究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0.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和特点,介绍其在古建筑虚拟重建中的应用,并针对其在古墓虚拟重建方面应用先例较少的现状,提出基于虚拟现实的古墓虚拟重建方案,并以龟山汉墓为例,利用Multigen Creator实时建模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在Vega Prime实时视景仿真软件环境和VC 环境中进行渲染和开发,建立古墓虚拟重建系统,实现了三维模型重现、三维场景渲染和漫游等功能。古墓的虚拟重建,不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重现璀璨的墓葬文化,发展"古墓旅游业",还可运用到古墓的数字化保护、考古学、古代测量技术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龚建华  李文航  张国永  申申  黄琳  孙麇 《测绘学报》2018,47(8):1089-1097
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在虚拟地理环境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地理环境”的概念和虚实融合框架;主要研究了虚拟地理过程与三维打印模型沙盘融合的关键计算与可视化技术,具体包括虚拟地理空间与现实地理空间的坐标匹配、遮挡处理等算法,并以学校火灾人群疏散为案例,实现了人群疏散模拟虚实融合的增强地理环境可视化原型系统。通过系统测试和人员体验调查统计分析,证明了增强地理环境可视化技术的可行性和人群疏散模拟应用交互展示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2.
多源异构数据的大规模地理知识图谱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秉川  万刚  许剑  李锋  温荟琦 《测绘学报》2018,47(8):1051-1061
虚拟地理环境作为新一代的地理语言,需要通过对多源异构时空数据的分析与挖掘,构建虚拟地理环境知识工程,实现“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转化,促进智能虚拟地理环境系统中地理知识的快速转换和融合,从而为虚拟地理环境中地理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地理知识的智慧化服务提供支撑。知识图谱是人工智能与虚拟地理环境知识工程相结合的桥梁。本文系统评述了知识图谱、地理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地理知识图谱的构建流程,重点研究了地理知识图谱构建的关键技术,讨论和阐述了地理知识图谱的应用方向。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实现地理信息的知识化,提高虚拟地理环境系统的智能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虚拟地理环境的地理学语言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珲  朱庆 《遥感学报》2005,9(2):158-165
在比较分析传统地图和GIS的地理学语言功能基础上,指出了虚拟地理环境对现实世界抽象表达的多维特征、多视点和多重细节的多模态可视表现、多种自然交互方式和跨时间、空间与尺度的地理协同以及多感知的空间认知能力等。说明虚拟地理环境提供了一种综合表意系统和更接近自然的多感知的空间认知能力,使得从现实世界到人类大脑的信息带宽最大化,提供了超越现实的抽象表示与解析理解能力,达到了增强现实的目的。虚拟地理环境作为继GIS之后新一代地理学语言的显著特征是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最接近人类自然的交流方式与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4.
飞行物体虚拟环境仿真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飞行物体虚拟环境仿真系统包含的主要技术,重点讨论了虚拟环境中视景系统构建的关键问题,如场景建模、模型驱动及视点的控制与变换等。  相似文献   

15.
林珲  朱庆  陈旻 《测绘学报》2018,47(8):1027-1030
虚拟地理环境发展至今已经整20年。本文回顾了虚拟地理环境的发展历程,简述了虚拟地理环境的设计理念及功能组成结构,总结了虚拟地理环境的研究成果,指出了虚拟地理环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三维城市模型的研究与实践(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way we interact with spatial data has been changed from 2D map to 3D Virtu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 (VGE). Three-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on a computer are known as VGE, and in particular 3D city models provide an efficient way to integrate massive, heterogenous geospatial information and georeferenced information in urban areas. 3D city modeling (3DCM) is an active research and practice topic in distinct application areas. This paper introduces different modeling paradigms employed in 3D GIS, virtual environment, and AEC/FM. Up-to-date 3DCM technologies are evolving into a data integ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approach to represent the full spatial coverage of a city, to model both aboveground and underground, outdoor and indoor environments including man-made objects and natural features with 3D geometry, appearance, topology and semantic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 No. 40871212, No. 40671158), the Leading Academic Discipline Project of Shanghai Educational Committee( No.J50104).  相似文献   

17.
地学可视化探讨   总被引:62,自引:1,他引:61  
提出了关于地学可视化的研究框架。地学可视化包括地图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 G I S) 可视化及其在专业应用领域的可视化。地图可视化与 G I S可视化是地学可视化理论和技术的2 个基础部分。地学多维图解是从非可视化角度提出的,关于图的地学知识表达、获取及其图的地学问题解的求证原理和方法,是地学可视化的高一级发展阶段。地图可视化中的信息表达交流模型和地理视觉认知决策模型的研究,将从理论上促进地学多维图解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虚拟地理环境是地学可视化、地学多维图解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最后集成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