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鉴我国地震工作,特别是地震预报及其有关问题为社会广大公众所关心,为做好宣传工作,本文作为宣传提纲从4个方面阐述了有关问题的基本观点:1.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和新时期地震工作的方针。2.关于监测预报问题,包括20年来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的成就;地震预报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影响;地震预报的现状和水平;为什么唐山地震未作出短临预报。3.关于工程地震问题,包括地震危险区的工程和城市建设必须重视抗震设防;工程地震工作是工程和城市抗震设防的科学依据;我国工程地震工作效益显著、水平先进。4.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问题,包括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的任务及内容;我国地震社会学及地震对策研究的主要进展。本文并指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地震社会学包括地震对策正是这两大科学领域之间的新兴的综合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2.
地震概率预报效能评分和预报发布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耀霖 《中国地震》1992,8(2):23-28
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展已经到了这样的阶段:我们不但面临地震预报问题,而且面临如何应用决策理论科学地向公众发布短临预报的问题。为此,除了目前已经开展的地震易损性研究外,还要研究预报向公众发布后引起的社会经济效应及采取预防措施所需的经济代价;此外,还应实现从确定性地震预报向概率地震预报的转变。概率预报是地震活动本身特点所要求的科学的预报方法,它可以使我们把长期地震危险性分析和短临预报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定量的决策分析,更科学的决策是否和如何向公众发表地震短临预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为了在短临预报中推广概率预报,必须正确理解概率预报的含义和对概率预报效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我仅就短临地震预报简谈以下观点。1 短临地震预报存在的问题如果短临预报的科学含义是 :1月际地震趋势预测 ;2月际内地震事件发生的预测 ;3月际地震趋势和地震事件的社会发布。那么 ,我国短临地震预报就存在有不少基本性的科学技术问题。试以事实为例简析之。1 .1 趋势问题图 1是我国国家级分析预报业务系统对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期间所作出的短临地震预测趋势标识曲线和实际地震趋势演变曲线。从比较中不难看出 :1差异显著 ,客观趋势的高低走向变化 ,主观预测毫无能力显示 ;2预报者们需要研究科学预报原理 ,避免“猜报”;3预…  相似文献   

4.
八、第三代地下流体地震短临预报方法的探索由于地震预报近一年来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由于美国帕克菲尔德实验场的关闭、日本第7个地震预报五年计划制定中出现的争论以及我国滇西实验场至今尚未发生预测中的地震等事实,国内外地震预报科学探索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中外几次重要地震预测与预报结果之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钦忠 《地震学报》2014,36(3):500-513
简述了地震预测的方法与类别, 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几次重要地震预测预报实践特别是地震短临预测预报的情况, 从中凸显了地震短临预报的困难以及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性和社会需求的紧迫性. 通过对上述国内外一些大地震预报预测(海城地震、 唐山地震、 日本地震、 美国帕克菲尔德试验场的地震预报实践和汶川地震等)的成功与失败的解读, 试图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地震预测与预报, 尤其是地震短临预测与预报虽然困难, 但并不是不可能的, 事实说明它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1989年至1999年10 a间在山西大同-阳高地区连续发生了3次中强地震,这是地震预报"实用化"攻关后,我国大陆地区发生的几次较大地震.叙述了大同盆地的监测能力及对大同-阳高3次中强地震的预报情况,指出短期判断与中期背景脱节,异常没有全面地掌握在某一级地震预报部门手中,似是当时地震预报的现状和未能作出短临预报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要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尤其是1995 ̄1996年地震预报取得的进展;地震高潮把握正确;年度中期预报水平两年保持40%的高水平;孟连7.3级及巴塘5.5级两次中强以上地震短临预报成功;多次6级以上地震之后趋势判断迅速、正确,应急措施施取得实效,国际之间震情应急处置的成功范例等。这些进展大大鼓舞了我国科技人员沿着中国独自的研究思路深入探索地震预报的信心,同时对国际地震预报科学的发展也将作  相似文献   

8.
地震监测预报是震灾综合防御的基础,而短临预报在整个防震减灾工作中是一项难度大、反响大、社会显示度很高的工作。地震预报作为世界性的科学难题,一方面因其科学魅力和社会减灾的迫切需要,吸引众多科学家投身于地震预报的科学研究,但另一方面因其难度太大,加之成功...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式开展地震预报工作以来取得很大进展,并在少数大震前作了一定程度的预报,对减轻地震灾害起了积极作用。但是,事实表明,至今为止,地震预报仍是一个难度很大的科学研究问题。为了对我国地震预报工作的现状作出比较符合实际的估价,理清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的主攻方向,以便在现阶段尽可能把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做得好一些,并逐渐地把地  相似文献   

10.
“八五”地震预报理论及方法攻关进展之七─—地震短临前兆标志体系及综合预报方法研究取得新进展我国在地震前兆观测及其预报探索继“六五”地震前兆清理攻关、“七五”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以后,选择了实现地震预报的关键难点即地震短临预报阶段的前兆标志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要综述了近30年来四川地震监测、科研和预报工作的进展。观测台网从无到有,由疏到密,从“土”到新,得到较快的发展;取得各类连续观测资料,积累了一批宝贵的震例;获得地震地质、观测系统研制和建设、地震学和地震预报多项重大科研成果;成功实现10次中强地震的短临预报,其中6级以上地震预报成功6次。经统计,四川地区实现6级以上主震的短临预报比例0.43;川、滇两省区5.5级以上主震的短临预报实现比例0.39,均远高于这一时期世界其他有监测预报能力地区的地震预报水平。同时也指出目前地震预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西部地区地震预报对策和发展战略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加林 《高原地震》2002,14(3):9-11
根据多年来对我国地震预报水平现状和城市地震灾害特征研究,对我国西部震情长趋势判定及对我国西部特殊历史和现实地位的认识,提出我国西部地区地震预报对策和发展战略应采取“把握地震大形势,突出重点地区,以7级以上地震的预报为重点,狠抓包括短临预报在内的地震孕育各阶段的预报,为实现地震预报敢于创新争先”。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个和国家地震局短临预报卡片相配套的较适合江苏地区的预报效能评价方法方法从地震三要素、地震预报实现级别、地震预报实现因子及业绩系数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寻求一个适应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适合江苏地区地震预报的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邹其嘉  张少泉 《地震学报》1989,11(2):191-197
本文从我国的地震预报科学水平出发,综合几个无震虚报和有震漏报的实例,分析了一次预报变成社会行动所需付出的代价,并与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对比.由此提出要全面评价地震灾害及其预报的社会经济影响. 文中根据我国几次地震所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绘制了地震震级与经济损失关系的曲线以及预报造成损失的曲线,并引进地震代价指数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为了切实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预报的发布,对不同震级应有所区分,地震预报的震级应有一下限,依目前地震预报的水平,六级以下地震不宜向社会发布预报,相应地应加强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对地震综合预报认识的回顾虽然地震综合预报与单项预报几乎同时产生,大体平行发展,但是对于综合预报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它的基础是什么,在很长时间里并没有认真讨论。这也许与我国地震预报实践主要是从1966年邢台地震的强余震预报开始,恰逢我国政治上十年动乱有关。当时,大震频繁,社会强烈要求地震预报,党和周总理关心地震事业的发展,可是国内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新疆地震重点监视区的工作实践,认为地震重点监视区要相对稳定,要与地震预报实验研究相结合。指出重点监视区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地震监测能力,而制定,实施大震应急方案和短临预报决策方案也是其工作的重要部份。  相似文献   

17.
自1977年我国的地震活动进入相对平静期以来,我们通过震例的深入研究和近两年的清理工作,在地震前兆的研究中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总的看来,实际地震预报水平的提高却甚为缓慢,数十次中强地震中只有个别的地震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短临预报。这一情况一方面突出地反映了地震预报在实用化中的困难,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研究工作与预报实践之间仍然存在某些脱节和不协调的现象。这是今后预报研究中应予以重视和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南加州开展地震预报的准备短期预报是实用地震预报台网的主要目标。然而,要对可能是一次地震前兆的短临异常作出有效的判断,需要有长期基础资料、对某地区的构造格架的了解以及对作为预报目标的具体地震作出长期评定。由于认识到这种情况,美国从科学的角度普遍倾向于这样一项地震预报的战略,即通过对特定地区地震重复间隔的确定,逐步使长期地震灾害的评定工作过渡到长期地震预报,从而最终在最危险的地区进行详细的区域性监测,以作出中长和短临地  相似文献   

19.
江苏05井、06井水温的中短期地震异常典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宿迁05井、金湖06井自2001年数字化改造以来,水温观测记录到的典型中短期异常较好地对应了华东地区的几次中等地震,并较成功地应用于日常短临预报工作。对这两口井水温的典型异常图像和预报实践进行总结,结果表明:水温作为地震的直接前兆异常观测项目,在地震预报中具有相当突出的短临特征,它更多的反映了井孔区域内的中等地震引发的应力活动,在江苏地震的短期、短临预报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于我国地震预报的实践及当前地震预报的科学水平,提出了推进我国地震预报进步的几点建议:①继续坚持并强化现行地震预报管理体制,不断改进经验性和统计预报的方法,努力作好震情监测预报工作,为防震减灾再做出一些有减灾实效的预报。②制订中国地震监测预报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努力提高我国地震预报研究的科学水平。③探索地震动力(物理)预报的途径。④培养一流的地震预报科技人才,开展地震预报的国际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