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龙雪山是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至今丽江还举行每年一度盛大的"三朵节"。唐朝南诏国异牟寻时代,南诏国主异牟寻封岳拜山,曾封赠玉龙雪山为北岳,至今白沙村北北岳庙尚存,庙内仍然庭院幽深,佛面生辉。拜山朝圣者不绝于途。元代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到丽江时,曾封玉龙雪山为"大圣雪石北岳安邦景帝"。玉龙雪山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秀丽挺拔,造型玲珑,皎洁如晶莹的玉石,灿烂如十三把利剑,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更像一条银色的玉龙在作永恒的飞舞,故名玉龙山。玉龙雪山冰川公园:玉龙雪山是欧亚…  相似文献   

2.
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是云南亚热带的极高山地,也是横断山脉沙鲁里山南段的名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玉龙雪山从山脚河谷到峰顶拥有亚热带、温带到寒带的完整垂直自然景观,远望如同一条银白色的巨龙并因此得名。玉龙雪山是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她是纳西族保护神"三朵"的化身。  相似文献   

3.
山地景区康复性景观的科学分类与评价,可为山地康养旅游规划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与方法论,而现有研究尚未深入。本研究结合文献研究、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了山地景区康复性景观分类体系与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景区为实证案例地,进行了康复性景观类型识别与系统评价。结果表明:(1)山地景区康复性景观分为自然康复性景观与人文康复性景观。其中自然康复性景观包含地文康复性景观、水域康复性景观、生物康复性景观与气象康复性景观,人文康复性景观包含建筑与设施康复性景观、历史遗迹康复性景观与人文活动康复性景观。(2)山地景区康复性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与精神健康四个一级指标以及17个二级指标。(3)云南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各类康复性景观评价结果均处于“较好”的评价等级,其中地文康复性景观与水域康复性景观的得分位居前二。本研究可为山地景区建设健康旅游目的地提供理论支持,亦可为山地景区康复性景观评价提供案例借鉴与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4.
金沙江——长江的上游。从青藏高原奔入云南境内的金沙江,到了丽江石鼓突然来了个折回又奔回的“N”字形大转折,形成了长江第一湾的美景。接着闯出了地球上最深最险的虎跳峡。虎跳峡位于丽江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金沙劈流”在最深的大峡谷出现了上、中、下虎跳峡,落差213米,有险滩18处。传说虎能跳过,最窄处30余米。金沙江江水闯峡而过,涛声如雷,浪花飞溅,惊心动魄,险峻奇绝,是探险旅游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5.
大客车载着我们,从大理出发经过六个多小时的颠簸,驶人丽江古城,这座美丽的小城,在玉龙雪山的映衬下,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大研古城是我国少数民族城市文化的幸存者,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典范之一,众多的国家级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在全国99个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云南玉龙雪山丽江冷杉年轮晚材纤维素氧同位素 (δ18O) 的分析,建立了1902-2004时段年分辨率的树轮δ18O序列。将所得序列与相邻的丽江市气象站记录的气候资料对比,分析了树轮δ18O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丽江冷杉年轮晚材中的δ18O与其生长季气候因子密切相关。主要与季风期 (8-10月) 的降水和相对湿度、6-10月总云量、5-6月平均温度显著相关,尤其和总云量相关性最高 (r = -0.45,P = 0.01)。同时,树轮δ18O年际变化与南亚季风指数、东亚夏季风指数呈反相关关系,并与1-5月南方涛动指数负相关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鸽  张威  贺明月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2,24(4):104-110,F0004
哈巴雪山(5 396 m)位于横断山脉中北段,与玉龙雪山(5 596 m)以金沙江相隔,受西南季风影响强烈。在哈巴雪山3 100 m以上保存第四纪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主要沿哈巴雪山西北脊两侧分布。应用相对地貌法,对比邻近山地尤其是玉龙雪山,将哈巴雪山冰期系列初步划分为: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和末次冰盛期(LGM)。以哈巴雪山哈巴河谷的冰碛物为研究对象,其末端海拔高度在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末次冰盛期分别约为3 100 m、3 500 m、3 900 m。应用TSAM法、MEIM法、CF法计算得出哈巴雪山古雪线高度在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末次冰盛期分别为3 675 m、4 000 m、4 200 m。  相似文献   

8.
湖沼学     
5156.8 2004042732云南纳帕海岩溶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及驱动机制=Theeco-比ical envi~ent degradation and degradation rne ellanioofNaPahaika招t wetland in southw由t助Yunnan plateau/田昆,陆梅…//湖泊科学一2004,16(l)一35一42 对云南西北高原的纳帕海岩溶湿地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的2年定位研究表明,纳帕海湿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表现为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沼泽类型改变,沼泽早化、沙化,中早生植物侵人,沼泽发生逆向生态演替,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养分衰减化,土壤酶活性降低,水质变劣.图3参19(许桂红)N印13.84 20()4042733中国兴凯湖北岸平…  相似文献   

9.
玉龙雪山现代季风温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龙雪山冰川区为研究区,基于野外观测数据及遥感数据,分析玉龙雪山现代季风温冰川的响应过程,探讨冰川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玉龙雪山地区冰川持续退缩明显;近年来白水1号冰川冰裂隙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冰川退缩速度不断加快;冰川冰体温度升高,从而导致冰川消融加快;2004和2009年在玉龙雪山东坡发生的崩塌事件,是冰川消融加剧,冰体温度上升的直接反应;气候变暖是玉龙雪山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15日在我国出现日环食奇观。这次日环食是在我国境内环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最长时间超过8分钟,云南大理、丽江、四川泸州、攀枝花、重庆等地都在环食带的通过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旅游区空间结构演化关系到旅游地的产业效应发挥,分形理论可以对景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科学的测评,从而为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相应的策略。以云南丽江古城区为实证,应用随机聚集分形理论对旅游景区(点)系统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以鱼米河商业步行街为中心的丽江古城区9 km2范围内旅游产业聚集效应呈现递减状况,9 km2以外的景区(点)呈现出离散状况;(2)丽江古城区旅游空间结构呈现出区域二元分异结构;(3)丽江古城区景区(点)总体布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区域"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   总被引:71,自引:1,他引:70  
保继刚  苏晓波 《地理学报》2004,59(3):427-436
在实地调查苏州周庄古镇和云南丽江古城主要街道沿街铺面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丽江古城的商业状况,以及丽江古城与周庄的商业状况,运用城市地租理论和集体选择理论,对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进行动态的分析,结论是在缺乏外来预见性的干预下,旅游商业化出现在历史城镇中不可避免。通过同里的案例,表明在历史城镇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的干预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政府的前瞻性措施能够控制旅游商业化。  相似文献   

13.
周永博 《地理教学》2012,(11):F0002-F0002
1 垂直带谱完整的玉龙雪山玉龙雪山冰川是雪山中段海拔4000~4200米以上的高山区域发育的现代海洋性冰川,几十年前有19条。根据丽江市1951年至2008年气象数据分析,1998年之前丽江市年平均气温为12.6℃,1998年至2008年间的平均气温达13.2℃,2009年平均气温为13.9℃。随着丽江市气温的逐年上升,玉龙雪山现代冰川出现萎缩,仁河沟的三条冰川及漾弓江1号冰川已完全消失,玉龙雪山冰川剩下15条。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虎跳峡成因及形成时代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庆忠  史正涛  苏怀  董铭  刘勇 《热带地理》2007,27(5):400-404
虎跳峡是金沙江峡谷的典型代表,其成因及形成时代涉及金沙江-长江水系发育及其环境效应问题。文中分析研究了虎跳峡附近发育的夷平面、剥蚀面、阶地等区域性的层状地貌,并认为虎跳峡上下游河谷发育历史具有一致性;从地质构造上的分析表明,虎跳峡两侧的玉龙雪山、哈巴雪山为一相对完整的地块,不存在虎跳峡大断裂,因而虎跳峡峡谷是在区域地壳抬升、先成河深切作用下而形成的。根据相关盆地沉积物、玉龙雪山的冰川发育状况、前人在附近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等,初步认为虎跳峡峡谷形成于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15.
邱坚  刘将 《中国地名》2010,(8):74-75
中国建筑文化历史悠久,雕梁画栋的建筑木雕丰富了中华建筑的文化底蕴。本文根据对在云南大理、丽江各地的实地调研,对白族、纳西族建筑木雕文化的地域特色做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周永博 《地理教学》2012,(11):F0003-F0003
束河,纳西语称"绍坞",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束河是云南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度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同时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曾路过此地,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的发展对丽江古城社会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丽江古城也遭受着同样的命运,这种影响集中表现在丽江古城功能的转变、社会网络的变迁和文化的涵化.这些影响都是由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引起的,而且还在加深.只有认识到以上的影响才能为下一步采取措施来控制这些影响提供前提保障.  相似文献   

18.
民族餐馆中的主客角色冲突 ——以丽江白沙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机  徐红罡 《热带地理》2015,35(4):481-488
文章以社会角色与角色冲突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云南丽江白沙村的2个纳西族民族餐馆为研究对象,对当地居民与游客在互动过程中的角色冲突进行质性研究。研究发现,当地少数民族居民与汉族游客在互动过程中存在多种角色冲突。除东道主和游客各自存在角色内冲突现象外,双方之间还存在2种角色间冲突的现象。互动双方在处理这些角色冲突的过程中,既反映出当地居民对经济利益的诉求,也反映出当地居民与游客在互动过程中的地位与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综合整理公元前1831年-公元1980年中国地震灾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着重探讨了中国地震灾害的时空特征以及中国地震灾害对交通影响的空间分布与类型分析。中国地震灾害记载的时间分布不平衡,是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其空间分布也不平衡,元代以前集中于山西、河南、陕西一带,明清时期西南和台湾地区有所增加,民国及1949-1980年主要集中于西南、西北及台湾地区。中国地震灾害对交通影响的空间分布也集中于西北、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四川和新疆,通过地震烈度的空间分布,可知高烈度的地震对新疆的交通系统影响较大,云南和四川较低烈度的地震对其交通系统的影响也比较大,这是因为3省皆分布于中国强震带内,且四川和云南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其交通线的分布多沿山川行进,故较易受地震影响。然后,依据破坏程度、次生灾害、交通构筑物破坏可将地震灾害对交通的影响划分为不同的影响类型。  相似文献   

20.
美味鸡肴遍神州文/周龙兴作为家禽驯养的鸡,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牛、羊、犬、鸡、豕,早在3000年前就有文字记载,称为“六畜”。别的多是四条腿,唯有鸡是两条腿。可见鸡的特殊地位,家鸡的远祖是原鸡。至今还在我国云南、广西、海南岛一带栖息。作为美食,一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