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分析研究风气候环境,特别是风向、风频等参数,注意考虑污染问题的影响;通过分析南宁市的风气候环境资源特征,提供一些建议,以便有关部门考虑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或其修编时采用,为建设和谐生态首府城市献策。  相似文献   

2.
南宁市高温天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统计分析南宁市的主同温天气气候特征及造成 高温天气的三种影响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各种环流背影下,高温天气的短期预报着眼点,并为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统计分析南宁市的高温天气气候特征及造成高温天气的三种影响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各种环流背景下,高温天气的短期预报着眼点,并为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南宁市地面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南宁市风速、风向、温度、日照、降水等气候要素的特征及其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并就如何将城市气候特点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营造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问题进行探讨,从气候学角度提出了充分考虑气候条件、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气候资源的规划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利用南宁市地面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南宁市风速、风向、温度、日照、降水等气候要素的特征及其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并就如何将城市气候特点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营造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问题进行探讨,从气候学角度提出了充分考虑气候条件、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气候资源的规划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俞布  贺晓冬  危良华  陈亮  周雯 《气象科学》2018,38(5):625-636
随着小城镇建设及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实施,基于城市通风廊道构建的生态环境效应成为当前城市生态规划研究的热点。以杭州为例,研究构建了集合城市气候观测、多尺度数值模拟、城市形态控制为一体的城市多级通风廊道系统,综合考虑能够表达或影响城市通风环境的多源评价指标,如分区风玫瑰、近地面风流场、城市风功能区及风流通潜力等。结论表明:杭州城市主导风空间差异明显,可划分为15个截然不同的风玫瑰分区。利用区域边界层模式(RBLM)耦合多层城市冠层模型提取多种地面风流场信息,并结合主导风观测综合划定杭州城市一级通风廊道。结合建筑覆盖率、迎风面系数和地表粗糙度综合评价城市风流通潜力,并将其作为杭州城市二、三级风道划定的辅助依据。同时,利用RNGκ-ε湍流模型验证风道对局部通风环境改善的有效性。最终,基于多源信息的空间叠置分析,综合构建了由6条一级风道、11条二级风道和12条三级城市绿廊构成的杭州城市多级通风廊道体系,为其他城市开展通风廊道研究提供了通用的技术方法,从而科学有效的服务于城市生态规划及管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淄博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0年)为例,开展了基于多元数据的城市工业布局气候适宜性评估。基于气象、遥感、环保等多元资料,对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风环境、热环境、大气环境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导风向和风速大小存在一定空间差异,北部的桓台和临淄的主导风路径多以东—西为主,其余地区以南—北路径为主,临淄的东部地区和淄川的中部地区为常年风速大值区,而周村、张店的大部分地区和博山的南部区域为风速小值区;城市热岛范围随时间扩张明显,以两轴区域为核心,呈蔓延式发展,较强以上等级热岛面积由2009年的405 km2发展至2016年的918 km2,其中张店区的增幅速度最快;敏感性模拟试验显示,易在山前出现污染汇聚带,PM2.5污染物高浓度主要分布在淄博的中北部平原地区,而市域北部和东部区域的污染扩散条件相对较好,各区域工业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特征主要受不同区域的主导风影响,其中淄川北部与张店南部的污染物扩散易对整个中心城区产生较大影响。综合考虑以上风环境、热环境、大气环境的分析结果,将规划区进行大气环境敏感区等级划分,明确了5类区域的工业布局气候适宜性,从改善局地气候与大气环境角度提出规划建议,为合理配置土地功能、优化工业布局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8.
绿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40年来,南宁市做到了扬气候条件之所长,大搞城市绿化,收到了较好绿化效益,给市民创造了一个优美、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南宁的绿化已经进入了我国城市绿化之前列。本文就南宁的绿化与南宁气候提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影响南宁热带气旋路径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5~2003年39年资料,对比分析了影响广西与南宁的热带气旋影响频数与路径异同,得到影响南宁市的热带气旋气候统计分布特征,供南宁市热带气旋路径预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贵阳市城市气候特征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锁坤  刘其顺 《贵州气象》1995,19(2):3-47,T002
利用1961-1990年贵阳市及郊县共8个气候站常规地面资料和市区3次布点观测气象资料及1990-1992年贵阳探空站测风资料,采取有别于平源城市的资料处理方法,首次较为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山城贵阳市的温度、湿度、降水、风、辐射、日照等主要气候要素场的时空分布基本特征、城郊差异、历史变化规律有未来可能演变趋势,对城市“热岛”、“干岛”和气象灾害也作了分析研究,并探讨其成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气侯对  相似文献   

11.
总结和分析了和田市近50a来气候变化状况,发现和田市气候存在变暖、增湿、风速减少的趋势,认为绿洲生态环境与气候关系极为密切,并以其变化规律为依据,对和田市绿洲生态进一步建设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太阳辐射、风向、气温等气象因素对郑州的影响,结合气候特点就改善郑州大气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气候的角度提出了郑州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区不同下垫面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分析城市绿化改变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于2006年4~5月期间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林地、裸地和草地3种不同下垫面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对比观测,以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资料作为评价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因素。用数学模糊评判方法,对不同下垫面的人体舒适度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4~5月草地的舒适度高于裸地和林地;裸地的舒适度高于林地;同草地和裸地相比,林地气温较低,舒适度最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较详尽的资料,研究了雅安市的气候概况,日照,相对湿度,降水,温度,风等。结果表明:①雅安市具有优良的人居环境和生态旅游气候资源。②雅安市北部是全球层状云分布最高的地区,“阳伞效应”显著。③雅安市中部的温度和湿度非常宜人,是世界上最“滋润”的一座城市。④雅安市是世界著名的“雨城”,中部年平均雨日高达188.4~231.8d,全市年平均夜雨率高达71%~78%。⑤雅安市境内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显著,在青藏高原东坡以东沿30°N附近的中国大陆地区比较,雅安市冬季是最暖地区之一,夏季是最凉地区之一,年和四季平均气温日较差都是最小值区之一,夏季平均气温为23℃左右,是不可多得的疗养胜地。⑥雅安市中部年、冬、春、夏和秋的平均风速为0.5~1.8 m.s-1,和煦宜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较详尽的资料,研究了雅安市的气候概况,日照,相对湿度,降水,温度,风等。结果表明:①雅安市具有优良的人居环境和生态旅游气候资源。②雅安市北部是全球层状云分布最高的地区,“阳伞效应”显著。⑧雅安市中部的温度和湿度非常宜人,是世界上最“滋润”的一座城市。④雅安市是世界著名的“雨城”,中部年平均雨日高达188.4~231.8d,全市年平均夜雨率高达71%~78%。⑤雅安市境内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显著,在青藏高原东坡以东沿30°N附近的中国大陆地区比较,雅安市冬季是最暖地区之一,夏季是最凉地区之一,年和四季平均气温日较差都是最小值区之一,夏季平均气温为23℃左右,是不可多得的疗养胜地。⑥雅安市中部年、冬、春、夏和秋的平均风速为0.5~1.8m·s^-1,和煦宜人。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青岛和济南1967—2016年的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和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对比分析沿海和内陆城市各气候要素之间及气候舒适度的差异.结果表明:(1)两市各个季节及年际平均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各个季节及年平均风速均呈减小趋势,年平均相对湿度均呈不明显减小趋势,四季及年日照时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2)温湿条件方面...  相似文献   

17.
营口和鞍山城市气候变化对比分析及原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5年辽宁省沿海轻工业城市营口和重工业城市鞍山的气温、降水、云量、相对湿度及平均风速等气候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5 a来2城市的各类气候变化特征及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近55 a来营口和鞍山平均气温呈递增趋势,降水、总云量、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均呈递减趋势,只有低云量变化趋势不同,其中营口呈递增趋势,鞍山呈递减趋势,鞍山平均气温递增趋势及总云量、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递减趋势均强于营口同类气候要素变化;营口和鞍山城市平均气温、相对湿度、低云量和风力气候要素特征趋势变率较大,降水和总云量趋势变率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东部近50年沙尘暴气候预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应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5站(乌鞘岭、古浪、永昌、凉州区、民勤)近50年月、年气象资料和沙尘暴个例,详细分析了沙尘暴产生的气候背景和气候影响因子。在分析二十多种气象要素的基础上,做出沙尘暴不同时间、不同范围的日数和强度预报方程。研究表明:河西走廊东部的沙尘暴是武威市北部干旱气候、丰富的地表沙源与大风天气相互作用的结果;沙尘暴日数与该市中北部冬春季的气温、年降雨量和大风日数有关;沙尘暴强度与武威市前期的干旱、异常增温、强大风日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