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铜川市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川市是陕西省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大规模地开发煤炭资源及频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使该市成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分布广,活动频繁,危害程度大。目前,已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和大量人员伤亡,严重地制约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危害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文中分析了该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认为该市地质灾害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共同怍用的结果。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人为因素已成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导诱发因素。据统计,全市约有70%的地质灾害是由不规范的工程经济活动所诱发。由此进一步提出了该市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防治对策,力求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乐山市地质灾害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参加乐山市10年减灾规划,重点调查地质灾害,确定出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壤盐碱化、下湿田和地面塌陷等灾种。在综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受灾损失等实际情况之后,再参照《四川省泥石流、滑坡危害程度评分标准》,对乐山市地质灾害进行了分区,将该市的地质灾害划分为2个区、5个亚区和9个地段。对各地段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与危害程度均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7,(5)
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自治区首府,地理位置重要,该市区域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和地面沉降不发育,共有地质灾害点274处。通过对改市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受地貌单元、人口分布及活动范围不同,地质灾害点分布不均。地质灾害的地貌差异较为明显。在此基础上,对该市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评价,将辖区内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不易发区4个大区,为当地政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东部山区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评价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提出了地质灾害危害性概念,选择历史灾害危险性、潜在灾害危险性、社会经济水平、承灾体类型4个基本要素和相应的17个评价因子作为评价因素,利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吉林省东部山区地质灾害危害性进行分区评价.评价结果为:在中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两个不同地貌单元的地质灾害区中,划分出7个不同级别的危害性亚区.高危害区主要分布于通化、白山地区,鸭绿江上游和延吉盆地区,是今后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西藏滑坡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西藏独特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加之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不断加剧,滑坡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规模、频次和危害程度日益增强,属全国罕见。文章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西藏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及主要危害,并对滑坡形成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预测,提出了西藏减灾防灾的对策和措施。可为各级政府防治滑坡地质灾害提供宏观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秦巴山区是陕西省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广,活动频繁,危害程度大,严重的制约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分析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成因机理,认为该地区地质灾害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现场巡查、排查调研,查清了连云港市区重要地段水库、塘坝、冲沟、山坡等地的潜在地质灾害隐情暨市区软土带未进行抗震处理的房屋及其分布情况,分析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划定了需要防范的地质灾害的区段,研究了次生地质灾害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综合把握乌鲁木齐市地质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灾害调查,查明了该地区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4类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成因及发育规律,并对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研究表明:该市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分布较广、危害性强,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0,(3)
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是促进贵州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工程,在查明区内地质环境条件、道路沿线及周边影响范围内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分布特征、形成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的基础上,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结果显示,研究区可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两种级区,其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总长145 588. 8 m,对工程建设的危害程度大;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总长299. 45 m,对工程建设的危害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煤矿的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综合分析了煤矿区地震、滑坡、地面沉陷与塌陷、煤与瓦斯突出及突水等主要地质灾害。通过对各类灾害特征、成生机理及危害的研究,认为(1)煤矿地质灾害严重地危害着矿山正常生产和人民生活;(2)煤矿矿震生成主要是脆硬-软地层结构、褶皱构造、构造活化区及地下水突变、采煤卸载等内外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3)煤矿滑坡、地面沉陷及塌陷、煤与瓦斯突出和突水等地质灾害是矿区工程活动破坏了地质构造和生态环境、山体原始平衡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地质灾害链和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1.
根据海城市地质环境背景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选取地形、地貌、岩性、地质构造、年降水量和工程活动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模糊评判法对该市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结果显示,地质灾害低风险区分布最广,其次依次为中风险区、高风险区和极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12.
焦作市典型煤矿塌陷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大规模地开发矿产资源,使焦作市成为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引起的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危害程度大,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本文以焦作市某城中村改造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用概率积分法等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采煤塌陷区的采深采厚比和地表移动变形值进行了预测,对焦作市典型煤矿区形成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为今后矿山的设计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乐昌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该市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和分布特征,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东兴区地质灾害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危害严重,以小型崩塌(危岩)为主。主要分布在区域东北部、西北部窄谷深丘地貌区及中南部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即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其发生时间多集中在每年7~9月。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及影响。即地形地貌控制着地质灾害的规模及空间分布;软硬相间的岩性组合易产生差异性风化,引起斜坡失稳;近水平的地质构造可产生大量的斜坡失稳;斜坡结构形式控制着崩塌(危岩)发生的可能性;降雨使岩体受到冲刷及软化并且在岩体内部产生水压力,促进斜坡失稳;人类工程活动导致斜坡原始状态破坏,诱发斜坡失稳。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及控制和影响因素,建议采取治理与避险搬迁、加强监测以及保护斜坡地质环境等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兴文岩溶区位于兴文县中南部地区,该区拥有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复杂的地质背景使得该区的地质灾害呈现出多样性,这不仅会对该区的旅游资源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失,而且还会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兴文岩溶区地质灾害的危害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了该区地质灾害分布和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区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其危害提出了可行的防治对策,为兴文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商洛市洛南县调查数据和区域地质环境为基础资料,分析并掌握了县域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和发育特征。按照单元网格内分布的地质灾害点的密度及危害程度,根据"区内相似,区间相异"的原则,进行了洛南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将洛南县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三类,指出了每个分区的位置、分布、地灾原因等特征。为县域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打下了理论基础,对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建立、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工业的正常运行都有极大的保障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19,(6)
在阐述广东省某市地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详细地质灾害调查,查明区内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岩土体类型等地质灾害发育的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的类型。并分析总结了地质灾害的规模、分布和发育特征,对区内主要地质灾害—滑坡、崩塌的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与统计。以期能够对该市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米脂县是陕西省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地质灾害点数量多,规模小,活动频繁,危害程度大,已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和大量的人员伤亡,严重地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文中分析了米脂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总结了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认为该县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降水和人类不规范工程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人为因素已成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导诱发因素。为此,文中提出米脂县地质灾害的防治应突出“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同时要不断规范人类工程经济行为,合理利用地质环境,提高当地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建立和健全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地质灾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阐述了江苏省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危害程度以及社会各界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治工作,同时也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并针对省内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点,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对远安县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成果资料数据统计,梳理出研究区地质灾害数量、类型、规模等发育特征,同时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形成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该县地质灾害具有爆发频率高、突发性强、危害大、隐蔽性强的特点。地灾灾害分布发育与地貌有密切的关系,滑坡灾害主要分布于县域东部的低山丘陵区,崩塌灾害主要分布于县域西部的中低山区,县域中部的冲积平原区地质灾害不发育;时间上,地质灾害多集中发生雨季。区内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在因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外在因素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