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下水》2017,(6)
临潼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地下水水质逐步恶化,影响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为了解区域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了地下水水质专项调查。采用单项组分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对临潼区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分析。单项组分评价法结果显示:西安市临潼区地下水水质超标项目主要有总大肠菌群、铁、锰、氟化物、氯化物;而综合评价法结果显示:地下水优良、良好的占54.5%,较差的占45.5%,总体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在评价结果基础上,分析出西安市临潼区水质超标项目分布区域和超标原因,并提出地下水水质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判别工业用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形状,揭示其形成机制,能够指示工业用水量随经济发展的长期变化趋势,可为工业用水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以山东省1980-2016年工业用水为例,采用三次模型、二次模型和非参数局部加权回归(LOWESS),分析工业用水与人均GDP人均关系,判断工业用水EKC形状;通过由对数平均迪式指数法(LMDI)测算出的用水效率、产业结构和经济规模对工业用水变化贡献值,以及利用四参数Logistic曲线得出的工业用水效率长期变化特征,定量分析揭示N型EKC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山东省工业用水随人均GDP增加先增长、后下降、再增长,工业用水EKC形状为N型;在工业用水效率快速提高、工业用水量持续下降后,由于用水效率逐渐接近极限、提高速度减缓、节水量大幅降低,经济规模扩张增加的用水量无法被抵消,工业用水不再下降、反而出现再增长,曲线形状由倒U型变成N型。N型是对倒U型工业用水EKC的一个补充,工业用水量不会"自动"持续下降,而是存在再增长可能;要实现工业用水量持续下降,必须深度挖掘节水潜力,持续提高用水效率,并推动工业结构向节水方向调整。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尚小清  宋令勇 《地下水》2010,32(1):103-104,166
对西安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地下漏斗、地面沉降、地裂缝以及地下水质污染是西安市存在的主要问题,地下水超采是引起以上问题最主要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回补地下水,充分利用非传统水资源,加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等五项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集对分析在西安市地下水污染动态评价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冯煜  孙根年 《地下水》2006,28(3):50-53
选取总固体、总硬度、硝酸盐、氯化物、氟化物、六价铬等六种主要污染物,利用集对分析的方法,将超标率、污染指数和超标面积指数综合起来,对 1985-2003 年西安建成区地下水进行了动态评价.该方法既克服了依靠某年监测值对地下水质的静态空间评价,又可将超标率、污染指数和超标面积综合起来,完成地下水水质的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6,(2)
研究珲春盆地地下水水质状况,保护地下水资源,对珲春盆地地下水进行取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珲春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差,以Ⅳ类水为主,主要超标因子为TFe、Mn~(2-)以及NO_3~-,TFe和Mn~(2-)超标的原因主要由于区域地下水开采量小,地下水环境比较封闭,处于相对还原环境,造成Fe和Mn富集;NO_3~-超标主要是由于该区域含水层防污性能差,加之城乡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地表河流的污染以及煤矸石的堆放和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了NO_3~-为代表的N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阜阳市浅层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在2013—2017年间枯、丰期的时空分布规律及与其他组分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5年间该市浅层地下水TDS超标点主要分布在颍河、泉河两侧,TDS均值在枯、丰水期总体均呈现缓慢增高的趋势,丰水期数值范围年际间波动较枯水期明显,标准差亦均在缓慢增加.利用SPSS22.0软件,分析近年枯、丰水期浅层地下水的总硬度、pH、总碱度、氯化物等与TDS的相关关系,得出该市浅层地下水的pH与TDS在枯水期呈负相关关系,而在丰水期相关性不显著;总碱度、总硬度、氯化物与TDS在枯、丰水期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丰水期的相关程度(高度)高于枯水期(中度),且相关程度均为总碱度高于总硬度高于氯化物;硫酸根与TDS在丰水期呈现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1,(1)
西安市临潼区村镇水源地包括8个饮用水水源地,设计总供水量1.47万t/d,服务人口约14.1万人,地下水质量综合类别多为IV或V,主要超标项目是溶解性总固体、总大肠菌群和钠。通过对临潼区8个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现状、水源水质和污染源的调查,分析总结水源地保护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水源地保护措施建议,为临潼区及西安市其他区县后续的水源地保护工作开展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滹沱河冲积平原地下水质量及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下水是河北省滹沱河冲积平原主要工农业及生活用水水源,地下水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为阐明人类活动影响下该区地下水质量状况,本次研究共采集了482组地下水样品进行测试分析,测试指标包含了无机常规指标以及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指标,共64项。利用改进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显示:超III类水样点占到总取样点的21.5%,主要分布在工业聚集区和排污河流两侧,且冲洪积扇轴部水质明显劣于中部和扇缘地带。影响地下水质量的主要为常规无机组分,如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铁、锰、硝酸盐氮等,有机组分超标点较少,检出率较高的组分为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四氯乙烯和邻二氯苯等,利用EPI Suite软件计算可知高检出组分GUS值均较高,有较高的一致性。对地下水化学指标检出和超标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原生水文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是造成毒性金属、三氮、有机检出和超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淮北市地下水中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文地质调查、取样测试的基础上,以安徽省淮北市地下水中的氟为研究对象,对338个地下水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淮北市地下水中氟的含量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从北向南逐渐降低趋势,北部氟含量均值在2.0 mg/L以上;氟的超标率35.5%,高于淮河流域地下水氟的超标率20.14%(淮河流域地下水污染项目数据统计结果);浅层地下水(≤50 m)氟超标率40.45%,深层地下水(50 m)氟的超标率16.9%;地下水中氟超标与地质背景、人类活动以及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北碚区、璧山县、铜梁县等9个区县地下水为对象,对表层土壤物理性质、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水质进行了测试分析,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对地下水进行了单项组分评价和质量综合评价,并对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地下水以HCO3-、SO42--Ca2+、Mg2+型和HCO3--Ca2+、Mg2+型为主,地下水质量不容乐观,超标率达到了78%,地下水中总硬度、硫酸盐、锰等因子的背景值较高,超标显著,亚硝酸氮和氨氮的超标率达到了18.5%,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86.5倍和44.9倍。  相似文献   

11.
河北平原地下水氢、氧、碳、氯同位素组成的环境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地下水是古气候信息的载体,它的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可以反映古气候的演变。应用3H、14C和36Cl资料计算的河北平原地下水的年龄如下:第1含水组(Q4)0~3ka,第2含水组(Q3)3~100ka,第3含水组(Q2)100~300ka,第4含水组(Q1)300~700ka。根据δ18O和δD计算的地下水补给期的地面平均气温表明,第四纪以来河北平原气候环境是逐渐变暖的。根据第4至第1含水组(Q1~Q4)地下水δD=-70‰的等值线变化,认为第四纪以来,渤海海岸线逐渐由东向西移动。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以来,上海市地下水开采与人工回灌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位变化与压缩变形均表现为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通过对上海中心城区含水层系统的应力一应变特点分析,总结了承压含水层随地下水位下降所表现出的弹性一弹塑性一塑性变形的演化规律。上海中心城区第Ⅱ、Ⅲ承压含水层总体上处于地下水开采与人工回灌的平衡状态,表现为弹性变形;而第Ⅳ、Ⅴ承压含水层由于地下水位目前已严重低于其“临界水位”,表现为持续压缩的塑性变形。目前,第Ⅳ承压含水层对中心城区地面沉降贡献率已达到了49.3%,西部华漕地区第Ⅴ承压含水层变形的贡献率为46.7%。针对各承压含水层不同的变形特点,提出了地下水资源管理与地面沉降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咸阳市城区地下水超采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齐保勤  史玲 《地下水》2004,26(4):290-293
咸阳市是陕西的第三大城市,城市用水严重依赖地下水,地下水起采问题相当严重,已形成了三个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本文通过地下水水位现潮资料,对成阳地下水起采区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解决和缓解这一局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沉积环境、岩性组合、水化学、碳同位素等的论证,将川西拗陷上三叠统划分为须家河组须二段、四段、六段3个主要含水系统,须一段、三段、五段3个相对隔水系统;通过地壳运动、水动力条件、地球物理场等论证了各含水系统经历的水文地质期的次数和型式."统序"和"期序"的建立,从宏观上构建了深层水形成演化的模式,为深层水及其与聚气成藏之间规律性联系指示了研究的思路、途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大兴迭隆起隐伏岩溶水资源评价及开采方案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兴迭隆起地区隐伏岩溶地下水是北京市的重要水源,为保障水源地能持续为大兴、通州地区提供优质的城镇生活用水,需对研究区岩溶地下水进行水资源评价和开采规划预测分析。利用数值模拟法,应用GMS模拟软件对研究区岩溶水系统进行地下水流数值模拟及水位变化预测。建立的岩溶水系统模型分为5层,模拟验证期为12年9个月。由模型评价的岩溶水系统补给资源量为14 425.74×10^4m3/a,可开采资源量为14 310.52×10^4m3/a,其中岩溶含水层可开采量为2 309.36×10^4m3/a。在模型识别验证后,分4种开采方案对水源地进行开采预测,通过对典型观测孔水位过程线拟合和研究区水均衡分析可知,按2020年之前维持现状开采,2020年后停采念坛水源地,2025年后全区按可开采量进行开采的开采方案最为合理,可分批逐次实现水源地的采补平衡。  相似文献   

16.
西安地区水库供水调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西安市严重缺水问题,首先采用月流量延时曲线和月流量超越几率曲线分析了西安地区地表水源的水文特性;其次通过水库群联合仿真调度和无水库调度两种方式为西安市供水,以供水保证率和缺水指数为评价指标,评价西安市供水水平,结果显示:①无水库调节是无法满足西安市的现状用水;②三库联合仿真调度在2030年时,年平均弃水量仍高达2亿m3,说明该区水资源开发还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规模  吴群昌 《地质与资源》2009,18(3):210-213,236
对西安市地热水赋存条件和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指出了多年持续超采地下热水,导致地下热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热水资源衰减等一系列问题.探讨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西安地热资源的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开发利用西安地下热水资源的建议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地下水生态系统中的地下水位、水质和包气带含水率与含盐量的变化驱动着表生生态格局的演变,但目前对各变量的生态阈值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与方法体系还不完善。以保定平原区为例,采用地下水位及地下水生态环境的历史回归法、GIS法、差分网格计算法等方法,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地下水位变化的驱动力以及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确定不同水文地质单元的生态水位阈值。研究表明:(1)20世纪50—60年代,研究区依赖于地下水的生态格局基本维持着天然状态;1959—2000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局部地段出现降落漏斗;2000—2008年,地下水位骤降,降落漏斗迅速扩张,地下水与地表水补排关系发生变异;2008年至今,部分区域地下水位逐渐上升。(2)研究区内山前地带地下水生态水位埋深为10~15?m,拒马河冲洪积扇群与漕河—瀑河冲洪积扇群为5~10?m,唐河—大沙河冲洪积扇群为3~5?m,冲积平原中定州—望都范围为3~5?m,保定市为10~15?m,其余均为5~10?m,冲湖积平原环淀区域小于3?m。(3)以确定的地下水生态水位为标准,初步估算研究区现状地下水位恢复至生态水位的需水量为57.14×108?m3。研究成果对恢复当地地下水生态环境格局有重要意义,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生态水位的确定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策勒绿洲78个取样点的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和pH值的观测资料, 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插值和地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所取数据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 1)地下水埋深和pH值服从正态分布, 矿化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2)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和pH值都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 在步长为8 km范围之内, 地下水特征的空间变异是各向同性的, 当步长>8 km时, 四个方向上的半变异函数发生了不同的变化;3)受盆地地形影响, 地下水埋深从南到北变浅, 东部区域埋深最浅, 最小为1.56 m;矿化度分布趋势则是从南到北逐渐增大;pH值高值区发生在绿洲东南部和中北部, pH值高的区域矿化度较低, 而pH值低的区域矿化度较高;4) 绿洲耕地主要分布于地下水位埋深为5~25 m, 且矿化度<2.0 g·L~(-1) 的区域;林地和草地分布于绿洲边缘区, 该区域地下水埋深浅, 平均水位<10 m, 而地下水矿化度较高, >2.0 g·L~(-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