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美国矿业局与大盐湖矿物和化学公司提出了一种从约含6%K_2O 的大盐湖蒸发盐中富集钾盐的泡沫浮选法。主要为岩盐(NaCl)并带有少量钾盐镁矾(KCl·MgSO_4·2.7H_2O)和软钾镁矾(K_2SO_4·MgSO_4·6H_2O)的粗蒸发盐在饱和卤水溶液中调和,以便将不可浮的钾盐镁矾转化成可浮的矿物软钾镁矾。所得的软钾镁矾用中等分子量的脂肪酸进行选择性地浮选。连续的小规模中间厂试验表明:80%的钾可以从粗蒸发盐中回收到约含13%K_2O 的浮选精矿中。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西部大浪滩梁中矿区是一个以液体钾矿为主、固液并存的大型钾镁盐矿田。通过对梁中矿区大浪滩凹地钾镁盐矿点实地考察,以兴元钾肥厂开挖的固体钾盐(软钾镁矾、钾石盐和杂卤石等矿物)剖面为研究载体,采集73件固体盐样。通过XRD矿物组成分析,发现梁中凹地盐类呈石盐+泻利盐—石盐+泻利盐+软钾镁矾—石盐+泻利盐+钾石盐—石盐+钾石盐+光卤石—石盐+水氯镁石矿物组合变化。其中,在Ⅱ阶段(5.32.6 m)沉积了层状的固体钾盐矿物(包含软钾镁矾、钾石盐和光卤石)。地层中沉积的软钾镁矾,结晶良好。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软钾镁矾的形成条件:1)外来水体的混入,溶滤了地表盐滩中可溶性钾;2)(全新世)相对较高的温度条件,芒硝等矿物的溶解,会使湖表卤水中硫酸盐含量明显增加,卤水组成点易落在25℃介稳相图的白钠镁矾相区,有利于软钾镁矾结晶析出;3)干旱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3.
七水硫酸镁(MgSO_4·7H_2O)是在海水和海水型盐湖卤水天然蒸发过程中最早析出的一种硫酸镁水合盐。在海水或海水型盐湖卤水的继续蒸发过程中会进一步析出六水硫酸镁(MgSO_4·6H_2O)。  相似文献   

4.
将犹他州大盐湖的天然卤水,在盐田中蒸发浓缩到钾盐饱和,然后转到混合池中与含有镁钾比值较高的另一种卤水混合。将调节好的卤水进行盐田蒸发,使析出氯化钠,直到钾盐再次达到饱和。然后将卤水转到另一池中,进一步蒸发析出钾盐镁矾。钾盐镁矾的析出一直进行到光卤石开始形成为止。这时候再将卤水转到另外一个池中去,进一步蒸发使析出光卤石。析出钾盐镁矾后的部分卤水仍循环到混合池中去。在盐田中已经析出光卤石后的老卤被转送到深的储池中去,经冬季冷却析出另一部分光卤石。将析出的光卤石与钾盐镁矾饱和卤水接触,使其转化为钾盐镁矾。  相似文献   

5.
察尔汗盐湖低品位卤水自然蒸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兆广  祁燕 《盐湖研究》2006,14(1):17-23
察尔汗盐湖是一个以卤水钾镁盐矿为主的大型综合性盐类矿床,盐湖东部潜卤水水化学类型为氯化物型,从KCl等组份含量来看,属低钾高钠低镁的卤水。对该类型卤水进行自然蒸发试验,确定盐类结晶析出顺序和光卤石矿物的最佳分离点,取得光卤石矿的产率和光卤石中KCl含量等基础数据,以对该卤水工业利用性能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1951年,苏联科学院普通和无机化学研究所的勘察队首次发现在5号湖中有光卤石和钾盐镁矾沉积曾提出从海湾表层卤水中生产无机盐类的流程。预订出从石盐和泻利盐混盐的母液中制备粗钾盐(光卤石,钾盐镁矾,碳酸镁水合物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并将粗钾盐加工成硫酸钾的工厂方法。  相似文献   

7.
青海大浪滩凹地梁中矿区是典型的固、液矿共存的钾镁盐矿床。地质勘查显示,梁中矿区埋深8~10m以下沉积有层状的含钾硫酸盐固体钾矿(主要是软钾镁矾,并伴生有钾石盐和光卤石)。在兴元钾肥厂已开挖的矿层断面,选择7.3 m的沉积剖面,采集并分析了73件盐样和7件晶间卤水样离子含量,结合2件样品的软钾镁矾稳定锶同位素比值、矿物组合分布和25℃时Na+,K+,Mg2+//Cl-,SO2-4–H2O五元体系介稳相图,探讨了研究区软钾镁矾沉积的化学元素组成特征和化学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5.3~2.6 m沉积了钾盐矿物,K+含量主要在10%~18%之间变化;2)全新世温度的升高和外来水体的混入,使软钾镁矾沉积时矿物析盐序列呈现逆向析盐过程;3)对比软钾镁矾和研究区盐湖卤水、油田卤水的87Sr/86Sr值,推断大浪滩凹地软钾镁矾的沉积可能与其南侧断裂—小梁山构造气田水渗入有关。  相似文献   

8.
老挝万象通芒矿区成盐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呵叻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钾盐矿床之一,老挝万象盆地是呵叻高原北部沙空那空盆地的一个次级盆地,通芒矿区则是万象盆地钾盐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大量钾盐地质勘探工作的实施为该地区钾盐沉积的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和物质基础。研究表明,含盐地层包括上、中、下3个盐段,巨厚钾镁盐主要富集在塔贡组下盐段。盐类矿物主要包括石盐、光卤石、钾石盐、水氯镁石、溢晶石、硬石膏等,还包括一些碳酸盐和硼酸盐矿物。矿石类型以光卤石矿为主。含盐层位的Br含量、Br×103/Cl比值在剖面上的变化指示了成盐期卤水不断蒸发浓缩,最终形成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钾镁盐矿床。与世界其它海相及陆相钾盐矿床对比表明,通芒矿区钾盐沉积具有明显的海相特征,成盐成钾物质应该来自海水。  相似文献   

9.
氯化锂含量对光卤石形成基本体系NaCl—KCl—MgCl_2—H_2O中的结晶区有显著影响,主要显现在涉及KCl的结晶区都变小,NaCl的结晶区变大,这支持我们关于LiCl对NaCl有显著盐析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以下介绍利用日晒蒸发盐湖和其他含钾卤水所得混合盐和固体矿物混合盐的加工。凡属于钾、钠、镁的氯化物和硫酸盐类型的卤水,在盐田(或其他方法)中,经日晒蒸发后所得的固相中一般含有氯化钠、氯化钾、钾盐镁矾、光卤石等盐类或其中一部分盐类的混合物。这些盐类(包括天然固体矿  相似文献   

11.
青海湖湖水蒸发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 ,是一个典型的大陆微咸水湖。其湖水盐度为 1 4 0 7g/L ,水化学类型为硫酸钠亚型 ,化学组成不同于海水。该湖水为CaCO3所饱和 ,正在析出文石。为了揭示其湖水演化的趋势、析盐顺序和各种盐类形成的条件 ,曾在湖的南岸采集了大量湖水进行了蒸发实验和冷冻—蒸发实验。蒸发实验的结果表明 :首先析出水菱镁矿 ,随着湖水继续浓缩进一步析出石盐、无水芒硝、白钠镁矾、软钾镁矾、泻利盐、钾石盐和光卤石。冷冻—蒸发实验的结果是 :首先析出水菱镁矿 ,然后是芒硝、三水菱镁矿、石盐、泻利盐、光卤石和水氯镁石。这些实验的最终母液在室内保存了 1— 2月 ,均析出了硼酸盐。上述实验的析盐顺序和结晶途径与海水明显不同 ,而与某些青藏高原盐湖和我国东部某些第三纪古湖盆相似 ,如柴达木盆地的大浪滩干盐湖和山东的大汶口盆地等。因此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阐明青海湖湖水的演化趋势、青藏高原盐湖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大陆湖盆钾盐和其它盐类矿产资源的形成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化学成分相关性的研究认为,晶间卤水中的NaCl是饱和的,MgCl2是不饱和的,KCl饱和与不饱和两种卤水共存。随着晶间卤水密度的降低,NaCl含量升高,MgCl2含量降低,KCl含量先升后降。且存在高钾晶卤带和高钾固相带。晶间卤水浓度变化的原因是阶段性淡化。固相钾主要以光卤石形式存在,晶卤钾与固相钾存在单向平衡。目前,S3盐层大部分部位的光卤石处于溶解状态,溶解的KCl进入晶间卤水,MgCl2仍留存于固相中;可溶性镁在盐层中可能存在另一种形式—被粘土吸附。在S3盐层沉积和盐湖干涸过程,曾出现盐滩和湖水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盐湖卤水提锂过程中需了解与掌握锂元素结晶析出与赋存状态,锂光卤石(LiCl·MgCl_2·7H_2O)作为重要的中间产物,其结构与种类均需鉴别,但由于缺乏锂光卤石的X-ray衍射标准图谱,使得常见的Xray衍射方法无法应用。利用相图原理,通过湿固相法制备高纯锂光卤石,然后对其进行X-ray衍射分析,从而提供锂光卤石X-ray衍射的标准图谱,为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过程分析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茶卡盐湖为一封闭的内陆湖泊,无出湖的泄水口,主要入湖水量为河水,每年总计入湖河水量为0.557×108m3/a,泉水涌水量为0.0259×108m3/a,主要出湖水量为湖面上蒸发水量,年蒸发量为1.146×108m3/a,其次为人工采盐所耗水量为0.0185×108m3/a。茶卡盐湖卤水中主要盐类为NaCl、MgCl2、MgSO4及KCl,丰水季节卤水中NaCl含量较枯水季节的高,是开采石盐的最佳时期,枯水季节卤水中的钾盐和镁盐含量较丰水季节的高,是开采钾、镁盐的最佳期,枯水季节湖水中KCl含量最高值达2.01%,平均值为1.15%,已达单独开采的品位,可修建盐田,利用盐田日晒,制取钾盐,综合开发盐湖资源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5.
西藏扎北盐湖夏季卤水自然蒸发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扎北盐湖位于藏北高原腹地,其卤水类型属硫酸钠亚型,富含Li、K、B等元素。为综合利用该湖的液态矿产资源,于西藏当地对该盐湖富锂卤水进行自然蒸发实验。实验以Na+,Mg2+//Cl-,SO42--H2O四元体系15℃等温相图及K+,Mg2+//SO42--H2O三元体系15℃介稳相图为参考,绘制了扎北盐湖夏季卤水在秋季自然蒸发结晶路线图,研究了卤水在蒸发过程中液相的化学组成变化以及其蒸发析盐规律。结果表明,在蒸发过程早期(成卤率23.9%),锂浓度达1.2 g/L时,锂开始以Na3LiSO4.3H2O等复盐形式大量分散析出;硼在整个蒸发过程中以硼砂(Na2B4O7.10H2O)等形式分散析出难于富集;钾以钾镁矾(K2SO4.MgSO4.6H2O)和钾石盐(KCl)形式蒸发浓缩的后期大量析出。实验为扎北盐湖的盐田工程设计及制卤工艺操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也可为我国西藏硫酸钠亚型盐湖卤水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钾光卤石溶解和氯化钾结晶动力学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易溶性复盐钾光卤石(KCl·MgCl_2·6H_2O)的溶解机理及动力学。利用相图控制在固相光卤石饱和区的情况下研究改变温度、浓度、搅拌速度及成块压力对光卤石溶解过程的影响,发现MgCl_2、KCl首先以近相等的速度且出现KCl:MgCl_2的摩尔比值>1进入溶液,随后KCl从溶液中结晶出来。KCl在整个溶解过程中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即以溶解为主导的过程和以结晶为主导的过程;在溶解时,MgCl_2受扩散控制,KCl属化学溶解过程,KCl结晶受扩散控制,获得了动力学的方程计算出MgCl_2的溶解活化能和KCl的溶解和结晶活化能。  相似文献   

17.
钾盐资源全球分布和我国找钾实践及方法探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各国大型古代海相固体钾盐矿床多数是在石油、盐岩矿、盐泉卤水等资源的勘查过程中被发现的。国内几十年的找钾实践证实,我国缺乏大型海相固体钾盐矿床,近年来在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中寻找大型固体钾盐矿床的努力也没有取得明显进展。我国已探明的钾盐储量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的11个盐湖及其晶间卤水中,约占资源总量的90%以上;以固体钾矿赋存的资源量少且品位不高,仅占己知总量的2.6%。从1958年察尔汗盐滩生产出第一批953吨钾肥填补我国钾肥生产的空白,到年产150万吨KCl的卤水钾盐开发规模的形成;从1995年在罗布泊发现大型卤水钾矿,到2008年预期生产120万吨K2SO4,显示了我国干旱区盐湖卤水钾盐资源的重要位置。有专家建议,今后的工作应在深入研究成盐盆地基底构造和岩相古地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可能成钾的次级盆地并进行重点勘探和研究。借鉴世界各国找钾经验,将地质观察分析、地球物理探测、地球化学与水化学等方法综合运用,我国的探盐找钾工作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8.
高丹丹  李东东  樊燕飞  李武 《盐湖研究》2022,30(3):1-11, 41
铷是诸多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关键元素。青海察尔汗盐湖卤水中蕴藏着丰富的铷资源,但由于铷浓度极低,且与大量钠、钾、镁等离子共存,提取难度极大。利用已知技术从察尔汗盐湖卤水中直接提取铷难以满足经济性约束的前提,这成为察尔汗盐湖铷资源难以利用的症结之一。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分析了NaCl+KCl+RbCl+MgCl2+H2O体系中(K,Rb)Cl和铷钾光卤石固溶体—水溶液平衡对察尔汗盐湖卤水中铷分布的制约作用,确定了钾光卤石基固溶体是控制卤水中微量铷进入固相的关键矿物,钾光卤石的形成会使卤水中的铷浓度迅速下降至极低水平。用光卤石矿生产氯化钾,铷几乎全部进入氯化钾产品中,这一结论得到了现场盐田样品分析结果的支持。在上述新认知的启发下,我们设计了从察尔汗盐湖氯化钾产品中浓缩铷的工艺流程,并进行了公斤级小试和吨级放大试验,获得了铷浓度为400 mg/L的富铷料液,其中镁/铷比和钾/铷比均大幅降低;此外,进一步利用本团队成熟的t-BAMBP萃取方法可高效提取氯化铷,其工艺综合成本约为2 090 元/kg,较好满足了察尔汗盐湖铷资源开发的经济性前提。  相似文献   

19.
油泉子矿床是一个以卤水钾镁盐矿为主的小型综合性盐类矿床,盐湖卤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氯化物型,从KCl等组分含量来看,属高钾高钠低镁的卤水。在柴达木盆地与油泉子条件相类似的盐类矿床中,氯化物型卤水钾的选矿工艺已十分成熟,但对于不同矿区不同组分含量的卤水,其结晶路线各不相同,为此,对油泉子矿床氯化物型卤水进行自然蒸发试验,确定盐类结晶析出顺序和钾矿物的最佳分离点,取得钾矿物的产率和钾石盐中KCl含量等基础数据,并对该类型卤水工业利用性能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20.
合理开发利用四川盆地地下卤水资源,对卤水体系开展多温相平衡与相图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等温溶解平衡法对在288 K时五元体系NaCl+KCl+MgCl2+SrCl2+H2O(NaCl饱和)进行了相平衡实验研究,运用化学分析法以及X-ray粉晶衍射法分别确定了在288 K温度条件下该体系的平衡液相和平衡固相组成。通过固液相平衡实验数据,绘制了该五元体系以NaCl为饱和区域的干盐相图、水含量图以及氯化钠含量变化图。研究结果表明在288 K且NaCl饱和条件下,该五元体系干盐相图含有2个五元共饱和点、5条等温溶解度曲线和4个固相结晶区(KCl、MgCl2·6H2O、KCl·MgCl2·6H2O和SrCl2·6H2O)。固相结晶区KCl在该干盐相图中面积最大,其次是SrCl2·6H2O,而MgCl2·6H2O的结晶区面积最小,说明KCl在饱和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易析出而得到分离,而MgCl2的溶解度最大,难以从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且MgCl2·6H2O对KCl和SrCl2·6H2O有强烈盐析作用。通过对本体系热力学相平衡实验研究和多温相平衡的对比讨论,揭示了钾锶镁等含氯化物卤水体系在多温相平衡与相图条件下的结晶析盐规律,为液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