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内事故是影响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钻杆在复盖层(第四纪第三纪浮土层)中折断又在孔内事故中占很大比重,往往由于事故性质复杂或处理不当,造成管材报废、钻孔报废等沉痛事件,为避免不幸事件发生,现将我们摸索出来的几点菲薄经验(适用于外丝钻杆),粗略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黄汲清 《地质论评》1938,3(1):80-81
我在地質調查所供職的十载光陰裏,所裹曾有兩次最不幸的事件發生,一是趙亞曾先生的爲匪殺害,一是吳希曾先生的撞車致死。兩起事件都和我有密切的關係。趙先生和我在秦蜀旅行經年,成了最好的朋友和侣伴,十八年九月我們從宜賓分  相似文献   

3.
卢耀如 《中国岩溶》2004,23(3):218-218
正当全国为我健儿在雅典28届奥运会上旗开得胜而欢呼之时,不幸传来我国岩溶学界权威杨明德教授和宋林华教授与其学生因车祸而去世的噩耗,令人感到万分悲痛。杨、宋两位教授久负声望、卓有建树,他们不幸过早地离去,令人难以接受,是岩溶学界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国际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前主席、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教授Nicholas John Shackleton爵士不幸于2006年1月24日逝世。  相似文献   

5.
鸟羽 《地质与勘探》1990,26(4):F003-F003,F004
处理埋钻事故,用千斤顶起拔钻具,不幸千斤顶发生了爆炸.作者从力学角度分析了爆炸原因,以便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6.
D.E.White  王鸿祯 《地质论评》1985,31(6):576,578
[杨绳武同志因参加中美地质科技协作项目在美不幸因雪崩殉职,已近一年。事件发生后,其在英从学和协作的怀特(D.E.White)博士曾寄我悼唁长函,述及其在英研究完成、但尚未最后定稿的奥陶纪珊瑚专著,并表示将迅速促其出版,其后又为是文悼念,托周志毅同志带来。杨绳武同志在国内工作,广泛涉及区域地层及古生物,并非限于床板珊瑚,留英期间潜心珊瑚研究,以严密系统见长,而不以多建属种为务。归国以后,参加中美协作项目,涉及地质多个方面,实已为一成熟的地质古生物学者。盛年硕学,方期为祖国地质科学争光,猝然离去,痛何如之。观  相似文献   

7.
我部云南省地質局,总工程师鄧玉書同志,因患肝硬化,經医治无效,不幸于二月十四日逝世。享年四十三歲。他从一九四○年重慶大学地質系畢業后,即献身于地質工作。解放前曾編寫过云南礦產誌,解放后对东川銅礦的勘探,作出了良好的供献。正当地質事叶大躍進时,鄧玉書同志不幸夭折,是我部的很大損失。  相似文献   

8.
根据事件地层学的发展现状,首次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事件地层单位,由小到大大致上为事件面、事件层、事件带、事件组合和事件集群,并界定了各事件地层单位的含义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将该套事件地层理论应用于中扬子台地震旦—寒武系界线事件地层的研究,并划分出2个事件面即生物灭绝事件面和海泛事件面,1个事件层即粘土事件层,4个事件带即海平面下降事件带、浊流事件带以及海平面上升事件带和缺氧事件带,3个事件组合即海平面下降—浊流事件组合、外星撞击—生物灭绝事件组合和海平面上升—缺氧事件组合,共同构成了1个事件集群即震旦—寒武系界线事件集群。事件地层含油性分析表明,研究区海平面上升—缺氧事件组合是有利的烃源岩,海平面下降—浊流事件组合具有一定的储集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晚古生代事件地层,可区分为两类:一类为原始的形成事件(包括沉积事件、海水进退事件、缺氧事件、冰川及古气候演变事件、生物事件、生物灭绝事件、火山喷发事件等);另一类为后期形变事件(如构造不整合事件、大陆漂移事件、岩浆侵位事件、变质事件等).本文通过对前人资料综合、总结,概述了区内事件地层.  相似文献   

10.
讣告     
《铀矿地质》顾问、铀矿地质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黄劭显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89年8月10日在北京逝世。沉痛悼念黄劭显同志!  相似文献   

11.
事件沉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论述了事件沉积概念的产生背景,事件沉积的含义与分类。根据事件的起因不同,事件沉积可分为地内事件沉积和地外事件沉积,前者可进一步分为外力事件沉积和内力事件沉积。对重要的事件沉积类型,如外力事件沉积中的风暴岩,内力事件沉积中的震积岩、海啸岩和地外事件沉积中的界线粘土层从理论与实例的结合上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和属性。最后就事件沉积对沉积学现有理论和相分析工作的挑战从理论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2.43~2.06 Ga)代表了地球大气氧含量首次显著升高,是地球宜居环境形成的关键时期。大氧化事件及相关碳循环扰动事件的研究,对理解地球宜居环境的形成与早期生命的演化十分重要,一直是地学领域的“热点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大氧化事件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大氧化事件的时间框架以及启动过程与机制、大氧化事件期间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Lomagundi-Jatuli事件)和大氧化事件结束后碳循环扰动事件3个方面的内容:(1)大氧化事件的启动具有间歇断续式特点,启动机制的研究呈现多元化观点;(2) Lomagundi-Jatuli事件期间大气—海洋系统先后经历了氧化与脱氧过程,事件的启动机制可能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提高,但不排除其他机制(如地球深部碳循环)的影响;(3) Lomagundi-Jatuli事件后期全球范围内有机碳埋藏量显著上升且一直持续到1.7 Ga左右(Shunga事件),期间伴有碳同位素负漂移事件(Shunga-Francevillian事件),这2次事件的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刊第一任主编、著名科学史家、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副所长、研究员严敦杰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88年12月23日18时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相似文献   

14.
冰芯、陆地和海洋等古气候记录表明末次冰期存在着一系列千年尺度的气候突变事件,尤以格陵兰冰芯记录的快速升温事件(Greenland Interstadial事件,简称GIS事件)[1]和北大西洋深海沉积记录的冰漂碎屑事件(Herinch事件,简称H事件)[2]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讨论了岩石圈的联合古陆事件,生物圈的重要生物类别的出现,生物爆发事件和集群绝灭事件中,水圈和大气圈的海平面变化事件和气候的变冷,变暖事件。联合古陆事件包括陆核型联合古陆,初始原地台型联合古陆,成熟原地台型联合古陆,地台型联合古陆和大陆型联合古陆事件;生物圈事件包括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后生动物,带壳后生动物的出现事件,寒武幻生物大爆发事件,奥陶纪-志民之交,晚泥盆世弗拉斯-法门期之交,二叠纪-三  相似文献   

16.
地质界消息     
《地质论评》1941,6(Z1):202-214
地质界先进丁在君先生不幸于民国二十五年在湘误中煤毒,病故长沙,至本年一月五日正是五周年,是日中国地质学会特假北碚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礼堂开一联合纪念与演讲会,  相似文献   

17.
《河南地质》2009,(4):I0001-I0001
5月下旬,不幸惠白血病的花季少女、郑州市四十七中国家级宏志班学生依依(化名),牵动了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干部职工的心,在厅领导的带动下,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依依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相似文献   

18.
辽东本溪-桓仁地区古生界发育,是研究地层学、沉积学的典型地区.在简述事件地层学原理和地层事件概念,并对主要地质事件进行初步划分基础上,通过对本溪-桓仁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地层剖面测制研究,对该区古生界,根据地质事件的岩石记录,划分了构造上升和下降、海侵、缺氧、风暴、干燥炎热等6种事件地层单位,8个事件集群,并对各事件地层单位逐一描述,提出事件个体和事件集群、事件沉积层和事件集群沉积段的概念,并探讨了与沉积环境、层序地层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叶连俊 《地质论评》1942,7(6):299-312
贫困的中国科学界失去几个成熟的人才真是最不幸的事,最近的地质界可算正是遭逢了一个舛错的命运,连着折了数员大将!其中朱森先生及计荣森先生都曾带领作者作过长期的野  相似文献   

20.
白垩纪中期异常地质事件与全球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胡修棉 《地学前缘》2005,12(2):222-230
白垩纪中期(125~90 Ma)是地质历史中一个极端温室时期,集中出现一系列异常事件。异常事件是地球系统内各圈层相互耦合的产物,事件相互之间不是孤立的,单个事件引起的全球变化对其他事件起着明显的正/负反馈机制作用。文中基于对白垩纪中期异常事件的深入解剖和分析,包括大规模海底火山事件、大洋缺氧事件、生物异常更替与绝灭、白垩纪超静磁带、大洋红层出现等,在探讨白垩纪中期各个事件特征基础上,重点阐述异常事件所引起的全球变化及其对海洋、气候的影响;提出异常事件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反馈机制。研究发现,大规模海底火山作用是引起白垩纪中期异常海洋和气候的最根本原因,直接促进大洋缺氧事件、生物绝灭与更替、沉积记录的转变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