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膨胀”磁效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压磁效应不一定是震磁关系的唯一可能机制.本文认为,从我国邢台地震区地震与地磁变化观测的事实出发,用压磁效应很难解释震磁之间的关系.因此就提出震源区由于岩石介质的微破裂、膨胀的液体扩散引起地磁场变化的设想,并称此种设想为“‘膨胀’磁效应”. 在简化了的假定条件下,初步计算表明,用此假设讨论地震区地磁场变化的空间分布与实际观测的结果较为符合.有一些检验震例.  相似文献   

2.
郝锦绮 《地震学报》1985,7(3):300-313
根据作者与Hastie和Stacey提出的三维压磁效应模式计算方法,围绕1976年唐山大地震,计算了七种不同断层模式的压磁效应,比较了在不同磁纬处,走向滑动断层的不同走向、倾角和埋深在地面上所引起的压磁异常场。结果表明,震磁效应的可观测性同地震的破裂机制有着紧密的关系。断层倾角45——60对应着最佳观测条件,其压磁异常峰值可高达12nT;在最差观测条件时压磁异常量几乎无法测出,这时断层位于磁纬0处,或走向为E-W,或埋深为10公里左右。在大多数模式中,垂直分量的异常略大于总强度异常,但在磁赤道附近可高达三倍左右。对唐山大地震的计算表明,压磁异常量约3——4nT,其异常大于1nT区域的线性尺度与断层长度之比仅为1.04——1.10。由于压磁场是地震过程的一种弱效应场,目前使用仪器的观测精度不够和磁测点的震中距过大,可能是未测出该地震明显的磁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震磁效应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介绍了目前人们对于压磁效应、感应磁效应、流变磁效应、电动磁效应、热磁效应及岩石破裂过程中的电磁效应机理的认识、研究进展以及利用震磁效应激发的地磁异常从地磁场的长期和短期变化中提取地震前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震磁效应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强调应从加强地磁台网观测、改进震磁效应的实验及引入提取震磁异常新的方法3方面加强震磁效应的研究,更好地发挥地磁观测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岩石中应变波激发的电磁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小荷  邢国军 《地震学报》1998,20(1):96-100
应变波通过岩石时,由于压磁效应,会产生一个以声速传播的磁场扰动,后者在周围空间激发了电磁效应.本文用实验证明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并藉以测出了岩石的综合压磁系数.这种效应可解释地震时发生的某些电磁现象.   相似文献   

5.
彭纯一  徐国铭 《地震学报》1986,8(3):309-316
继取得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6.0级地震磁异常之后,1984年5月21日在江苏黄海勿南沙Ms6.2地震前,在距震中70公里的东台县弶港,110公里的海安和130公里的射阳地磁台又观测到震前垂直分量的磁异常.其中弶港、海安为正异常,射阳为负异常.本文根据祁贵仲的膨胀磁效应模式,粗略地进行了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本文认为,在低纬度地区用较密集的垂直分量台网来捕捉地震磁异常有可能改善地磁方法预报地震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用地磁观测预报地震,在国内外研究历史颇长,彼此都在积累资料,同时对地磁预报地震的物理机制,也提出了不同的假说。其中压磁效应说目前比较流行,实验表明,对岩石施加应力,岩石磁化率或剩余磁化强度发生改变,从各种角度证明由压磁效应而产生的震磁异常数量级是不大的。  相似文献   

7.
黄海6.2级地震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继取得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6.0级地震磁异常之后,1984年5月21日在江苏黄海勿南沙 M_s6.2地震前,在距震中70公里的东台县弶港,110公里的海安和130公里的射阳地磁台又观测到震前垂直分量的磁异常。其中弶港、海安为正异常,射阳为负异常。本文根据祁贵仲的“膨胀磁效应”模式,粗略地进行了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本文认为,在低纬度地区用较密集的垂直分量台网来捕捉地震磁异常有可能改善地磁方法预报地震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一些地震前后地磁场出现上下波动形态的震磁效应现象,以包体模式为基础,提出了该类震磁效应的可能的物理机制。当包体处于临界失稳状态时,由于大量微裂隙的产生,使孔隙压力下降,岩石有效应力增加,导致包体硬化致稳;若周围有流体渗入包体,则将导致孔隙压力回升,有效应力下降,包体将再度失稳,然后又是致稳,直至最后由于包体动态失稳而发生地震。根据流体扩散磁效应理论,这个过程将引起上下波动型的震磁变化。最后讨论了各种条件下该类震磁效应的可能形态,并指出这种韵律性的前兆现象可能有一定的普遍性,是短临地震预报中值得重视的一个现象。  相似文献   

9.
应用人工爆炸地震,农田抽水试验,地震地磁测量以及航磁△Ta资料反演成果,探索震磁关系。结果发现:(1)地磁场强度短周期变化数量不等;(2)实际观测的前兆磁异常比实验室测试的数据偏大。表明地震前兆异常不仅存在,而且这种地磁短周期变化是由多种物理效应叠加的结果。作者认为,在应力、应变等因素确定的条件下,温度的影响是构成震磁效应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地壳磁性结构及磁性层底介面即居里等温面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潜在震源区的判定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美《地震情报通报》1978年5~6月第10卷3期刊登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约翰斯顿(Malcolm Johnston)写的题为《构造磁效应》一文,略述了构造磁效应的历史情况和现在的磁测概况,摘译如下(小标题是原有的):  相似文献   

11.
陶夏新  王国新 《地震学报》2003,25(2):191-198
为了模拟近场强地震动,采用了基于有限断层模型的一种随机合成方法.震源破裂面被剖分成一定数量的子源,总的地震矩分成数量更多的子震的矩.一给定子源中一次子震引起的场地地震动的傅氏谱,通过考虑点源的谱、随着距离的衰减、能量耗散及近地表效应等导出.据此幅值谱和一个随机相位谱,并与一个时程包络函数结合,合成一个子震时程.将各子源中各个子震引起的所有时程叠加,得出场地的地震动时程.叠加中,各子震时程之间的时滞,据子震发震时差和子源至场地的距离差别引起的时差确定.对一个设定地震,选用4个断层面倾角,计算了近场21个地点的地震动.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很好地表达破裂的方向性效应和上盘效应.为了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对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中3个近断层台站MCN,LV3和PCD模拟的地震动与实际记录的加速度反应谱和时程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模型,计算了雷暴云电荷突然对地放电后QE场大小 在0~90km高度上的分布. 对200C的正电荷对地放电后的计算表明,在放电1ms后,在65~78km的区域内,QE场大于大气的雪崩电场,而0.5s后,该电场迅速衰减到很低的水平. 在电 离层高度上,由于电子的热化时标和电离时标极短,在QE场的作用下,夜间局部低电离层会 有比较大的响应. 对Boltzmann方程数值求解的结果表明,在某些高度上,电子分布函数有 明显的高能尾巴;在63~83km的高度上,电子平均能量为3eV<ε<6eV;计算的电子数 密度 的峰值扰动表明,在65~78km的高度上,电子的数密度增加,最大的电离峰值约在74km处, 大约增加了3个数量级,比电磁脉冲(EMP)的电离效果大得多.  相似文献   

13.
高锡铭 《地震学报》1984,6(3):304-312
水库蓄水后,水体质量荷载引起地基岩石介质产生静力学形变效应.发生地震的水库,由于震源区岩石介质扩容,也会引起地基岩石介质的形变.本文同时考虑了这两种效应.水体质量荷载的静力学形变总效应包括:荷载引起的地基岩石介质的静态弹性形变,质量引起的重力等位面形变以及静态弹性形变所引起的重力等位面形变.岩石介质扩容效应在一定阶段会引起地基岩石介质的膨胀隆起,这种隆起形变同样也引起重力场变化.采用上述模型分析了丹江水库的水准测量成果,确定了该地区地基岩石介质的 Lame 常数,分析了地面垂直形变与地震的关系,从而认为使用该模型分析蓄水后库区的地面的垂直形变,可以为预报水库区地震提取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谢原定  张生源 《地震研究》1990,13(4):370-376
本文重点讨论了断裂规模、断裂相交网络和断裂力学的性质对地下水力扩散的影响,及其与诱发地震的关系。指出断裂密集成带的地方,水力扩散大。根据流体流动规律,水力扩散沿断裂方向流体流速大,断裂越长越深,沿断裂方向水力扩散距离就越大。而水力扩散随深度的变化,由于不同深度上岩性变化和应力状态的不同,有的深度上的岩类可能出现扩容而增大水力扩散。因此它并不是随围压的增大而单值地减少。 文章指出断裂的末端和断裂的交汇处是地下水富集的地方,在水富集地方的四周,水力扩散比其它地方要大。另外现代活动的张性和张扭性断裂比压性和压扭性断裂的水力扩散大。文章还提出水沿断裂扩散是水库诱发地震的直接原因。水力扩散大的断裂,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大,规模大而活的断裂诱发地震的震级可能大。  相似文献   

15.
刘汉雄  非明伦 《地震研究》1990,13(3):283-290
如果在昆明及其附近地区发生强烈的破坏性地震,当地震波传播到盘龙江江岸这一特定的场地条件时,对震害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根据在强震考察中看到的一些河岸破坏的情况和对盘龙江江岸地区的一些工程水文地质资料及局部地区脉动观测结果分析指出:(1)强震时江岸地区易发生地裂,地陷和塌方等地基失效现象而加大震害。(2)由于江岸地区的土层含有饱和的砂土层,强震时易引起砂土液化导致地基失效而加大震害。(3)由于江岸地形的影响,强震时对振动起放大作用而加大震害。所以在昆明的城市规划建设中,盘龙江两岸在离岸边30米内最好不要建筑任何结构物,以免在强震时造成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研究各种地震前兆现象,我国地震工作者已开始对地下水化学成分在地震发生前的变化进行观测。利用爆破作实验,是企图发现地下水化学成份在冲击力的作用下的变化,为识别地震前兆提供一定的依据。 本文着重研究江西永平铜矿前后三次爆破所取得的大量水化学观测资料,探讨爆破时水化学效应的特征,并确认爆破膨胀冲击力是使氡及水化学组分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而各观测井孔所处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地球化学环境的不同,又起了加强或削弱的控制作用。为合理地选择水化学观测井孔(泉),以及研究在力的作用下水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流体(水)在孕震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DD模式和IPE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流体(水)扩散造成失稳的想法。对孕震过程的四个阶段给出了初步的定量讨论,突出了流体(水)的作用。以波速比前兆为例,求出了孕震时间的计算公式,发现孕震时间和余震区特征长度的平方并不严格成正比,可能含有一个三次因子。在作了适当近似和简化后,本文以实际数字对所求得的公式作了检验,计算结果和经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Evaluation of volatilization as a natural attenuation pathway for MTB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ahvis MA  Baehr AL  Baker RJ 《Ground water》2004,42(2):258-267
Volatilization and diffusion through the unsaturated zone can be an important pathway for natural attenuation remediation of methyl tert-butyl ether (MTBE) at gasoline spill sit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pathway depends primaril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mmiscible product within the unsaturated zone and the relative magnitude of aqueous-phase advection (ground water recharge) to gaseous-phase diffusion. At a gasoline spill site in Laurel Bay, South Carolina, rates of MTBE volatilization from ground water downgradient from the source are estimated by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of MTBE in the unsaturated zone above a solute plume. Volatilization rates of MTBE from ground water determined by transport modeling ranged from 0.0020 to 0.0042 g m(-2)/year, depending on the assumed rate of ground water recharge. Although diffusive conditions at the Laurel Bay site are favorable for volatilization, mass loss of MTBE is insignificant over the length (230 m) of the solute plume. Based on this analysis, significant volatilization of MTBE from ground water downgradient from source areas at other sites is not likely. In contrast, model results indicate that volatilization coupled with diffusion to the atmosphere could be a significant mass loss pathway for MTBE in source areas where residual product resides above the capillary zone. Although not documented, mass loss of MTBE at the Laurel Bay site due to volatilization and diffusion to the atmosphere are predicted to be two to three times greater than mass loading of MTBE to ground water due to dissolution and recharge. This result would imply that volatilization in the source zone may be the critical natural attenuation pathway for MTBE at gasoline spill sites, especially when considering capillary zone limitations on volatilization of MTBE from ground water and the relative recalcitrance of MTBE to bio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19.
Current codes of practice in assessing the blast ground motion effect on structures are mainly based on the ground peak particle velocity (PPV) or PPV and the principal frequency (PF) of the ground motion. PPV and PF of ground motion from underground explosions are usually estimated by empirical formulae derived from field blast tests. Not many empirical formulae for PF, but many empirical formulae for PPV are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They were obtained from recorded data either on ground surface or in the free field (inside the geological medium). Owing to the effect of surface reflection, blast motions on ground surface and in the free field are very different. But not many publications in the open literature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of blast motions on ground surface and in the free field. Moreover, very few publications discuss the blast ground motion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s ground motion directly affects structural response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its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more reliably assess its effects on structures. In this paper, a validated numerical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stress wave at a granite site owing to explosion in an underground chamber. Using the simulated stress wave, the relations such as PPV and PF attenuation as well as spatial variation of motions on ground surface and in the free field are derived. Discussions 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and free field motions are mad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an be used in a more detailed assessment of ground motion effect on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20.
三峡地区水资源丰富,加上三峡水库蓄放水的影响,水动力环境复杂,对该区域陆地水负荷变化影响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基于CORS站网,辅以少量重力台站数据,采用负荷形变和重力场球谐分析方法,研究了三峡地区陆地水负荷对地壳形变和重力变化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①基于CORS站网能够监测陆地水负荷引起的地壳形变和地面重力时空变化.②陆地水负荷对垂直形变的影响达厘米级,对水平形变的影响较小,对地面重力的影响可达数百微伽.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陆地水负荷对垂直形变影响的年变化趋于平衡,对地面重力变化影响主要集中在三峡水库和重庆市附近.④基于CORS站网确定的三峡地区陆地水地壳垂直形变,与GRACE卫星重力成果在分布规律和趋势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在部分区域存在差异.本文研究成果可用于水动力环境监测与水资源保护利用,为高程基准和重力基准的动态维护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