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滕县煤田红层的赋存特征与护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红层与古构造及剥蚀关系的分析认为:对石炭二叠纪煤系赋存有影响的褶皱发生在石炭二叠纪煤系沉积以后、老红层沉积之前。煤田内断层的生成顺序,北东东—近东西向断层组生成最早,它控制着老红层的分布;北东向逆断层组与褶皱同期生成,最后产生北北东—近南北向断层组。老红层保护了煤系,是区域找煤的标志;新红层覆盖下的负向构造也有煤系赋存,但埋藏较深。   相似文献   

2.
1971-1973年间,我在浙西南做过一些中生代含煤地层工作。该区中生代火山岩广泛分布,厚度巨大,侏罗纪的三组含煤地层,其中一组位于火山岩系之下,称乌灶组,另两组实为火山岩的夹层、称砻铺组和毛弄组。三组地层盛产植物化石,它们的植物分子组合显示植物上的进化关系。从浙西南锥叶蕨-拟刺葵(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与里阿斯植物群的揭示,多少有助于我们探讨华北锥叶蕨-拟刺葵植物群的时代。华北侏罗纪煤系的时代长期存在争议,大多数古生物和地质工作者多视为下侏罗世或中下侏罗世。   相似文献   

3.
李代芸  江能人 《地质论评》1983,29(5):443-444
云南中生代红层,分布广泛,发育完全,化石丰富,厚度巨大。有陆相、海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是研究中生代地层与生物群的重要地区之一,又是我国南方与东南亚、古地中海及其边缘地带中生代沉积联系的对比地区,该层内还赋有多种有益矿产。因此,研究云南中生代红层,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学前缘》2017,(5):383-394
为正确划分六盘山地区具"上三叠统或下-中侏罗统"之争的中生代煤系地层,通过野外沉积现象观察、镜下矿物学研究并结合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重新厘定了该套煤系地层的时代。六盘山地区争议地层普遍发育铁质结核,砂岩差异风化严重,这与邻区下-中侏罗统延安组地层相似,而与邻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差异较大;争议地层砂岩样品中含13颗中生代年轻碎屑锆石((188±3)~(254±8)Ma)(占总数17%),其中3颗碎屑锆石U-Pb年龄小于200 Ma,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限制了争议地层最大沉积年龄小于(188±3)Ma。争议地层中发育的晚三叠世孢粉组合,是三叠系孢粉化石再旋回的结果,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强烈的印支运动导致三叠系很快抬升至地表遭受剥蚀,为近区早—中侏罗世地层提供物源,古生物化石亦随之混入近区沉积地层中。根据上述证据和讨论,将六盘山地区中生代煤系地层时代重新归为早—中侏罗世,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科学研究和油气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福建中生代含煤地层广泛分布于西南部、中部和北部。东南沿海一带仅有另星分布,而且多已变质。对于该地层的研究早在三十年代初即已开始。王恒升等(1930)在闽北建瓯上樟垅地区梨山创“梨山煤系”;王绍文等(1930)创“龟岭砂岩”;南延宗等(1941)又创“茫汤洋砂页岩”等。后来,通常把这一含煤地层统称为“梨山煤系”,时代定为早侏罗世。斯行键对长汀珠山的煤山的植物群作了专门研究,定其时代为早侏罗世的里阿斯阶。这样,“梨山煤系”的地质时代就从古植物方面得到了肯定。并为省内外广大地质工作者所引用。  相似文献   

6.
云南的侏罗、白垩系分布广泛、层序完整、厚度巨大、化石丰富,由西至东为逐渐过渡的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沉积,是我国南方中生代陆相沉积与东南亚中生代红层、古地中海及其边缘地带中生代海相沉积相联系、对比的重要地区。长期以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对云南的侏罗、白垩纪地层曾作过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但至今仍然众说纷纭。争议最大者,莫过于景星组的时代及侏罗、白垩系的界线问题。笔者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此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7.
大同侏罗纪煤田东南部煤系地层,大片被覆“红色地层”,它并非红层沉积,而是煤层曾大面积着火的结果。现对古火区的地质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时代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安徽霍山—毛坦厂地区中生代地层层序的厘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年来详细填图和专题研究资料 ,对区内中生代地层层序进行了重新厘定 :三尖铺组、凤凰台组、毛坦厂组时代为晚侏罗世 ;响洪甸组、黑石渡组 (晓天组 )时代为早白垩世 ;戚家桥组为晚白垩世。为解决北淮阳东段北麓长期争论不休的红层层序问题 ,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红层分布特征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我国中新生代红层分布总面积约826 389km2,是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的岩土体。南方地区红层约占红层总面积的60%,以西南、中南地区红层分布较广,多为裸露型红层,受降雨等因素影响滑坡、风化等问题突出;北方地区红层约占40%,以甘肃以及蒙宁晋陕交界红层分布相对较多,多为埋藏型红层,工程地质问题具有隐蔽性。红层分布受控于分布区的区域断裂带,岩体结构破碎,水文网络发育,渗流、软化等问题突出。由于砂岩、泥岩、页岩、蒸发岩、杂色岩等多种软硬岩层互层结构和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沿着软弱结构面易发生滑坡、差异风化等工程地质问题。由于时代较新,岩土体的胶结性差,物理力学性能相对较差,岩石多属于软岩类别。稳定性差,易崩解软化。蒸发岩和红层岩土体中可溶成份在水作用下,容易发生岩溶、腐蚀、渗流等物理化学问题。建议在工程建设中将红层作为特殊岩体对待。  相似文献   

10.
对兖州煤田红层采动裂隙发育特征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兖州煤田因为红层在横向上的水力联系较好,红层在横向上受采动影响的范围并不小。纵向上,红层或煤系采动裂隙未达百米。红层水位下降,并非一定是冒裂带波及红层导致红层水下泄所引起;红层水位上升,也并非一定是采动作用后期,存在压实现象,使红层采动裂隙闭合,阻止红层水下泄之果。而压力的增减则是红层水位升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 安徽沿江和皖南地区白垩纪地层最初是叶良辅、李捷(1924)发现并命名为“祁山层”和“宣南层”,时代为第三纪。1930—1931年,李毓尧、李捷将石台、青阳一带的红层命名为“石台系”,时代笼统地归为中生代。1961年后,南京大学地质系和安徽省有关单位,先后在此工作,一般都将这个地区的红层统称为“浦口组”和“赤山组”。1971—1975年,安  相似文献   

12.
<正>相山火山岩型铀矿田位于赣杭构造带西南段。区域上受北东向遂川深断裂与北北东向宜黄—安远深断裂交汇控制,在中生代出现大规模的中—酸性火山喷发和岩浆浅层侵入活动,形成一个大型火山塌陷盆地——相山盆地。盆地整体分为三层结构:基底主要为中元古代的浅变质岩,部分为下石炭统、上三叠统;基底之上为上侏罗统火山岩;盆地北西侧火山岩之上有上白垩统红层覆盖。在中生代,该区处于NEE向赣杭构造火山岩带西南端与近NS向赣中南花岗岩带的交接地带,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成矿活动,并  相似文献   

13.
伊宁盆地的“红层”与找煤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宁盆地是新疆主要聚煤盆地之一,预测煤炭资源总量2178.8亿t。通过对含煤盆地岩石地层分析,发现研究区发育三套红层,即三叠系小泉沟群(T2-3xq)红层,侏罗系水西沟群(J1-2sh)红层及古近系红层,三套红层分属于两个构造层。根据红层与煤系地层的关系分析,认为古近系红层覆盖区最有可能发现隐伏的整装大煤田。查清红层的层序,对指导找煤及加速进行煤田地质勘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南红层地区人畜饮用水季节性短缺问题一直未能解决。通过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本文总结了四川省、重庆市红层浅层地下水分布广、埋藏浅、补给充沛、更新速度快的自然规律,结合红层区农户居住分散、人畜饮用需水量小的用水特点,提出了红层浅层地下水资源化的认识和相应的"小口径浅井"开采技术、"一户一井"分散式供水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中生代红层之沉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中生代红层是川滇中生代红层的一部分,时代为侏罗—白垩纪。主要为非海相红色碎屑岩建造,厚度达5000—13000米。其上往往连续堆积早第三纪红色岩层。这一红层发育有一些明显的规律性:从纵向(指时间)上看,侏罗系和白垩系各可三分;从横向(指空间分布)上看,以苍山-哀牢山变质带为轴,其两侧(滇西地区和滇中地区)在地层沉积与缺失、地层间的接触关系等方面,具有对称性。明确这些特点,即规律性的认  相似文献   

16.
兖州煤田北部和西部,第四系下组含水层直覆含煤地层之上,南部和东部仅有红层残存。第四系下组含水层的下段,以稳定的、含水较丰富的细砂及砂砾层为主,与煤系露头风化带和基岩有直接的水力联系,为煤系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水源。   相似文献   

17.
红层与煤系复合结构覆岩采动破坏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矿区煤层采动影响范围内的覆岩层由红层和煤层共同构成。本文研究了山东省太平煤矿东区二叠系 3号煤层覆岩破坏和防水煤柱留设的问题 ,在对上覆第四系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 ,对红层和煤系复合结构覆岩的工程地质特征和破坏状况进行了分析 ,确定了合理的防水煤岩柱高度 ,并经过开采验证 ,避免了水害发生.  相似文献   

18.
合肥盆地三尖铺组~(40)Ar-~(39)Ar同位素年代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肥盆地南缘中生代红层层序及时代 ,由于缺乏可靠的化石依据 ,曾几经变动人为因素很大。根据三尖铺组红层中泥岩在沉积或成岩作用条件下形成的伊利石之 40 Ar- 39Ar定年 ,其坪年龄为 15 7.7~ 15 9.5 Ma,等时线年龄为 15 7.2~ 15 9.9Ma,并用 K- Ar法测年进行对比和验证 ,其值为 15 1.8~ 15 5 .8Ma,故确定其时代下限应为中侏罗世晚期 (卡洛维期 ) ,上限可能达晚侏罗世早期 (牛津期 )。40 Ar- 39Ar坪年龄谱还记录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热事件信息 ,以及三尖铺组红层中陆源碎屑之母岩 (云母片岩及片麻岩等 )形成的冷却史。  相似文献   

19.
龙泉山地区中生代红层水岩作用时效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泉山地区中生代红层分布广泛,水利工程较多,研究库区红层岩石水岩作用的时效性具有工程意义。通过对该地区4个水库采样点所采集的岩石样品进行室内软化系数的测定,得出红层岩石经库水长时间浸泡后软化系数及软化系数随年代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红层经过30~50年水库浸泡后软化系数较目前在实验室测得的降低10%~20%。  相似文献   

20.
一二二○铀矿田是受破火山口控制的火山岩型铀矿田。本文根据该矿田矿物中流体包体特征,均一、爆裂温度及成分数据讨论了成矿温度和沥青铀矿形成的化学环境与沉淀机理。一、地质概况一二二○铀矿田位于某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带的西南端,为一大型破火山口。基底为震旦系的中浅变质岩系和一部分上三迭至下侏罗的安源群煤系。盖层为上侏罗统火山岩系和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