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应用地震小折射法探查南京短水准场地地质环境,并据此改造场地。在改造场地后,水准测量结果表明,各项要求基本达到,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南京台短水准场地NS测线北端点O点稳定性差,年变幅度约10 mm。2018年对场地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对比分析2019年的观测数据和原测线数据。结果表明,埋设的新O点、新C点点位趋于稳定,且新O点稳定性远优于老O点;改造后场地满足台站跨断层测量观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有的场地分类方法,难以实现大范围区域性的场地分类,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场地分类方法,用于实现区域性场地分类.本文在搜集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NEHRP的场地分类描述,通过建立地质特征与场地分类的关系表,形成了一种新的区域性场地分类方法,并以实际钻孔资料获得的场地分类验证了这种分类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九江市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址适宜性评价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九江市5个候选垃圾场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优选,通过场地评价影响因子定权重和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数学模型计算各候选场址的综合评价得分,结果依次为场地5>场地1>场地2>场地3>场地4。可见场地5为5个候选场地中最佳适宜性垃圾填埋场场址,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选址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和定性分析过多的缺点,为九江市重建垃圾填埋场地选址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有效工具,对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开展研究,可以为地下水污染场地管理提供依据。我国目前的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忽略了场地内部污染差异性,且对受体敏感性不太关注。为此,采用场地风险评估概念模型,重点关注场地实际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周边多种受体的敏感性,评价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从污染源负荷、包气带防污性、含水层脆弱性和受体敏感性4个方面,运用层次分析法筛选了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的指标并确定了权重,构建了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将风险划分为低、中、较高、高风险4个等级。以河南某六价铬场地为例,应用构建的风险评价体系,获取了场地的空间风险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场地整体处于中等风险水平,铬渣堆和掩埋铬渣处的东南部风险最高,污染风险主要来源于周边受体的潜在损失性及污染源负荷。敏感度分析表明各指标理论权重与有效权重几乎一致,说明所构建的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可行,可应用于其他特征污染物场地的污染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西安市地裂缝场地的地面脉动测试情况,阐述了地裂缝场地卓越频率的测定及其在场地评价中的应用。其次,从脉动记录分析中还将看到,水平分量显示出场地条件的区域性特征,垂直分量可反映土层的局部构造情况。最后,用地脉动反应谱分析及不同方向的频率差值作场地条件评定的指标分别对西安地区二级台地的地裂缝场地进行评定,为西安市的抗震设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场地地震效应浅析场地地震效应的研究与评价,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涉及场地类别、场地土类型、建筑结构和材料品质等诸多问题,最重要的应是场地地貌形态和地层结构特征等。简言之,对建筑场地地震效应的评价,可以近似用对场地土地震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与评价来替...  相似文献   

8.
以咸阳某工程场地为例,首先阐述了场地的地震地质条件,然后在场地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的基础上,对场地土层进行一维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确定了该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为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工程场地动力分区评价(即地震影响小区划),是在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场地岩土动力特征及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等对地震动影响的反应程度,从而对不同类型场地的地震效应作出评价.其成果可做为建筑抗震设计、工程加固、震害预测与对策的制定及土地合理利用和总体规划布局的依据.本文以秦皇岛市青龙县城工程场地为例,进行了工程场地动力特征研究与分区评价及震害预测(即工程场地地震影响小区划)。  相似文献   

10.
为定期检验重力仪器和测定仪器格值,国家地震局系统除在北京、南京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重力检定基线以外,已有九个省市建立了重力比较基线。这些基线的建立不仅提供了检定仪器的场地,而且是重力测定工作在测量精度、工作方法等方面的一次重要的基础实验。它为重力复测工作在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测量精度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测资料和可靠的论据。 本文将用以上各重力基线的测定资料,对基线测定结果,三程复测和精度估算等问题进行一些讨论和评述。  相似文献   

11.
日前,焦作市马村区国土资源分局和区发改委联合对全区闲置、荒芜的近2000亩场地办理了“身份证”。随着国家土地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新的工业用地审批越来越难。针对这一情况,马村区政府加大辖区闲置土地盘活力度,在盘活辖区闲置场地上大做文章。该区组织国土资源分局和区发改委对闲置、荒芜场地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的92宗1961亩闲置场地统一标号,编制成册,在马村区地图上“套图”,标出每块场地的坐标、性质,为其办理了“户口薄”、“身份证”,并对场地进行了统一平整,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使投资者仅在地图上就能够对场地概况…  相似文献   

12.
运用单点谱比法对地脉动频谱特性进行分析,根据频谱类型分类结果给出场地卓越周期建议值。在已有钻孔资料基础上,建立卓越周期与覆盖层厚度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实际的工程数据验证了二者关系式的准确性和普适性。由于地脉动观测具有经济、简单、快捷的优点,可将其运用到不宜进行钻孔勘探的复杂场地,从而为该地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评价和地震小区划、场地类别划分、场地选择和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山西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存在极大的盲区,场地监测手段单一,绝大部分场地未布设为环,存在大量的土层基岩混合监测场地。从监测环境、映震效能等方面评价监测效能,个别监测场地存在严重的环境干扰因素,影响监测资料质量。本文探讨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优化并提出建议,以期提高该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控水平。  相似文献   

14.
由于当前缺乏有效的能源开采和加工场地精细化遥感探测方法和高精度的数据产品,全国尺度的能源开采和加工场地时空分布规律的认识仍显不足。本研究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网络爬虫数据、OSM地图数据和环境专题数据等信息,发展了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和专家知识参与获取的能源开采和加工场地遥感识别和精细化制图的技术方法,研发了1990、2000、2010和2020年共4期的中国能源开采和加工场地分布数据产品及2010—2020年场地植被恢复信息数据产品,作为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的组成部分(CLUD-Mining)。CLUD-Mining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可靠性,数据产品平均精度为91.75%;中国能源开采和加工场地开发建设的面积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发展趋势,1990—2010年,面积增长速度从55.22 km2/a上升到95.51 km2/a,而2010—2020年呈现负增长,平均每年减少27.28 km2;此外,2010—2020年场地植被恢复面积达746.76 km2,主要集中在华北区和西南区;中国能源开采和加工场地分布格局逐渐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本研究对提升中国能源开采和加工场地时空分布特征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场地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搜集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以及辽宁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布测状况和该区地质构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的布测时间及监测周期、监测场地所跨断裂特征、监测场地分布区域以及监测类型及测桩类型等。结果表明,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各监测单位布测状况差异较大,存在布测时间及监测周期不统一、空间上存在监测盲区、跨断裂活动年代符合规范要求较低、绝大部分监测场地只有水准监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沈阳—抚顺地区位于国家地震强烈区划图中的七度地区范围内,为该区的城市规划和场地选择,必须很好地解决地震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地震背景及危险区予测,2.强震效应的场地工程地质分析,3.该地区主要地震工程地质问题及其评价。文章表明,该区存在三个5—6级地震危险地区。通过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应用地面运动反应分析理论和方法,确定了该区地面运动基本参数和场地动力特性的分布规律。最后,对场地条件及地震工程地质问题做出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沈阳—抚顺两城市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影响做出了予测。  相似文献   

17.
对场地地质条件进行平面上合理的分区和评价,是岩土工程勘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地基基础方案设计的第一步。通过工程地质分区在济南奥体中心勘测中的实际应用,分析场地按地质条件细分对地基承载力、地基基础设计及场地类别划分的影响,指出工程地质条件的详细分区在重大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对滇西北下关跨断层场地形变异常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分析原始观测曲线,计算断层水平扭错、水平张压和垂直升降相对变化的累积量,讨论形变异常机理。结果表明: 1)下关场地观测点位稳定,观测环境较好,无人为破坏或干扰现象,场地观测数据连续可靠;2)下关场地跨断层观测反映的断层背景活动方式为右旋活动,近期有所增强;3)下关场地断层形变中的压性异常波动与周边中强震、远场大地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4)跨断层基线得到的水平张压累积量显示,地表断层存在持续的拉张活动,水准得到的垂直升降累积量显示,断层存在持续压性(逆断)活动,二者可以在统一的机理下得到解释,这对解释跨断层场地观测中存在的大量矛盾现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宁河跨断层场地为例,运用砂箱实验方法进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合现有的浅层地震剖面结果和跨断层监测数据,分析跨断层场地监测对隐伏断层断裂活动监测是否有效。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观测精度高于误差时,跨断层场地监测能有效监测隐伏断层活动。模拟的断裂剖面与浅层地震剖面结果中断层分布和发育情况基本一致,隐伏断层活动可引起地表形变。由于各次级断裂的倾向不同,跨断层监测数据可能产生逆断层假象。同时提出宁河跨断层场地水准点位分布情况模式图。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区位-配给模型理论为指导,以路网疏散距离最短、场地服务容纳量最大为目标,构建最优避难疏散模型,以解决中小学避难场地选址问题。本文从保障学生避难疏散场地的安全性和适宜性角度出发,通过建立环境制约因素模型,对地形坡度、断裂带、河流湖泊、易燃易爆站点、高层建筑物倒塌范围和文物古迹保护范围6大因素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计算了实际的避难需求和供给容量。为减少利用直线距离直接作为疏散道路产生的误差,本文通过对不受影响的路网信息进行网络分析,计算最短疏散道路,以获取实际的路网距离。本文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避难场地选址的优化方案,有效地解决了中小学避难场地选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